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恐怖灵异 > 读美文库——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 安徒生的童话与童年

文学上有个很独特的现象,众多知名作家都曾有过悲惨的童年,如安徒生、川端康成、但丁、萧红、张爱玲、卡夫卡等,有人对这种现象很感兴趣,认为这是一种对早年痛苦的补偿。海明威就曾表示,一个作家最好的早期训练是拥有悲惨的童年。心理学家也证明,童年经验往往对个人一生影响深远,其人生基调就是这时形成的,而且其以后的发展都避不开这个基调,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

安徒生是世界知名的童话作家,其作品迤逦多姿,想象丰富多彩,其作品包含万千,有善良的小人物、有荒唐的皇帝,有歌颂光明的,也有讽刺社会现状的,影响深远,拥有众多而独特的读者,安徒生的童话跨越了国界、跨越了种族、跨越了年龄,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食粮。

他慰藉了无数人的心灵,然而他自己的生活状态可并不怎么样,甚至有些不可理喻,他喜欢住在疯人院的纺线室里,这里光线昏暗,噪音不绝,而且一墙相隔的,就是那些精神不正常的人,时常能够听到病人的哀嚎,或歇斯底里的喊叫,然而这些却给了安徒生无数的创作灵感。写作背景很阴沉,他笔下的故事却充满了美好。

不得不说,这跟其童年经历有关。安徒生出身贫寒,父亲是个鞋匠,收入只能勉强维持温饱,不过父亲喜欢文学,而且想象力非常丰富,常常会为安徒生讲述一些有意思的传奇,还给安徒生读一些童话故事,如拉封丹的《奇特的孩子》。父亲对安徒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可以说安徒生是在故事的陪伴中长大的,故事中斑驳万千的世界滋养了他单调的童年生活。安徒生之所以喜欢住在疯人院的纺线室里,因为在那他能听到很多有趣的故事,在听故事的时候,他完全隔绝了外界的各种干扰,沉浸在美好的世界中。长大成人成为作家后,这一习惯保留了下来。

童年的经验已经植根于他的思维结构中,对他日后的创作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安徒生很喜欢莎士比亚的戏剧,他常常在脑海中构思戏剧,然后讲给父亲听。父亲每次都会给他一些建议,这些建议周到、中肯,极大地提升了安徒生构思戏剧的能力。

父亲去世给安徒生带来不可磨灭的创伤,在其作品中曾多次描绘与父亲有关的场景。如父亲去世前的一个冬天,冰雪覆盖天地,窗户被冰封,父亲躺在病床上,指着窗户上结冰的图案说,你看像不像一个伸展双臂的女人,父亲给它起名叫冰雪皇后,并戏称冰雪皇后会带走自己。

安徒生在《冰雪女皇》中这样描述:“雪花漫天飞舞的夜晚,加伊忽然看见窗外有一片很大的雪花飘落在桥上,逐渐变大,最后变成了一个女人,女人身披白雪披纱,身体在夜空中如明珠般发光,两眼也熠熠生辉,她张开手臂,朝着加伊的方向招手,加伊赶紧低下头,心中惊骇,在抬头时,她已经飞走了。”书中还描述了一个精致的花园:“匣子的两端挨着窗户,就像是开满花的堤岸。豌豆藤在匣子里疯长,玫瑰也不断伸展身躯,他们在窗户上盘旋着,彼此缠绕,就像是花朵绿叶组成的凯旋门。”

在安徒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与父亲在一起的童年回忆,童年生活所带来的创伤让他有机会可以深入思考生活,思考人生,思考世界,这些都成为他以后作品中的思想主线。不仅如此,安徒生早年在纺线室里听到的故事,大都是老人用口头语言讲述的,这种语言风格也在其作品中保留了下来。安徒生在讲述作品故事的来源时,曾提到纺线室、提到父亲,也就是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都是接近于口语化,类似于说书人的那种讲述方式。

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贝特尔海姆对此也是赞同的,他认为童话故事的魅力来自于讲述,类似面对面交流那种的语言,唯有如此,才能让人感觉如身临其境,才能将其心理意义阐述出来。在书籍出现以前,童话故事都是面对面讲述,因而说这是一个传统。安徒生并未选修过心理学,也从未研究过儿童心理学,但是其童年创伤以及纺线室里的故事都毫无疑问彰显了这一点,看起来是一种偶然,其实这是童年创伤所带来的必然。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在人间有什么会更有诗意,更为迷人,胜于那怀着欢乐的爱,对自己觉得像自己本身一样崇高、纯洁和美妙的一切东西都发生共鸣的纯真的少年心灵呢?”

童年对一个作家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是融贯在灵魂中的,童年是我们的精神故乡,童年所遭遇的创伤会让人铭记在心。创伤在灵魂深处生了根,就好像在土地中播撒了种子般,在岁月流逝中,种子逐渐发芽、长出树枝,成长为参天大树,然而其根基仍然是当初的种子,是由幼时的创伤繁衍出来的。创伤及由此而形成的思想就成为作家作品的内核。

天才疯子的烧脑逻辑

为什么童年的创伤更容易塑造一个“天才”,又为什么这样的天才多表现于文学和绘画等艺术创作方面?

童年作为生命的起点,刚出生的人就像是张白纸,而童年就是渲染人生基调的时间,长大后,虽然白纸上的色彩会有很多,但也离不开童年设定的基调。童年是人性最初缓缓展开的时段,这段时间的情绪感受、记忆、意识等,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会对人的审美心理以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形成定性的影响。

创伤对人的影响是最大的,成年后,人的心智逐渐成熟,即使有创伤,也不像单纯的童年时期那样浓烈。童年的创伤,就像是一把匕首深深地刺入不曾设防的心脏中,让人记忆深刻难以忘记。

那为什么这种在童年所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印记,最终会变成文学或绘画创作的灵感,而非其他呢?本质在于,人的表达方式不外乎语言和肢体语言,语言汇聚成文字,而肢体语言则可以转化成为图像,画面感油然而生。当压抑的内心寻求不到一个倾诉对象的时候,便容易转变成文字,由笔下流转出来。

因此童年经历百般韵味,其更接近于文学的本质。经历创伤而产生的体验和反省,因此而形成的感悟和创新,这些都是创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https://www.bqduo.cc/biquge/75_75320/c42082560.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