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激荡1980 > 第119章

汤姆·库尼在香港待了一个月,最后的结果却没有出乎周阳的预料,他最后还是选择了由吉布森公司独资建厂。

    香港印刷业的规模不算小,全港各地拥有的印刷厂超过了100家,但能入汤姆·库尼法眼的企业却很少。

    香港工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而散,根据港府公布的数据,截止到1980年底,全港拥有的工厂数量超过了4.5万家。

    但是雇员超过500人的工厂,竟然只有150家左右,只占了全部工厂比例的0.33%。而雇员规模不超过50人的微型工厂,占比却高达93%。

    香港可以说是抓了一把好牌,却被活生生打得稀烂的典型代表。众所周知,香港的工业腾飞始于五十年代初。

    当时因为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西方国家开始对新中国实行物资禁运。香港的转口贸易遭受重创,被迫发展工业来吸纳庞大的就业人口。

    但香港工业的腾飞其实并没那么多悲情主义色彩,反而可以说是撞上了一波天大的狗屎运。

    因为国内动乱不堪,从1945年到1950年之间,香港在短短五六年间,就涌入了150万的人口。

    这些新增加的人口中,既有粤东周边地区的贫苦底层劳动人民,也有携带了资金、技术的国内资本家。

    1949年时,全国的工业可以分为三大块,第一部分是日军为战需搭建的东北重工业体系,第二部分是江浙沪以纺织业为代表的轻工业体系,第三部分则是国内其他地区的零散工业。

    其中以沪海市为核心的江浙沪轻工业区,产值占到了全国工业总产值的近三成。当时大量江浙沪资本家南下香港,带来了海量的资金、技术工人和机器,这才使得香港纺织业能迅速崛起。

    而香港本地的市场规模有限,内地的市场又因为贸易禁运被隔绝,所以香港的工厂订单只能依赖于海外市场。

    香港作为英联邦成员,进军英联邦市场比大部分非英联邦的国家和地区更加容易。而美国为了补偿对国内贸易禁运对香港造成的损失,又在1953年对其开放了国内市场。这使得香港拥有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可以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业经济。

    与此同时,欧美等西方国家战后重建的重心,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纺织业等轻工产业迎来了第一次全球性的大规模转移。

    但当时国际流行的思潮却是贸易保护,南美和亚洲的许多国家,经济重心放在内向发展,对于出口贸易并不积极。

    这就给了香港一个极其有利的出口空窗期,香港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比亚洲四小龙中的其他三个地区,分别早了5到15年不等。

    亚洲地区与香港一样,从开始就承接了全球产业转移红利的地区,全亚洲除了香港之外就只有日本了。

    但是日本早在六十年代就开始了第一轮工业升级转型,工业重心从纺织等轻工业向钢铁、造船、汽车、化工等重工业聚集。

    而进入七十年代之后,日本又启动了第二次产业转型,这次发展的核心开始向以半导体为代表的高科技领域冲刺。

    而1980年的香港与三十年前相比,却几乎在原地踏步。早在五十年代初,国内南下资本在香港投资的1800家工厂中,超过500人规模的有25家,占比达到了1.4%。

    结果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后,香港非但没能培育出更多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大型企业的占比反倒降低了不少。

    许多人把香港战后经济的繁荣,归结于英国人的积极不干预政策。但实际上正是港英政府的“积极不干预政策”,直接导致了香港工业迟迟没法完成升级转型,最后被亚洲四小龙中的其他三个竞争对手逐一超越。

    以韩国为例,朴正熙在1963年刚通过政变上台时,韩国的出口总额还不到香港的零头。但在朴正熙的大力发展下,韩国的出口额只用十年时间就反超了香港。

    从六十年代末开始,韩国政府开始大力扶持电子和重工业,结果成功培育出了三星、LG、浦项、现代等一大批世界级企业。

    而反观香港,其工业化巅峰是在1970年,之后便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衰落之路。没错,香港工业的衰落不是始于八十年代,而是从七十年代就已经初露端倪了。

    其中的典型案例是纺织业,欧美国家从六十年代开始,逐步对纺织产品实施了越来越严格的进口配额制度,于是以出口导向为主的香港纺织业很快遭到了重创。

    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香港轻工业发展碰到了天花板,对此感触最灵敏的自然是香港的企业家们。于是从六十年代末开始,大量香港企业家逐渐转型成了香港地产商。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港英当局对发展香港工业没有兴趣?

    因为殖民政府的核心工作,是维持英国的殖民统治,而不是发展本地的经济。甚至在殖民当局看来,以华人为主导的香港工业要是崛起太快,会使得华人的力量难以控制,最后危及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

    所以,英国人才会吹嘘所谓的“积极不干预政策”,换句话说就是我不给你们扯后腿,让你们自由发展,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

    中国古代有苛捐杂税猛于虎的生动比喻,所以总有许多人认为,税收少的政府,就一定是好政府。

    其实这是一种极为愚蠢的观点,判断一个政府合不合格,在于其有没有为广大人民谋福利。

    只要收上来的税能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那么税负的高低并没那么关键。按照后世的许多统计标准来看,中国是全世界税负最高的国家之一。

    结果中国的工业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非但没有破产,反而一步步发展成了世界工厂。而香港是全世界税率最低的地区之一,但本地的工业却已经基本死绝了。

