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历史周期律,是王朝寿命问题。
就算是按照世祖皇帝重建大明开始算,新大明到现在已经存在了两百年了。
已经到了王朝中后期了。
这种问题就比较敏感了,如果是一般的皇子,就算是敢于回答,也多半会有顾虑。
既担心往好了说被认为不成熟,也担心往坏了说让父皇不高兴。
朱迪镧相比他们最大优点就顾虑比较少。
朱迪镧也比较乐观:
“大明的天下已经进入稳定状态,未来也会长期保持稳定状态,是真正意义上的空前的盛世。
“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四十多年来,大明的总人口就保持着高速增长状态。
“未来的几十年里面,也会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现在天下总人口不到三十亿。
“这个数量距离全天下的土地承载能力上限还有很远。
“就算是按照目前的科技水平,目前的百姓生活水平来评估,全天下的土地也能承载一百亿人口。
“按照以后每个妇女生育五个孩子计算,也要在六十年后才能达到一百亿的数量。
“而未来这六十年的时间里面,我们的科技发展也不会停下来啊。
“我们获取食物和生活物资的能力还会不断增强。
“等到六十年以后,人口真的达到一百亿的时候,土地的承载能力可能已经超过两百亿了。
“所以儿臣觉得现在不需要担心人口问题。
“至于古典时代的王朝周期律,儿臣觉得现在也没必要太在意。
“因为父皇您是实际上的开创之君。
“真正统一天下的大明,在您的手中才刚刚建立啊,现在正是欣欣向荣的状态……”
朱靖垣听完后瞥了朱迪镧一眼。
从更大规模的统一天下的角度看,说自己是事实上的开创之君,确实也不能算是错的。
但是现在这个新大明的基础,还是世祖皇帝在两百年前打下来的。
从世祖皇帝算起,到自己父亲那代正好是六代皇帝。
自己和秦始皇一样是“奋六世之余烈”。
虽然这句话说起来比较有气势,但是对于“开创之君”而言可不是什么好词。
咒皇帝的儿子是秦二世,诅咒新朝二世而亡吗?
大明的臣子和文人们,多半都能够联想到这句话,但是却从来没有人公开说过。
朱靖垣轻轻的摆了摆手说:
“但是从太祖高皇帝算起,大明至今已经有将近五百岁了。
“就算是从世祖光武皇帝再造社稷算起,至今也已经有两百余岁了。
“这朝廷的基础框架,毕竟还是当年搭起来的,与真正的新朝还是不同的。”
朱迪镧品味着父亲的话里面的意味,感觉父亲不介意被视为开创之君。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确实是在更大的规模上统一天下了。
以现在的天下视角看,自己老朱家作为君主的传承,是太祖高皇帝肇始立基的。
但是在那之后所有的君主,统治的范围仍然都只是本土以及周边。
直到自己的父亲,才真正彻底统一天下。
所以自己的父亲可以算是在新层级上的“始受命之君”。
所以——
他老人家百年之后的庙号,不只是可以称祖而不称宗。
甚至可以是高祖!
