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一生一世,江南老 > 40、第三十七章 砂下见名刃(1)

那年,临海郡疫情四起,一户十人能死六七。沈策带她逃离父族,趁着月色背她往深山走。“哥……我想回临海,”她趴在哥哥肩上,“山里冷。”

        三月倒春寒,冷得很,山里更是。

        沈策衣着单薄,把最后的衣裳都给她穿了,她不是自己冷,是怕他冷。

        “回不去了,”背着她的哥哥说,“他们不让我们回去。”

        ……

        山里有庙,夜里路过的人,都不肯进庙,他也不带自己进去,而是露宿在了树上。她睡在哥哥怀里问,为什么大家都不进去,宁肯露宿山林。“这里能避风挡雨,夜里常有山贼野寇露宿,对寻常人来说更危险,“哥哥说,“而且庙里有佛,大家都认为不带贡品,不敬。”

        她想想:“娘说,佛祖一开始是个皇子,为救众生才出家。为救众生的佛,怎么会因为没有贡品,就要惩罚人呢?”

        他远远看那破庙,仿佛看到了盘膝而坐的佛像,竟觉得自己妹妹说的对。

        那晚,昭昭的病情最是凶险,在外边实在冷,他抱她进了庙,真遇见了一伙落草为寇的逃兵,那些人见沈策一个少年,抱着个额头包扎、昏迷不醒的女娃娃,将篝火的一角让给他们。沈策见人家好心,告知自己怀里的妹妹染了瘟疫,避到了佛像后,墙角休息。

        她在深夜苏醒,见光里那些人凶神恶煞的脸,还有刀,想到哥哥说的山贼,抓他的手。

        “不怕。”他安慰。

        “哥你要背不动我,先把我扔下,”她反而着紧他,“扔下跑得快。”

        那边没睡的一个年轻的寇匪,听的笑:“你哥就算不扔下你,你这病也活不了几天。”寇匪家人都死于这场瘟疫,知疫情严重,说话不打遮掩。

        她这才懂,不是要给哥哥娶嫂嫂,嫌自己麻烦,埋了省事。是因为她再活不了几日,养着浪费口粮。她不再吭声,往沈策怀里钻,头靠在他肩上。自此后,是病得难受,还是伤口痛,还是累了,冷了,都不出声。沈策知道她被寇匪的话伤到,低语安慰,五岁妹妹的小手捉他的衣领,摇摇头,仍不肯言。

        他背她走了一日,倦意浓,搂她睡着,到天亮,睁眼醒来,妹妹已经不在怀里。静了一瞬后,察觉到小小人怕人偷走包袱,独自趴在那上边睡。她懂得不多,但晓得那是哥哥带出来,两人唯一的财物,哥哥拎了一路,她便守了一夜。

        “这包袱不值钱,”他把她抱回来,给她查验额头伤口,“丢了便丢了,你要被人抱走,哥哥才会和人拼命。”

        “他们说,人死了谁都见不到。不管生前多亲,死后都见不到。”

        “谁说的?”

        她指了指早燃尽的木柴。在那群寇匪走前,她追着问的。

        他应把准备好的干净布条掏出来,给她重新包扎额头,见她眼睛红红地盯着自己,不禁一笑,轻声哄她:“一夜没睡,就为这个?怕死了见不到哥哥?”

        她点点头,靠到他肩上,眼泪往他脖子里流。

        “哥不会让你单独上路,”他说,“上天入地,都会跟着去。昭昭在哪,哥哥在哪。”

        她破涕为笑。

        五岁的年纪,哭也容易,笑也容易。

        她不懂瘟疫厉害,也不懂哥哥带自己进山,是怕传染给无辜的人。她只记得,两人都病了,时好时坏。哥哥将少年所学一句句教她,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至百家言论,至春秋……

        她问哥哥,为什么始终在山里住,哥哥答她,霜雪压庐山,无处可及。他带她进山,是等山雪。两人初春入山,至盛夏离开,她不愿走:“不是要等山雪吗?”

        “不等了,”他骗她,总有办法,“先去柴桑,等冬日再来。”

        她信以为真,从身后搂着哥哥的脖子,离开庐山。

        在深山里住了数月的兄妹俩,狼狈得如同路旁的流民乞丐。

        到柴桑那日,在姨母家的后院,几个表姐妹,听说是临海郡一族的沈策来了,拥来围看。族里人常说,哥哥八岁就舞得起大人才提得动的青铜戟,大家都说哥哥天生神力,日后必是名将。还说古时惯用重兵器的都是一方王侯名将,项羽的霸王枪,吕布的方天画戟,乃至神将李靖用的描金戟都是重兵器……“拿得起重兵器,方能以一敌千,破城池如履平地。”她学舌大人的话,有板有眼。

        表姐妹们慕名他久已,见他蓬头垢面的样子,一阵哄笑,原来临海郡的沈氏出来的男人都如此落魄,比柴桑沈氏的男儿郎差了太多。昭昭听不得人取笑哥哥,急得红眼,沈策见妹妹被这种逼哭,反而是笑。为了让妹妹不要再急红眼,他不得不去刮面、更衣,再出来,是少年俊美,姿容远胜女子。

