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恐怖灵异 > 大宋泼皮 > 第27章 0026【败家】

第27章  0026【败家】

        韩桢看向朱正则:“刚才我问的话,记住了么?”

        朱正则嚼着炊饼,照例愣了几秒,这才点头。

        “今日你便在大厅值差,若有村民带来逃户,按我方才的法子处理,村中荒田信息我等会拿给你。赏钱和米粮,寻我家嫂嫂就行。”

        韩桢说着,将刚才自己写的信息递过去,吩咐道:“吃完将这张户籍信息重新抄录一份。”

        这项工作很简单,而且朱正则木讷的性子,正好也适合干这份枯燥的差事。

        至于韩桢,当然是有更重要的事情做。

        赚钱!

        光靠小王村的几百亩田地收税,根本支撑不起一支正规军队。

        更何况韩桢还得靠免税来收拢人心,所以起码在一年之内,别想打田税的主意。

        唯有发展产业,利用经商来赚钱了。

        吃完早饭,马三狗提着朴刀,领着其他四人出去巡逻了。

        昨夜韩桢已经告知了他们的工作内容,巡视村庄,维护治安,抓捕罪犯。

        当然,这会儿罪犯是没有的,村民都忙着种田和上山找逃户。

        而韩桢则回到后院,取出钥匙进了小库房。

        很快,他便捧着两个陶罐出来了。

        前日检查小库房的时候,他起初以为这两坛子装的是酒,等到打开才发现,里面装的竟然是糖。

        北宋时期制糖业和制盐业都得到了空前发展,仅是闽南一地,每年便能产数万坛蔗糖。

        注意,这里用的是坛。

        为什么不是袋,因为北宋年间绝大多数地区只能制作工艺较为原始的液态糖,也就是沙糖。

        许多人知晓《糖霜谱》,便误以为北宋的糖霜都是固体糖,实则根本不然。

        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中记载了一则笑话,里面说:

        【顷有秉政者,深被眷倚,言事无不从。一日御宴,教坊杂剧为小商,自称姓赵名氏,负以瓦瓿,卖沙糖。道逢故人,喜而拜之。伸足误踏瓿倒,糖流于地,小商弹指叹息曰:“甜采你即溜也,怎奈何!”左右皆笑。】

        从这出笑话就能看出,北宋市井间贩卖的沙糖,与唐朝时一样,都是浓稠的液态。

        宋朝虽然掌握了固态糖的制作工艺,但仅限于遂宁等少数几个地区。

        所以在北宋年间,固体的冰糖产量并不多,专供皇室与达官显贵,流落到市面上的极少。

        尤其是宣和元年,宋徽宗下旨让遂宁等地每年上贡数千斤冰糖。

        这项沉重的旨意使得近半糖商破产,许多蔗农抛弃田地,躲进山中当逃户。

        导致冰糖产量暴跌,造成了如今冰糖稀缺的局面。

        提着两罐糖来到厨房,韩桢吩咐道:“将这两罐糖熬开。”

        “阿郎想做果脯?”

        沈厨娘接过陶罐,解释道:“做果脯半罐沙糖便够了,用不上这么多。”

        “伱莫管,熬开便是。”

        丢下这句话,韩桢又匆匆离去。

        沈厨娘虽然疑惑,但还是老老实实按照吩咐,将两罐沙糖倒进锅里,用小火加热熬煮。

        没过多久,韩桢便回来了,手中还拎着一桶黄土,以及两截芦苇管。

        “阿郎这是在作甚?”

        方三三走上前,一张圆脸上写满了好奇。

        韩桢也不答,吩咐道:“去帮我寻个筛网来。”

        “哦。”

        方三三虽然话多,但却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听话。

        让干嘛就干嘛。

        趁着方三三去拿筛网的功夫,韩桢将黄土倒在地上,用木棍仔细的敲碎。

        这一幕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就连端坐在大厅值差的朱正则都不由探出头。

        很快,方三三拿来了筛网。

        接过筛网,韩桢将刚才敲碎的黄土仔细过滤了一遍,筛除掉黄土中的草根石子等杂物。

        然后,一点点加入水开始和泥。

        黄泥水淋糖法?

