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激荡1980 > 第100章 储贷协会

美国政府为了实现“居者有其房”的伟大美国梦,在六七十年代大力扶持储贷协会。

    这类扎根于社区的民间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简单、经营保守、手续亲民,和商业银行的最大区别在于,储贷协会只向参加储蓄的会员发放定息的住房按揭贷款。

    储贷协会的管理层长期遵循着著名的“3-6-3法则”:存款利率3%,贷款利率6%,每天下午3点关门。

    但情况在七十年代末期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美国国内通胀不断飙升,新任美联储主席开始用上调利率来打压通胀。

    这个时候储贷协会“借短贷长”的特征,宛如一条在脖子上越勒越紧的绳索,让整个存贷行业一点点陷入窒息。

    毕竟住房抵押贷款一借就是十年、二十年,过去的房贷客户依旧在按6%的利率进行还款,但市场上的短期存款利率却已经高达20%。

    储贷协会如果不高息揽储,马上就会流失储户,陷入流动性危机。但如果向储户支付20%的高利率,自身就必须承受巨额亏损。

    于是从1978年开始,全美各地的储贷协会不断出现破产倒闭潮,迫使美国政府和国会不得不想办法挽救,这个涉及6000亿美元资产的重要行业。

    国会出台了一些列法案来给储贷协会的经营松绑,比如去年4月国会通过修改立法,把储贷协会的存款保险额从4万美元提高到10万美元。

    也就是说储蓄协会即使因为经营不善而破产,储户的存款只要不超过10万美元,就能获得联邦储贷保险公司的全额赔付。

    这个法案为的是提高储贷协会对大额存款的吸引力,但储户们却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你不按市场利率来,人家扭头就走。

    在今年上半年,国会又通过了对储贷协会的宽容政策,放宽其资本要求和股东数量上的限制。

    在这以前,大部分储贷协会都是互助制的,权益根本无法转让。即使有一部分储蓄协会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革,但单一股东的持股也被限制在5%以内。

    随着美国政府支持储贷协会进行股份制改革,并且取消持股限制之后,行业内的兼并重组总算变得更加容易了一些。

    与此同时,储贷协会在自有资本率方面的要求,也远低于商业银行。根据国会的最新法案,储贷协会的最低资本率从5%,进一步降低到了4%。

    也就是说一家拥有2亿资产的储贷协会,自有资产仅需800万美元,就能符合监管要求。好在储贷协会现在的贷款以个人住房抵押为主,每笔的金额都不会很大,不至于出现一笔贷款收不回来,就立刻出现资不抵债的窘境。

    但在这一系列政策并没有改变储贷协会经营困难的根源——吸收存款的利率比发放的贷款利率更高。

    所以美国国会最近正在讨论一项更重磅的救助政策——税收豁免法案。

    这个法案里面最重要的一个条款,是允许储贷协会把自己手里的抵押贷款资产出售,收回的现金可以用于投资其他回报率更高的资产。

    而出售抵押贷款资产所造成的损失,可以用自身过往十年缴纳的税金抵补。储贷协会只需提交亏损报告,就能从美国国家税务局(IRS)获得退税。

    历史上这一法案不但没能挽救美国的储贷协会,反而进一步加剧其经营的风险。

    反倒是华尔街借此大获其利,原本无人问津的抵押债券,一下子成了八十年代美国债券市场的明星产品。

    周阳穿越前看过一本关于所罗门兄弟公司的金融传记,所罗门在八十年代前期几乎垄断了华尔街的抵押债券交易。

    依靠在抵押债券上攫取的暴利,所罗门公司和经营垃圾债券的德崇证券公司一起,成为八十年代华尔街最耀眼的双子星。

    周阳并不记得那个税收豁免法案是什么时候通过的,但他知道以美国国会的效率,一个法案从提出到最终投票表决,能在一两个月内走完流程,就已经算是比较快了。

    像涉及政府预算、减税等重要法案,两党撕逼个大半年,最终导致政府停摆,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所以周阳只需时不时关注一下美国国会的最新提案,就能知道那个专门用来救济储贷协会的税收豁免法案进展到哪一步了。

    而负责盯梢这件事的人正是卡罗琳,毕竟她有一个在参议院位高权重的叔叔,许多细节能比别人了解得更清楚。

    税收豁免法案出台后,虽然没能挽救整个储贷协会行业的衰败,但它至少在八十年代初给储贷协会们强行输了一波血。

    储贷协会后来衰败的主要原因,其实是自身投资眼光不足、风险控制糟糕,根本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毕竟那些习惯了“3-6-3法则”的储贷协会管理层,在华尔街的豺狼虎豹眼中,就像是一群温顺可口的大肥羊。

