笔趣阁 > 恐怖灵异 > 我有金手指[快穿] > 第92章

送上给哥哥姐姐四家的礼物,杨家四兄妹都无法相信,这是妹夫买回来送他们的。

        老妹儿结婚四年,一家人从没有见过他们夫妻俩一点东西,真是稀奇啊。

        “老妹儿,花钱买这些干什么,你们去帝都生活哪哪都需要钱。”做姐姐的就是细心,从妹夫进门,都还没有听到妹夫说要带老妹儿回帝都。

        她点出来,试试妹夫咋想的。

        对妻子娘家人性格都很了解的沈清和,笑着说,“姐,没花多少钱。我有钱,我爸妈给我留了不少钱,有部分存在朝市,今天全取了,花了一点,大部分都交给了凤兰。我与凤兰结婚四年,日子能过好,都是因为有哥哥嫂子姐姐姐夫,还有爹娘的帮衬。

        以前我也不是小气,不愿意拿钱出来孝敬爹娘,只是我一直不想动用我爸妈留下来的钱,我爸临走时交待过,那是给我救急用的。

        现在回帝都,就到了救急的时候,再说当初我存一部分在朝市也是想家里有什么急事,危机关头拿出来用,现在要离开了,就得全部取出来。

        说来惭愧,结婚几年我都没有能力孝敬爹娘……。”

        说的情真意切,杨父与杨母心里慰贴许多,女婿虽然闷,但是还算有心,能把点滴记在心中。

        特别是杨父也能理解女婿,那笔钱确实不到万不得已不拿出来的好。

        老闺女结婚四年,也没有说遇到需要花很多钱的急事,有他们一家帮衬,也算是能勉强将就着过。

        听说存在朝市的这笔钱,有大部分都给了自家闺女管着,看来女婿以后不会抛弃自家老闺女。

        做父母的不管啥时候都希望孩子们的婚姻家庭,永远完完整整的,一辈子能携手到老。

        饭后聊天,孩子们早就躲在另外的房间去吃糖,不耐烦和大人们闲唠嗑。

        杨父明显是很满意小女婿的解说,也很满意他把钱给自己老闺女的举动。想到买票的事,又问,“清和,票买好了吧,你与凤兰的票是连在一起的吧?”

        “爹,我买了四张票,郑重的恳请您和我娘陪在凤兰跟着我们一起回去,也在帝都住段日子,认认门,如果喜欢,以后就跟着我们过。”

        沈清和顺带拐带下岳父岳母,家里有老人可是有莫大的好处。特别是妻子一开始去帝都人生地不熟,可能会有些不习惯,她身边如果有娘家父母,可能要好些。

        话一出来,周围的人都被震了一下。妹夫还真敢抢人,当他们都是死的吗?

        其中最高兴的还是三位杨家儿媳妇,她们为人都不错,可是如果能跟着妹夫,她们也愿意。

        就像是家里丈夫要帮助小姑子一样,她们不说什么,也尽量帮忙。万一妹夫不带小姑子走,她们也认命,但是能不需要她们帮衬,那是更好的。

        “去帝都,我们俩。”沈父指着老伴儿,无法置信。女婿是真心的吗?

        “对啊,凤兰刚开始去,人生地不熟,您与我娘去住段日子,陪陪她。帮她适应一下,我怕她考试不习惯,属于我家的两间屋子,我给我哥发了电报,让他帮忙收拾,咱回去都不用再收拾。”

        仔细的交代,原想找妹夫好好说道说道的杨家哥三,紧握的拳头散开,不再说什么。

        老妹儿的事大些,爹娘他们过去只是住小段时间,也没啥。

        杨凤兰与姐姐嫂子们坐在一起,小声的说着话,被姐姐嫂子调侃的脸蛋红红的。

        时不时的瞧一眼与爹,哥哥姐夫们说话的丈夫。满满的幸福感,被爱情滋润着,都瞬间年轻了两岁,双眼放光。

        烟杆磕在桌子上,做出了决定,“行,我们去,去帝都也看看,长长见识。”

        杨母没有意见,女婿说的对,老闺女刚开始去,肯定会不习惯,她和老头子去,也能帮衬帮衬,毕竟比孩子多吃了二十几年的饭,与人交往的经验也比老闺女多。

        晚上,一大家子唠嗑到很晚,才散去。

        沈清和睡到自然醒才起床,今天请杨家所有人在自家吃饭,明后两天要收拾东西,粮食,部分衣服被子,是要带走的。

        家里的鸡,今天请客,要杀一只,还有一只送给大哥家,岳父岳母跟着他们过。算是孝敬岳父岳母的。

        外面已经在忙,杨家三兄弟已经在帮忙。

        帮忙收拾家里,沈清和迷蒙着眼睛走出来,看到的就是外面做事的几人,杨凤兰见着丈夫起床,拍拍身上的灰,上前一步问道,“清和,饿了吧,我给你留了早饭。你去洗脸刷牙,我给你再热热早饭。”

