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上的杨凤兰身子倒在亲娘的怀里,又开始撒娇,“娘,谢谢您,愿意陪我。您和我爹最好了。”
还在亲娘的怀里蹭蹭,全家最会撒娇的就是杨凤兰,杨家最受宠的也是她。
岳母答应了下来,沈清和吊着的心放了下来。
“爹,娘,我明天就给大哥他们发封电报回去,告诉他们你们留在帝都过年的事情。”
“好,也不用急在明天,最近发电报就行。”
回来已经差不多二十天,沈清和也开始到处找工作,拿着居委会街道办开的证明,到处看看有哪儿在招工。
他想着先上一年班,看看情况再说,考大学已经没啥戏了,他也不想再读书。原主本来也是高中毕业,成绩也不差。
只是工作似乎不咋好找,年底就没有招工的工厂单位。
他也没有闲着,找居委会接来糊纸盒的事情,用他的名义领来一些给媳妇儿和岳母打发时间。杨凤兰的户口还有孩子们的户口都在青山屯,孩子们的户口随妈,不过他们能常住帝都,也能解决孩子们读书的问题。
居委会的干事们会帮着安排,这种事帝都各个居委会,街道办到处都是。
如果不安顿好,是要出乱子的。
户口等些年就有了,他们夫妻俩结婚时有结婚证,等他们结婚十年,加上他在帝都有房子,这些都不是事情,只是先要解决孩子的户口,多一份口粮。
孩子的户口,走走关系,就能提前解决。他虽是帝都人,却没有多少关系,必须多认识人。媳妇儿的户口等些年,没事。农村户口就农村户口。过一年两年屯子里分地的时候,自家还能分到地。
到时,如果两个小的还没有转户口,也许还能分些地。
选了三个晴天,沈清和对所有人说是借了一个照相机,带着岳父岳母还有妻儿满帝都的转悠,只要是名景点,都去转悠一遍。
各种有名的小吃也吃的差不多,都尝试过。
“爹,娘,累了吧,要不咱去泡泡澡,解解乏。”二十四孝女婿沈清和,手中还提着几个袋子。
“去什么澡堂,费那钱,咱家的厕所可比那澡堂子好,还铺着那锃光瓦亮的地砖,放上澡盆,也能泡。”杨父如今对小女婿满意的不行。
沈清和改造家里,对外的说法是,妻子孩子不适应胡同四合院上厕所,他才改造的。
至于钱,和杨家人商量,绝对不能让帝都认识的人,还有亲哥亲嫂子知道,父母留给他多少钱。
这些钱就说是借的,都是找杨家几位哥哥姐姐,还有杨家一位有钱的表亲借的钱。
院里有不少邻居举着大拇指夸赞沈清和,也有人暗地里说他傻帽,为了个上厕所,还花钱大动干戈。
杨父杨母也以为沈清和的改造是为了妻儿,家里现在改造的真好。特别是厨房,厕所,洗漱的地方,改造的真好。
两间半的屋子都改了改,现在家里住的可舒服,两个大炕,缺的家具也置办齐啰,虽是旧家具,全是淘换来的,可是打磨以后,还蛮好用的。
“行,我回去给爹,娘多烧点热水。”
如今小怀远,和爸爸已经非常熟悉,在爸爸背上,用小胖手玩帽子。
今天是周日,一早上,刚吃完早饭,就听到哥嫂的声音。
从回来的第一天和亲哥见了一面,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也不知道亲哥亲嫂现在住的得让,虽知道他们家是在单位家属区,但沈清和最近也忙,就没有想起来去看看。
反正那嫂子也不欢迎他,一直记恨他得到了爸妈留下来的全部存款。
要不也不会他们回来的第一天,带着孩子们回姥姥姥爷家,也不回来看看从没有见过的弟媳妇侄子侄女,他当天主动问过哥,说是家里收拾停当以后,下个周日上他家看看,可是哥的脑袋都快摇摆掉。
说,不用去,以后等孩子们放假再说。
看哥那个样子,也知道在家就是个妻管严,是在家没法做主的那个。明显是大嫂不愿意与他一家人来往。
回城的这段日子,沈清和有意识无意识的淡忘了大哥一家人,侄子侄女没见过几次,感情肯定有但是也不是多深,说的不好听,还没有与杨家的一群侄子侄女的感情深。
坐在炕上,逗弄着一岁多一点点的儿子,小家伙在炕上晃晃悠悠的走来走去,走一两步晃一下,别提多逗。
媛媛坐在炕的另一头,一直拍手,“弟弟,来姐姐这儿。”
小手拍的欢快,媛媛现在最喜欢黏着爸爸,依偎在爸爸的身边,时不时的还与爸爸说上一句话。
门口挂着厚厚的帘子,也看不到外面,沈清杰是过来收房租的,属于他的两间房租给了别人。
他也有心想让妻子与弟弟见面,总不能他们不见面吧。
可是妻子一直缓不过气来,还计较父母把存款给了老弟,他明白父母当初为什么要那么做,换成是他,也可能那么做。