    但投资可是周阳的强项啊,他脑子里根本不缺稳赚不赔,甚至是大赚特赚的好项目,现在真正缺的是能够调用的巨额资金。

    有人也许会问,储贷协会作为一种变相的银行,周阳这个刚刚洗白身份的人,立刻进军这么敏感的行业,是不是飘了。

    实际上受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影响,美国银行业极为分散,小银行多如牛毛。

    周阳挑选的收购对象,如果类比国内的话,也就是乡镇信用合作社的规模,根本就不起眼。

    更何况他也没想过在美国扎根深入发展,银行这种重资产行业肯定不会是接下来投资的重点,周阳真正看中的其实是储贷协会雷同于银行的高杠杆属性。

    收购一家小型储贷协会,是周阳早就规划好的事情。他虽然一直没来美国,但各项准备工作其实一直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挑选目标对象的事情,分包给了纽约一家专注于研究金融企业的小投行。而康妮·瓦莱所在的达维律所,将成为这次收购的法律顾问。

    自从去年和纽约市政府打了违宪官司之后,康妮并没有选择在诉讼律师的道路上一走到底,反而开始积极向非诉方面转型。

    毕竟达维律所背靠华尔街,接企业并购之类的案子,远比给杀人犯做无罪辩护要赚钱得多。

    而周阳此次收购行动的主要合伙人,依旧是卡罗琳·肯尼迪,毕竟肯尼迪这条大腿要抱紧一点才行。

    “查理,我来为你介绍一下,这位是马丁·弗里德森,我的校友,一位优秀的债券研究专家。”卡罗琳指着身旁一位高高瘦瘦,稍微有点秃顶的白人男子说道。

    “马丁,欢迎你加入我们的团队!”周阳热情地和对方拥抱了一下。

    卡罗琳自从去年在苹果公司的股票上大赚了一笔之后,就开始对金融产生了不小的兴趣。毕竟一天赚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的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

    她从大都会博物馆辞职之后,在周阳的建议下返回哈佛大学,参加了一个金融方面的短期培训课程。

    而弗里德森在哈佛商学院攻读工商管理硕士时的导师,正是卡罗琳参加培训时的讲师之一。

    恰好周阳叫卡罗琳找一个债券方面的行家,卡罗琳就在讲师的推荐下,与弗里德森进行了接触。

    弗里德森从哈佛商学院毕业之后,入职了一家叫做MH的证券公司,从事电力和公用事业债券的交易。

    从1976年至今,弗里德森短短五年之内已经跳槽了三家公司。在被卡罗琳挖角之前,他正在所罗门兄弟公司从事信贷和高收益债券的研究。

    华尔街的人员流动历来十分频繁,只要有更好的发展前景,相互跳槽是家常便饭。实际上周阳要是想辞职,随时都能从美林出来单干。

    不过他的资管计划正在疯狂盈利,现在跳出来损失的分红,足够让他痛彻心扉,所以周阳肯定会把自己的第一份合同执行完。

    “马丁,听说你对米尔肯颇有研究,你觉得我们能说动他,帮我们发行垃圾债券吗?”周阳是第一次见到弗里德森,自然要试试对方的成色。

    “在我看来‘垃圾债券之王’是一个颇为情绪化的人,据说他的格言是‘从不背叛朋友,决不宽恕敌人’。只要能取得他的友谊,发债似乎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米尔肯是一个天才,这是不可否认的事情。他在伯克利读大学时,就是全美优等生荣誉协会的成员。

    但要说米尔肯前所未有的开辟了高收益债券市场,则是对他的一种过度神化,因为高收益债券很早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十八世纪的亚历山大·哈密尔顿,二十世纪初的摩根家族,都用高投资回报的花招来诱导过投资者。但是危机一旦来临,其巨大的风险足以埋葬所有乐观的人。

    1973年的油价暴涨引发了全球经济衰退,在信用严重紧缩的背景下,大量原本优质的公司被评级机构降级。

    而共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又受到死板的风险约束,无法投资低等级债券。一时间债券市场严重错配,才给了米尔肯崛起的良机。

    垃圾债券中的确蕴藏了不少金子,但其整体投资风险远比投资级债券更高。

    想要赚取高收益,就必须承担高风险。这个朴素的道理,并没有因为米尔肯的出现而发生改变。”弗里德森用平淡的语气说道。

    米尔肯是华尔街现在的当红炸子鸡,他领导的高收益债券部门,为德崇证券带来了大量盈利。

    德崇证券现在是全美第五大投行,其总部和其他大部分同行一样位于纽约曼哈顿,但米尔肯更喜欢在西海岸的洛杉矶工作。

    于是德崇证券屈从于米尔肯的个人喜好,干脆把高收益债权部从纽约,单独搬到了洛杉矶的比弗利山。

(https://www.bqduo.cc/biquge/67_67826/c70488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