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二百零四章 军民的憧憬

李维鸾等将领也在观看着沙盘上推演的战局,胜利差不多已经能够锁定,只看最后的战果如何了。

    “大靖这里有轻重火枪近两千枝,还有几十门佛朗机炮。”

    毛文龙拿起教鞭,指点着小黑山,说道:“建虏想要突破,困难很大。除非辽阳能迅速出动增援,南北夹击。”

    “但根据情报,镶蓝旗和正蓝旗都是远水不解近渴,就算没有保存实力的心思,也不能很快集结出动。”

    毛文龙抬起头,微笑着说道:“皇太极攻打虎墩兔,带走了四旗人马,我军收复金州之役,可谓是正当其时,机会抓得极准。”

    李维鸾连连点头,说道:“郭将军一直说有机会,没想到真被他料中。”

    “去年攻朝鲜,今年打蒙古,这并不难猜。”毛文龙说道:“只是没想到建虏此时发动,竟是给了东江镇一个绝佳的时机。”

    建虏每年都要发动一两次作战,这基本上形成了规律。但如果不是此时发动,收复金州就失去了很重要的意义。

    现在拿下金州,春耕不会耽误,能够保障秋收的话,东江镇的粮食问题就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要是晚上几个月,收复金州也只是扩大地盘,抢种补种也来不及了。

    也正因如此,毛文龙才大举出动本部人马,为了解决东江镇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惜与建虏打一场大仗。

    显然,毛文龙还是低估了郭大靖的决心和准备,没有料到在倚坚防守中,火枪火炮的威力已经足以重创建虏。

    不远处的桌案上就放着统计资料,光首级就斩获了八百多,除去撤退时被带回的尸体,以及受伤未死的,建虏的实际伤亡还会更大。

    而这样的战绩,还是建虏未攻到城下所取得的。难以想象,在袁大人所描述的宁远城下的激烈战斗,会只有两百多级人头。

    按照袁督师所言,建虏把尸体都抢回去了,所以才收割不到太多的首级。

    但在城上的攻击之下,抢尸体难道不会付出更多的死伤?

    毛文龙和李维鸾等将领,倒是希望建虏继续进攻,或者是派出人马来抢尸体,哪怕是进入红夷大炮的有效射程也好。

    红夷大炮总共才发射了五六轮,准备了那么多的炮弹,都没了用武之地。

    负责指挥作战的李维鸾事后好几次埋怨自己,太过性急,火力全开的太早,把建虏给吓退了。

    要是不急于轰击敌酋所在,边战边退,把建虏放到城下,或是等建虏增兵之后再猛烈反击,战果差不多能增加一倍。

    建虏在旅顺堡的伤亡大一些,郭大靖所部的阻击就会更加顺利。现下的战局就可能又有变化,旅顺堡守军倾巢出动,从后进攻的可能性也不排除。

    毛文龙也有些遗憾,但却没有表现出来。作战的经过和结果,已经出乎了他的预料,还要什么自行车呢?

    边打边退,诱建虏近城。说起来容易,操作起来难免要增加将士的死伤。如果真有这种打算,不如开始就放弃城外阵地,倚城防守呢!

    毛文龙用教鞭在金州的位置上划了个圈,继续说道:“收复金州已无疑问,接下来就是稳固守住,善加经营。这方面,应该是大靖的强项。”

    李维鸾也不得不佩服,赞同道:“若说经营之道,郭将军远超末将等人。只要大半年的时间,不出意外的话,金州便是不拔之基,是东江镇的粮食基地。”

    “本帅也相信他的能力。”毛文龙微笑点头,说道:“更重要的,他还识大体,东江镇各部都受到了他的帮助。总体战力的提高,才是根本。”

    李维鸾点头称是,说道:“请大帅放心,末将愿听郭将军指挥,绝不与他争权。”

    毛文龙欣慰地捋着胡须,说道:“有陈副帅坐镇,你们若是处事不决,可由他最后定夺。”

    停顿了一下,毛文龙不想当着这多人的面儿交代此事,便转换了话题,询问道:“各岛的动员情况如何,能否在最短时间内移民金州?”

