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一个王朝兴不兴盛,答案有很多。(
有的人会说,人口众多,有的人会说,疆域广阔,有的人会说,土地富饶,有的会说,风调雨顺,百姓安康。
但所有的事实,都告诉我们,一个王朝最兴盛的时候,一定是他交通最发达的时候。
秦汉之时的道路沟渠,现在还在沿用,也奠定了汉家王朝发达的水路交通网络。。。。。
而汉人最强盛的一个王朝,大唐更是如此。
在大唐王朝几百年的统治之中,不要说中原腹地,从南方的南诏,大理,到北方的草原翰漠。
从东方的辽东深处,到西边的中亚各国,全部都在大唐的势力范围之内。
一座座都护府坐落在偏远之地,行使着大唐的权力,并将大唐的威严带到所有的地方。。。。。。。。。
而连接这一座座都护府的,就是一条条大道通衢。
与大唐相似的,则是古罗马帝国,这个兴盛于欧洲腹地的帝国,其版图是任何一个欧洲帝国都无法比拟的。
而在他们最强盛的时候,也有条条大路通罗马之称。
不用比较它们的优劣,和疆域到底谁更广阔,它们给人带来的形象都很直观,它们的交通都非常的发达,这也保证了,它们能够控制更多的疆土,篡夺更多的利益,以保证他们的强大,能够影响到更多的人群。
不提那些遥远的往事,在大秦兴盛的今天,道路沟渠一样是大秦强盛的基础。
大秦征服了蜀国。从蜀中到大秦的道路。就一直在修缮。从来不曾有一刻停止过。
大秦平定了河中河东,先自完善的,一样的道路,没有顺畅的道路,大军无法全力征战,粮草无法及时供给,朝廷政令也无法及时送达地方。
可以说,这些年大秦一直没有停止过对道路的整修。到得如今,从蜀中,到河中河东,或者是经潼关,到河洛,一条条道路就像血管一样,将这些疆土连接在一起,渐渐形成一个整体。
待到大秦灭亡了西夏,可以想见的,通往西边的道路。又将是大秦未来十数年甚至数十年间关注的重点工程。
而在这一条条道路之上,大秦的驿站系统也在不断的完善。
这是自古以来传承下来的通信手段。不用妄自菲薄其中之优劣,车驿,马驿,船驿,这毫无疑问就是当前人们最常用的通信手段。
也许有些人会自作聪明的弄什么信鸽,鹰隼之类的玩意,但无法大面积推广的东西,注定都会被历史所淘汰,谁也逃不过这样的铁律。
驿站的作用非常之广泛,最主要的作用其实就是传信了,往来之书信,朝廷之政令,军旅之战报等等等等,都要通过驿站来传递。
当然,大秦也一直存在着,官驿,军驿,民驿之间的区别。
但实际上的情况是,大秦的驿站系统并没有太多明确的分别,都可以称之为官驿,由官府修建,再由官府着人看管,可不就是官驿?
之所以有着那样的区分,其实还在于这些驿站职能之上。
官驿从不接待平民百姓,只做官员以及其家眷往来休憩之用,当然,他们还担负着朝廷官府文书往来的重任。
军驿和他们又有所不同,军中传信往来,走的大部分就都是军驿,尤其是军前战报,因极为重要,遗失者便有杀头之罪的原因,军驿却是只能向军中之人开放了,其守卫的兵卒,也皆在殿前司禁军治下。
而内衙之前的奏报,没有多少规范,传递密信,有的走官驿,有的则是军驿,有的更是走的民驿,更有的,直接经过的内衙分布于各处的据点。
赵石在明远司框架堪堪搭好给下属们下达的头一个命令就是,从吏部拿来了各处驿站驿卒的文录,告诉明远司的下属们,先是从长安,到潼关一路上的驿站驿卒中间,每一个驿站挑出两个人来。
这两个人一定要身家清白,这两个人,一个将在驿站中继续当差,一个在驿站旁边定居,一内一外,确保今后明远司的急信能够到达长安。
万事开头难,这个任务看上去分外简单,却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更不可能靠着几张吏部提供的文录,就定下人选。
所以,这需要明远司的下属们,奔波在长安和潼关之间,完善这条道路上的一切细节。
赵石的要求很简单,短时间内先整理出一条通路,他不求控制大秦的驿站,他根本不现实,但通信往来,最重要的无疑就是一个快字,他需要各方的探报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送到京师,那么驿站就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地方。
