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恐怖灵异 >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 第264章 得到的东西,自然会从别处失去

第264章  得到的东西,自然会从别处失去

        刘基大概猜到皇帝想做什么,只是他实在不敢相信。

        朱元璋是什么性子,他们这些老臣大概是理解的。

        也是因为认知问题,他才不太敢相信自己的猜测。

        “有人告诉朕,不能将所有人都推到自己的对立面!

        人性不可测,善恶一念间。

        你刘基能守得住本心,是因为你有你自己的理想抱负,也有伱的底气。

        可许多人,他们手握权力,却还得不到体面的时候,就有可能出问题。

        也许缺的东西,会自己会用权力,从国家的国库里拿。

        也许会因为自己没有,所以在别人送过来的时候,守不住自己的本心!

        这人呐,可不能都将他们当成你刘基,

        就算人人都是你刘基,朕也不能只欺负这部分人。

        你刘基都过成这样,所以朕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

        刘伯温默然,朱元璋能主动想到这些,他很震惊。

        老朱是个好皇帝,但从来不是一个好上司。

        包括现在的话,其实核心的思想也很明确,他并非因为其他原因变得突然大方,而同样是在权衡利弊。

        如果官员得不到体面,那就会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换来体面。

        这最终还是会伤害到国家利益,而且还将官场的风气带坏。

        这世界上有一心为公的圣人,也有只为升官发财的恶人。

        但大多数人,无非普通人罢了。

        有个不错的生活,能维持读书人的期待,再加上严刑律法的震慑,他们就会考虑到犯罪的性价比。

        这不是怜悯不怜悯的问题,这就是一道算学题。

        如果按照朱元璋以前定的标准,可能那些本不应该贪墨的官员,会有五成,八成因为不体面而贪墨,

        而给他们相对的体面之后,这些人会变成三成、五成。

        如果官场八人都在贪,那剩下的两个人就是异类。

        在这种氛围之下,所有人都会沉沦下去。

        “当然,既然朕愿意给他们体面,那如果再伸手动了国家的利益,就不用怪朕心狠无情!

        这国家难,朕如果财政宽裕,朕也愿意多给一点!

        可如今天下的情况你也知道,这些多出来的部分,也算是朕从别的地方割出来的……”

        朱元璋还有些肉疼,不过想通一件事后,这笔钱出得倒不是这么难受了。

        关于他以前想给宗室的部分,老朱就算为了天下,也绝不可能这么大方了。

        不过好在他现在儿子还少,暂时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他继续说:

        “你有监察百官的责任,回头你写份密奏给朕!

        关于大明底层官员的生活情况,朕要他们的详细资料!

        他们的消费几何?几天吃顿肉?居所、衣装、出行……

        这些东西都给朕记录好!

        朕将这件事交给别人不放心,唯你最好!

        你给朕把这件事办好了,记住!”

        刘基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之色,朱元璋主动去关心那些底层官员的生活,

        是陛下难得的慈悲。

        这天下定下来了,天下士子也该跟陛下一起瓜分得天下的利益。

        朱元璋至少给他们表现出足够的善意,

        这份善意,也该被士子们感受到。

        他将皇帝送出门后,就站在门边自言自语:

        “最近陛下很喜欢微服出巡吗?章溢家一次,老夫这里也是……

        不对,这陛下本不应如此,尤其是今日之事,陛下将我叫到宫里也是一样的!

        所以……

        陛下是去了别处,然后才来我这里的。

        且,陛下说有人,那人究竟是谁?

        真的是那位传说中的高道张三丰么?”

        刘伯温想不出一个答案,但他至少明白过来。

        有个人能给朱元璋出谋划策,甚至能得到他毫无保留的信任。

        他甚至能改变朱元璋的本心,让朱元璋做出他们这些老臣子都不曾期待的违反常识的事。

        这个人在陛下心中很重要,且能力非常高。

        “此等人才,陛下却只把他当谋士用!

