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恐怖灵异 > 大明1805 > 第388章 调整设想

第388章  调整设想

        元朝中央朝廷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其实很差。

        除了四级行政区划本身效率就差之外,地方的第一级行政区划行省的规模过大,权力也过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元朝到最后都只能算是个草原政权,始终都没有完全控制中原地区,也没有完全融入中原地区,就像传统中原王朝也始终都没有完全控制草原一样。

        元朝其实没有必要实行四级行政区划,最多用清朝的三级半模式就能管得过来了。

        清朝本来是省府县三级,后来增加了道员这个中间层,是省的派出机构,根据实际情况任职,并不完全固定,类似于现代的专员。

        但是现在大明的疆域规模,已经远远超出了清朝和清朝的规模,比包括他们在内的所有传统神州王朝都已经高了一个数量级了。

        大明现在已经跨过了临界点,现在已经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

        要么增加行政区划层级,要么再次封邦建国,要么给地方放权自治。

        增加行政区划的参考对象其实是元朝,封邦建国的参考有之前的大明或者汉朝。

        地方自治的参考对象是朱靖垣上辈子的美利坚。

        美利坚联邦之下有五十个州,正常规模的州通常都有几十到上百个县。

        德克萨斯州下属的县最多,有两百五十四个。

        州和县之间没有中间层级,是事实上的两级行政区划。

        美利坚能够维持两级区划的基础,是全面的彻底的原生态的地方自治制度。

        美利坚上级政府,是多个下级地方机构协商组成的机构。

        下级地方机构是政治的主体。

        上级机构反而只是类似协会的公共协调平台的角色。

        纽约这种特大城市,是城区的几个县联合起来,设立了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

        这个纽约市政府根本就不是东方式的府衙。

        美利坚的州政府无权调整县的行政区划,除非县本身同意。

        联邦政府对州政府亦然。

        州与州之间长期存在未定州界,甚至发生过争夺土地的战争。

        密歇根州因为早期人少,被印第安纳州欺负,让出了一部分密歇根湖边的土地。

        密歇根同时欺负人更少的威斯康星,在湖对岸的威斯康星州开拓的土地中要了一大块。

        与此同时,威斯康星还向明尼苏达和伊利诺伊州割地,属实是大湖区的大冤种。

        对于这种级别的内战和争执,联邦政府也只能出面调停。

        城市和县政府财政破产的时候,州政府和联邦政府也没有救助的义务。

        如同企业一样自行破产重组是理所当然的结果。

        这种自治传统,其实发源于英国的殖民地管理政策。

        殖民地的开拓本身,早期就存在大量的商业化的元素,也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模式。

