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 第二百四十七章 打到洛阳去

赵广扪心自问。

    自从取了关中以来,优势心态下,稳扎稳打成了他的第一选择,占河东、攻凉州,取西陵,无一不带着这样一种以稳为主的意味。

    但是,失去了昔日孤军北伐的决然之后,赵广许多时候也觉得,渐渐的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本来,失去了深埋在骨子里的,赵家人身上的那股子血性。

    瞻前顾后,事事讲稳妥,岂是男儿作派。

    当初,在陇上、在蜀中时,面对极度困难的局面,尚能不屈不挠绝地反击。

    现在,汉国占据了半壁江山,怎么就缺少勇气了?

    勇气,决心,信念。

    这三样,赵广其实都不缺少,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决断。

    所以,赵广决意不再和司马炎绕圈圈了。

    一击必中。

    他将亲率汉军主力兵出潼关,直接攻打函谷关,拿下关隘之后,再径取晋国都城洛阳,一举将司马晋给干趴下。

    这条路线,也是战国时关东六国攻秦的逆向路线,相比较而言,秦国反推六国,则往往选择另外两条行军路线。

    一是渡蒲阪兵发河东,抢占安邑等地后,或由野王向东取河内郡,再渡黄河攻伐洛阳等地。

    二是沿武关直取江汉平原,攻打南阳盆地及汉水流域,这条路线也是秦攻楚的必选路线,曾经一度将楚国打的国都沦陷,国君被俘,尽失春秋五霸风范。

    当然,硬打函谷关,不是蛮干,也要讲究一些策略。

    在积极调兵遣将的同时,赵广命令王濬在河东郡的风陵渡、茅津渡打造战船,举行渡河的演练,摆出一副从河东进攻弘农、洛阳的态势。

    当大部晋军的注意力转向渡口时,就是汉军从潼关东进的时候。

    王濬老当益壮,对弘农一带甚是熟悉,他甚至可以在不依靠渡口的情况下,知晓黄河南岸的那一处河湾可以登岸,哪一处地方又容易搁浅。

    同时,在连舫大船的基础上,王濬又命人砍伐了中条山的粗大乔木,制成简易版的木阀,上面除了船橹之外,就只有划桨的楫手,这样的一艘木阀,可载兵士足有三十人左右。

    黄河对岸。

    胡奋和刘弘听到斥候回报,两人连忙来到南岸渡口眺望,借着晴好的天气,只见北岸船影重重,千帆林立,甚至于还出现了一艘类似于巨鲸号的艨艟战舰。

    对于这艘传说中无坚不摧的战船,晋军上下曾将其传的神乎其神,特别是追随杜预参加了永安之战的将校,更是谈船色变。

    没办法,当时赵广乘坐着巨鲸号在晋军船队中间横冲直撞,给他们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这哪里是一艘船,分明是水上巨无霸。

    “叔和,这王阿童当真是欺人太甚,要不是朝廷窘迫,咱也建造船队,与他决一雌雄?”胡奋气哄哄的骂道。

    王濬,字士治,小名阿童,胡奋这么称呼比自己年长的王濬,颇有几分污辱的意思。

    他这也是气的没办法,汉晋两国的国力差距已经拉大,晋国这边又要应付江淮吴国的战事,又要应对荆州魏国的复起,多个地方补漏,每一处都要辎重、粮秣、财帛。

    朝堂上的诸公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弘农函谷这里常年重兵驻扎,耗尽钱粮无数,却没发生什么大的战事,在洛阳看来,胡奋、刘弘这里就是一块肥肉,想怎么切就怎么切。

    刘弘脸色也不好看,他紧按佩剑剑柄,问道:“玄威,你说会不会是汉军在虚张声势,这王濬刚投奔汉国不久,赵广就这么放心让他独挡一面,担任一军主将了?”

