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恐怖灵异 > 我有金手指[快穿] > 第98章 知青返城生活(08)

沈清和不想与眼前的人深交,也不想与他对立,保持普通朋友熟人的关系就好。他不会因为他在体制内工作就想着打好关系。

        两人聊了一会儿天,说的都是当年插队时的一些事情,这一刻,樊建刚是发自真心的感叹,感叹插队的经历还有对人的磨炼。

        “是啊,我们这代人经历了火红的理想年代,未来会经历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这代人一定会被历史铭记。”知青,是一个历史时代的产物。也是闪闪发亮的一代人,未来他们是社会的顶梁柱,他们不怕疾苦,不畏困难挫折,没有什么能再难到他们。

        经历过上山下乡,经历过一个时代的巨大变迁。

        丰富的经历,是他们的宝贵财富,未来再大的磨难,也难不倒他们。

        “对,清和你还是如以前一样,乐观。”樊建刚也很清楚,当初沈清和没有考上大学,纯粹是运气不好,考试前期生重病,考试能考好才有鬼。

        沈清和读书是青山屯附近几个屯最好的,没有之一。

        “不乐观怎么办,我们都得乐观下去,你们一起考出来的还有联系吗?”

        “有啊,我们初五打算聚聚,你一定要来,都好几年没有见过你,带着凤兰一起。”

        “凤兰可没空,家里没有老人,她得在家里照顾孩子。你们约在哪儿?”

        沈清和有点心动,他确实想看看大家,当初在青山屯附近有好些帝都知青,他们有不少都是第一届高考就考回城的,第二届也有好几个。

        当时也有关系好的,只是原主因为两年都被生病受伤耽搁,对生活还有回城都失去了希望,才断绝与好友的联系。

        回城以后,他也不记得关系好的那几位家庭住址,还有加上他一直忙,也没有想起这茬。

        也许,他还能与那几位重拾友情,只要他们还没变,还保有赤子之心。

        “约在东来顺,下午四点到。”

        “行,我一定去。”沈清和与樊建刚留下联系方式,还有交换了家庭住址。

        没有手机的年代,这是最好的办法。

        等樊建刚离开,沈清和才带着妻儿去逛街,购买年货。

        各种果脯是要买的,过年必备,稻香村的点心也买一点,有些是自家没有的,酱菜也要买点。

        其余的不需要多买,家里该置办的其他年货都已经置办好,对咯,还得去张记买四个大红灯笼。

        两边的倒座房都要挂上两个大红灯笼。

        家里的鱼肉还有海鲜都不缺,两个冰箱都放的满满当当,门脸儿房的冰箱已经清空,如今放的全是年货。

        海鲜都是津海的批发商帮忙带来的。他们家里如今买粮食,海鲜,鸡鸭鱼肉全是从外地带来的,不需要粮票,也不需要各种肉票。

        家里的伙食比以前好了很多,就是蔬菜也有人经常带给他。他也能正大光明的掺杂一些食材进来。

        不只是他,就是万大爷家里,还有姚家,已经后面两进院的三户人家都得是一样,他们也经常托常出差的姚海带各种物资回来。

        他四处跑,与那些批发商还有一些供销社采购部门的人,关系都不错,托他们在当地买些东西,也是很好办。

        如今,有些自诩个体户不体面的人,看着沈清和他们日子过得好,心里不知道多郁闷。

        他们没有这样的机会,市面是放开了很多买卖,可是有些也是需要票,他们没有票,也不好买。

        逛了半天,夫妻俩还带着孩子,拎着东西也很累。

        回到家里,摊在沙发上休息,孩子们精神好,早就拿着爸妈买的糖葫芦跑去大伯家,媛媛的手中还多拿了三串糖葫芦。

        是爸爸给大伯家里的哥哥姐姐们买的,“文哥,敏姐,武哥,快出来吃糖葫芦,可好吃了。”小姑娘如今六岁,也在读书,和哥哥姐姐们的关系也特别好。

        爸爸给哥哥姐姐们买吃的,每次都是她和弟弟给他们送来,爸爸妈妈不喜欢大伯母,很少来大伯家,有事商量都是请大伯过来商量。

        但是爸妈让他们和哥哥姐姐好好相处,不要受他们影响,对长辈要有礼貌,其实他们也不喜欢大伯母,也不喜欢她总是阴阳怪气的说话,不喜欢她指桑骂槐。

        但是没办法,爸爸妈妈说,他们姐弟俩是小孩,多大伯母说的怪话,要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别放在心上。