老弟下乡去插队,第一次探亲回帝都的时候,又黑又瘦,吓坏了爸妈。后来一去就是很多年,爸妈临走之前都以为小和很难再回城,会一辈子都留在农村,给他留两间半的屋子也是想着以后万一有机会能回来,有个落脚的地方。
存款给他,也是想着以后让他在农村都日子好过一点。
至于自己,和妻子都有工作,还有他结婚时,父母也花了不少钱,他们虽然没有给自己留下什么钱,但是他们得到单位分配的房子以后,爸妈给他们添置了不少的物件,都是需要钱的。
还有就是,他结婚时,与妻子一人一块手表,还有父母掏钱买的一辆新自行车,以及家里后来添置的新床,都是家里添置的。
小和结婚的时候,家里啥也没有去,人家在乡下住的房子还是老岳父一家给盖的。
他们作为男方,别的帮不了,钱应该给吧。
对于妻子的愤恨,他已经劝说不了,该说的以前都说过,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不再多说。
沈清杰有三个孩子,最小的也有四岁,都比沈清和家里的孩子大,最大的那个已经十岁,是个男孩已经开始知事,懂得辨别一些是非对错。
蔡秀萍与租客收完房租,撇了一眼隔壁的小叔子一家,门是开着的,虽然用布帘子隔着,也应该能听见自家一家人说话的声音。
可是小叔子跟没有听到似的,也不出来打声招呼,谱还挺大。
刚好二进院内的一位邻居关四嫂走出来,见到蔡秀萍,嗓门贼大的喊起来,“秀萍来了呀,是来看你家弟妹的吧?”
“四嫂,出去呀?”蔡秀萍转移话题,不想接茬。
“嗯,出去菜店看看,还有什么菜能买。有空去我家坐坐,唠唠嗑。”关四嫂明显是挑事,大院内谁不知道蔡秀萍不满公婆把存款全部给了小叔子,每次回大院时,都会提起来嘀咕几句。
整个大院连半大的孩子都知道。
被关四嫂一声喊,沈清和也只能出去,不管大嫂背后怎么嘀咕自己和爸妈,在没有撕破脸时,他得装作忘记当初爸走以后,嫂子闹的那事。
“媳妇儿,大哥大嫂来了,咱俩出去看看。”
扶正闺女,让她靠着姥爷,闺女现在有点“软骨症”最喜欢靠着自己。
“好,等会儿我去买点菜。留大哥大嫂在家里吃午饭。”
对于大伯哥大嫂,杨凤兰明白,大嫂是不喜欢丈夫,说他得到了公婆的全部存款。
她问过丈夫几次,说是上门拜见一下大哥大嫂,也给两侄子一侄女准备好了礼物,可是丈夫说等大伯哥的通知,什么时候大嫂愿意见他们再说。
“等会儿再看,大嫂愿意留下来吃饭,就我去买。”说话时,沈清和已经掀起棉帘走了出去。
站在厢房那边的沈清杰正和租户说,四月份,他们要收回房子不外租,自家的儿子下半年要到附近读小学,他们学校要搬过来,他也想提前收回来房子,翻修一下。
一家人到时住进来,也能舒服一些。
儿子暑假的时候,全家住过来,也能与小和培养下感情,自家没有什么亲戚,老弟就是他最亲的人。
他也想自己的孩子能和小和还有侄子侄女一起培养好感情,以后孩子们那辈也能相互护持。
“哥,嫂子,来了啊。咱进屋坐,外面很冷。”沈清和笑的像没事一样,就像当初哥结婚那天见到嫂子一样。
他的态度平和,没有任何异样。
“行,我和你大嫂刚好见见杨叔,杨婶,你大嫂还没有见过孩子们,也见见孩子们。”
沈清杰来的时候打算买点东西,可是妻子不愿意,死活不许他买。
幸好他提前找同事借了十块钱,在接火车那天就给了侄子侄女一人五块钱红包。
沈清杰伸手从背后悄悄拉着妻子蔡秀萍,使劲拽了拽她的衣服,邻居家都竖起耳朵听着呢。
蔡秀萍也知道大院内没有秘密,此时不知道有多少人正竖起耳朵听壁角。
被拽着来到老二家里,蔡秀萍还是垮着一张脸,不是很舒服,就是给她介绍弟妹时也一样,唯一表情稍稍松弛一点的时候是在进屋以后,给她介绍杨家父母时。
不管对与错,杨家父母是长辈,她勉强扯出来一丝微笑。也不算太失礼。
只是在看到小怀远的时候,白白嫩嫩的福娃娃一下虏获了她的慈母心,看着小怀远,她的慈母心泛滥。
她扒拉抱着小怀远,在一边逗弄着,丈夫在一边与长辈聊天,弟妹去准备做饭,小叔子说买菜去了。顺便问了她家里的地址,说是去接三个孩子来吃饭。
蔡秀萍抱着小侄子,在两间屋子四处转转。
她结婚的时候,公婆就从厢房搬到这边来。她以前也常来,知道以前两间屋是个什么样,现在简直是大变样。
除了墙不是那么白,其余的都变了样。
丈夫说小叔子家里,在小改造,哪是小改造,是大改吧。
沈清和家附近走几里路就有黑市,他骑在自行车在黑市边缘转了一圈,往自行车前面挂的菜篮中,放了两条肉,一条三斤的,一条四斤的。还有一只鸡,第一顿团圆饭,多弄点菜。
然后去到大哥家,顺利进到家属区,顺着门牌号。
“家里有人吗?”
