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燕鸣初啼 > 第八十七回 邺城赵国石氏易姓 晋室再动北伐之念

  此时石氏宗亲中,新兴王石祗尚占据襄国,邺城之内侥幸逃脱者,赵国境内剩余的羯人皆往襄国而去。
  如今石闵大权独揽,时人假托谶言:“继赵李”,更国号曰“卫”,易姓李氏,大赦,改元青龙。
  群臣上表,许石闵加“九锡”,封魏王,故石氏一族已然不存。
  不日,南郊的高台之上,文武百官矗立于台下,石鉴此时已移姓换名为李鉴无力的被人扶坐在御座上。
  这时长角响起,鼓声大作,故赵国大将军冉闵过来了。
  只见冉闵缓步踏上高台,李鉴被杨环小心点搀扶起来,冉闵走到李鉴的跟前。李鉴小心的从旁边的侍从手中接过玉玺,转交给冉闵手持玉玺向前一步,只面南而立,将玉玺交给旁边的亲随。石鉴退下一阶,只朝北向冉闵躬身行礼。
  这是另一老内侍打开禅位诏书,宣读道:昔尧以配天之德……天命无常,唯归有德……皇纲肇亏,强敌虎争,皆赖武德王之功勋……今封闵为魏王。”
  李鉴只拜道:“臣鉴拜见陛下。”
  礼成,受禅台之下乞活军将士山呼道:“万岁,万岁”
  随即冉闵发布召命:大赦,改元青龙。
  高台之下,石韫也被邀请观礼。栗特康此时已经完全康复,石韫许其在她旁边一如侍卫般侍奉。
  栗特康只盯着高台上道石闵,手中紧紧握着他父亲留下来的弯刀,心中的怒火只是止不住。石韫见他至此,轻柔的抚摸他握着弯刀的手,欲以化解道:“如今胡汉杀伐已过,汝切莫再行莽撞之事。”
  栗特康直视着公主,公主关切的眼神使他心中的恨意消解大半,“但听公主之意便是,然此种恩怨,岂非这三言两语所能化解。”栗特康松开他腰间佩戴的弯刀。
  这时魏王和李农、李鉴、杨环等一同走下高台,只来到石韫身旁,李鉴退后只和石韫公主一道向魏王行礼。
  李鉴此时颤巍巍的说道:“臣谢魏王不杀之恩,我李氏当竭诚侍奉卫国。”
  李熙只惊诧道:“叔叔,我石氏已皆移姓为李氏??”
  李鉴苦笑道:“谶纬之言,继赵李。改姓保阖族无忧。”
  石韫只质问道:“石闵,汝世受石氏厚恩,加魏王之衔也就罢了,变更汝之姓氏,为此虚名。”
  旁边的军士意图迎上去申饬石韫,魏王制止。对石韫缓缓说道:“不错,汝石氏罪孽深重,孤欲取谶纬之说留你们李氏一族道性命,也好安抚众人之心。”
  石韫只质问他:“石闵,你不也姓石,怎可做此如此数典忘祖之事。”
  冉闵只微笑对他,默不作声,旁边的军士忍不住,说道:“魏王如今位登九五,早就不屑与与羯族石氏同舞,如今已复汉人姓氏,复为冉姓。”
  李农见此忙上前说道:“公主不要再说了,这时保全你石氏一族道唯一办法,石氏罪孽深重,若以石氏之名再行与世间,恐众人不服。”李农瞧了一眼魏王,魏王只微微点头,李农会意说道,“如今尚有残余石氏宗亲据襄国,魏王欲派兵围剿,若邺城复有石氏,当被大魏军士剿灭,这是存你宗族道唯一办法。如今世系谱牒已尽删去公主之名,公主与故石氏一族再无瓜葛,青史案牍之中也永远不会有石韫公主之名。”
  “再无瓜葛,再无瓜葛……”石韫紧握着拳头,欲冲过去,只想扔魏王一个巴掌,只见魏王身边的护卫亲随瞬间暴起,一个长刀欲直刺石韫,这时旁边的栗特康一个箭步抽其只将那护卫道长刀打落。
  “快,快,有刺客!”魏王身旁道亲随大叫道。
  “退下!”冉闵只喊道,“一个弱女子手无兵刃,紧张什么。”
  冉闵看着栗特康,深邃的声音说道:“到时你,孤从未见过,小小年纪携此利刃不要伤了自己。”
  亲随只向左右示意眼色,意欲一把擒住那小子,这时石韫忙匍匐上前道:“魏王,请不要再杀戮了,且让那小儿留给我?”