        媛媛很会看眼色,性格是大大咧咧,但是内心敏感。直觉很灵验,她不喜欢的人,一般都是有各种或大或小的问题。

        她心里极其喜欢大伯母,认为她就是个搅屎棍:不过她不会说出来。

        放假窝在家里没有出去的小文,小敏,小武,望了眼亲爸,又望了眼独自哀伤的亲妈,三小悄悄的溜了出去。

        “媛媛,小远,走,去你家玩。”小文跟在弟弟妹妹身后,每次他都是跟在他们身后,习惯性的保护他们。

        已经长大,读初中的小文,比前几年更加的明事理,他知道自家人已经劝不了亲妈,她现在一门心思的帮衬娘家。

        就是他和弟弟妹妹们也得退一射之地。经常为姥姥姥爷一大家子让路,他现在觉得爸爸的耐心已经用光,对妈妈已经没有多少耐心,也许很快就会用光。

        倒时自家也许会经常吵架打架,他知道不是所有父母都是和睦的,都不会打架

        “好啊好啊,文哥,我爸爸买了好多好吃的。”四岁的小远,拍掌欢迎哥哥姐姐们去自家吃东西,他就是个小吃货。

        喜欢吃,还瘦瘦的,一点也不长肉。要是别人家的孩子,像他那样吃,估计早就长成了肉球。

        蹦蹦跳跳的小远,一个人蹦在最前面,他四岁了,也能听明白很多话语,他知道大伯母不喜欢他和姐姐,他也不喜欢大伯母,也不愿意见到她。刚才他有看到大伯漆黑生气的脸,估计他们要吵架打架,他有握拳鼓励大伯,让他加油哦!

        嘻嘻,最好能把大伯母气的大叫,哼,气死她。总是欺负他妈妈,也不看看那是谁的妈妈,能让她随便欺负吗?别以为妈妈不搭理她,就是怕她。

        妈妈最是听爸爸的话,看在大伯的份上才不愿意跟她争吵的。

        他们一家是不愿意理她,真以为是怕她。

        小家伙门清儿,心里明白着,还很腹黑。一点也不像他外表表现的那样,傻白甜,萌傻萌傻的。

        听到儿子叫喊的声音,杨凤兰站起来,收拾好买回来的年货,归置好,好吃的都放在一起,等会儿孩子们来的时候,也能第一时间看到,可以自己挑选。

        大伯哥家的三个孩子都不错,她也从不把对大嫂的不满带到孩子们身上。

        孩子们涌进来,五个孩子自觉的去到小武的房间玩闹,暖气已经开好,里面暖暖的。

        也不怕冻着几个孩子,沈家是这片最拥护装暖气的,也是第一个交钱装暖气的。

        他们这片以前是没有暖气的,是沈清和他们一家回城以后的事情。

        几个孩子在房间叽叽喳喳的说着话,沈清和又开始思索调配护肤品的事。

        配方很重要,四样产品是开路先锋,东西得好。

        第一款的四样产品,主打还得是改善肌肤粗糙的问题。然后再是补水美白,他是男人,有他独特的视角,女人的肌肤如果粗糙,什么缺点都会同时暴露出来。

        改善完粗糙,再就是大补水,美白。

        他知道有个世界的著名护肤品牌是用一个强效滋润护手霜开始做起,那是一位皮匠自己调配的护手霜,他的手常年有不少细小的口子还有比老农还粗糙的手,不小心还会划花精细的皮子,没有办法,哪怕他是不需要护肤的男人,也要护理好自己的手,让手尽量的柔嫩一些。