        可当表姐妹们对他好,昭昭又急红了眼,惹得沈策又笑。

        母亲和父亲都属沈氏,不过一个是在临海郡,一个在柴桑。

        两个沈氏数十年前就不大和睦,母族这边并不愿意收留兄妹俩。从母亲过世,他带着妹妹一直寄人篱下,在临海郡是,在柴桑也是。为养活妹妹,他不得不早早从军。

        兄妹俩聚少离多,每每沈策归家,对昭昭来说就像过年。

        两年后的一日,沈策趁夜从军营回来,将她悄然带离柴桑,寄养去了远房舅母家。他留下一年军饷,叮嘱舅母不要对外说这是沈策妹妹,藏好她,日后必有重谢。

        从这一日起,数年间,出了定期送来的银两,再无家书。

        哥哥说,他要开始一统南境,吞并诸郡,会树敌无数,此番安排是为保她平安。

        那时她七岁,对哥哥的安排似懂非懂,却开始明白一件事:

        沈策不是只有她,他还有男儿的抱负。他离家、离开她,不止是要谋生活命,还心存着平战乱、安四方的志向。

        数年里,她只能凭一次次的捷报,知晓他还活着,屡立奇功。

        舅母眼看他声名鹤起,却不回故里,将妹妹一人丢在此处,抱怨连连,将沈策定期送来的银两全部克扣,不给她一文钱。那时在南境,承袭汉时惯例,倘若一户有女子十二岁仍不出嫁,这一户缴纳的税银要按五倍来算。

        舅母耐着性子,等到她过了出嫁年纪,仍不见沈策归来,抱怨更多,开始找媒人给她说亲。昭昭怕自己被强行送嫁,终于忍不住,给军营去信,问哥哥何时归家。这一封家属石沉大海,没有回信,数月后有人途经柴桑,传回沈策口信,仅有四字:不日将回。

        那日,她在后院的屋子里抄兵书,急匆匆的脚步声灌入耳中,拉开门的是表姐的婢女。这婢女和她要好,日日听她说哥哥,竟也被感染,遇到和“沈策”二字有关的事,都会面红激动:“快,你哥哥来了。带了兵,谁都不见,只见你!”

        她心像要从嗓子口冲出来,险些摔到地上,匆忙跑出。

        为省家用,昭昭整个雨季都只穿木屐,跑起来真是要人命,在石子地上,敲得奇响,脚心也被撞得发麻。

        一进院子,四个穿粗布衣的男人,手中扣着刀柄,齐齐望来。

        这几个男人是沈策的心腹,都知道一个秘密:新晋的车骑将军有一个胞妹藏在某处,为防仇人报复,将军就是再想念胞妹,都不敢探望一次,或是来一封家书。

        那时昭昭除了哥哥,从未见过真正的兵卒,猛一和几个猛将打照面,脚步停住,不敢再走……直到木门被人推开。

        朝思暮想的哥哥,站在敞开的木门当中,他不再是当初走时的那个少年参领,在这几年,他已经从骁骑将军,到了三品辅国将军,再到今日的二品车骑将军。

        短短四年,他声驰四海,离武将之首的“大将军”之位,仅差了一步之遥。

        兄妹俩对望着。

        她还记得哥哥走时的模样,那时是少年意气,如今少年气尽褪,只余眼前这一位以赤金破城枪连破敌国主力大军,因而名震天下的车骑将军……

        “哥……”她一低头,含着泪笑,“你还认得出我吗?”

        她可是从幼童到了出嫁年纪,才等回了他。

        眼泪掉在木屐上,还有自己的脚趾上,她哭得止不住,也笑得止不住。当着这些陌生人的面,手背不停往眼睛上擦。

        “还是喜欢你小时候,”他嗓音低沉,“会主动跑过来。”抱住我。

        惊艳了满院心腹的少女,再没有任何犹豫,连木屐都来不及踢掉,跌撞着跑上去,紧搂住他的腰,再不肯撒手:“什么都没有,只有捷报,全是捷报……他们都快把我嫁出去了,你就只会打仗……”她越哭越委屈,“还说我在哪,你在哪,全是骗我的……”

        沈策要给她擦眼泪,她死活不肯,把满脸的泪都擦到他身上:“早知道这样,还不如死在庐山,庐山都比这里好。要不然就被叔叔埋了,死了你还能年年给我上坟,都比这里好……”

        哭得是越来越厉害,话也是越来越离谱。

        众人大笑。

        生死场上的男人们,想笑就笑,管他什么尊卑,放肆得很。

        沈策也笑,笑声沙沙的,如风过竹林:“你哥哥多年威望,快被你哭完了。”

        她被身后的笑声弄得脸红,红归红,不肯撒手,唯恐撒手他立刻就走。他拍她的手背:“时间紧迫,来不及多说了。”

        她心一沉:“一炷香都待不了吗?”

        “对。”

        她的手指搅在他的腰带后:“下次……”

        “你藏身的地方暴露一次,就不能再住,”他说,“没有下次,这次就要跟我走。”

        她以为自己听错了,推开他,胸口微微起伏着,在巨大的惊喜中望住他。

        “这一次无论生死,你都要跟着哥哥了,”他笑着问她,“还不去收拾东西?”



(https://www.bqduo.cc/biquge/68_68075/c4280795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