        迷迷瞪瞪的沈清和抬起手腕,已经久点了,“好,我去洗脸刷牙。”

        做事的杨家三兄弟翻着白眼,心中着实郁闷,老妹儿真是一个重色轻兄的家伙。一辈子都会被妹夫吃的死死的,他们都不好意思说这是自家那位泼辣活泼的老妹儿。简直变了一个人,受不了。

        青山屯的三天,过的很快,杨家三兄弟送爹娘还有妹妹妹夫两个小外甥一起上火车。

        东西真多,一阵忙活后,带着的东西多,座位高处的架子上与座位下都塞的满满的。没有一点空档的地方。

        夫妻俩抱着孩子坐在靠过道的边上,杨父杨母在窗户边,对着三个儿子嘱咐了又嘱咐。不放心家里,特别是杨老大,被老母亲嘱咐了无数次。

        直到火车鸣笛,缓缓启动,杨母还朝三个儿子挥舞着手。

        兄弟三一直等到火车驶出他们的视线,才回转。

        沈清和抱着闺女坐在老岳父身边,火车一路疾驰,杨父看着窗户外的倒影,心情有些激动,去到帝都,是多少人的梦想。

        半夜就赶路进城,天刚微微亮,火车已经启动。

        沈清和把孩子交个岳父看着,自己拿着桌子上放的两个搪瓷缸去打开水,刚才列车员喊了一嗓。

        等会儿饭盒也得带着,多打点开水温温鸡蛋和提前最好的蛋饼。

        来往几次,两个饭盒一个在温鸡蛋,一个在温白面粉做的蛋饼。

        “爹,娘,吃点东西。”温好的鸡蛋和蛋饼用盖子装好,推给窗户边坐的二老。

        “清和,坐吧,别忙东忙西的。”女婿最近几天的表现看在杨父的眼里,他脑补的结果就是,女婿在农村被生活磨的像个老人,暮气沉沉,没有年轻人该有的活力。能回城,整个人又像是回了过来一样。

        看看这几天做的说的,才像是一个年轻人。

        “没忙啥。闺女来,咱喝点热水,再吃鸡蛋好不好?”

        小静媛窝在爸爸的怀里,可开心了,粉红小嘴撅起来,小眉头一皱,“媛媛想吃蛋饼。”

        “哎哟,想吃蛋饼啊,爸爸给你撕一块。”笨手笨脚的爸爸,撕下小块蛋饼,喂到闺女嘴边。

        父女俩很有爱的互动着,你一口我一口,被妈妈抱着的小怀远伸出手表示他也要和姐姐,爸爸玩。

        早上天不亮,火车抵达帝都,站台上有不少来接人的人,沈清杰早就知道自家老弟在哪杰车厢,火车一停好,他飞快的奔跑着。

        兄弟俩也有几年没有见面,感情生疏了许多,但毕竟是至亲,弟弟说今天回来,他也不好意思说不来接,父母没了,除了自己的儿女,妻子,老弟就是他最亲的亲人。

        呼哈着手,站在老弟下车的车厢门口等着,这是终点站。

        一家人东西很多,有老有小的,等着别人先下车,沈清和站在过道上,一件一件的行李从架子上往下搬,杨父也没有闲着,座位底下的行李,也一件一件的搬出来。

        看着人都下的差不多,沈清和才说话,“爹,娘,您在上面看着东西,我搬一袋先带着下去,在下面帮我们看着行李。等会儿娘在上面看,我和爹一起搬。”

        “行,你们先下去。”

        隔壁的座位上,如今都放满了行李,全是沈家的东西。

        带着妻儿下去,第一眼,沈清和就看到了前来接人的亲哥沈清杰,“哥,你怎么来了?”

        “来接你们,都下来了吧?还有东西没有?”

        “有,等会儿给你介绍,先帮我帮东西。”

        多了一个劳力,行李很快的搬完,给双方相互介绍认识,沈清杰对着杨父杨母很热情。

        沈清和这些年房屋出租的钱,全没有要,给了大哥,他知道大嫂是个喜欢扎刺的人,一直对爸妈把存款全留给自己不舒服。

        大嫂的态度,他不是很在意原主把房子租出去的这几年,房租从没有收到自己的钱袋子里面。给了大哥,无论他是拿回家给大嫂还是自己攒着做私房钱,他都不管,也从来没有问过。

        在外面,找了几个骑三轮的,人跟着行李,从火车站一起回到家,比做公交车方便许多。

        今天天气不错,有冬日暖阳,无风,阳光照在人身上,暖暖的。

        沈清和一家刚抵达大门口,就遇到坐在胡同里晒太阳的老人们,见到几辆人力三轮车,下来一群人,眼尖的万大爷,一下子就认出来沈清和,“是小和回来了呀。”

        “万大爷好。”

        “是探亲还是回城了?”