    胡奋摇了摇头,道:“赵阎王的事情,谁说的清楚,这人根本不可以常人来揣度,这些年,我们吃的苦头已经够多了,也罢,这渡口总要有人来守,沿途布防也要小心谨慎,朝廷那里指望不上,你我两人,只能拼了一条命守着了。”

    刘弘在解池与赵广见了一面,本来观感还是不错,但后来被忽悠了一纸和约,造成河东失守、解池被夺的被动局面,让他对赵广这无信之徒有什么好感,也是难之又难。

    胡、刘两员晋将唉声叹气,将手头仅有的一万余将卒分成三拔,一队三千人随胡奋守在茅津渡南岸,另一队三千人跟着刘弘沿岸巡视,最后的四千将卒驻守在函谷关,守着长安和洛阳之间的重要陆上通道。

    整个弘农郡,晋军只剩下了一万人,其中还有接近一半是刘弘带过河的盐兵。

    相比最多时接近三万人的规模,现在的弘农郡驻兵减少了三分之一,这是因为在晋国朝堂重臣们的眼中,襄阳的地位已经远远超过了弘农。

    司马炎怒气冲天,何曾、魏舒、司马骏、司马亮等朝堂诸公,当然把第一关注点放在魏国那里,弘农这里只要守住就行。

    ——

    王濬水军大张其鼓,吸引弘农晋军的注意力。

    赵广则在华山一侧的山坳中,隐蔽的征调来自汉国各地的将卒,和以往不一样,这次来自长安的第一批学子加入到了汉军中,成为赵广麾下的新生力量。

    大汉军校兵一共二百人,其中一百人左右,将成为东征汉军中的军侯、都伯一级的低级将校,他们中间不乏表现出众的年轻将校。

    最为出色的一个,是来自武威姑臧的一个叫李柔的年轻人,字德远,其父李雍,曾经短暂的当过魏国的尚书郎、济北、东莞二郡太守,在司马昭篡魏之后,李雍辞官回归陇西狄道故里,不久后就病逝。

    李柔的出现,让赵广猛然想起一件事情。

    唐朝皇帝的李姓族谱不就写着出自陇西李氏,如果记忆不差的话,这个李柔或许还是太宗皇帝李世民的某某某先祖。

    当然,现在的李柔,浑不然自己以后会有那般牛逼的子孙,他现在正用崇拜的目光,一眨不眨的看着正在动员全军的赵广。

    李柔的身边,还站着来自天水的姜琼,前不久刚刚有了儿子,完成传宗接承任务的姜琼被姜维赶出了府门,美名其曰让他到军中学学本领,长长见识。

    其实,按姜琼的恶意揣度,姜维这是想要独霸曾孙,才将姜琼不客气的赶来。

    这人一老,就算是英雄如姜维,也免不了儿女情长,尤其是在隔代亲上面,更是如此。

    “不破洛阳,绝不收兵!”

    “大军,出征!”

    赵广在高台上用力的挥手,将全身的力气一斩而下,额头上的青筋在微微的颤动,显示出他内心极度的不平静。

    “打到洛阳去,活捉司马炎!”汉军三万将士云起呐喊,兴奋的神情溢于言表。

    这一次东征汉军的人数,不及去年河东之战,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汉国的地盘太大,驻守上党、晋阳等地的兵马无法返回,同时,西海的慕容吐谷浑作乱,又让赵广不得不将北宫纯、独孤胜等得力战将留在了金城加强防御力量。

    好在黄河的北岸,安邑一带,还有王训的一支人马可以调度,风陵、茅津渡口,王濬的水军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临时用来作战。

    薛季默默的站在赵广的身后,经过三个多月的相处,再加上到军校学习了行军打仗的基本要领,薛季已经和当初在解池只知道砍杀的毛糙盐汉有了很大的不同。

    “建功立业,龙门薛氏自我薛季始。”薛季在心中暗暗发誓。

    在汉军将校中,如薛季这么想的,绝不只一人。

    赵广扫视一双双年轻又热切的眼神,仿佛又回到了五年前,在涪城誓师北伐的时候。

(https://www.bqduo.cc/biquge/72_72679/c15959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