十岁的沈怀文,八岁的沈静敏,四岁的沈怀武,都在家里,三姊妹做作业的作业,最闲的那位在家里四处搞破坏。
“有人,谁啊?”沈静敏战起来给开门。
“你小叔,沈清和。”沈清和手里还提着一条三斤的肉,这是他特意多拿出来的一条肉,给孩子们晚上或者明后天吃,现在天气冷,肉用盐腌一下,能放好几天。
隔壁也有人打开门,出来瞧瞧,沈家没有大人,他们是邻居,出来看看。免得孩子们遇到坏人。
沈怀文也听见,还真像是叔叔的声音,爷爷奶奶是前后两年病逝的,叔叔都有回来,他那时也是五六岁的孩子,还是有记忆的。
前后相处了一两个月,他很喜欢叔叔。
坐在一边写作业的他,立即蹦起来,跟在妹妹后面,还顺手薅起弟弟跟着。
房门打开,认出来了,“二叔,真是啊,进来。”沈怀文高兴的喊起来。
隔壁的邻居张望着,听见沈怀文那声二叔,邻居才放心,眼神又盯着沈清和手中提的肉,五花肉啊。看着还真有点眼馋。
“哎,小文还认识二叔,不错不错,来,把肉放好,收拾好课本跟着二叔一起回家吃饭,你爸妈也在二叔家里。”
肉递给大侄子,没有进屋,他眼睛还望着不远处的自行车,他是借的大哥家里的自行车,骑了十多年还保护的很好。看的出来哥嫂很珍惜这辆自行车。
骑车技术高超的沈清和,前面带着小侄女,后面让两个侄子垮骑在后座位上。
四岁的小武,紧紧抓住二叔的衣服,小脸上还有一点点害怕。
他们三也不是第一次来大院,很熟悉,在大门口就自己跑进来。
小文大一些,在后面看着弟弟妹妹们,一直到与自家相连的房门前,几个孩子才停下,等着二叔。
“进去呀,你们站在门口干啥?”沈清和站在厨房门口,给媳妇儿递菜,看着那三还傻傻的站在门口。
“哦,哦哦!”三人掀开帘子走了进去。
蔡秀萍也在与杨母说话,都在说他们在青山屯的生活,还有小女婿在青山屯怎么省吃俭用,存钱的。
她也在观察了解沈家大媳妇,看看是不是特别不好相处。
说的都是女婿怎么卖力干活,怎么省吃俭用,还有自家闺女的一些性子,以及外孙女外孙子怎么听话。
三个孩子掀开厚实的布帘走进来,“杨爷爷好,杨奶奶好。”
来的路上,他们已经听二叔反复交待过,进屋看见老人怎么称呼,还有弟弟妹妹们的名字,让他们带着弟弟妹妹们玩。
“哎,都是礼貌的孩子。”杨父拉过三个孩子表扬他们,还从炕柜上,拿下来一个铁盒子,还有些大,拿出来一把水果软糖,“来吃糖。”
三个孩子被教育的不错,很有礼貌,看爸爸点头以后,才接下糖,并感谢道,“谢谢杨爷爷。”
“不谢,要不要和媛媛去到那间房玩玩?”
