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聊斋:书生当拔剑 > 第四十四章 入宫面圣

  这么一说,王崇山与孙礼不约而同对视了一眼,皆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

  接下来,三人开始商议接下来的计划与细节。

  三日后,一切准备就绪。

  这日一大早,京兆府外,一个气度不凡的老者带着一个蒙着面纱的女子走到堂鼓前敲响了堂鼓。

  京兆府不比地方衙门,地处天子脚下,寻常百姓可不敢轻易跑到这里来击鼓,除非有天大的冤屈。

  要是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跑来击鼓,后果很严重。

  轻则挨上十大板,重则打得卧床不起。

  “咚咚咚……”

  堂鼓一响,一个名叫余焕的轮值官员带着师爷上得公堂。

  堂下,一众衙役依例有节奏地吃着威武。

  “何人击鼓,带上堂来!”

  上堂之后,余焕一拍惊堂木吆喝了一声。

  很快,衙役便带着那老者与蒙着面纱的女子上了公堂。

  “方……方大人?”

  一见那老者上堂,余焕不由一脸讶然,下意识起身拱了拱手。

  这个老者可不是一般人,乃是京城名宿方培山,当代儒家名士,入过翰林院,在国子监担任过司业,门下弟子众多。

  后来因为身体原因辞官,在家颐养天年。

  能请动他出面帮着打官司的人,那一定不是普通人。

  方培山拱手回了一礼,微笑道:“余大人,老夫已经辞官归野,不必再称呼大人。”

  站在他身侧的女子则盈盈拜了一礼:“小女子杜玉娘,参见大人!”

  一听这个名字,余焕大吃一惊:“你……你就是杜玉娘?”

  她与孙礼之间的故事早已轰动京城,毕竟,孙礼堂堂新科状元,更是令得这对才子佳人的故事蒙上了几许神秘与悲情色彩。

  如今,京城流传着无数版本。

  流传最广的版本中,说杜玉娘已经淹死了,但却舍不得与孙礼分开,所以以女鬼的身份陪伴在孙礼身边。

  还有一个版本,说是杜玉娘昏睡不醒,但是孙礼情深意重,并没有放弃她,想尽千方百计想要将她唤醒。

  余焕虽然很少关注民间小道消息,但这件事他不止一次听人提起过。

  毕竟,二人一个是新科状元郎,一个是曾经的户部侍郎的宝贝女儿。

  “回大人话,正是小女子!”

  为了确认身份,余焕忍不住又问了一句:“你父亲可是前任户部侍郎杜正义?”

  一提到父亲,杜玉娘不由悲从心来,摘下了面纱,哽咽道:“正是先父。”

  这时,方培山取出一张状纸道:“余大人,老夫今日前来,是替杜玉娘代父申冤,这是状纸,还请余大人过目。”

  “这……”

  师爷一头冷汗,瞟向余焕。

  余焕同样也是一头冷汗,暗暗叫苦,怎么这么倒霉,偏偏今天轮值?

  眼见二人没反应,方培山主动上前将状纸放到案上,还帮着摊开:“大人请过目。”

  余焕瞟了几行,果然是替杜正义鸣冤的诉状,状告现任户部尚书伍永河栽赃陷害。

  余焕脸上的肌肉抖了几下,强堆笑脸道:“方老,这……这案子咱们京兆府管不了啊。

  你也知道,这案子当年是刑部审的,最后也是圣上御笔批的……”

  这倒不是推辞,这案子京兆府的确审不了,说白了级别不够。

  当初,这案子是由刑部主审的,而且皇上也亲自批示严惩,京兆府哪有资格重审此案?

  方培山当然也知道京兆府审不了,只不过,他要按计划、按步骤来。

  简单来说,就是让消息先传出去,让那些躲在幕后的势力动起来,要不然,岂不成了独角戏?

  他能出面,完全是看在周羽的面子上。

  其实,之前方培山与周羽并不认识,但却一直很欣赏周羽的才华,曾经不止一次在别人面前夸赞过周羽。

  这桩案子,周羽不便亲自出面,所以,他暗中去拜访了几个京城名宿。

  比如钟阁老、方培山等人。

  总之,都是翰林院走出去的儒家名士。

  周羽现在既是靖安侯,同时也是当朝名儒……这可不是他自封的,当今天子也曾亲口这么讲过。

  所以,周羽去拜访这些儒家名士也在情理之中。而且,他还顺便散了喜贴。

  这是一种礼数,就算对方年岁大了不便远行,但也可以派人到场道贺。

  “既然京兆府审不了,那就麻烦余大人逐级上呈此状,如有消息,还请余大人派人知会一声为谢!”