        除了王室自行开拓的土地之外,商业公司乃至移民自己建设的殖民地,同样为数不少。

        英国本土人口又少,英国王室经过了资产阶级革命,权力已经受到了限制。

        面对情况复杂而且广阔的殖民地,王室和朝廷都不可能完全直辖。

        所以英国主动去适应殖民地的制度,主动推动殖民地建立地方议会,推动地方自治。

        但大明的政治传统与英国和美利坚都截然不同。

        正在撤藩设省的大明朝廷和皇室,都不太可能愿意回去继续分封。

        神州王朝也没有主动给地方放权自治的传统。

        这个念头冒出来的时候,朱靖垣突然想到了自己第一期的施政实训其实是乡镇级别。

        神州本土不是完全没有地方自治传统。

        在世祖皇帝重建大明之前,除了太祖皇帝朱元璋在世的时候,历代封建王朝绝大部分时候都是皇权不下乡的状态。

        地方上其实是乡绅自治状态。

        也就是说,神州传统上也是有地方自治的,只不过是在县级以下。

        到了世祖皇帝之后,正式将乡变成了官方的行政级别。

        现在的大明实际上已经是省府县乡四级了。

        所以现在似乎又多了一条路。

        撤销直辖乡,退回到皇权不下乡状态。

        朱靖垣稍微动了这个念头之后,就迅速的把它打消了。

        皇权不下乡,本质上是统治能力低下,不是不下而是下不去而已。

        现在已经能够下乡了,没有自己放弃的道理。

        只有皇权下乡,皇帝与底层百姓之间,才能勉强建立起最基本的联络。

        才能让官僚体系和民众互相制衡,减缓官僚体系腐化的速度。

        所以最终还是要增加行政区划级别。

        只不过具体要怎么加,仍然是一个大问题。

        朱靖垣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面,没事的时候就在考虑这个问题。

        考虑了半个月之后,朱靖垣最终觉得,这件事情还是得折中处理。

        虽然中央或者上级派出机构,很有可能会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变成事实上的地方机构。

        但早期确实能够以派出机构的形式运转很长时间。

        理论上大明是没有“省级”行政区划的。

        例如山东的正式官方称呼,是“山东等处地方”,没有这一级机构。

        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个机构是并立的,而不是名义上不存在的省级衙门的下属机构。

        所以在仁武朝之前,大明事实上是三级区划,但名义上是两级行政区划。

        现在要做行政区划调整,可以把“省”落实下来,然后在省上面再加“半级”。

        虽然原有历史上没有可以直接参考的对象,但是自己可以把出现过类似问题的国家和王朝的解决方案放在一起,整合出针对当前局势的建议。

        又仔细考虑了小半个月之后,朱靖垣终于开始正式写给父亲的回复。

        首先,建议在这次行政区划调整中,将“等处地方”的官方称呼正式定为省。

        民间和官方乃至御前会议上,皇帝和绝大部分官员,日常都是以省称呼“等处地方”。

        只是在正式文件中仍然用三司和等处地方之名而已。

        与其继续实际和公文系统分离,不如将公文系统顺应现实情况,方便百官和百姓。

        如今的大明已经不需要忌讳曾经的大元朝了。

        不需要使用“行省”的称呼,大明可以直接用一个“省”字即可。

        同时,为了减少名称改变带来的影响,省级机构可以继续使用三司和巡按御史等称呼。

        其次,我个人支持在南北直隶正式建省,支持合并部分规模过小的本土省份。

        海东省可以并入福建,交趾省可以并入广西,朝鲜两省可以合并,日本四省可以合为两个。

        但不宜将合并省份作为减少直接管理的省份的主要手段。

        广东、广西、交趾三省合并规模就太大,久而久之必然要在省下设次级机构,那才是重复前元旧事呢。

        然后,建议可以考虑将所有省份划分成十个左右的大区域,安排对应的十足左右的中央派出机构,分别负责各大区域的主要事务。

        这个大区域的称呼,可以参考唐代都护府,或者直接用汉代“西域”的“域”。

        例如鲜卑都护府、南洋都护府、天南都护府、天竺都护府、大食都护府、墨洲东域、墨洲南域、墨洲西域、殷洲南域、殷洲中域、殷洲东北域、殷洲西北域。

        以后中央衙署直接与各大域派出机构对接,降低中央衙署需要直接处理的事务数量。

        派出机构的组织方式,可以参考原有的布政使司的官僚体系,或者是唐、宋两代的道、路两级机构的官僚体系。

        军务、政务、刑狱、御史四个系统分开,各自独立且都直接向中央衙署负责。

        最后,大明本土可不设都护府或者大域,本土省份由中央衙署直辖。

        本土省份的身份类似以前的直隶府。

        整个区划调整之后,相当于将仁武朝之前的大明的行政区划整体扩充一个数量级。

        直隶府变成了直隶省,其他省份变成了大域或者都护府。

        两京十三省变成了一京十二域。

        行政区划调整兹事体大,个人的这些设想只是一个思路和方向,具体如何规划和实施还需要父皇和老先生们讨论决定。

        朱靖垣把自己的想法发往了大明京师。

        无论京师的衙门忙到什么程度,朱靖垣本人的消息的优先级始终都是最高的。

        这封报告没有任何迟疑,被转码出来之后就直接送到了大明皇帝朱简炎的面前。

        朱简炎看完之后沉思了许久,然后让人去召集自己的主要幕僚,也就是大学士们,以及几个最为重要和熟悉的尚书过来讨论。

        其实大明中央衙署内部,另外一项改革也已经越来越紧迫了。

        随着中央衙署的数量越来越多,皇帝自己也很难一下子叫上所有尚书的名字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明清两代将近六百年间,中央衙署长期保持六部的格局,顶多是再加上其他几个重要机构,总数量通常就在十个左右。