太祖者肇始立基,高祖乃始受天命。
不过对于新朝廷的说法,父亲却给了否定的评价。
不知道父亲到底是在谦虚,还是真的觉得现在的大明算不上新朝。
其他皇子也许会继续揣测朱靖垣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态。
朱迪镧却直接继续坚持自己的看法了:
“父皇,大明在您的治理之下,已经实现了又一次的全面的翻新重建。
“规模和幅度相比当初的世祖光武皇帝再造乾坤更大。
“古典时代,一个新的王朝建立之时,从中央朝廷上看的话,当然是有新朝新气象的。
“但从社会资产和中间层治理群体来看,这种新气象却只是部分的新。
“有很大一部分东西,会直接从旧王朝的内部承袭过来。
“比如说在天下传檄而定的过程中,直接融入进来的原有的士大夫群体们。
“新王朝的绝大部分的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很可能还是原来那批人。
“只是君主掌握着强大的武装力量,能够迫使士大夫群体配合朝廷,出让利益同时提高效率。
“所以传统士大夫群体天然憎恨武将乃至军人。
“他们一旦在新朝廷逐步取得决策参与权,就会本能的压制武将和军人的地位,提高传统文人的地位。
“同时,古典王朝承平日久的话,朝廷军队的总体战斗能力,也会持续不断地衰退。
“久而久之,君主就无力控制士大夫群体,也就无力掌控地方了。
“大明的军队系统本来就基本不受文人影响的。
“大明的军事将领,一部分来自军事学院的平民学生,一部分来自大明的传统贵族家庭。
“军事学院出身的平民将领自然不必说。
“大明的传统贵族的爵位本来就要考核继承,所以从小就接受了足够的军事训练和教育。
“就算是腐败无法彻底避免,但也都不会缺少军事能力。
“过去的几十年里面,大明连续打了两次千万人规模的大战,军队本身的战斗力仍然极为充沛。
“军事理念和军事装备,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面,也完成了两轮全面革新。
“各个军种孤立作战的传统军队,被改造成了机械化空地协同作战的新军队,又迅速进入了制导时代。
“泰西战争爆发之前,大明大规模扩军一倍,战争结束之后,又大规模的裁军一半。
“大明军队在这个过程中正好完成了一轮全面的换血重塑。
“所以大明的军事系统可以算是新的。
“父皇创建了九卿和大域分管制度,还大幅度的调整了刑律、审判、文化管理制度。
“在最近的四十多年来,大明的疆域上范围增加了两倍,官员数量也因此直接增加了两倍以上。
“在海量新人的冲击下,旧有的官僚和人脉体系,也自然而然的裂解重建了。
“所以大明的政治和官僚系统也可以算是新的。
“在父皇的直接指导下,大明的钢铁、造船、军事、机械等旧产业的技术被全面更新换代。
“规模上又出现了超越数量级的增加。
“航空、石油化工、半导体、移动通讯等新技术和新行业被开发出来并迅速扩张。
“又达到乃至超过了以前的传统行业达到过规模和地位。
“同样是海量的新成员的进入,让整个经济系统也自然而然的重建了两轮。
“所以现在大明的经济体系同样也可以算是新的。
“在父皇过去四十多年的持续统治下,完成了至少两轮全面改造和升级。
“现在咱们大明朝廷这个全新体系中的旧成分所占比例,实际上会比古典时代的新王朝还要低。
<div class="contentadv"> “现在的大明就是一个事实上的新生的朝廷……”
朱靖垣对于朱迪镧的这些分析,心中稍微有点不同的想法,但是最终都没有说出来。
只是再次瞥了朱迪镧一眼,把话题拉回自己真正想要的方向:
“别顾左右而言他了。
“我想知道你是怎么看待古典王朝的周期性崩溃。
“有没有如何防止这种周期性崩溃的方案?”
朱迪镧对这个问题倒是不用现场思考,因为这是大部分皇子早就思考过无数次的问题:
“儿臣觉得导致王朝出现周期性崩溃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一个就是土地承载能力有限。
“古典时代的生产力提升速度缓慢,跟不上盛世的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
“但是现在的科技发展速度大幅度的提升了,所以土地承载能力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问题了。
“最起码会大幅度延缓承载能力极限到来的时间。
“另一个因素,是朝廷对资源和人口的控制能力不断衰退。
“这个问题又有两个最重要的方面。
“一是制度建设问题,没有规划合理的资源回收制度。
“从周代开始,绝大部分古典王朝,自从立国开始算起,生产资源的流转就是持续的自上往下的。
“没有可持续的生产资源回收机制,当然也不可能永远维持这个体系的正常运转了。
“这个问题已经被世祖皇帝陛下他老人家和父皇您在制度上基本解决了。
