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从门徒们的反应来看,直接讲解地圆说和日心说的效果并不好——他们最多只能接受“地球是圆的”和“地球绕着太阳旋转”这两个最基本的点,但涉及到的其他诸多问题都很难理解——那么郑克殷便暂且不打算直接向汉番文人宣讲这些。
毕竟光是连很容易理解的“垂直”关系,郑克殷都是依赖于手势来表达的。
许许多多的定义,都需要先有算数和几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可以说数学方为一切的基本。
显然《格物》如他所预期的那样,仍是一切先从小学数学开始。
而这又要涉及新的问题:他所接受的数学教育来自于所谓的“西方”,使用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作为符号体系,要直接引入到青丘国来又会有新的隔阂。
毕竟他还得先给人教这些符号,太过麻烦了。
实际上中国古代也是有自己的数学体系的,而且早在汉代就已经集结成《九章算术》,随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又涌现一批相关著作,并在隋唐时期被进一步集结成《算经十书》。
只是因为中国古代长期以来只偏重四书五经与道德学说,轻视数理问题,算经十书对社会的影响仍然有限。
可以说,这也是正是洪门五先贤所批判的崇空谈、轻实务的重要体现。
除了中国古代自身的传承,郑克殷还大体知道利马窦带来了非常重要的西方数学著作《几何原本》,又与徐光启一同做了中文翻译。
也即是说,单从著作的角度看,中国明清时期其实有古代本民族的传承和西学东来两方面的数学源泉,郑克殷认为自己既然要用中国自己的方法发展数学体系,何不将《九章算术》和经过翻译的《几何原本》找来,从而参照其体例来编写《格物》的数学部分?
而且实际上郑克殷打算放在《格物》中的数学内容并不繁难,算数部分基本就是整数、〇、分数、比例、十进制、小数、负数、四则运算、次方、幂、根、不多于二元与二次的方程组;几何部分则是平行、垂直、相似、全等等图形关系以及求边长、面积、体积、勾股定理等算数问题。
结合代数、函数问题,则发展出基础的解析几何与三角函数,可以说这样已经是相当够用了。
学子们充分掌握以上数学知识和能力,再去理解天文学问题大概也就有了基本的条件,这种情况下便可以在“地球是圆的”和“地球绕太阳旋转”两项基本结论以外去理解自转、公转、回归线等等更加复杂的问题,从而真正掌握地圆说和日心说。
在此基础之上,郑克殷才能够进一步解释月亮相关的问题、太阳系八大行星以及银河系的存在,从而带领青丘国人真正地认识宇宙。
当然这会带来一个新问题,那便是烈儒教中有“星仙人”的概念,但这一概念是无法置入这种科学的宇宙观之中的——其实光是日心说就已经如此。
那么短时间内,宏大的宇宙观大概不必作为《格物》中的内容,只有想要进一步探寻宇宙的大学者才有必要去追究银河、宇宙以及众多星座。
毕竟相比于星空,更加重要的乃是物理和化学。
有了充分的数学基础,初中级别的物理与化学便也可以向学子传授了,郑克殷可以正式开始引入“力”和“功”的概以及牛顿三大定律。
牛顿甚至就是这一时代的人,对于青丘国人而言能够学习掌握这些力学知识,几乎就是走在世界的最前沿!
基础物理学知识的实践用途也非常明显:浮力定律有利于造船航海事业,而结合重力分析抛物问题有利于计算炮弹轨迹。
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更是会相当广泛。
而化学的发展甚至还要更晚一些——毕竟证明出空气中有氮气和氧气两种不同气体的拉马锡甚至是下一个世纪的人了。
若是郑克殷能够事先指出万物皆由不同元素的基本粒子也即是原子构成,几乎可以说是领先世界一二百年。
更可贵的是,化学问题是很容易得到验证的。
青丘国人可以得到金、银、铜、铁甚至铝和锡等金属单质,以及它们的锈作为氧化物,同时还有煤炭、硫磺,以及水、盐、醋、酒精、石灰等化合物,那么便可以拿这些物质来分分合合,从而证明原子论的正确。
相比于天文学问题,物理、化学可以说是相当安全的——它们几乎不可能与神话世界观产生冲突。
郑克殷想到,一旦作为必考书目的《格物》纂成,青丘国几乎每一位文人都掌握这些数理化知识,这对于瀛洲王朝未来的发展可以说影响极为重大。
尤其是这些数理化知识可以轻易地延伸发展,并转换成技术突破。利用它们,文人、匠人便可以制造精确性良好的各种器物,包括铳炮等武器也不必再依赖于红夷匠人。
由瀛洲王朝率先发明出改良蒸汽机都并非没有可能。
而且在思想层面,讲授大量实际知识的《格物》可以说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这些知识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也可以运用到实际的技术用途之中,这是要远远强于尊崇理学的腐儒们的所谓“格物致知”的。
毕竟单单是对着竹子看上七天七夜又有何用?为何不将竹子剖开、称量、燃烧或者记录其生长周期、适合环境以及各种特性?
因此《格物》一书,也将塑造青丘国人的科学思维,人们要“明”的不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那样的“理”,而是科学规律的“理”。
当然了郑克殷也知道他靠自己一人之力所能编写的,也只能到这个程度了,作为一介文科生,能把穿越以前在中小学学过的知识记到这个程度,郑克殷自认也很不容易。
更往上的科学知识,则有待受到《格物》教育的瀛洲文人们进一步发展下去,郑克殷相信洪门五先贤强调务实、实证、考据的精神,会带来一批文人有志于投身于理工科事业之中。
届时郑克殷自然要在政治层面上做配套支持,比如在翰林院和太学院中设立专门的机构来供养这些科学家,甚至单独另设机构也未尝不可,比如在太学院以外建立真正的大学堂!
如此畅想着,船队便抵达了郑克殷有意在归途中考察的富丘城。.
(https://www.bqduo.cc/biquge/92_92905/c13235091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