        著名品牌就是从皮匠女儿的手中买下这款超滋润的护手霜开始,开启了她的护肤品王国,一个跨国护肤品企业,在全世界几十个国家都有他们家的分公司。

        沈清和一直想做些不一样的事情,开办企业他做过,但是不一样的是,换换经营的种类,奢侈品,他还真没有专心做过。

        很多奢侈品牌都是从某一个种类获得成功以后再开展其他的经验种类。护肤品,彩妆,香水,衣服,鞋,包包,墨镜,精致的首饰等等。

        从女性到孩子,男性,无一漏下,这是个现金流回流最快的一门生意。

        也是极受人们热议的一门生意,他想试试。

        各个领域都要涉及涉及,才有意思,以后储备这些的时候,他还能不用自己花钱,就能大量的储备。

        顺势还能学学,储备多一些小机器,以后即使在古代说不定还能自己DIY做一些。

        想的真够长远的,沈清和本就是属貔貅的,最喜欢囤积各种商品。他喜欢把什么都安排好,不管穿越古代还是现代都有足够的物资,不会心慌。

        思绪万千,也不耽搁他手里正在调配的东西,简单的调配制作他是学过的,在一个任务世界也有私下学习过。

        杨凤兰看着丈夫又沉迷到工作中,她不敢打扰,悄悄的去厨房做饭。

        如今家里富裕了,日子好过了,不少人在背后说些闲言碎语,挑拨她和丈夫的话,她在家里开半天的店,照顾孩子们,给丈夫做好后勤,生意上的事情,都是丈夫在管理。

        不少人就说,她再不管,以后说不定被丈夫休咯。

        她不信,自己的丈夫自己了解,丈夫不是那样的人,即使他不喜欢自己,也不会先在外面找女人,而是会先告诉自己。

        他们夫妻间有过这样的约定,对彼此都是一样。

        东北,青山屯

        老杨家热闹的很,今年老杨家五个儿女都盖好新房子,还是请城里的什么专业人士来盖的,盖房子加打整(装修),一共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后面就是通风。

        屯子里的人就不明白,怎么不盖楼房,盖个老式的四合院,虽然里面不一样,但外壳是四合院,他们都认识啊,有点想不明白。

        屯子里的人如今没事,就来老杨家参观,过过眼瘾。

        杨父,杨母这一年可是很忙,三个儿子加上老闺女盖房子,他们虽然可以万事不管。但他们闲不住,每天都在每座房子工地转悠。

        都是小女婿请来的专业人士,建筑队也是他请来的专业人士,他也认识是以前帮小女婿家里改造房子的刘师傅他们。以前是专门做古建筑的。

        他们千里迢迢的来到青山屯,就是做饭的人都是女婿请好跟过去的。

        他只需要给他们安排好住的地方就行,从四月到前段时间才离开,部分装修的材料也是女婿让人运过来的。

        好在大闺女家的房子不需要他们夫妻俩管,要不得操心死他们。

        今天,老天爷露出久违的阳光,外面的积雪依然很深,但是各家各户门前都打扫出来。

        屯子里,还有一条走路的道,也打扫出来。

        吃过早饭,杨父坐在暖乎乎的炕上,炕桌上放着收音机,正在听新闻,特别是有关于省城与帝都的新闻,才是他关注的。

        自家的孩子全部集中在省城与帝都,他平时就关注他们所在城市发生的大事。

        屯子里已经通电,是周围通电最早的屯子。

        杨父觉得现在的生活就像是做梦一样,几年前的他,想都不敢想。

        刚好听完早上的新闻,就听到脚步声,还有大嗓门,“老杨,在家不?”

        “在,进来吧。”

        喝上一口好茶,杨父望着窗外,透过干净透明的玻璃,看着走进院子的几人,很快又关上。

        都是关系很好的几位,今天来的人中间还有大闺女的公爹老周。

        站在廊檐下习惯性的跺跺脚,大家才进来,地面上铺着光滑白净的地砖,每次进来都要在廊檐下跺跺脚,还得换上特意做的棉拖鞋。

        杨家现在真是不得了,讲究的不行。

        不过他们也理解,比他们家的墙面还干净光滑的地面,换成是他们家,也得这样讲究。

        “老杨,一天天的待在家干啥,也不出去溜达溜达。”说话的人是老谢。

        “出去溜啥溜,冷死人哪有家里舒服。”语气中透着满满的嘚瑟。

        几人坐在炕上,说起新房子建好以后摆酒的问题,老周是最关心的,自家二儿子家的新屋酒也得摆,还不能与杨家三兄弟撞上同一天。

        时间上得商量商量,还有摆酒的菜色,也得一起商量商量。四家都要差不离才行。

        至于凤兰妮子家,暂时是不摆酒的,人家家里的菜色,其余几个家里也比不了。

        谁也没有想到,知青当中最沉默寡言的沈小子,如今成了大老板,不但他自己富了,还带动妻子娘家的哥姐一起富起来。

        是个有良心的,就冲这点,屯子里的每个人都竖大拇指表扬,当初大家还说老杨家的小闺女眼神不咋滴,找个弱鸡仔,结婚几年一直靠着娘家帮衬。

        不少人笑话老杨一家人,就是他都被很多人问,现在想想幸好他当初看在儿媳和老杨的面子上,没有说什么,要不以后都不好面对沈小子。

        “你就嘚瑟吧,咱屯子里就你们夫妻俩最享福,孩子们孝顺,个个都能干。”

        “那是,都是我从小教育他们教育的好,孩子就要从小就教育,言传身教也很厉害的。我家清和现在教育媛媛与小远都是跟我学的,对我们很好,说是让孩子们也学着孝顺老人,一代代的传下去。

