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已经抱着必死信念的赵昆,看着倒在血泊里的高邸家丁,以及呆滞落魄的高俅,心中那团永不熄灭的希望火焰,瞬间爆燃。
赵昆拖着摇摇欲坠的伤躯,顶着沉重的镣铐枷锁,对着赵桓和朱琏,用力磕头。
“王爷!王妃!”
“我代表北陲义士,无辜边民,以及大宋亿万生民,对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请无论如何,受在下一拜。”
就在赵昆的脑门即将触地之际,赵桓却一把抓住了赵昆的肩膀。
赵昆为之一愣。
“王爷,这一拜,您受之无愧!”
赵桓却笑着摇了摇头:“现在拜,还太早了点。”
“你和那十八位惨死的义士,还未沉冤昭雪。”
什么?!
赵昆的眼睛骤然睁得老大,眼神尽是不可置信。
由高俅和昏君佞臣,联手设下的绞杀死局,能够反击到这种地步,已经堪比奇迹了。
至于沉冤昭雪,洗清叛党嫌疑,赵昆甚至连想都不曾想过。
而此时,感受到赵桓明亮眼神流露出的自信。
赵昆却惊讶发觉,这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壮举,对于王爷而言,似乎……并非不可能。
赵桓向来不是喜欢藏着掖着的人。
谁说明枪易挡暗箭难防?
本王就是要用明枪,把尔等捅成马蜂窝!
府内的所有人,皆是听到了赵桓和赵昆的对话,纷纷露出了不可置信的眼神。
赵石岩心里暗暗犯嘀咕。
“事已至此,已经重创昏君奸臣设下的死局,不亚于完胜!”
“难道就算这样,王爷依旧不满意?”
赵石岩用余光瞥了高俅一下,心脏猛地悬了起来。
“难道说……王爷想要彻底除掉高俅,就像之前除掉高尧康和高尧辅那般利落?!”
一直冷眼旁观的武德司卫士,心里也暗暗诧异。
若赵桓真能速断高俅生死,那此人……未免也太可怕了!
难怪,为了对付一个废物王爷,整个朝堂,前所未有的团结。
在众人的注视下,赵桓笑眯眯的看向高俅。
“高大人,可曾记得,本王跟你说过什么?”
高俅知道自己已经功败垂成,但他绝不相信,这个混蛋,能够洗清北陲义士的罪名。
更不相信,赵桓能够当场决断他这个从一品封疆大吏的生死!
“王爷话多,老夫可记不清了!”
面对高俅的讽刺,赵桓反倒咧嘴一笑:“那我就再提醒你一下。”
“子不教,父之过!”
这叫什么话?
高俅眉头一挑,不明白赵桓此言暗含的深意,毕竟两个儿子,一个死,一个残。
就算犯下过滔天大罪,也已经弥补了过失。
赵桓现在提起康儿和辅儿,究竟是何意图!
不等高俅捋清头绪,赵桓逐渐冰冷的声音,已经传了过来。
“高尧康,高尧辅,仗着高大人乃是封疆大吏,三番五次羞辱本王爱妃。”
“难道以为,一死一残,就可平息本王怒火?”
什么!
高俅眼睛骤然睁大。
同样目瞪口呆的人,还有朱琏。
她仰头看着赵桓,表情已经尽是错愕。
朱琏知道赵桓对她的深沉爱意,却没想到,这股爱意,已经到了这种地步!
“侮辱过本宫的人……就算是残了,甚至死了,都无法平息王爷的怒火。”
“难道说……王爷要把整个高家都连根拔起,给本宫出气?”
“不!并不只是为了本宫,而是为了他自己。”
“因为他很生气,怒火难平。”
赵桓脸上的笑容已经消失殆尽,那一瞬间,众人仿佛看到了当初在艮岳,一语断高尧康生死的恐怖王爷。
“周大人,你打算作壁上观到什么时候?”
赵桓余光一瞥,凌厉视线落入人群。
不多时,一个熟悉身影,映入眼帘,不是旁人,正是礼部郎中,周浦!
大宋第一等硬骨头。
周浦奉命,前来监审,倘若赵桓仗着王威,撒泼打滚,有他在,便可搬出宗法祖制,直接把赵桓压下去。
作为赵佶和童贯,稳住局面的底牌,此时……却成了赵桓手中的利剑。
“周大人,本王问你,你只管回答便是。”
“当初在艮岳,举行筹资大会,可有北陲来的义士?”
周浦为人刚正不阿,就算明知道,接下来的话,会要了高俅的命,却依旧脱口而出。
“自然!”
赵桓继而问道:“可有名录?”
周浦记忆甚好,依旧是脱口而出:“为首之人,名为赵昆。”
周浦低头看了一眼遍体鳞伤的赵昆,笃定道:“正是此人。”
原本静悄悄的开封府,瞬间一片哗然。
现场百姓,尽是目瞪口呆。
“什么?!这叛党,乃是从北陲来的义士?”
“既然是义士,为何会沦为叛党?”
“说……说不好,兴许义士是伪装,叛党才是实质?”
“也有可能,此番罪名,皆是栽赃嫁祸?”
赵桓深知,光是表明赵昆的身份,还不足以洗清罪名。
赵桓没有半点拖泥带水,直接一抬手。
长福冲出人群,从怀里取出一个账本,连忙递到赵桓手里。
赵桓直接翻开,当众展示。
“此乃定王府账本,诸位可见,其中有三万两银子进项,便是北陲义士,交给本王的善款。”
“那三万两银子,已经尽数献给艮岳。”
说到这,赵桓又翻了一页:“此乃近日进项,这三万两银子,乃是高邸偿还赌金欠款。”
在众人的注视下,赵桓直接从袖子里取出一枚银锭。
把银锭正面的印戳,展示出来。
“诸位可认得,易州二字?”
“易州锭乃是户部拨付给易州的军饷,专款专用,而且早该押送离京。”
“这银子,为何会出现在本王手里?”
“原因自然简单,因为这银子,便是高大人送来的,想借此机会,栽赃本王。”
不等高俅喘息,被赵桓羁押多日的高邸管家高驰,已经被王府仆人带了过来。
“本王连人带银子,一并扣下了,这总不会出错吧?”
“高俅与易州的关系,朝野皆知。”
“易州边军为祸一方,致使民不聊生,易州军生怕北陲义士揭发边境疾苦,故而与高俅里应外合,痛下杀手。”
(https://www.bqduo.cc/biquge/91_91854/c32774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