    李维鸾赶忙答道:“各岛已经动员完毕,此战结束后,便派船去各岛接人。百姓未到之前,便发动军队,修屋盖房,垦荒耕种。”

    “金州有很多废弃的村屯,重新修缮的话,也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离春暖花开还有些时日,应该是来得及的。”

    毛文龙沉吟了一下,说道:“这样便好。战事结束,包括本部的人马,都留下来参与建设,也防着建虏恼羞成怒,再来进犯。”

    “粮草物资应该是够的。”李维鸾随后又补充道:“两个月吧,能够支撑。”

    毛文龙无奈地苦笑了一下,心中叹息,不知道断绝的粮饷何时能恢复,更不知道朝廷到底要置东江镇于何地?

    …………………..

    广鹿岛。

    动员令早就颁布,年后的统计和准备就更加忙碌。尽管军属占了多数,也是自愿的原则,但岛上的百姓们还是比较踊跃。

    呆在岛上是安全,可随着大部分军队将驻守金州,以及各个作坊的准备搬迁,谁都知道不会再有太多养家糊口的活计。

    而岛上的耕地就那么多,也用不着太多劳力。

    所以,要么去金州安家,有田地耕种,有工作挣钱;要么就在岛上胡混,连喝粥都会很困难。

    这个时候,就看出军户制的优势了。没有人身自由,上面怎么安排,就怎么听命照办。

    当然,迁往金州的百姓也是有条件的,不是谁想去都行。

    张膀脚步轻松地回到家中,进门便高兴地告诉媳妇好消息,他已经被登记入册,将成为移民金州的一员。

    “建虏不会打过来吧?”妻子最担心的便是这个,好不容易过了几个月安生日子,还是有些对以往苦痛的顾虑。

    张膀用力摇头,坐在炕上,说道:“岛上的军队差不多都要驻守金州,还有其它的部队。既能占了金州,还把军属也迁走,就一定有把握。”

    妻子虽然没有完全打消顾虑,可还是得到了很大的安慰,轻轻点头,说道:“我也听说了政策,要是干得好,比岛上的生活要好不少。”

    “耕地种田是咱的本行,还能干不好?”张膀倒是信心颇足,说道:“再说,作坊都要搬走,活儿也少不了。除了种地,还能打零工,贴补家用。”

    象张膀这些从建虏统治区逃出来时间不长的,在岛上只能打零工,再加上发的粮食,能混个肚饱。

    到了金州就多了个固定的工作,耕地种田。按照政策,秋收后根据收成按比例分粮,比现在发的粮食可要多不少。

    “到了金州,住的房子也会更大,还能有个大院子。”张膀憧憬着,“养些鸡鸭,种些小菜……”

    妻子微笑颌首,说道:“再种两棵沙果树。”

    张膀看着妻子的笑脸,憨笑着点头,心里打定主意,一定要满足妻子这个小心愿。

    新村,淑珍家里,韩山童也在说着搬家移民的事情。

    “军队都要去金州,以后岛上做鞋缝衣的活儿也没有了。要说发的粮食,估计以后也会停了。”

    淑珍知道韩山童说的不是没道理,但在心理上,把她说成是韩仲的家眷,还是有些羞怯。

    “种地的话,我没那么大的力气,倒是也能帮上点忙儿。”淑珍嗫嚅着说道:“军队都过去了,做鞋缝补,也能挣些粮食。”

    韩山童一拍手,笑道:“这不就行啦!咱们都是军属,比别的百姓待遇要好,去了还能吃亏?”

    淑珍点了点头,也默认地接受了军属这个称呼。

    “那就这么定了。”韩山童俨然象个大人似的,起身向外走,边走边说道:“估计也快搬家啦,得赶上春耕不是。我先回去收拾利索,说走就能走。”

    淑珍追出去,叮嘱道:“快吃饭了,也别忙着收拾东西。”

    韩山童挥了挥手,说道:“我先把吃的都拿过来,一会儿就回。”

    看着韩山童着急忙慌跑远的身影,淑珍无奈地摇了摇头,转身回到了屋里。

    对于去金州,淑珍是怀有憧憬的。正象她所说的,没有犁地的力气,但其它的农活儿却不陌生,也能干得动。

    关键是能过得更好,尽管身份有点小尴尬,但为了小丫头,为了自己,这也不算什么。

    “去金州,能住大房子,还天天有饼吃。”小丫头咧着小嘴,说着自己心里最朴实的愿望,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