  冉闵只冷峻的说道:“我为何要听你?”
  石韫哀求道:“此人父母家眷都被汝之军士杀戮殆尽,留下他吧。”
  冉闵只无所表示,只见故赵国皇帝李鉴羞愧道看着她,她心中明了,说道:“先前之事我答应你,只求魏王能放过那孩子。”
  冉闵只长叹道:“他和你非亲非故,你,你竟然为了他。”
  石韫只道:“大王,你得偿心愿,又能保全我李氏一族,汝之杀业再少一分,我之愿也。”
  只见石韫看了旁边羞愧的李鉴,庄重的拜道:“妾自小仰赖英雄,如今大王之神威功卓著于四海,妾能侍奉大王是吾之幸事,望大王能成全。”
  石韫闭眼庄重的说道:“若以我一人换的李氏安宁,我愿意。”
  冉闵只欲伸手轻抚她的脸庞但是停止住了,随即对亲随说道:“护送李氏一族回宫,吾等回府。”
  封王大典结束之后,冉闵把持原赵国道军政大权,几如王莽曹操,虽未言登基之事,然距离九五之尊仅一步之遥。
  朝中曾经石氏倚重的大臣,与石闵有过节的大臣纷纷出逃,如太宰赵庶、太尉张举、中军将军张春、光禄大夫石岳等等及邺城之中留守的公侯、卿、校以及邺宫之中,宫中尚存的龙腾护卫等万馀人,皆出奔襄国。
  四境八方纷纷割据自保,汝阴王石琨奔冀州,抚军将军张沈据滏口,张贺度据石渎,建义将军段龛据广固,段勤据绛幕,刘国据阳城,姚弋仲据滠头,蒲洪据枋头,他们各率领数万部众,皆不附石闵。虽也有如麻秋,秉承石闵的召令,诛杀军中胡人,但人少力微,不久也被蒲洪截住。毕竟赵国之内听从石闵的将领只在少数,身逢乱世,见有如此机会,皆欲趁火打劫,谋求自立,加之北部的慕容家族已经进入幽州之境,石氏赵国分崩离析,行将就木。
  邺城之内,石闵乞活军尚能维持局面,然邺城之外,吏治已经崩坏,盗贼强人奋起,百姓四散逃离。如今邺宫凋敝,朝廷中枢,实际已转移到石闵的大将军府上,改为行在。
  这日在魏王府内,故石闵也就是现在的冉闵与李农正在议事,一斥候飞马来报。
  只见其人来不及整理装束,就入府禀报:“大将军,司空,汝阴王石琨及张举、王朗率众七万进逼邺城,旌旗蔽日,贼势甚重。”
  “来的可真快啊。”魏王放下手中的书卷,对李农说道,“这里面还有你的故人。”
  “幸得太尉张举之故,吾幸得保全,奈何胡汉不两立,可叹其不能为我所用。”李农无奈道。
  冉闵宽慰道:“李司空,如今身处乱世,不能有妇人之仁,此事休要再提了,为今之计当速速商议退敌之策。”
  李农,思索了一下,忙向府中参军董闰问道:“今我邺城之内,驻军几何?”
  “回禀大将军,城中除留守各宫城,城门之外,尚有骑兵三千,另有四境留守诸军正陆续赶来。”
  魏王只一思索,忙问斥候,“敌尚距我几何?”
  “启禀将军,敌军前锋已抵达荡阴,恐一日之内敌大军将兵临邺城,到时邺城危矣。”
  见此,李农也劝道:“贼势甚盛,宜避锋芒,吾当让城别走,以图后效。”
  魏王闻听此言,久不言语,忽而放声大笑,李农和府中人等皆不知所措。
  笑声过后,魏王对众人说道:“乌合之众尔,张举进军如此迅捷,想来其中被裹挟夹杂的人不在少数。如今我汉人刚刚取得邺城,就要败退而走,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
  府中将士闻听此言,不由得豪情满怀,纷纷点头。李农还是心中不安,劝谏道:“如今敌情不明,大将军千万人之所系,当不复入险境。”
  冉闵只笑道:“多谢李司空的好意,我城中守军皆为百战精锐,胡人欺我久矣,吾当一雪前耻,李农你但在城中安坐,听我军捷报。”随即石闵长臂一伸,说道,“取我双刃矛来。”
  魏王只站定,在堂上对着帐下的将士说道:“如今我汉人已夺邺城,羯人行将就木,众将士随我奋力一击,诛杀羯族余孽。”
  “嚯嚯”。众人被石闵的豪情所感染,斗志昂扬。
  李农此时陡然说道:“魏王勇武,然要惜身顾命,过几日就是和公主的成婚大典,当要小心。”
  魏王只笑道:“兀自封王,就引得四方窥伺,若孤惜身顾命,何以立威何以震慑宵小。”随即吩咐众人道,“如今乞活军已尽握邺城,然四境未平,孤虽已封王,然皆赖诸公之力,孤自奋勇,众随我来。”
  众将士齐呼道:“遵命!”