    只能说英国人当初“朝三暮四”的手法玩得很溜,把一大批人忽悠瘸了,以至于几十年后还有人怀念当年当狗的旧时光。

    香港表面上的直接税负看似不高,但却通过土地出让金这种间接的变相税收,在对所有香港人进行狠狠的搜刮。

    国内的许多政策都是学的香港,结果差点把地方财政学废了。后世庞大的地方债务,已经成为悬在国人头顶上一座危险的堰塞湖。

    看一个地方的税负水平高不高,其实只需看那里的财政支出有多大就行了,毕竟政府手里的钱不可能凭空变出来。

    比如美国现在执政的里根政府正在积极降低税率,共和党能这么做的原因,一方面是要推行小政府主义,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另一方面还要配以大规模财政赤字。

    以至于美国政坛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做民主党存钱共和党花。

    但港英当局在香港可不是推行小政府制,比如香港是全球警民比例最高的地区之一,而且香港还对公务员实行高薪养廉政策,由此产生的庞大开支自然要由全体香港人买单。

    高地价直接导致了香港资产估值出现泡沫,使得香港长期承受了远高于周边地区的通胀压力,而这极大地损害了香港工业发展的潜力。

    实际上除了卖地之外,港英当局还几乎对外发卖一切可以出售的东西。比如电力、电话、电视、巴士线路、出租车牌照、证券经纪牌照等等。

    这些专营权对港府来说未必都像土地拍卖那么赚钱,只不过港英当局作为殖民政府,希望自己的治理难度越简单越好。

    所以这种带有极高垄断性质,类似于早期买办制度的专营权,在香港一直盛行不衰,几乎遍及所有公共领域。

    服装产业是香港工业的第一大支柱,但因为服装属于纺织产业,受《多种纤维协定》影响,香港向许多国家出口的纺织和服装产品,都会有严格的配额限制。

    香港有以何东为首的老四大家族,还有以李家成为首的新四大家族,其实制衣业还有一个“配额四大家族”的说法。

    罗氏针织的罗家、丽新制衣的林家、肇丰纺织的方家、万泰制衣的田家,他们并不是全港规模最大的四家服装厂,但掌握了香港大部分的成衣配额,每年靠着炒卖炒卖自己手里的配额而大获其利。

    “香港服装配额制度的分配办法,最不合理的地方在于,不是按上一年实际的产量或者出口量来奖励出口商,而是配额拥有方只需使用了51%的配额,就能继续拥有第二年的原定配额。

    这就造成了旱的旱死、涝的涝死,香港大大小小几千家制衣厂,都在被‘四大配额家族’剥削。”

    半岛酒店的大堂茶室内,周阳正在与两位朋友聊天。其中一人正是美国来的林建忠,而开口说话的这一位则是一个女强人。

    这位衣品端庄的女士名叫杨旻德,其外祖父是沪海有名的丝绸商人,父母于1949年来香港创办纺织厂,后来又涉及制衣业。

    因为父亲杨元荣毕业于马萨诸塞大学洛厄尔分校,所以家族企业——益达集团创立之初就积极开拓美国市场,现在主要以向美国出口衬衫为主,是林建忠在香港的重要合作商之一。

    杨元荣名下同时还有一个主推港美旅游的旅行社,杨家去年还北上首都投资了香山饭店,邀请了著名美籍华裔建筑设计师贝津铭来主持设计,明年即将开门迎客。

    杨旻德虽然是个富二代,但本人的能力也很出众,先后取得了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学士,以及哈佛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然后进入美国著名的投行第一波士顿银行工作,直到三年前才返回香港继承家业。

    杨旻德的丈夫也是一个名人,看过港娱小说的人应该都认识,就是那个为了追女而直接开办电影公司的潘迪声。

    杨旻德刚刚与潘迪生结婚不久,但周阳记得潘迪声很快就会遇上那个著名的女打星老婆杨姿琼,所以他心里悄悄为杨女士的遇人不淑默哀了三秒。

    因为父女两人都有留学美国的背景,特别是杨旻德还在大投行工作过,所以杨家的益达集团,比香港其他服装公司更加开放一些。

    在杨旻德的大力倡导之下,益达集团从今年开始把招聘到的读书仔,直接下放到基层从学徒工做起。

    读书仔在香港是指大学以上学历,要知道香港现在只有两所大学,他们的毕业生还是挺金贵的,至少能从白领起步。

    而像益达集团这样直接打人踢去当学徒工的,在香港制衣业中还是头一回,之前还一度在香港报纸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与学生仔此相对应的另一个名词叫做红裤仔,是指学历普通、从最底层学徒工开始做起的职员。

    服装业是个需要一定专业技能的行业,香港各大制衣厂的管理层,大都是从红裤仔升上来的。

    虽说学历并不代表一个人的能力,但就整体上来说,高学历者的管理专业度、视野开拓程度等方面,都远比低学历者更加出色。

    所以杨旻德开始接班益达集团后,推行的第一项政策,就是逐步提高管理层的综合素质。

    “配额确实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要是中国已经加入MFA就好了。”

    杨建忠有意在亚洲设立一家生产牛仔裤的工厂,他在周扬的推荐下,昨天刚刚去深海特区进行了考法,特区政府热情的招待让他挺满意的。

    但牛仔裤出口美国需要配额,而中国目前并非《多种纤维协定》(MFA)的签署国,因此暂时无法直接向美国出售受配额限制的服装产品。

    《多种纤维协定》(MFA)是在在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的前身)的主持之下,由42个纺织品贸易国经过艰苦的谈判,最终达成的纺织品出口限额协议。

    这些签约国家中,包括了像美国、日本、欧洲等西方主要发达国家。

(https://www.bqduo.cc/biquge/67_67826/c73338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