“好。”
小文抱着小堂弟,让妹妹牵着小堂妹一起去到隔壁的炕上玩,早就给烧好炕,等着他们去玩。
媛媛早就被爸爸灌输过,大伯家里有几个哥哥姐姐,叫什么名字,她是记不住,但是她知道该喊文哥,武哥,敏姐。
“文哥,敏姐姐,小武哥,我给你们拿东西玩。”见怀武比她大不了多少,聪明的孩子直觉改成小武哥。
还打算拿爸爸不知道从哪儿给她淘换来的旧积木给哥哥姐姐们玩。
还有一个旧的玩具车与铁皮青蛙,也是近几年流行的玩具。
男孩子喜欢玩这个,十岁,四岁,一岁多的三个男孩子他们很快的已经组成了一个小团体。扒拉着积木,玩具车,铁皮青蛙。
小媛媛还拿出来绳子,和姐姐翻花绳。
“敏姐姐,我们翻花绳好不好?”大冬天没有什么好玩,女孩子也就是玩这些。
外面的风很大,又没有下雪,孩子们不能出去玩雪,不能打雪仗,不能堆雪人,也就是玩这些。
再说今天家里有好吃的,孩子们也不打算出去跑太远,只想守在家里。闻着香味,没有办法及时吃到,但是可以先闻闻味道。
“好。”静敏斯斯文文的,性子比小媛媛的安静,温柔。媛媛性子活泼,开朗,在青山屯跟着表哥表姐们到处疯玩。
现在看着还成,以为是个文静的丫头,那是因为她新到一个地方,还不熟悉,身边还没有积累上一个玩的好的小伙伴。
等她熟悉以后,有了新小伙伴,肯定会疯玩。她呀,就是一个疯丫头。
沈清和与大哥坐在一块儿说话,算是解放了杨父。兄弟俩坐在一起,说的都是一些往事,儿时兄弟俩一起玩闹的事情。
沈清和不会主动与哥嫂弄僵关系,也希望能和.谐共处。只嫂子不扎刺,他也愿意装作啥也不知道。
几个孩子嘴里吃着软糖,手里玩着玩具,铁皮青蛙拧紧发条以后,哒哒的蹦哒着。几个孩子好不高兴。
蔡秀萍撇撇嘴,啥也不多说,只是坐在一边,也不帮忙,她是不愤公婆把存款全部留给小叔子。但她人不坏,就是一些嫉妒。
她既然给了丈夫面子,进来小叔子家里,就不会胡来。
说来说去,蔡秀萍只是万千市井妇女中的一员,有自己的小算盘,也有平凡妇女的嫉妒心。但是人不坏,不到生死关头,是不会做什么大奸大恶的事。也不算多极品的妇女,只是喜欢占些小便宜,喜欢碎嘴……。
沈清和对于这些人,不会太反感,社会中这样的人占大多数。
沈家飘出去的肉香味,吸来不少院内的邻居,特别是院子内的孩子们,站在沈家厨房外,滴答滴答的流口水。
有个小孩站在厨房门口,口水已经滴答在棉衣上面,一个五岁左右的小男孩,走过来拔在门口,好奇的问,“阿姨,您在做什么菜,好香。”
被孩子问的一楞,杨凤兰不知道怎么说,不管她说啥,都会羡慕死他们。
自家做的鸡肉炖干蘑菇木耳,还有鸡肉熬汤,红烧肉,肉炖干豆角,全是各种好吃的。
她说出来,人家孩子流着口水回家,告诉家里的人,自家做了一些什么菜,那不是把家里人羡慕嫉妒死。
“做了一点好吃的。”说完,拿了一个小碟子,夹了几块肉还有炖好的干豆角,“给,吃了回去吃饭。”
小男孩瞅着碟子上的几片肉还有一小堆炖好的干豆角,为难的说,“阿姨,我能拿回去分给弟弟妹妹吃吗?”
“行,碟子给阿姨送回来知道吗?”瞅了一眼小男孩身边更小的男孩,杨凤兰不好意思说不。
刚来一个陌生的地方,面对一些新邻居,多少有点抹不开面,哪怕是个孩子。她也不想让人说什么,城里的孩子脑袋瓜子都活泛,谁知道回去说些什么。
“知道,阿姨等等。”小男孩走的时候,牵着弟弟,溜溜的跑回去。
还护着手里的小碟子,看样子真是很稀罕那几片肉。
哒哒跑回家的姚浩,姚军兄弟俩高兴的跑进家门,“奶,沈家婶子送的肉炖干豆角。”
稀罕的很,他们家条件是真的不好,爸妈也是知青,跟着爸爸会帝都以后,他们就住在爷奶家里,两间屋住了他们一家,还有爷奶,已经大伯一家,还有没有结婚的小姑姑。
他们家只有姚浩的爸爸下乡插队,大的在之前已经上班,小的当时还小,等到岁数到,又不用下乡。
一家子全挤在两间屋子内,姚浩的爸妈,只是比沈清和先回城三四个月,也至今没有找到工作,都是吃的老本,哪有钱买肉吃,也没有那肉票。
日子过的紧紧巴巴的,孩子们在农村的时候,和很少吃肉。
(https://www.bqduo.cc/biquge/68_68123/c4218723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