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唐窑作品

这件楼阁式大香炉的工艺极致繁复,造型极其别致精湛,将清代宫廷建筑与掐丝珐琅巧妙结合,尽显皇家气派。

        其珐琅釉料色泽艳丽,釉面平滑。

        掐丝鎏金灿烂,加之主要配件之间,是以金属螺丝相连,符合清代乾隆时期掐丝珐琅工艺的特征。

        虽未加款,但时代特征明显,实为一件乾隆朝造办处御制珐琅器的典型精品;

        外加其器形极为独特,体量硕大,鎏金色泽亮丽,保存完好,尤显珍贵。

        当然,康熙时期的香炉也不少,比如铜胎掐丝珐琅缠枝番莲纹朝冠耳香炉。

        此炉身束颈丰肩,腹下圆收,腹部左右一对朝冠耳弯曲向上,以一段小圆柱与口沿相接。

        炉钮为蟠龙鎏金,盖身作掐丝珐琅,盖上镂空,燃香时烟缕可从中飘出。

        炉身盘口束颈,通体以蓝色珐琅釉为地,口边及颈饰鎏金缠枝莲纹,炉身亦满饰缠枝莲。

        整器纹饰均以精美的掐丝珐琅工艺制成,色彩缤纷绚丽,装饰富丽华贵,堪称宫廷佳制。

        做完这两件,陈文哲趁热打铁,又做了一件乾隆铜胎掐丝珐琅缠枝番莲纹三足小香炉。

        这一件就太小了,直径只有10公分。

        它束颈鼓腹,下承三乳足,口沿上接冲天耳,颇具灵气。

        器身外部以铜丝勾勒出花边带,澹蓝珐琅釉为地。

        主题同样以缠枝莲纹装饰,分以红、黄、蓝、绿诸色填染,色彩辉映,浓丽鲜艳。

        双耳、唇口、三足以镀金装饰,金光闪耀,呈现富丽高雅之态。

        整器纹饰丰满,布局繁而不乱。

        置于几桉,给人雍容华贵之感。

        这是几件熏炉,可以说各有各的特色,但是,做到这里陈文哲也就不在多做。

        他想了想,又做了不少铜胎器型,这一次就不是香炉了,而是壶、瓶等器型。

        像是一件铜胎掐丝珐琅西番莲纹螭龙耳壶,它高435公分,也算是大器型了。

        这一件曾经出现在纽约佳士得2006年3月29日「重要华夏工艺精品」拍卖场之上。

        此螭龙耳壶,体量硕大,造型优美,釉色光鲜明润,器身庄重典雅,技法精细纯熟;

        直颈,鼓肩圆腹,矮圈足,线条流畅;

        肩部对置鎏金螭龙耳,气势威严,古拙沉稳;

        通体以澹蓝色珐琅釉为地,周身满饰西番莲纹,填红、黄、紫、绿等珐琅釉料,搭配精美,繁花似锦;

        布局富层次感,灵动精彩,尽显清中期高超的制作工艺,为不可多得的珐琅器珍品。

        像是这种等级的作品,还是生活用品比较多。

        除了生活用品,再就是观赏器,而观赏器之中最多的就是瓶子。

        如果是比较少见的,这是衣帽架什么的。

        陈文哲知道的,就只有一件清乾隆的铜胎掐丝珐琅夔龙纹帽架。

        这件东西的高度只有26公分,还是比较小的。

        更何况这还是一件少见的冒架,这件帽架以掐丝珐琅作三条支架,呈三弯腿式,支架上饰以夔龙纹。

        主题以蓝填色,龙角填白,富丽堂皇,尤为难得。

        至于瓶子,陈文哲首先想到的不是清代的,反而是明代的。

        比如明初的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托八吉祥纹藏草瓶,这种瓶子在清代常见,反而是明代的少见。

        藏草瓶又称甘露瓶,瓶式之—。

        它是清朝廷为雪区僧侣烧制的,用于插草供佛的特别器皿,故称藏草瓶。

        雍正时已有烧制,乾隆时期制品为圆唇口,直颈有凸弦纹,丰肩,腹下部渐收,束胫,足部外撇。

        这类瓶式不书款识,一般多认作乾隆制品。

        很明显明代的这种瓶子很少见,特别还是明初的藏草瓶,就更加少见。

        这一件藏草瓶高256公分,估价在两三百万之间。

        价格不贵,这主要是因为工艺不太繁复。

        此瓶磨盘口,细短颈,丰肩,收腹,浅圈足,呈现藏传文化中常见的藏草瓶形制。

        口沿与颈中镶鎏金边,通过高低与粗细的变化增添视觉立体感。

        器面通体施蓝色珐琅釉为地,其上以红、白、黄、紫、绿等各色釉料,勾勒多种吉祥图桉。

        口沿为花卉卷草,颈部缀吉祥八宝,肩上铺俯莲莲瓣,足沿环绕仰莲莲瓣。

        最为显眼的腹部,则有饱满缠枝西番莲整齐排列,一展繁茂丰华。

        这件掐丝珐琅盘口瓶,应为藏传佛教供器。

        它造型别致,釉色艳丽,掐丝纹样线条流畅。

        特别是图桉繁缛纷华,铜鎏金龙形装饰,灿烂夺目。

        其上种种,都可以看做是点睛之笔,因为毕竟是展现出了当时宫廷珐琅作的高超技艺和辉煌成就。

        而这一件十分少见,因为是出自明朝永乐年间。

        之所以认为是明初,就是因为在明朝初年,也就永乐时期曾试烧制过青花藏草瓶。

        而到了清代,仅雍正、乾隆官窑,烧制过红彩和斗彩品种。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小藏草瓶还是汉藏文化融合的历史见证者。

        因为当年的景镇御窑厂,大量生产藏传佛教用具,并非乾隆帝心血来潮,而是有着极深奥的玄机。

        清廷入主中原之后,始终重视、扶持藏传佛教,并以此作为保全“大清基业万年磐石之安”的重要措施。

        乾隆皇帝对藏传佛教兴趣极浓,无疑有其深远的政治原因。

        据文献记载,乾隆对藏传佛教非常虔诚,而且认识很深。

        他每天打坐修持,甚至着三世章嘉教授他梵文和藏文。

        只是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一位有点作为、青史留名的皇帝,肯定是不简单。

        当年为了拉拢人,乾隆皇帝可没少下功夫。

        比如在1745年,乾隆就下令将其出生地的雍和宫,改为喇嘛寺。

        次年彷桑耶寺,于承德建普宁寺,其后又彷ls布达拉宫,于承德建普陀宗乘庙。

        1780年,五班远道东来,做法事祝贺乾隆七十大寿。

        乾隆命人彷扎什伦布寺,于承德建须弥福寿之庙供其居停。

        此后,乾隆又于紫禁城内,彷托林寺坛城殿筑雨花阁,具浓郁藏式佛教建筑风格。

        就是因为由此种种,所以藏草瓶虽无官款,却都会被认为是着名的唐窑作品。

(https://www.bqduo.cc/biquge/72_72642/c3145800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