  “是是是,余某一定将此状转交给府尹大人,请府尹大人定夺。”

  “那就多谢余大人了,老夫告辞。”

  “有劳余大人了,小女子先行告退。”

  杜玉娘也冲着余焕行了一礼,随之与方培山一起转身而去。

  二人一走,余焕当即拿着状纸急急匆匆跑向内衙并找到京兆府尹。

  “邹大人,大事不好……”

  “怎么了?”

  “大人请看……”

  余焕顾不上解释,直接将状纸呈上。

  府尹一看诉状内容,也不由得脸色惊变:“这……这到底怎么回事?方老一向不参与朝堂之争,而且已经辞官养老,怎么突然间想起为这桩旧案出头?”

  “对啊,下官也颇有些奇怪,要知道,此桩一旦翻出来,那必然会朝野震动,不知会闹出多大的动静。”

  “不对……这件事不对头……”

  府尹一脸凝重,喃喃自语。

  余焕附和道:“的确很诡异,据下官所知,方大人与杜侍郎之间大不了就是点头之交,而且此案已成铁案,偏偏在这个时候出来翻案,这得担多大风险?

  一着不慎,别说一生的声名,怕是连……”

  说到这里,余焕似有顾忌,没再往下说。

  府尹沉吟了一会,道:“不,以方老的个性来说,他不会轻易涉足这样的争斗。

  本官怀疑有人在幕后策划此事,其目的恐怕不仅是翻案那么简单。”

  “对对对,大人言之有理。此案真要反转,那牵扯出来的人就太多了。关键是,当初这案子可是……”

  说到这里,余焕又顿下不说了。

  当然,他不说府尹也知道他想说的是当今天子。

  天子御笔批的案子,想要反转谈何容易?除非天子自己肯站出来……

  “算了,不要去妄自猜测了,此案不是你我能管的,恐怕远比你我二人想像的还要复杂。

  这样,趁着这件事还没有传开,赶紧将状纸转呈刑部……”

  “是,大人!”

  于是,余焕当即着人火速将此诉状送去刑部。

  果然,消息很快就传开了,犹如巨石投湖,激起了轩然大波。

  各方人马纷纷闻风而动,有秘密商议对策的,有等着看热闹的,有忧心忡忡的,有四处奔走的……

  既然周羽已经出手了,也就不在意隐藏行踪了,甚至还光明正大来到了宫门之外。

  这一次的衣着可就相当正式了,头戴紫金冠,身着龙纹袍。

  龙纹袍可不是龙袍,而是大乾朝王公侯爵的专属衣袍,以彰显身份。

  衣袍的式样都差不多,区别在于龙纹,从龙纹上便能看出对方的爵位高低。

  宫门侍卫一见有侯爷到来,倒也不敢怠慢,齐齐上前见了一礼。

  周羽摸出腰牌道:“烦请各位通报一声,靖安侯周羽求见圣上。”

  侍卫验过腰牌,恭恭敬敬抬了抬手:“侯爷请!”

  要见皇上可不是一件容易之事,也不是想见就能见的。

  一般来说,官品不高的官员求见皇上,只能在宫外等,等着通报,皇上同意了方才能入宫。

  官品高的,一般会被带到内宫附近的厅内候着,如此一来,一旦皇上同意召见,很快便能见面。

  周羽乃是皇帝亲封,当然有资格入宫侯旨。

  将周羽带到厅内,侍卫又去找内宫太监转禀。

  等了大约盏茶工夫,一个年约四十的太监匆匆走进厅来,冲着周羽拱手见了一礼:“奴婢海大贵参见侯爷。”

  “呵呵,海公公不必多礼。”

  周羽起身抬了抬手。

  就凭对方这恭恭敬敬的态度,他也能猜到皇帝的态度。

  果然,海大贵又道:“侯爷,圣上有旨,召侯爷御书房觐见。”

  “谢圣上!”

  周羽虚空拱了拱手,随之又道:“烦请海公公带路。”

  “侯爷请!”

  “海公公请!”

  不久后,二人一起来到了御书房外。

  这时,海大富停了下来,尖着嗓子道:“启禀皇上,靖安侯到。”

  “进来吧。”

  “遵旨!”

  海大富应了一声,随之冲着周羽抬手:“侯爷,请!”