        让孩子们从小就看着父母怎么孝顺上一辈的老人。做比光说更有说服力……”一个人巴拉巴拉的说了很多关于教育的理念,听的几人相互翻白眼。真当自己是教育孩子的专家不成,真能瞎掰。

        不过,老周有感慨,做大人的孝顺自己的父母,也许孩子们不一定也孝顺,但是言传身教还是很有用的,他的孙子中最听话最孝顺的就是二儿子家里的孩子。

        对于这点他是感同身受。

        插科打诨一会儿,很快的都问起杨家的新屋酒什么时候摆。

        “年后吧,等春耕以后,大家稍稍空闲了再说,正月雪都没有化,也不适合摆酒。”

        这件事杨父早就和孩子们商量过,也是想着到时候凤兰夫妻俩能抽空回来。

        最好是五月,不冷也不热的时间段是最适合的。

        “春耕以后,确实是最适合的,天气不冷不热。”老周一听,觉得蛮好,自家老二家家里摆酒也得约在五月,也不耽搁他们的时间。这些孩子,如今常年在省城,每次回来都是约好一起回家。只留下轮班值守的一家。

        今年,他们已经分开干,省城的东西南北四人分开住,他们在省城也买了房子,全是家里孩子的户口上在城里,父母们的户口全部留在屯子里。

        听老二说,是听了在帝都的沈小子的话,家里至少得有一人把户口留在村里,这是一个退路。

        在外面混的不好了,还可以回家种田。不过之前就已经分地到户,他们的户口是今年才转到城里的,家里的地分的还很多。也是几个月前才买的房子,全部买在市中心位置,房子都很大,听说找房子就找了很久。

        “嗯,我也是这么想,到时候也不知道凤兰他们能不能回来,要是有时间回来就好。”

        想老闺女咯,从帝都回来以后,老闺女夫妻俩还没有回来过,就是暑假的时候,老大去帝都接媛媛和小远回来过。

        所有的孩子们回青山屯住了一个半月。

        “应该能吧,五月不是说不是很忙吗?”

        “忙,咋不忙,前段时间写信回来说,又买了一家厂子,准备生产女人抹脸的那玩意儿,年后会很忙,是个老厂子,要推翻重建,还得到处找生产的机器,以及要重新请什么专业人士给员工培训,反正还多事。

        五月份,应该很忙,真是的,清和就喜欢忙,喜欢折腾,唉……”

        语气全是嘚瑟显摆,也有落寞孤独。

        孩子们让他们去省城住,帝都住,可是他不习惯,还是想一辈子就住在青山屯。习惯了家里的一切,离开不到三天,就会想家想的慌。

        “老杨,真是不厚道,嘚瑟啥啊,又不是你有本事,是你家清和有本事……”老谢与杨父是发小,关系好,说话也随意。

        “我家清和有本事,你们家都有闺女,咱就没有人发现,让他做你们的女婿……”

        “吹啥吹,当初也不是你有眼光,是凤兰有眼光好不好,你当时也不咋同意你忘了?”

        老谢吐槽老友,一点也不留余地。

        几人你怼怼我,我怼怼你,一上午的时间就过去了大半。

        直到快中午,大家才回家。

        猫冬时,是他们一年最悠闲的时间。

        没事的时候,关系好的老友就会相互走动唠唠嗑。

        远在省城的杨家四兄妹,忙的要死,杨家卤菜在省城还有周围的城市都是顶顶有名的。

        他们如今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店铺还有区域做批发零售生意。

        他们也开发出来一些属于他们自己是卤菜口味,看着销售的不错。

        忙碌了一天,大家都聚在一起,交流工作中出现的事情还有一些突发情况以及一些客人提的建议。

        虽然已经分开干,可是大家都很齐心,至少他们这一辈会很齐心,等孩子们长大,且得等。

        孩子们以后都要读大学,至要他们愿意读,无论读到多少岁,他们都愿意供。

        还是读书人聪明,读书人会赚钱,看看小妹夫就知道。

        杨家四兄妹们教育孩子都是拿沈清和打比喻,让孩子们跟小姑父(小姨父)学。

        杨家孩子心目中最厉害的人就是远在帝都的小姑父(小姨父),个个对读书都非常有热情。

        无论脑子聪明不聪明,但是学习态度绝对是最棒的。

        交流完以后,杨老大说起另外一件事,“今年,咱四家提前两天回去,不能等到大年三十再回去。爹娘帮咱盖房子忙碌了一年,回去后,过年到正月十五出门前,让爹娘好好休息一段时间。”

(https://www.bqduo.cc/biquge/68_68123/c4218723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