    淑珍笑了起来,只有女儿天真无邪的笑容和话语,能驱散她心中的阴霾和忧愁。

    “谁跟你说的?”淑珍用手指拔弄着女儿的小脸蛋儿,笑着问道。

    小丫头咯咯笑着,说道:“是山童哥哥,他不骗人的。”

    淑珍已经猜出来了,但却故意逗弄女儿,闻言连连点头,“对,他没骗你,咱们去金州住大房子,天天吃饼子。”

    ………………

    顾嫣儿和林婉儿滑过雪,说笑着回到了宅子,才各自分手。

    顾嫣儿回房换了衣服,回到工作间,接过学徒递上的热茶,在小火炉旁暖着手。

    顾四同看女儿脸上还未褪去的潮红,不禁暗自摇头。挺文静的姑娘,被林婉儿给带野了。

    “爹,女儿的滑雪技艺又长进了。”顾嫣儿却没这种自觉,还沾沾自喜地炫耀,“从高处一直滑下,风驰电掣般的感觉,挺好,挺刺激。”

    刺激?!又从林三小姐那里学来的新名词。嗯,林三小姐也是在岛上学的,多半是听郭大人说过。

    不过,顾四同也发现女儿开朗活泼了许多,似乎已经摆脱了以前的心理阴影。这倒也不错,成天忧思,对身体不好。

    顾四同脸上浮起了微笑,缓缓说道:“听说各个作坊都要搬迁到金州,不知郭大人怎么安排咱们父女?”

    顾嫣儿喝了口热茶,并不在意地说道:“怎么安排就怎么听命呗!爹,你是不是担心金州不比这岛上安全。”

    顾四同点了点头,说道:“确实有这个顾虑。建虏很凶悍,隔着大海,自然是不怕。可在陆地上,杀过来的话,就不是太安全。”

    顾嫣儿垂下眼帘,说道:“郭大人既然把作坊和百姓都迁往金州,想必是有把握的。女儿以为,他不是那种行事草率的人。”

    顾四同嘿然一笑,说道:“郭大人自然是沉稳的,爹也只是这么一说。咱们父女身不由己,听命安排就是,只要你不害怕就好。”

    “人各有命,不用考虑太多。”顾嫣儿笑着劝慰道:“爹,女儿去看看郭夫人,从她那里打听下,让您安心就是。”

    百姓和作坊还不算什么,郭大靖把家眷搬去,那才是显出信心的重要因素。

    “没有由头,就这么去不好吧?”顾四同微皱眉头,说道:“郭夫人倒是平和,可咱们也不是很熟嘛!”

    顾嫣儿笑道:“怎么没由头呢,不是做了万花筒嘛,送去让她和蓉儿把玩。”

    透明玻璃片再加纸筒和彩纸片,就是最简单的玩具万花筒。玻璃是产业,自然要多些产品,才能多赚钱。

    顾四同想了想,微笑颌首,算是赞同了女儿的想法。

    ………………

    郭家宅院内,秀姐正拿着把锄头,再次来试试土地是否化冻。

    柿子、辣椒还是要种的,只要郭大靖喜欢吃,阿秀宁肯自己动手出力。这样看到郭大靖吃得高兴,她的心里才更喜悦。

    至于搬家的事情,郭大靖已经有了安排。

    成功收复金州后,郭大靖会很忙,组织耕种,建屋设村,安置移民,设置防线,总要两三个月后才能松缓下来。

    两三个月后才能去金州,阿秀心中有些不舍,但她从不违逆,男人怎么说,她就怎么做。

    蓉儿和李秀成下学回家,打过招呼后,李秀成便躲进屋内继续苦读。蓉儿则围在阿秀身旁,陪着她说话,帮着她干这干那。

    “先生说,金州是一定要占领的,有了田地种粮食,才能解决东江镇军民的困难。”

    蓉儿开心地转述着先生的话,满脸笑容地说道:“朝廷断了粮饷,岛上却没饿死人,已经是非常难得,全是靖哥哥的功劳。”

(https://www.bqduo.cc/biquge/72_72395/c75690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