之前的内衙之所以越来越不堪用,根本原因在于他的混乱,而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大秦的疆域越来越广,根本不是当年困守一隅的大秦了。
面对这样急剧的变化,内衙没有去适应,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大秦之内,干起了御史们的活计,想为自己争权夺利,这不能算是一个错误,只能说,他们的野心彻底的埋葬了内衙。。。。。。。
而在内衙尸体上出现的明远司,目的很单纯,所以,首先,赵石认为该在消息传递上下一番工夫,而非是先急着做出什么功绩。
要是放在当年,他要让明远司这样的朝廷机构从无到有再到壮大,那一定是千难万难,甚至要耗费的精力,比组建一支强大的军队都要困难的多的多。
但现在嘛,他要做一些中间没有太多阻挠出现的事情,已是分外的轻松了。
因为他说出的每一句话,都相当于朝廷政令,只要在枢密院中弄出几间屋子,召来些人手,那么,他便可以在自己的属衙之内,动动嘴皮子,就会有无数人为之奔走效命。
就像一个穷汉想要盖房子,需要动脑筋的地方多不胜数,但一个富翁想要盖宅子,根本不用自己动手,只要在旁边呼喝几声,也许宅子就起来了,甚至连监工的活计都不用做。。。。。。。。
明远司东拼西凑,在年关之前,便有了二十几个人,都聚集在枢密院偏西的几处宅子之中。
赵石没接任几天,明晃晃的明远司牌匾已经挂了出去,门前也有了羽林军军兵守卫,人来人往的,看上去已经像那么一回事了。
而他们是枢密院的属衙,却又与其他衙署并不相干,过了些时日,这里便又多出了一些明显与其他衙门属从不同的各色人物,有彪悍的,有精干的,有猥琐的,有阴森的,各个来去匆匆,根本不想跟其他人打照面。
这无疑让明远司弥漫出了几许阴森诡异的味道,当然,枢密院中没有人不知道,明远司是为什么建起来的,便也很少有人故意往这里凑合,让这里很快便成为了枢密院中一个比较独特的地方,往东往西简直就是两个世界一般。
而赵石这里正式颁下了第一个命令,便将事情都扔给了下属,让他们详细谋划,然后,自己就不见了踪影。
明远司的两位主簿,不敢有半分的怠慢,拿来从长安到潼关的图鉴,便都一头扎进了吏部送来的文书当中。
赵石的要求看上去简单,但其中细节才是考校人的地方,如何招募驿卒加入明远司,是不是秘而不宣,还带着军职,饷银怎么发放,传递信笺又该有着怎样的规矩,等等等等,都需要人来完善。
上官张张嘴,下官跑断腿,就是这么一回事儿了。
直到成武六年的年关,明远司这里也未消停下来,人手越来越多是不错,但要做的事情,也是极多,还要到长安城外的国武监去时常请示,刚刚一个多月,明远司上下就都是叫苦不迭,连过年的兴致都没了。
当然,枢密副使大人会不会放自己等人回家过年,还在两说着呢。
到了年底,枢密副使大人给了明远司众人一个惊喜,俸禄是双份儿的,而且,一应酒肉吃食,甚至还有穿戴物什,都是不缺。
当然,这不会是赵石自己掏腰包,朝廷也不准许官员擅行收拢人心之举,只是晋国公赵石发了话,明远司草创,为使各人尽心于国事,让其无后顾之忧,应该给予犒赏云云。
这真不算什么事儿,晋国公开一次口不容易,根本不用户部吏部什么的张罗,枢密院这里自己就给办了。
但对于明远司的一众官吏而言,这可不是小事了,上官知道自己等人辛苦,特行优容之举,还办到了实处,顿时,明远司人心大振,办起事来,也都利落了许多,脸上也挂上了笑容。
等到腊月里,一家又收到两坛蜀中陈酿,就更没什么话说了,面子里子上官都给到了,再要唧唧歪歪,你当晋国公真的是良善可欺之辈怎的?
在这样的纷纷扰扰当中,明远司总算有了点人模样,大秦成武六年也渐渐走到了尽头,在大雪纷飞当中,迎来了成武六年的年关。
而伴着新年来到的鞭炮声,晋国公府又有了喜事,还迎来了远方的客人。。。。。。。。。(未完待续。。)
(https://www.bqduo.cc/biquge/94_94347/c61415400.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