“二是管理体系的腐败问题,导致的总体管理效率衰退,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恶劣问题。
“无论朝廷的制度在理论上多么的完善,终究是要有人员和机构去执行的。
“机构本身的管理效率衰退后,好制度可能起到反效果。
“赈灾不力,灾民就可能会变成难民。
“赈灾物资被贪污,消息传开之后,甚至可能让难民变成叛乱。
“儿臣觉得,腐败在客观上是无法完全规避的。
“掌握权力的人,会天然的倾向于将自己熟悉的人,安置到自己能够影响的重要地方。
“也许部分人初衷并不是腐败,而是觉得自己熟悉的人更加的可靠。
“但是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越来越厚的人情关系网。
“人情和关系重于实务就是腐败。
“随着王朝系统运转的时间不断增长,腐败的广度和深度也会不断增生。
“就像一台复杂的机器,持续运行的时间长了以后,就会自然而然的积累各种各样的磨损和污垢。
“所以也应该像通过生产资源回收体系保持对人口和资源的控制力一样。
“建立起类似机器管理的日常监控、定期检修、定期大修的制度,努力遏制和清理不断滋生的腐败。”
朱靖垣听到这里直接追问:
“别光说空话,说说细节上的方法,具体怎么监控,怎么检修,怎么大修。”
朱迪镧接着话茬继续往下讲:
“从考成法开始,延伸出来的官员日常职能考察体系,加上现在全面铺开的互联网办公系统。
“所有的日常事务,都要在系统中留下记录,都能够查询得到。
“这些系统都可以看做是日常监控。
“但日常监控并不能直接解决暴露的问题,只是追溯问题发生时间和原因的依据。
“所以要有定期检修制度。
“包括全面实行流官制度,流官三年一考,一地最多两任,必须异地调任的制度。
“加上御史等监察机构定期巡视,功名等级晋升限制制度等等制度。。
“还有皇子、皇孙、亲王子孙、贵族子孙的实训,也是一种额外的错开考察期限的监督制度。
“这些制度都可以算是定期检修的制度。
“但是这种例行的日常化的定期检修,并不能解决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问题。
“随着机构运行的时间增长,人员的怠惰情绪和人情关系体系,仍然会持续的缓慢增长。
“机构和人员的腐败蔓延,机构本身的效率衰退,监督也会逐步流于形式。
“所以要有真正定期全面大修的制度。
“子孙继承大统的时候,中央朝廷官员们同步大规模换代的惯例。
“导致朝廷最高执政群体全面更换换代,顺带着产生了大规模中层官员的大规模换代。
“儿臣觉得这个传统可以算是大修的开始。
“但也仍然只是一个开始,远远做不到真正全面和彻底的大修。
“对于机器而言,大修通常意味着大规模拆解,意味着机器本身必须彻底停摆。
“但是朝廷当然是没办法完全停摆的。
“只能像很多没办法停摆的机器一样,采用备用机替换的方式轮流大修。
“可以建立至少两套管理体系,让两套系统人员之间保持相对隔离,甚至形成一定程度上的敌对。
“让两套系统互相监督,定期更换轮流上台执政,下台后彻底打乱全面核查。
“但是,这样也仍然只能算是全面,还没有做到彻底。
“就算是全部的官员都换了,但是政策在最基层的具体执行者都还在。
“按照儿臣在实训过程中了解到的情况,办事的吏员的数量是远远超过官员的。
“绝大部分吏员没有机会成为官员,大部分都会在几个岗位干到退休。
“同时,绝大部分的基层吏员,还都是本地人在本地任职。
“这些基层办事的人往往才是政务腐败的起点。
“所以吏员制度也要全面改革。
“一是本土非基层吏员,以及所有海外吏员,和官员一样实施异地任职。
“基层办事吏员需要考虑百姓口音问题,外地来的吏员可能听不懂本地百姓的话。
“也不熟悉本地民间的各种风俗习惯和忌讳,单纯的适应就需要很长时间。
“非基层吏员不需要与百姓直接接触,海外移民的百姓普遍能说官话,所以不需要考虑语言问题。
“二是对于本土的基层吏员,首先实行定期按比例强制汰制度。
“无论考核评价如何,都要在任职一定期限后都要直接裁汰,因为他们的评价不一定是真实的。
“评价优良的,可以选择调去异地衙门任职,要么和评价中差的同时卸任。
“评价优良的吏员,卸任一定年限后可以再次申请就任。
“这样做,会让基层机构人员无法长期稳定,让基层办事人员始终在不断更替换代。
“也会让无意于去异地任职的人,从一开始就不会选择去当吏员。
“大明的读书人足够多,淘汰掉不愿意去异地的人后,应该仍然能够招募到足够的办事人员。
“第三是逐步实现本土基层吏员的异地任职制度。
“大明的小学教育是免费的,不能说官话的基本都是老人了,数量还会不断地减少。
“实际来衙门办事的人,会越来越多的能够说官话,可以随着这个过程逐步实现基层吏员异地任职。”
(https://www.bqduo.cc/biquge/95_95548/c11628081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