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恐怖灵异 > 特别会说话 > 下篇二十位名嘴之说话有道

11白岩松:在热点中追求新表达、新观点、新角度

“雷音”说:

要论说话,作为一个国家级的名嘴,白岩松老师的金句攒起来,可以盖起一座大厦了,当然是精神上的。作为一个资深电视人,他也能超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边界,看到传播最核心的部分。早在几年前,他就已经看到了媒体融合的趋势,所以,他关心的永远不是谁会取代谁,他用自己对新闻节目的卓越追求告诉我们,对于一个说话人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说什么,怎么说,怎么在热点之中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把话说到老百姓心里去。

我一直关注互联网的变化,但是,我从来不关心大家谈论的所谓互联网会取代电视,一个屏幕取代另一个屏幕的问题。作为内容供应商,都是一样的。如果能取代,赶紧取代。因为在没有取代的时候,只有中央电视台。如果取代了,互联网就天然地打破了这种垄断。那个时候,互联网这种屏幕,说必须用CNTV?必须用新华社的网站?要成为国家的大网站,很难。因此,它一出生,就具有民主性。我喜欢。但是要说取代,不可能,至少短期内很难。

我一直在用一个角度来观察这样一个方向,那就是,技术人员在干什么?硬件供应商在干什么?他们决定着未来。我们这帮人都在讨论谁取代谁,谁是新媒体,谁是旧媒体,可是你看硬件供应商们,都是把这些东西融为一体的。生产未来电视的人,是把互联网和电视融为一体。iPad是怎么来的?它变成了一个移动的屏幕,变得更便捷。他们只关注屏幕,不关心你看的是电视剧还是互联网上的视频。你看,所有的硬件供应商都看准了未来屏幕的融合属性,只有我们自己要分电视屏幕还是电脑屏幕。

几年前我就看清了这种趋势,只不过将来你要在哪个屏幕出现而已,而且这种界限一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觉得,将来一定是一个逐渐融合的过程。归根结底,就是由一个屏幕转换成另一个屏幕。那么,我要去想的是,我作为内容供应商,要怎么样去制作更符合未来需求的内容。

比如说,在《新闻1+1》几年前改版的栏目策划会上,我第一个提出:这是一个在电视上首播的多媒体栏目。我已经不认定它是电视栏目了,我的理念早就变了,包括接下来我要做的节目,我正在研发的节目。这些节目一定不是用传统的电视方法在做,我采用季播的方式,而且跟互联网高度融合与合作,甚至有可能在互联网首播,包括投融资,等等。我觉得它当然会改变我做节目的方式。2014年的《新闻1+1》会有极大的变化,就与这种思路有关,它一定更符合新的传媒时代的需求。

但是归根结底,我最后完成的东西,才不管你在哪里播呢,但它必须是好的内容。

我觉得《新闻1+1》所有成功的节目都有一个共同属性,就是在广泛被大家关注的、被所有媒体关注的新闻事实中,最后发出了独特的声音,而且最后证明这个声音依然是对的、有价值的。比如说,2011年7月25日播出的节目中,关于“动车事故”的报道。当时,全中国的媒体都在关注,可是为什么到了晚上我还是有新的内容呢?

我首先提出了几个质疑:关于信与不信,关于技术是先进的不代表高铁是先进的,对人的尊重是否先进,管理是否先进,监督是否先进……其实,这个事件媒体关注了那么久,可还是给我留下这个空间:

今天,我们都得到了这样一个消息:铁路7月23号的事故路段,可以说今天恢复了通车。但是恢复的仅仅是通车,由于近一段时间以来,接连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铁路事故,让我们对铁路的信心和信任恢复起来那可就大大需要时间了。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在昨天晚上,铁道部的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举行新闻发布会的时候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我帮他统计了一下,他向所有的记者和在场的人员提出这种反问:你们相信吗?一共提出了不少于三次。他的回答是“我相信”。是,我相信,他必须说“我相信”。但是你要问我呢?我的答案是,一个多月之前我愿意相信,但是现在呢,我不敢信,不能信,我就简单地信了,对铁路纠错也不一定很好,要想真信,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在这一点上呢,节目开播之前,我看到了专栏作家宋石男建设性的微博,写得挺好的:“谅解建立在真相之上,没有真相,没有谅解。部门要摆脱塔西佗陷阱(当一个部门失去公信力时,不论是说真话还是假话,是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就必须深入调查事故真相,坦然道出事故原因。任何的遮掩或回避只能激怒民众,加深裂痕。”

这对于铁道部,以及相关部门的提醒就是,必须坚持说真话。绝不能说你已经说了二十句或者三十句真话,觉得说一句假话也没关系,这一句假话就会让你前面的真话所积累的某种信任全部丧失殆尽。要不停地、不断地、永远去说真话,直到大家的信心真正建立起来。当然,仅有真话和真相是不够的,建立大家对中国铁路的信心和信任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甚至有很多是处理这次事故当中的一些细节。

……

我为什么会不太认同呢?我们不能把技术是先进的,就等同于合格,就等同于我们拥有信心。话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仅仅是技术先进,但是你的管理是否先进?运营整个给予的实践答案是否先进?监督是否是先进?对人的尊重是否先进?所有的细节是否先进?归根到底,综合下来你的运行能力是否先进?如果综合下来的运营能力是先进的,我们才可以说,它是先进的,是合格的,我们才会有信心。