        “回城,这不我媳妇儿孩子都跟着来了,还有我岳父岳母也来看看。”

        “行,是个不忘本的孩子,没有狼心狗肺,没做那陈世美。”万大爷竖起大拇指给了沈清和一个大大的表扬。

        如今回城的男女知青中,年龄大的,很多都是抛弃了原有家庭的,哪怕是知青与知青的结合,一半以上也是以离婚告终。

        能带着乡下原配回来的,真没有几个。

        带媳妇儿一一认识坐在外面晒太阳的几位大爷大妈,然后才进去,沈清和家里已经清理的干干净净,火也生了起来,炕上暖乎乎的,是沈清杰请的隔壁邻居帮忙生火,还烧了不少热水,开水。

        妻子不愿意来帮老弟,他总不能让老弟回家,连口热茶都喝不到。

        为此,他找同事,从他郊区的老家买来不少柴火,他弄不来多余的煤票,就找人弄来了一些干柴。

        外面的煤炉子也生好火,都是找大院邻居们借的煤球,一家十来个煤球,刚好够老弟一家用到几天的,马上就月底了,这几天把手续办好,老弟就有煤票这些,下个月的也不用愁。

        让你回城,但是不代表一定会帮你安排好工作。只不过正常的粮食关系,户口回来了。半死不活的口粮还有一些日常的票还是有的,煤票,牛奶,还有居民购货证都是有的。

        一家人来不及喝口热茶,就开始整理行李,两间房间都长,还有些宽,也不知道当初第一任房主是怎么想的,一个倒座房也建的这么大,倒是解决了沈清和的燃眉之急。

        刚回来,买房子住出去是不可能的。

        说实话,两间房不够住。

        好在房屋是沈父在的时候改过,在靠胡同通道的那面墙都弄出来了大窗户。两间房都是如此。

        前后有窗户的房间,住着也敞亮,也很舒服,至少不会不透气。

        家里还有简单的家具,吃饭的桌子,一个大衣柜,两个炕都有炕柜,还有一个书桌,五六把椅子,一间屋子还放了碗柜,碗柜有三层,放锅碗瓢盆。

        外面廊檐下转角靠墙位置有砖头和厚实木板搭的厨台,放上菜板可以切菜,再放些做饭时有的碗还有盆。

        厨台边上就是一个半旧的煤炉,烧水做饭都指着这煤炉。

        院子中央有相连的四个水笼头,还有水池子,洗衣服洗菜都在哪儿。

        第一进院落的邻居们,只是前来打了一下招呼,就离开了。

        看着人家满炕的行李,也知道不能过多打扰,等人家收拾完再说。

        家里清静的很,两个多小时以后,两个炕柜上都摆好整齐的被子,沈清和左右观察,在哪儿弄个卫生间与厨房合适。

        至少弄一个单独的卫生间,像邻居们一样,天天早上去倒那些玩意儿,他真受不了。

        他在青山屯都不需要这样做,没道理进了帝都还得早上倒那玩意儿。

        他住的四合院进出大门口,左右都有两间倒座房,他家东边的倒座房,倒座房与大门口还有一个相连的极小的房子,只有一米多宽,一直也不知道是属于谁的。

        沈清和拉着老哥的手来到这边,“哥,这是咱家的吧?”

        他反正认为是自家的,都是东边与倒座房连在一起的,肯定是自家的。

        “啊,这个呀,是咱家的,怎么你想要干什么,忒窄。”

        “哥,我改成厕所,看着挺深的,我想外面做个厨房,里面开扇窗户,做个可以冲水的厕所。”

        “那你改呗,本来也是你的。”沈清杰没有多想。

        “啊,我怎么不记得啊。”

        “爸妈给你倒座房,这个肯定也给你,你看看你那房屋证明上的面积,肯定包括这里。”

