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大明风流 > 第290章 盖棺定论

大明弘治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三凌晨,大明皇帝驾崩,天下震动,万民悲痛。

    百姓官员如丧考妣,天下臣民陷入一种慌乱之中。京城中各处锦衣卫团营兵马开始全城警戒,生恐有人乘机作乱,维护非常时期的安全。

    二十三日上午,大行皇帝殡天的消息正式宣布,内阁同时宣布遗诏,派人前往各地皇室诸王处报讣音,礼部准备大丧礼仪。

    上午巳时,礼部公布大丧事宜:自闻丧日为始,不鸣钟鼓,在京文武官员闻丧素服,乌纱帽缠黑角带,自明日为始,俱晨诣思善门外哭临,退宿于本衙门,不饮酒食肉。

    第四日群臣各斩衰诣思善门外朝夕哭临三日,又朝临七日各十五举声而止,凡入朝及在衙门视事,用布裹纱帽垂带,素服腰绖麻鞋,退即衰服通,二十七日而除。

    凡此种种,礼节繁琐却隆重肃穆,全民哀悼,尽显哀思悲痛之情。

    腊月初二日,内阁三位大学士率领文武百官去文华殿迎太子朱厚照即位,立新年号正德,太子朱厚照正式成为了大明朝的皇上,而此时他才只有十四岁。

    弘治皇帝的陵墓尚未修建完毕。正德下旨,命工部尚书曾鉴组织人力于京城西南笔架山下营造泰陵,以备安葬弘治灵柩。在此之前,灵柩暂安放宗庙之中。

    数日治丧结束,尘埃落定。属于弘治皇帝朱佑樘的时代,也和弘治的龙体一起被封存在棺椁之中。

    天下百姓悲痛的同时,也不免对朱佑樘有着各种各样的评价。在绝大多数人严重,朱佑樘确实是个好皇帝,甚至可以称之为中兴之帝。

    大明朝立国之后,除了洪武皇帝一朝还算稳定之外,之后其实都处于纷乱之中。燕王靖难夺位,内战惨烈。英宗土木堡惨败,国力国威大损,之后夺门之变,同室操戈。宪宗一朝虽然朝政稍微稳定一些,国力民生也算是恢复了一些。但是宪宗怠政逸乐,纵容后宫外戚内庭篡权,外庭任用了一些奸佞之臣,搞得国家乌烟瘴气,上上下下也都不得安宁。连他唯一的儿子都差点被他宠爱的万贵妃给杀了,可见其糊涂愚蠢。

    一直到了弘治皇帝朱佑樘即位,肃清内外廷的奸佞之臣,果断的处置了骄横的外戚,任用了一批有能力的贤臣,才算是真正稳定了局面。

    弘治一朝,国力恢复,民生也有所改善。

    人口是最为直观的数字。弘治元年,朱佑樘即位的时候,大明朝人口五千多万,到了弘治十七年他驾崩的时候,大明朝已经有了六千五百万人口。

    弘治看人的眼光颇为独到,他任用了大量的贤明之臣,政治上颇为清明。他尊敬大臣,为人仁善宽恕,心胸也开阔,跟臣子之间关系融洽。甚至连自己的仇人,他也能宽恕。

    弘治为政勤勉,兢兢业业。大小经筵听取大臣学士讲学,以提升自己的能力之外,他还设立早午朝制度,一日两次朝会,前无古人。他还能从善如流,听取大臣的意见并及时采纳,礼贤下士。对一些朝政弊端也能下决心革除,行事也算果决。

    施政上,能注重民生,轻薄徭税,兴修水利,整饬边镇防卫力量,做了不少得力的决策,采取了不少有效的措施。

    在生活上,朱佑樘更是堪称楷模。不好女色,只有张皇后一个妻子,身为皇上,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但他却做到了这一点。而且他还极为俭朴,吃穿用度都极为节俭。整个皇宫之中一改前朝奢靡作风,皇后皇帝着布衣,吃粗茶淡饭,天冷时不费炭火,甚至连灯烛都很节省,搞得皇宫里天天黑漆麻乌的。不管这么做是否有必要。但是起码他确实对自己生活上是苛刻的。

    总之,对于许多人而言,朱佑樘确实是一名好皇帝,一个勤勉俭朴,仁慈宽恕,心胸宽广,礼贤下士的好皇帝。附和他们心目中所有好皇帝的要素。

    然而,有的人却并不完全这么认为。比如张延龄。

    张延龄也不是否认朱佑樘的诸多好的品质和努力,也不是不承认在弘治年间朝野清明民生恢复的事实。张延龄也承认朱佑樘是个好皇帝。

    但是,作为一名穿越者,张延龄不得不站在历史的角度来整体审视朱佑樘的作为。站在历史的角度上,朱佑樘其实也有不少事做的很荒唐,甚至有些过分。

    起码有两件事,他做的离谱。其一便是他沉溺于斋醮之事,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引领了极为不正的作风,上行下效,让整个大明充斥着这种不正之风。大兴道观,行斋醮之事,靡费巨万财税。虽然他生活上节俭,但是在这件事上,他浪费了何止几百万两银子。

    另外一件事便是他最错误的一种做法。在弘治年间,朱佑樘赏赐给勋戚贵族王公大臣的土地的数量惊人。动辄数万亩,十几万亩的赏赐土地。且对王公贵族勋戚豪族侵占土地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护短之极。

    土地兼并在弘治年间到达了一个疯狂的**,流民增多,自耕农锐减,破产的百姓增多。影响了财税收入不说,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急剧提高。财税减少也导致边军防备不足提升,鞑靼人进犯加剧。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朱佑樘给他的儿子正德皇帝埋下了祸根,留下的其实是表面中兴之下的一个烂摊子。

    这些批评或许太过严苛,但盖棺定论时,自然需要客观而言,不能完全吹捧,不顾事实。

    所以,张延龄心里给弘治皇帝朱佑樘下了一个定论。那便是:一个不能称得上是圣君的皇帝,一个脾气修养性格都很好的好人。

    ……

    皇上驾崩来的太快,太突然。不仅天下百姓觉得震惊,连王公大臣朝廷上下都觉得太突然。谁能想到,一个小小的风寒之症,最终竟然导致了皇上的殒命。年仅三十五岁,正年富力强的皇帝居然死在了这个小小的风寒之症上。

    除了少数知情人之外,绝大多数的人都并不知道皇上的死因。但是,消息还是不可避免的流传开来,私底下沸沸扬扬,流传着阴谋之论,流传着弘治皇帝中毒去世的秘闻。

    当然,在弘治皇帝驾崩之后,对此事的调查也已经立刻开始。太医院一干人等,当晚御膳房的御厨,接触过饭菜的宫女太监全部被控制,开始了审讯。这件事内阁大学士李东阳亲自领衔查勘,可见重视。

    御膳房和相关人等的嫌疑很快排除,因为当晚陪同弘治用膳的还有张皇后,但张皇后却并无任何中毒症状。当晚的饭菜还有存余,当时便已经全部封存进行了检验,但最终检验的结果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所以,最大的嫌疑便来自于太医院当日送来的药物,最大的嫌疑人便也是太医院中的御医了。

    范围进一步的缩小,大部分御医当日都休假半日回家了,给皇上抓药的人,接触药物的人只有徐昊和高廷和两人。药物送进宫之后,熬制药物的是张皇后,其他人未曾经手。张皇后自然不可能做手脚,所以聚焦点便在徐昊和高廷和以及开药坊的院判刘文泰身上。

(https://www.bqduo.cc/biquge/72_72588/c58746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