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兴汉 > 174.挖墙脚

驻守沧州李家庄的卢象升收到了来自京师的圣旨,准确的说是前后两道圣旨。

      第一道圣旨是卢象升在击败杜度后向京师报捷,面对如此大胜,京师自然欢欣鼓舞。崇祯和内阁难得的高效了一把,将卢象升剥夺的兵部尚书衔又还了回来,并且荫一子为锦衣卫世袭千户,另有其他钱财赏赐。至于具体的封赏,等到战事结束后再另行定夺。

      圣旨里崇祯难得的将卢象升好好的夸奖了一番,希望他能够继续努力打败入寇的清军。至于歼灭入关的清军,崇祯也知道绝对不可能,现在的他早就不是当初那个任文官们忽悠的小白了,只希望能够打压清军的嚣张气焰,将他们打疼了、打怕了,不敢再轻易入关就不错了。

      崇祯的肯定确实让李家庄的士气明显都高涨了起来,卢象升这几天的脸色都好了不少。特别是跟在卢象升后面不远处,由高起潜统领的关宁军,得知卢象升获得奖赏后,更是像吃了大便一样恶心。

      当初分兵的时候,高起潜就将卢象升手上最有实力的关宁军拿走了,本意就是给卢象升一个难堪,让他无计可施、无功可立。没成想天津的黄济要死要活的非要跟着卢象升,高起潜得到的消息是,卢象升的两次大捷黄济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卢象升前后斩杀了四千多鞑子,损失却微乎其微,这就让高起潜妒火中烧。

      同时他又暗骂黄济不晓事,宁肯上卢象升那条破船也不愿意到自己这边来,否则这些功劳将都是自己的。

      跟着高起潜的关宁军态度也开始暧昧起来,武人都是靠实力和功劳说话。以前大家都愿意听高起潜的,一来是因为大家都是熟人,还有交情在。二来高起潜手上有钱有粮,后台又硬,不怕被人阴了。

      可如今看起来卢象升不但过得很滋润,而且手里的鞑子首级越来越多,关键是自身损失还少,这就让那些关宁军有些吃味了。他们大老远从辽东赶过来,自然是希望能够赚些功劳的。早知道在卢象升手底下可以这样轻松的赚取功劳,他们其实是可以抗命继续跟着卢象升的。反正只要不是造反,朝廷对他们这些手握军权的军头还是多少有些忌惮的。

      高起潜看出了些许苗头,立马又是酒又是肉的赏赐全军将士,还经常宴请将领,大打感情牌,总算是将军心稳定住了。

      不过卢象升的好日子还没有过几天,南边就传来了多尔衮攻破济南,屠杀十余万百姓,活捉德王一家的消息。

      卢象升得到消息后气急攻心,当场的晕厥了过去。

      醒来后,卢象升嚎啕大哭,痛骂自己无能,致使百姓蒙难,亲王被掳,朝廷蒙羞,甚至想要立马提兵南下解救德王。

      只是这个想法很快就被黄济和杨国柱他们劝阻了,实在是他们的实力不济,面对多尔衮的十万大军,坚守李家庄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清军不来攻城,再想办法追击也不迟。

      这时,黄济提出了一个想法,用手上的满清俘虏去换德王一家人。

      如今卢象升手上有六百多清军俘虏,这是自努尔哈赤起兵以来明军少有的重大战果。正是因为有这六百多俘虏的存在,朝廷的嘉奖圣旨才会来的这么快。毕竟首级可能作假,但是俘虏是做不了假的。

      这些俘虏最后的下场很大的可能是送到京师游行示众,然后被献祭太庙后处死。如果能够用这些俘虏把德王一家换回来,至少从面子上讲崇祯肯定是愿意的。

      虽然崇祯打心底里厌弃那些封在各地的王爷,正是他们巧取豪夺、贪婪无度,让大明的地方百姓苦不堪言。但是作为朱氏一族的族长,崇祯不得不顾及下宗族的态度。如果在他的治理下,贵为王爷都会被外族掳去,对他的声望将是重大的打击。