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形容一个人身体非常健康,怎么去说呢?说他心脏功能40岁像20岁一样,肝、肺都是40岁像20岁一样,你觉得他身体好极了,是吗?但是他弱智。你能说他是健康的吗?只有当他的各种身体器官,包括智慧、大脑全部是健康的,我们才可以得出健康的结论。因此,仅有技术是先进的这一点不能说是合格的,也不能等同于信心,需要一个综合运营下来给予我们一种先进的感受。

很多人在这次事故之后,开始质疑速度,说速度是不是可以降下来?其实,跟京沪高铁的300公里每小时比起来,动车速度没那么快,尤其这次出事的是第一代的动车,它的公里数可能也就是一小时200多公里。针对这方面,今天我看到英国的交通事务学者胡德说的一句话:“高速交通的关键在于调度和轨道维护。是否仅仅把速度降下来就能保证安全呢?2002年的(英格兰)赫特福特郡脱轨事件后来被发现原因不在车速,而是路轨接轨处的螺钉没拧紧。”

回到《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李鸿谷的这句话吧:“速度,看来是我们必须面对并且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不仅火车的速度、铁路发展的速度,甚至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管理、制度、社会如何匹配高速度,我们至少要避免以生命为代价的磨合与适应。”

所以,我个人的感觉,不是我们的高铁太快了,速度不是问题,而是另一种速度有问题。什么呢?就是只求效益,只求政绩,一路向前走,但是忽略了以人为本,忽略了规律,忽略了科学,忽略了我们生活中很多乘客的感受,尤其忽略了科学的管理和监督。这样的一种快速度才是真正可怕的。所以,还是要给我们的铁路本身的速度正一下名,速度不可怕,但是另一方面的冒进可就太可怕了。

因此,所有成功的《新闻1+1》节目都具有这个共同属性。2012年6月28日,我在做关于“审计”的节目时,审计报告公布时,也同样如此:

宣传片《中国铁路》看过没?大制作吧,导演张艺谋,而且画面也是一如既往的漂亮。但是,看这个片子的时候,我们想说的可不是表扬。在昨天最新的审计报告当中,还特别提到了这个片子。怎么提的呢?我们看看这段话。2009年至2010年,铁道部在未按规定公开招标的情况下,投资1850万元制作中国铁路宣传片,未达到预期效果。这只是昨天的审计报告当中展现出来的一个小小的细节,这次审计报告出台之后,人们发现还是老面孔,还是那些老问题。来,我们面对这“二老”。

……

在10年前左右,“审计风暴”刚刚刮起的时候,大家看,很自然把“风暴”跟审计紧紧联结在一起,因为当时人们觉得新鲜、有力度,而且点名,好啊。“看家狗”这个说法一下子就在社会中流行开来。那个时候是审美,为审计部门的工作和精彩来鼓掌。后来慢慢过渡到审丑,看看都暴露出什么问题。到了今天,正在演变成审丑疲劳。为什么会有疲劳呢?还是那些老面孔,还是那些老问题,而且没见到多么严厉的处理啊。就像一份体检一样,每年都做体检,这一点当然很好,但是年年做体检从来不治病,也是,有的时候开药、治疗、手术,不由这个体检部门来办,但是医生也不说话,慢慢地大家产生了无奈。

像今年审计报告出来之后,我看到很多媒体,非常平静地去报道它。但是,见不到像以往那样热烈地为审计部门的工作鼓掌,也见不到为出现的很多丑恶的现象痛心疾首,没有那种极强烈的情感,而是一种平静。在平静的背后会不会有一种无奈?接下来该怎么办呢?真希望这一两年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不过,不要说总是老问题,也会有一些“新鲜的事”。我在这份审计报告当中就找到很多简直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像评书一样的内容,给您念几个,也让您不那么无奈。

农业部所属的规划院有六名中层干部,违规持股100多万,而且分红、报酬、奖励230多万,而且,人家底下的部门用他们这个名字每年挣到的咨询费有2000多万。天啊,把我调这个部门去吧。

文化部,2011年实际拥有车辆94辆,其中超过核定编制的配备就有44辆,快接近一半了。目前,还有30辆没有清退或处置。

再看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家可真是会节约。所属的宣教中心以0.2万元,也就是2000块钱,从下属的部门购买了账面价值34.89万元的两辆轿车归中心领导使用。2000块钱买两辆,也就是1000块钱买一辆。明天我打算给他4000块钱就让他帮我买一辆。你看,他还能挣点儿。

国家宗教事务局,一查,使用的软件当中有70套不是正版的,估计是盗版的,这也太没信仰了。

民政部,价值77.18万元的小型普通客车,最后卖了2.2万元,我在这儿直拍脑门,怎么没卖给我们呢。

你看,这些事情简直是匪夷所思,只是被当成了很多很小的事情就藏在了审计报告当中。但是,你看完的时候感觉触目惊心,更不要说那些大事情了。

我们再来看这样一些数字。2007年的审计报告提到共审计了49个部门,存在问题的部门有几个呢?49个,百分之百有问题;2008年审计了54个,又是百分之百存在问题;2010年审计了54个部门,又是百分之百;2011年,终于有进步了,审计了50个部门,只有49个存在问题,毕竟还不是百分之百嘛。

这个问题很久之前的时候,我在演播室里问过当时的审计长李金华,为什么年年查,年年有?为什么都是那些老问题?我相信现在审计长也要面对这样的问题。咱们听听专家会怎么感受吧。

……

我觉得,这是长期以来,我在《新闻1+1》和《新闻周刊》里形成的思维方式。不怕别人说过,怕的是自己没说出新的角度和新意的东西。所以,凡成功的《新闻1+1》节目都一样,都是广泛关注的新闻依然有新的表达、新的观点和新的角度。

(https://www.bqduo.cc/biquge/75_75311/c4208210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