        韩桢可以很肯定的回答,这玩意是错的,或者说宋应星在写《天工开物》时出现了笔误。

        为什么他敢这么肯定?

        因为前世的时候,韩桢曾在网上和一个网友吵过。

        他觉得黄泥水淋糖法没问题,那名网友却说不行。

        为了怼的对方哑口无言,韩桢特意去搜了视频。

        结果搜遍全网,竟然没有找到一个复刻黄泥水淋糖法成功的视频。

        那些复刻的视频,无一例外,全部失败了。

        韩桢不服气,自己买了甘蔗回来榨汁,按照《天工开物》中的步骤,一步步制作。

        经过数次尝试,最后他得出了结论,这方法真不行。

        一盆黄泥水浇下去,红糖直接被溶解了大半,最后只得到一小块晶体。

        关键那块糖的晶体,依旧是红褐色……

        后来他又与那名网友多次讨论,查阅古籍资料,终于找到了真正的方法,并且还给这个方法煞有介事的取了个名字。

        黄泥胶封糖法!

        相比黄泥水淋糖法,只是变动了两个字,然而这一个胶,一个封,正是提纯白糖的关键。

        黄泥胶不能太干,否则很快就会变成硬土块,也就失去了吸附杂质的能力。

        也不能太稀,不然就成黄泥水了。

        大概类似橡皮泥那种程度,就差不多了。

        待到黄泥被和的差不多了,锅里的沙糖也已经熬煮开,变得极为黏稠。

        “过来帮忙。”

        这时,韩桢招呼一声,让方三三扶住一个装沙糖的陶罐,自己则捏起一团黄泥,仔细黏在陶罐的内部。

        等到整个陶罐内部都用黄泥厚厚地黏上一层,韩桢开口道:“快,把糖倒进来。”

        “啊?”

        沈厨娘一愣,以为自己听错了。

        韩桢催促道:“愣着干甚么,快倒啊。”

        闻言,沈厨娘面色为难:“阿郎,这……”

        这陶罐里可是涂满了黄泥啊,沙糖倒进去,还能吃吗?

        即便北宋时期制糖业发展迅猛,可对于绝大多数百姓来说,沙糖依旧是金贵的奢侈品。

        目前沙糖的价格是30文一两,一斤16两,这两罐沙糖足足十几贯钱呢。

        一旁的方三三哭丧着脸,劝道:“阿郎,能不能不倒?”

        与其让这么多沙糖倒进黄泥坛里浪费,还不如让她吃掉。

        见两人磨磨唧唧,韩桢皱眉道:“让你倒就倒,哪那么多废话。”

        沈厨娘叹了口气,小心翼翼地将锅中沙糖倒进陶罐里。

        眼见红褐色的沙糖进入沾满黄泥的陶罐,方三三和沈厨娘两人只觉心头在滴血。

        “停!”

        等到陶罐即将装满,韩桢立刻叫停,随后填入一层干稻草,接着迅速拿起食指长的芦苇管插进去,露出一截留在外面。

        最后,用黄泥胶把罐口牢牢封死。

        做完这些,韩桢将陶罐倒放着架在另一个空的陶罐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沙糖中的色素会被罐中黄泥吸附,慢慢凝结成白糖,而剩下的糖蜜,则会顺着芦苇管流淌到空的陶罐里。

        韩桢又找来两个陶罐,将锅中剩下的沙糖如法炮制。

        方三三和沈厨娘看不懂他在做什么,只知道就这一小会儿的功夫,自家阿郎便浪费了十几贯的沙糖。

        就算是败家,也不是这么败的啊。

(https://www.bqduo.cc/biquge/98_98705/c11817250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