  “多谢公公!”

  周羽拱了拱手,随之与海大贵一起走进了御书房。

  “臣,周羽参见皇上,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哈哈哈,靖安侯啊靖安侯,你可算舍得入宫见朕了。”

  永和帝乐呵呵笑了笑,随之又冲着海大贵吩咐:“赐座,上茶!”

  “是!”

  “谢皇上!”

  周羽拱手谢了一声,随之坐了下来。

  没等他开口,永和帝便笑着问了一句:“爱卿,朕听闻你要成亲了?”

  周羽拱手道:“想不到区区一桩小事皇上还挂在心上。”

  “爱卿此言差矣,婚姻大事岂能是小事?民间不是有一句流传甚广的俗话么?

  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如今,爱卿即将洞房花烛,而爱卿教出的学生又金榜题名,高中状元,这一下子,爱卿可就算是占了两喜。

  如若在京城再遇上故知,那岂不是就是四喜占三喜?”

  “承皇上吉言……”

  “朕还听闻,爱卿所娶的非寻常女子,而是修仙门派的弟子,对否?”

  “真是什么也瞒不过皇上。没错,敏儿的确是修仙门派弟子。”

  闻言,永和帝由衷地感慨了一句:“说起来,朕真有些羡慕你们夫妻,那简直就是真正的神仙眷侣。”

  “皇上过誉了,无论修仙与否,臣与敏儿终究还是大乾子民。”

  谦虚话,谁不会?

  其实对于修仙者来说,王朝的更迭与他们关系并不大,基本上就像是两个世界的人。

  除非天下大乱,妖魔四起,才会出面降妖除魔。毕竟天下一乱,对于修仙来说也不是好事,影响修炼。

  但是,永和帝听了却很开心。

  “有爱卿这句话,朕甚感欣慰。届时,朕也会给贤夫妇备上一份大礼。”

  “臣惶恐……”

  “爱卿,你来的正是时候,朕最近有些烦心事,爱卿不妨给朕出出主意。”

  “哦?不知皇上有何烦忧之事?”

  “上次,我朝与屡屡进犯我疆土的匈奴、鲜卑、突厥开战,最终获得大胜。这件事,爱卿功不可没……”

  周羽谦虚地笑了笑:“其实臣也没出过力,只是一时愤慨写了两首诗词罢了。”

  “正是爱卿这两首诗词鼓舞了士气,也令得朕最终下定决心反面反击。

  只是,边关刚安定了一段时间,最近那些异族人又开始屡屡骚扰。包括沿海一带,也有不少倭寇时不时劫掠渔村。

  对此,朝中大臣有的主战,有的主和,闹的朕颇有些伤脑筋,不知爱卿有何意见?”

  周羽想了想,道:“皇上,请恕臣直言,当今天下大势,宜战不宜和。”

  “哦?爱卿能否说说理由?”

  “很简单,那些主张求和的大臣,以臣想来,恐怕大多都是出于私心,不想打仗。

  因为一打仗,他们的安逸生活难免会受影响。

  不过,他们往往承认,往往会慷慨激昂,拿百姓来说事。

  说什么战争猛如虎,一旦开战,受苦受难的还是百姓云云……”

  “没错,大多数反对开战的大臣几乎都是这样的说辞。”

  周羽一脸正色道:“皇上,臣也不是说这些反战的大臣都是出于私心,有些或许是真的在替百姓着想,只是眼光过于短浅罢了。

  物竞天择,弱肉强食,这是天道法则,天地万物皆避不开这个法则。

  如果我们为了一时的安宁,步步退让,一味求和,那只会让对手变本加厉,一步一步蚕食我们的土地、资源、还有尊严。

  这些大臣主张求和,试问,他们拿什么去求?

  难不成去和对方说几句好话,喝几顿酒双方就能握手言和,互不进犯?

  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

  以臣猜测,那些主和的大臣多半又出了一些馊主意,比如和亲,割地,送金银送粮食之类对吧?”

  永和帝苦笑着点了点头:“没错,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自古以来,两国交锋,谁先议和,那铁定就是吃亏的一方。

  你想议和,总得拿点好处。

  所以,那些个匈奴、鲜卑、突厥、高丽、倭寇都是打着这样的主意来的。

  他们巴不得中原一方主动议和,那样他们又得捞到不少好处。

  长久以往,大乾朝还有何威严可言?说不定哪天对方就大举进犯了……

(https://www.bqduo.cc/biquge/75_75136/c672582190.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