        这并不符合陛下的性子,他但凡有可能,肯定会把这个人提拔起来。

        除非对方有陛下也无可奈何的身份,对方是个方外之人。”

        刘伯温默然,朱元璋对僧道的打压,他是看在眼里的。

        能让老朱如此服服帖帖的高人,那人从某种程度上说,手段已经超过了自己这些跟在老朱身边的老人。

        皇帝是什么性子,刘伯温见证过。

        在他面前摆什么高人架子,那是不行的。

        前边就有人不愿意怀念前朝,不愿意侍奉老朱,人家找了个由头出家隐居,都被老朱给从山里抓出来。

        宋濂干过的那一套,对付元朝的皇帝可以。

        大明的皇帝,是万万不行。

        加上最近道门隐约有中兴的趋势,刘基对那位高人的身份越发确定。

        是不是张三丰他不确定,但至少肯定是个道士。

        “等等,不会是他吧?”

        刘基脑海中闪过一个小小的身影,但他觉得太过荒唐,所以这个念头终究一闪而逝。

        第二日。

        大明官场,一场轰轰烈烈的调研活动开始。

        御史台的御史们,召见低阶官员,详细询问他们的基本情况。

        虽然上边的人什么都不说,可是能当官的,有几个人是傻子?

        他们从这些蛛丝马迹上隐约知道,皇帝要给他们涨俸禄了。

        按照老朱还是吴王的时候定下来的俸禄,这些官员们的日子过得实在不太好。

        相比起皇权不下省,你们下边官员自己折腾,只要给老子把税交上来就行的蒙古人,那些在蒙古人手下当过官的官员们是能体会到自己收入的断崖式下跌。

        下跌的原因,自然是当官的没办法跟前朝那么无法无天。

        但就算是合法收入那部分,他们也是减少的。

        如今天下定了,皇帝体恤他们的艰难,那自然是好事。

        一时间,应天府里,都是百官赞誉皇帝的声音。

        这些声音,自然通过检校的路子,传到朱元璋耳中。

        检校不比后世锦衣卫,人数也好,权限也好,都远远比不上。

        朱元璋自然不可能哪个官员府邸里都能放一个检校。

        甚至三品官员中,也不是每家每户他都能安排上人。

        不过老朱让检校经营市井的生意,并从中探索传播权和其他一些东西后,检校其实也是扩招的。

        有大量的编外人员出现在市井,也给朱元璋提供了另外一种情报。

        从买肉的屠夫、酒楼的小二、秦淮河的姑娘、书局的伙计……

        这些人的信息是零碎的,可是汇总到事实上负责检校的朱标手里,就能变成一份有用的情报。

        哪些官员能吃上肉,哪些官员连肉摊都没来过,哪些官员偷摸着去找姑娘,又有哪些人将家里的东西拿去典当。

        朱元璋是一个固执的人,但谈不上刚愎自用。

        张异说的话他不一定会认同,可他还是会用时间去验证这些话是否有道理。

        张异给他提供的,是一个他从来没有想过的看问题的视角。

        最终做决定的还是他自己!

        “难怪有人怀念前朝,尤其是那些读书人!

        跟蒙古人给他们的好处相比,朕确实显得抠门了!

        不过有些东西朕能给,有些事真不能!

        大明不比南宋,有大量的商业税能支持他们的高俸禄,同样的,朕也不可能像蒙古皇帝一般只管收的上税,就不顾他们肆意妄为!

        体面,朕给了!

        如果他们不想体面,朕会帮他们体面。”

        老朱放下手中的密奏,对朱标谆谆教导。

        “陛下,李大人,杨大人和刘大人求见……”

        “让他们进来!”

        在皇帝的命令下,李善长,杨宪和刘基三人进入御书房。

        随行的还有户部,吏部几位尚书。

        “臣等见过陛下,见过太子殿下!”

        行礼之后,朱元璋道:

        “刘基,朕让你做的事,你做了吗?”

        刘基赶紧呈上一份奏疏,老朱又问李善长:

        “中书省这边,又是什么意见?”

        李善长给户部尚书朱昭使了个眼色,朱昭也呈了一份提议上去。

        朱元璋先是查看了刘伯温的奏疏。

        “朕倒是没想到,因为【礼】这一字,官员的硬性开支如此多!