        现在的大明皇帝要面对的同级官员数量已经超过了五十个。

        以至于在不是特别正式的场合,大明皇帝想要提前不公开的讨论某些事务,咨询某些事务的处理和应对方法的时候,再次开始习惯性的依赖于自己的大学士幕僚们了。

        外朝的尚书们能不能收到通知参加讨论,严重受到其在皇帝脑海中的印象是否深刻的影响。

        就比如说朱简炎出身鸿胪寺,现在的鸿胪寺卿沈复是他曾经的副手,本来鸿胪寺卿的主要任务是外交,但是在这种内部咨询讨论会议的时候,朱简炎通常都会叫他过来。

        此时,朱仲梁时代的工部尚书邹炳泰、兵部尚书刘权之、户部尚书王念孙都已经退休。

        礼部尚书黄钺,军机大臣戴衢亨都还在,但今年也已经年满六十岁了。

        其他的各部尚书也都已经撤换了一大半。

        曾经在大食国当过北墨布政使的卢荫溥,干满了一届布政使之后直接升任户部尚书了。

        虽然现在的户部尚书不管财政和税收了,只管民政和户籍,重要性相比传统的户部大幅度的下降。

        但毕竟也是保留了传统六部名号的部门,被高级官员视为荣誉地位更高的地方。

        而卢荫溥今年才刚满五十岁。

        现在朝堂上很多官员已经意识到,除了曾经跟过朱简炎自己的官员升职很快之外,曾经在朱靖垣的手下干活的官员升职也很快。

        主要是在朱靖垣首先干活也容易给朱简炎留下印象。

        所以新任户部尚书卢荫溥,也收到了这次的通知,一起到文渊阁参加会议了。

        在相关人员赶过来的过程中,朱简炎安排自己身边的文书,简单处理了一下朱靖垣的文件内容,将其中的主要建议打印出来几份。

        等到这些官员赶到,各自行礼之后,朱简炎让人把打印好的文档发了下去:

        “这是靖垣关于目前朝廷遇到的困难的看法和建议,诸位觉得如何?”

        跟朱简炎最熟悉的沈复最先开口了:

        “殿下的想法……还是一如既往,乍一看非常的出人意料,但是仔细考虑就会觉得颇为合理,关键是让人难以置信的老成持重。

        “大家都知道,减少行政级别能够提高行政效率,但实际操作中却往往事与愿违。

        “三国两晋南北朝几百年间,割据政权征战不休,大量的州部郡县反复易手割裂,让州部郡县的数量激增到了泛滥的程度。

        “隋文帝统一天下之后,开始撤并州部,减少郡县数量,这是符合趋势的。

        “但是隋炀帝意图撤销州部,只保留郡县两级行政级别,却明显属于好大喜功了。

        “到了唐代不得不设立监查道,宋代也继续设置路,形成事实上的三级区划。

        “如今我大明的疆域,已经十倍于汉唐,就算是三级区划也已经无法支撑,故而增加一级行政区划,也是非常合理的选择。

        “臣以为大食亲王殿下的建议可行。”

        户部尚书卢荫溥,作为职能高度相关的官员,跟在沈复之后开口了:

        “殿下的建议,相当于将传统大明的区划整体放大,同时将本土列为朝廷直辖区域,

        “迁就实际情况的同时,又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改动,这的确是老成持重的方案。

        “臣也以为可行,应当尽快着手进行调整,减轻朝廷各部衙署的负担了。

        “不过仍然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大域的官员品级如何安排。”

(https://www.bqduo.cc/biquge/95_95548/c11743545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