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太孙无敌 > 第712章新学即心学?

“真儒者,必能铁肩担道义;真儒者,理应精思而践履!”

                新学魁首王绅的一席话,犹如当头棒喝,令许多程朱大儒陷入了沉思,首当其冲的方孝孺更是眉头紧锁。

                铁肩担道义?

                精思而践履?

                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儒者吗?

                雅间之中,杨士奇同样陷入了沉思,朱檀在一旁看得莫名所以。

                当朝天子朱雄英听闻这句话,忍不住抚掌赞叹,对自己寻到了王绅这个好苗子,并将他培养成了新学魁首,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铁肩担道义,这句名言名句出自杨继盛《杨忠愍公集》,意思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一心为民的理想和志向。

                杨继盛,嘉靖名臣,他出任南京兵部员外郎中时,笃实刚正,不畏权势,因勇敢弹劾大奸臣严嵩未果,反而惨死在严嵩的屠刀下,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后有革命先驱***将其巧妙改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十个大字,与朋友共勉。

                如杨继盛、***等风骨文人,才是真正的儒者,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一生为之努力奋斗,甚至不惜贡献出生命。

                后半句“精思而践履”则与新学“知行合一”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王绅能够说出这句话,足以见他对新学理解之深。

                儒者崇尚着儒家思想,恭谦礼让、温文尔雅,读书明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尽数融入在生活当中,而真儒者必有铁肩担道义,精思而践履,儒雅气质、诗辞经书虽不同以前,但也保留着斯文的涵养。

                如今大明天下这些读书人,丢了读书人的斯文之气,风骨之气,多数是在为科举大考而学,成了一个个功名利禄之徒,遗失了读书人的修养,学以致用,学而无用,以求官、求富贵作为人生理想。

                当心中欲望在不断燃烧,这世间真儒者又有多少?

                程朱,不得不革新了!

                亭苑中央,论道还在继续。

                国子监祭酒刘崧毕竟老成持重,经历了太多大风大浪,虽因王绅那句振聋发聩的话语略微有些失神,但很快便反应了过来,转移话题道:“王仲缙,老夫有一个问题,何为新学?”

                刘崧眼见局势不妙,直接放出了自己的大杀器,当众让这王绅阐释新学理念教义。

                作为一个见惯了风浪的过来人,刘崧皓首穷经地读了一辈子的程朱,自然也发现了些许有问题的地方,他也见过有人就此提出异议,只不过这些声音很快便被镇压下去了。

                而今这所谓新学,不过就是脱胎于程朱的偏激学说罢了,刘崧故意让这王绅当众阐释新学理念,并非是为了助他宣扬新学,而是在他阐释之后,就此抓住疏漏,运用程朱将其彻底击溃罢了。

                何为新学?

                新学与程朱有何区别?

                这是在场所有程朱学子,一直想要知道答案的共同问题。

                面对这个难题,王绅依旧面不改色,微笑答道:“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万物在心,不在理,心即理,心即良知,心即大道!”

                “新学出自格物致知之道,出自圣人之道,而圣人之道,就在诸君心中,就在诸君脚下!”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程朱门徒顿时骚动了起来。

                心学!

                这所谓燕京新学,其实就是心学!

                他们是心学门徒!

                什么“万物在心不在理”、“心即理”、“心即良知”……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心学理念!

                心学啊!

                这个沉寂百余年的庞然大物,难道又要冒出头来,强势崛起了吗?

                理学与心学之争,始自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子与心学鼻祖陆象山,于鹅湖寺论道,双方就各自的理念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此次名留青史的“鹅湖之会”,双方争议激辩了整整三日,陆氏心学略占上风,但最终结果却是不欢而散。

                但此次论道结果,却是决定了程朱理学与陆氏心学截然相反的命运。

                朱子曾批判“科举累人不浅”,但却说“废他不得”,建议对科举考试加以修正,从而为国家选拔人才。

                然而陆九渊平生热爱讲学,并不热衷科举,只有过数年官宦生涯,曾尖锐辛辣地批判科举制度只是利欲之途,对发扬孔孟之道并无益处。

                科举考试乃是朝廷笼络读书人的重要手段,朱学对科举持修正态度,陆学却持明确的反对态度,历朝皇帝自然更愿意接受朱学。

                因为朱子学有利于稳固朝廷统治,成为朝廷统治万民的思想根基,故而朱子学自南宋末开始,便被朝廷钦定为官方学说,地位不可动摇!

                元代以后外族统治中原,蒙古贵族为安抚汉地,更推崇朱子学在思想方面对百姓的统治,朱学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

                到了本朝,太祖高皇帝同样定下了程朱为主,更是进一步将朱子的著作定为官方科举考试的必考教材,彻底确立了程朱的管学地位。

                朱子也因为集理学于大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大贤”,被天下儒生奉为“万世宗师”,他的程朱理学就此大行其道,牢牢占据了儒学正统地位。

                反观陆王心学,陆九渊本是宋代儒学巨擘,但其学说受到了佛教禅宗影响是无可争议的事实,陆九渊其言和其行均带有明显的禅学色彩,导致宋代、元代、明初学术界普遍陆学为禅学,即认为陆九渊学脉源于禅宗,朱子多次明确指出陆氏心学为“禅”,使得陆氏心学为禅学的观点在天下文人心中已经根深蒂固,遭受到了多种非议。

                陆九渊在世之时,通过各种渠道与朱子反复论辩,朱、陆两派大体上势均力敌,但陆九渊死后,陆门弟子未能将师说发扬光大,反而在与朱学的抗衡中日渐衰落,加之心学门徒袁袁燮等人也受到迫害,心学群龙无首,就此衰落了下去。

                陆氏心学如今不过在浙东四明(浙江宁波)盛行其道,加之门徒较少,完全得不到推广与传播。

                朱文公之学行于天下,而不行于四明。陆象山之学行于四明,而不行于天下。

                但谁都没有想到,一个王绅横空出世,带着他总结归纳的燕京新学,再次向程朱理学发起了挑战,试图撼动这个庞然大物!

                新学,正是心学!

                他们并非空穴来风,亦非歪理邪说,而是有着正统传承的儒学分支!

                一想到这儿,刘崧、王景三人面色难看到了极点。

                程朱当年之所以能够压过陆学一头,真正原因无非是朝廷的支持!

                但是现在,当今天子的意思相当明显,他的选择是心学!

(https://www.bqduo.cc/biquge/69_69901/c3983118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