        这笔开支,应当朝廷予以部分补贴,不该让官员承担……”

        朱元璋一开口,李善长等人愣了,这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朝廷补贴官员置装费,这对于低阶官员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喜讯。

        朝服,公服,常服……

        官员别的不说,春秋各三套的服装的置装费,对于低阶官员来说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其他林林总总,还有不少硬性开支。

        朱元璋大笔一挥,将这些开支以最低的标准,给官员们包圆了。

        这其实也等于变相给官员们增加了俸禄。

        以老朱大家长的性子,让他自己发钱那是很难的,不过能解决一部分,也算是功德无量。

        刘伯温吁了一口气,皇帝这么做就已经超出他的预期了。

        如果在俸禄上能涨一点,那是更好的。

        作为一个打工人,刘伯温身后站的是无数的低阶官员的期盼!

        朱元璋将刘伯温的奏疏放在一边,再看李善长和杨宪这份由户部和中书省出具的奏疏。

        户部尚书朱昭的提议和中书省的建议,让老朱觉得颇为玩味。

        如果张异不说,这份提议朱元璋大概也会允许下来,只是那天张异的只言片语,让老朱警戒起来。

        “尔等对俸禄的要求不高?”

        朱元璋饶有兴趣的看着朱昭,朱昭回答:

        “陛下,不是臣等要求不高,而是这财政确实吃紧!

        臣等苦一苦,百姓就多点实惠,前方的将士就多点口粮……”

        朱昭一番话应对如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毫无毛病。

        老朱又将中书省的奏疏看了一眼说:

        “那将举人,秀才这些人的优待?”

        李善长道:

        “陛下,朱大人说的是一个道理,可毕竟这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我大明能给出来的俸禄已经极低了,若再不从其他地方找补,这民心不可用!

        臣觉得,舍一点微不足道的特权,换取朝廷的开支节俭!

        这既能安抚民心,也能得到好处!

        微臣……”

        “哼!”

        朱元璋一派掌,李善长的话停在半空中落不下了。

        “前朝不见此规制,不但蒙古人没有,盛唐之时也没有!

        此事作罢!

        安有用未来之权柄兑换此时之小利,这件事朕暂时不考虑了!

        还是商讨一下官员俸禄的问题!

        朕决定了,咱们大明的官员俸禄,以从前定下的规制基础上,涨三成!

        部分开支,由朝廷补贴!

        如今朝廷缺钱,可暂时委屈一下大家,等十年二十年后,若天下财政好转,朕会酌情考虑增加官员俸禄!

        尔等既然要以身作则,

        原则上,低阶官员多一些,一品大员,相对少些!”

        不拘哪个派系,李善长,刘伯温和杨宪的的脸色都谈不上好。

        虽然皇帝给他们加薪了,但他们最想要的东西却失去了。

        李善长无奈,只能领头拜谢。

        刘伯温杨宪等人跟着谢恩,转身离去。

        “加了俸禄,但诸位大人却没有想象中高兴!”

        朱标等李善长他们走了,才开口询问。

        朱元璋道:

        “因为他们最想要的东西,朕没给!”

        “是关于提升读书人地位的建议?”

        朱标看过那份奏疏,也知道李善长等人的意思。

        那份奏疏,是得到包括李善长,杨宪和刘伯温三方都认可的,算是跨越了党争,是属于读书人的共同利益。

        如果没有朝天宫一行,张异无意提醒皇帝。

        朱元璋大概率是要同意这份奏疏的执行的。

        因为提高读书人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也符合皇帝的利益。

        经过蒙古人百年的统治,皇帝有义务要将汉人的文化重新提振起来,这些任务很大程度上就落在读书人身上。

        加上比起前元,朝廷能给出来待遇实在谈不上多好。

        那从别的地方去补偿读书人,提高读书人的积极性是自然而然的。

        朱元璋恨的是官,但并非连带着儒家的士子都恨上……

        各种考量下来,用类似见官不拜、免除徭役、减免赋税和一些法律上的优待去鼓励别人读书,为朝廷效力,

        这是很划算的买卖!

        如果没有张异那张臭嘴提醒朱元璋的话,一切都很完美。

(https://www.bqduo.cc/biquge/98_98293/c11847055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