  建康城内
  赵国旷世动乱的消息已经传遍四境了。
  从褚裒之败后,晋室又一次起了北伐的念头。
  这一日,会稽王司马昱上表,言道:“陛下,臣闻,赵国内乱频频,如今石闵又尽杀其境内胡人,赵军军心不稳,民众四散逃逸,当此之时我晋师当相机北伐,克复两京,光复中朝伟业。”
  褚蒜子问道:“众卿以为如何?”
  殷浩忙道:“会稽王之言,我之愿也。前些时日因褚裒之败,桓温多有斥责之意,意欲领兵北伐,朝廷不许,竟自行领兵顺流而下威逼健康,今我晋师北伐,他亦有何说辞。”
  右军将军王羲之见此,上前劝谏道:“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也,不可轻开战端,赵国势衰,然我三吴之地,久不习战阵,加之褚裒新败,恐有危矣。”
  “右军将军大谬。”殷浩抗辩道,“越剑吴钩,天下利刃,三吴子弟,纵横天下。昔者吴王引军黄池会盟诸侯天下侧目,越王勾践引一偏师北攻齐国,西平楚国,迁都琅琊,诸侯震动,遂成春秋最后一代霸主。今中原动荡,我三吴子弟奋勇,如何不能平定中原以复中朝旧事。”
  王羲之向其拱手道:“如今王纲不振,而亦有隐忧,民多畏战。以区区吴越之地意欲平定四海九州何其难也,臣非怯战,实乃屡虑及朝廷安危。”
  会稽王闻听此言,命人将桓温信件传于他,随即言道:“王右军,朝廷安危皆在旦夕之间,殷浩刺史北伐之举实乃解朝廷之困,以绝悠悠之口,更不使落桓温口实。”
  王羲之览过,不由得皱起眉头,阅毕将桓温书信交于侍从,向陛下进言道:“桓温之言虽言过其实,亦有皆北伐立威之意。然其言辞尚是切中肯綮,臣请陛下,琅琊王,诸位大臣纳之。”
  “王大人,桓温以荆州偏师可定成汉,我三吴子弟尽皆奋勇,亦可成事。如今赵国胡汉相攻,如此大好之机怎可拱手让与他人,今若不取,必受其疚。”殷浩对王羲之之所甚为轻蔑。
  “太后。陛下。”王羲之大急,“兵者,凶事也。臣恐今日之仓促兴兵,恐遭明日之大祸。”
  “陛下,太后,桓温狼子野心初显,若今日由他成北伐之威名,恐无人能制,如今机会难得,臣保举殷浩总领北伐事宜,克复两京,光复中原。”会稽王进言。
  “陛下……”王羲之刚想进言,只见朝中世族大臣纷纷进言,“臣亦赞同会稽王之言。”
  “臣亦保举殷浩,以为北伐主帅。”
  只闻是谢尚,谢仁祖。他向王羲之说道:“若非将军先祖王导扶保晋室,晋室岂能安身,如今世族与陛下各相安好,岂可因桓温一人,引朝野震荡,将军休要辱没了琅琊王氏的门楣。”
  王羲之久久不言,垂帘后面,褚蒜子注视着一切,已知北伐之事势在必行,随即取出早已拟好的诏命交于侍从宣读。
  “诏命,扬州刺史殷浩加封中军将军、假节、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恢复中原,奉宗庙于故都。”
  诏命完毕,褚太后在垂帘后说道:“一切有劳殷将军了,晋室的江山就拜托你了。”
  殷浩伏身拜道:“臣定不负太后、陛下重托,定要攻灭赵国,复兴晋室。”
  王羲之见此长叹一声,“军事,国政,岂容侥幸,赵国忧,我晋国亦忧。”

(https://www.bqduo.cc/biquge/86_86948/c72804239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