        沈清和还真没有什么记忆,他只是记得一些大概,一些很小的细节,他也没有太注意。

        杨凤兰已经开始忙活了起来,在做饭。

        带了不少粮食,还带了一些干菜,屋里原本就有大伯哥放的肉,还有一些萝卜白菜。

        母女俩用小锅子做菜有些束手束脚的,开始还有点不习惯。

        杨母和面,准备蒸些素包和馒头,晚上吃饭时都少费些功夫。

        杨父带着两个孩子,在炕上休息,都有些累了。

        午饭后,送走沈清杰。沈清和也没有闲着,今天是周日,无法干啥。

        他出去转悠了一圈回来,带回来几张洗浴票和肉,还有一些票券回家,带着自家六口人,全部去附近的澡堂子洗澡。

        全家人洗的干干净净的才出来。

        让媳妇儿先带着老人孩子们回去,他先出去找找人。在洗澡时脑海中翻腾着原主的记忆,一些他小时候的记忆,还有离开帝都前的记忆,全部仔细过了一遍。

        他想趁热打铁,改造好卫生间和厨房。如今里面都堆着干,这些可以堆在两间房外的廊檐下。

        原主还真没有几个关系好的哥们儿,也好,免得露出马脚。

        转悠一圈回家,沈清和就找到熟人,定好改造厨房厕所的事情。

        明天就可以开始搞,几天就能弄好,弄完以后,等干了以后,就可以用。各种材料也不需要他担心,只要他出的起钱就行。

        有钱能使鬼推磨,真是不假,现在是比以前宽松了很多,但钢筋这些也不好弄,他开的窗户要镶嵌钢筋。

        另外的两间房也是一样,要不他不放心安全问题。

        忙碌了一天,转悠回来,沈清和回到家里,有热乎乎的饭菜,还有可爱的孩子,以及等待他的家人,身心的疲惫瞬间击散,整个人又满血复活一样。

        接下来的几天,沈清和先帮助媳妇儿与第一进大院内的邻居全部熟悉起来,拜托嫂子婶子大妈们带着媳妇儿去外面认认路,杨家父母也跟着。

        街道商店,还有街道菜店,以及粮店,附近坐车的地方,已经一些知名的地方,全部去了四五次。

        杨家三带着两个孩子,没事就在外面转,沈清和在家里与刘师傅父子在家里改造厨房卫生间。

        自家的两间房,沈清和还都打算开出来一扇大门,靠厢房的那间房先隔一多半出来,以后给妻子开个商店或者做小买卖的地方。另外一间,还没有想好,但是开一扇门直接到外面还是有必要的。

        趁这个机会全部弄好,两间屋子中间还有与厨房这两间半屋子全部打通,都开一个门。

        以后也不用大冬天晚上的从外面廊檐去到厕所。

        几天后厨房厕所改造好,底下也与外面不远处的市政地下某一处化粪管道连接好。

        沈清和买的最大的管子连接的,以后也省的时常出问题。

        厨房接上了自来水,厕所也是一样,厨房与厕所相连之间还有一个洗漱台。这可是一般人家都没有讲究过的。

        洗漱台上面还可以放东西,地面都是水泥地面,抹了好几层,下面的防潮处理都是沈清和趁刘师傅父子俩收工以后偷偷处理的。

        在改造的一些关键地方,沈清和都有偷偷的处理,忙完以后,再恢复成刘师傅他们之前的样子,也不让他们父子起疑。

        为了让自己住的舒服,沈清和是茆足了劲。

        家里的炕也是要拆的,换成高低床,不过放在明年再说。

        他一下子不能全部改。。

        半个月后,全部弄完,刘师傅父子俩还请来了帮手,才能半个月全部弄完。

        杨父看着老闺女已经适应了一些,晚上吃饭后,说,“清和,闺女,看着你们把家里都已经弄好,我和你娘想家了,想着要回去。咱商量商量什么时候回去,最好在最近五天内,先订好票,再给你哥他们发个那加急的电报。

        让他们也好到时候去车站接我们。”

        原本欢快的气氛,在杨父的话一出,瞬间低沉了几分,特别是杨凤兰,眼泪哗的一下流了出来。从出生到现在,她还没有和爹娘分开过。

        沈清和也不想岳父岳母他们回去,至少过完年再回去,以后想他们来帝都过年,基本不可能。他希望回城的第一年,有他们的陪伴,因为他知道妻子只是稍稍适应了一些,并不是全然适应了城市的生活。

        帝都是一国之都,不是一个小城市,想适应下来也是需要不短的时间。

        想了一会儿,给妻子递了块手帕,然后说道,“爹,娘,我想请求二老今年就在帝都过年,您二老看看凤兰,她从小就没有离开您二老,也没有离开过红旗公社与青山屯,这次来到帝都,我想请你们多留一段时间,年后出了十五再回去好不好?也让凤兰再适应适应。”

        老夫妻俩对视一眼,又低头在一起说了会儿话,最后还是杨母想的多,说服了归心似箭的杨父。

        杨母也知道老闺女还没有适应好,现在她回去后也会很担心,又不是住在公社,联系也不方便。只能狠狠心,顾不上思家,多留一段时间。

        “行,我们就留在帝都过年,等十五以后再回去。”杨母一般这种事都不说话,都是让丈夫说,今天难得是她做主。

        作者有话要说:查过资料

        北京第一批个体户中,有人就是1980年10月开的饭馆,投资1100元,借了100元,贷款500元。

(https://www.bqduo.cc/biquge/68_68123/c4218723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