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娇娘发家录 > 第五百八十九话:贼偷

  “刚才买冰饮子不是还在呢?这就吃了个饭,咱也没去哪儿啊,怎么就不见了?”
  几人赶紧回吃饭的桌子去找,小二正在收桌子,摇头道:“我这刚过来收,可没看到钱袋子啊!”
  这饭馆人不多,也不闹哄哄的,就这么大点地方,刚才真有人捡到钱袋子或者怎么的,那动静他们不会不知道。
  且梨花从进来坐下吃饭,也没起来乱走过。
  钱袋丢了,六神无主的梨花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急得眼睛都红了。
  宋秋灵光一闪,“你刚才出去送碗,不是被人撞了一下?那会不会是个贼偷啊!”
  “是了!肯定是了!”梨花一愣,反应过来,脸色更急了,“那咋办?钱袋子被偷了,咋还找的回来啊!你送我的梨花簪子也在里面呢!!”
  银子事小,簪子她得找回来啊!
  几人忙往饭馆外头去,这会儿正中午,太阳斗晒,街上人少了许多,一眼望去可数,上哪儿找刚才那个偷儿呢?
  宋秋想着一般贼偷也是要分地儿的,几乎都是在自己熟悉的片区作案,少有在不熟的地方下手的。
  毕竟熟悉的地方路也熟,得手了立马就能逃离原地,真要被追,也能找到熟悉的捷径顺利逃脱。
  她四下扫视起来,这一片小饭馆茶楼铺子的居多,街道两旁摊贩也多,要不是现下日头大,人流肯定是很多的。
  想了想,她提脚往那冰饮摊走去。
  刚才梨花跟人相撞,就是在这摊前不远,这冰饮摊又常摆在这饭馆外头的,说不得这老板知道些什么呢?
  “大叔,我们刚才买了你家的甜碗子的,还记得吧?”
  摊老板见宋秋他们一行过来,刚才那来还碗的小姑娘眼眶红红的,眼神下意识就闪了闪,“记得,记得,这才多一会儿的事啊。”
  宋秋看分明他瞅梨花那一眼,便直接道:“先才我这妹妹来还你家的碗,回身就跟个瘦小子给撞上了,结果刚刚就发现钱袋子不见了,我们想着那撞人的说不得是个贼偷呢,大叔常在这里摆摊的,可认识那小子?”
  一边说,还一边盯仔细了摊老板的反应。
  见摊老板听到她说被撞之后钱袋子不见了这话时那神色微变,宋秋就确定,钱袋子肯定是跟那瘦小子脱不了干系,这摊老板也一定认识那瘦小子。
  就算不认识,肯定也不止一次见过那瘦小子摸了人家钱袋子的。
  她等着看摊老板怎么说。
  却见他连连摇头道:“不认识,不认识。”
  这模样,可不像不认识的样子。
  阿灵也看出来了,她最恼恨偷人钱袋的人了,万一是人家救命救急的银钱呢?给人家偷了去,这不是害人嘛!
  这摊老板明明认识那贼偷却隐瞒不说,叫钱袋丢了的人不是要急死?更恼恨!
  她气呼呼的鼓着腮帮子,捡了地上一个小石头,注了内力,手指一弹,那石头就重重的飞向了摊老板面前的菜板上,还没了进去,死死的嵌在了菜板上。
  摊老板看个正着,嘴巴就惊出了鸡蛋状。
  “你真不认识?想好了再说啊!要不然,我这下一个石子儿就不知道要往哪里打了,说不得打在脸上,还是肚子上?”阿灵又捡了个石子儿在手上下丢着,一边恶狠狠的威胁道。
  摊老板看着那石子儿被抛来抛去的,再听着这话,生怕下一刻那石子儿就打穿了他的脸或者肚子,忙一手捂脸,一手捂肚子。
  也是想不到这年纪小小的姑娘这么厉害呢。
  他不敢再说假话,忙道:“认识认识!我认识!”
  梨花急忙问:“那贼偷是谁?他住哪里?”
  她得去把钱袋子要回来!
  摊老板叹了一口气,语气有些无奈道:“你们往镇东慈幼堂去就能找到他了,但可别说是在我这儿打听的啊。”
  听得出来他是不想说的,只是迫于阿灵的厉害,胆子小不敢不说。
  慈幼堂?
  怎么那贼偷是这慈幼堂的?
  多的话摊老板也不肯多说了,宋秋一行便只好赶车往镇东去。
  这会儿日头最烈的时候,街上几乎没什么人,摆摊的摊贩都避在了阴凉处。
  马车打头,踢踢踏踏的往镇东去。
  天热,马儿也有些惫懒,行的极慢。
  所幸镇东也不远,拐两条街也就到了。
  街口过午太阳就晒过了的胡同口有一处茶摊,宋秋一行把马车和骡车停过去歇歇,要上一碗凉茶来喝。
  这天太热了,怼着日头走这么一会儿,就热得受不了了。
  凉茶是薄荷泡的,喝起来凉丝丝的,舒服得紧,宋秋喝了一大口,放下碗来,便跟茶伙计打听道:“请问小二哥,这慈幼堂往哪儿走啊?离这里可远?”
  这会儿茶摊也没什么人,茶伙计一手拿着把棕叶扇扇得不停,一手拿着个葫芦大口灌着凉茶,茶水顺着嘴角滑了下来,他赶紧用袖子一把抹了去。
  “你们要去慈幼堂?不远,就在前头那条巷子里,走到头就是!不过你们去那里干甚?那慈幼堂怪乎着呢!”
  阿灵好奇,“慈幼堂不是收容孤儿的地方吗?怎么就怪了?”
  “怪着呢!”茶伙计放下葫芦,看着宋秋几人,狐疑道:“你们是外地来的吧?不然怎么不知道呢?”
  “可是外地来的,作甚去这慈幼堂啊?”
  又想着这一行又是马车又是骡车的,这几人看着也不是普通人,便又问:“莫不是去行善事的?”
  说着就是直摆手,“哎哟!你们这是老黄历的消息了吧?这慈幼堂可是连一手创办了它的冯家都十年没去管了,你们可打住,去那地儿发善心,可是银子没处使不是!”
  这话听得宋秋几人更加的迷糊了,便赶紧跟茶伙计打听起来。
  左右这会儿没什么人,茶伙计也乐得同人唠嗑打发无聊的,便缓缓道来。
  阳平镇首屈一指的大富户冯家,做得是酿酒的生意,坐拥一个大酒庄,酿出的酒都销到了府城去,那是数得上名号的。
  十来年前,冯家的小少爷生了大病,一直好不起来,便有过路的游道建议冯老爷要多行善事,为儿子积福德。
  冯老爷就这么一个儿子,自然是没有不听的,当下修桥铺路,搭棚施粥的,但成效不大。
  那游道便道:贵子年幼,这行善事的对象最好也要落到孩童身上,那福德才能报给贵子。
  冯老爷无有不听,当下拿银子出来,办出了个慈幼堂,将整个镇上无家可归的小乞儿还有无父无母的孤儿这些都给收了进去,让他们有地方可住,有新衣裳可穿,有饱饭可吃。
  如此,冯家小少爷的病还真就慢慢好了起来。
  冯老爷一见,心里道这慈幼堂还真是对自己儿子有好处的,为了儿子一辈子无病无灾,他便花了这个银子也值得。
  是以,慈幼堂就有规有矩的接着办了下去。

(https://www.bqduo.cc/biquge/72_72550/c12376591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