      只是用俘虏换亲王这种事情以前毕竟没有前例,朝廷是否同意,满清是否愿意,具体如何实施,都是个大问题。

      对于满清来说,俘虏明朝的亲王,也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情。至少在打击明朝的信心、提振满清的士气上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事情真正有决定权的还是皇太极,但是如今在大明关内,与关外沟通不便,这就要看多尔衮如何取舍了。

      如果可以选择,卢象升也不愿意用满清俘虏去换德王一家。

      大明的王爷们在文官们眼中简直就是毒瘤,除了荼毒百姓、空耗国家钱粮,可以说是一无是处。文官们都是想尽办法减少王爷们的数量,封地的王爷们只要犯事,都会被罚俸,如果事情严重,还会找借口除封。总之就是在规则范围内不断的削减王爷们的数量,实在是因为国家已经养不起他们了。

      不过自己出手干掉和被满清俘虏是两个概念,后者对国家的声望打击是非常严重的。虽然经过几次满清入关,大明的声望已经快要触底了,但是这种事情还是实在太丢脸了,特别是崇祯,简直颜面丧尽。而崇祯又是一个特别好面子的人,发生了这种事情,他的愤怒可想而知。

      这种事情卢象升也不敢擅自决定,于是他给崇祯上了一道奏折,先是请罪,认为自己没有尽到责任,致使济南沦陷,百姓被屠,德王被俘,请求朝廷处置。

      然后说自己手上还有几百满清俘虏,希望能够用这些俘虏与满清谈判,将德王一家换回来,请皇上允许。

      当卢象升的请罪奏折快马送到京师的时候,京师那边已经得知了济南那边的消息。

      果不其然,崇祯原地爆炸了。

      济南沦陷,百姓被屠,这样的事情确实很让人生气。但是这些年大明被满清攻破的城池多了去,崇祯已经麻木了。那些死去的、被抓去做奴隶的百姓,不过是奏折上的一串冰冷数字,再多也已经激不起崇祯的怒火了。

      但是德王一家被俘就让他的面子挂不住了,甚至有点感同身受。你们这些臣子玩忽职守、阳奉阴违,今天济南被破,德王被俘,是不是明天这京师也要保不住,朕也要被鞑子抓去羞辱?

      虽然因为战事正紧,无法大肆处置,但是暴怒中的崇祯将内阁的诸位阁老、六部尚书等高官都训斥了一顿,一连几天都没有好脸色看。被崇祯认定失责的诸位大佬们也要转移怒火,很快一道道训斥作战将领、地方巡抚的圣旨已经开始准备下达了。

      首当其冲的就是卢象升,谁让你顶了一个总督天下兵马的头衔,不找你背锅找谁?至于你说指挥不动其他兵马,那是你的能力问题,跟朝廷无关。

      内阁初步拟定的旨意是将卢象升捉拿回京问罪,麾下兵马交由高起潜统领,继续与清军作战。

      在朝中大臣们的心中,有了卢象升这个重量级的背锅侠,崇祯的怒火也该发泄的差不多了,至少自己等人应该可以摘出来了。

      崇祯则有些犹豫,他也不傻,自从清军入关以来,各地都是城池被破,军民被杀、被俘的消息。唯有卢象升上报了两次捷报,累计斩杀鞑子四千有余,是唯一的亮点。如果此时将卢象升治罪,还有谁能力挽狂澜、抵抗清军?

      只是朝中大臣们众口一词,都将罪责推到了卢象升身上,即使是崇祯也难违大势,做皇帝也是不能随心所欲的。

      就在这时,卢象升请罪的折子到了京师。既然连卢象升自己都认为自己有罪,这更加坚定了朝中大臣让他背锅的想法。

      但是卢象升折子里请求用鞑子俘虏换回德王一家的想法在京师中引起了争议。

      那些头铁的御史言官、科道给事中们当然不会同意了。

      在他们眼里,六百多的满清俘虏是大明最后的遮羞布,要是送到京师来,是一个可以洗刷满朝文武无能标签的机会。至于德王,死了最好,还省了不少的事情。

      当然明面上大家肯定不会这样说的,而是鼓吹德王一家应该为国尽忠,一死以证忠义,让世人知道我大明权贵誓死不降的气节。

      不过消息灵通的各地王爷和权贵们则是另外一个想法了。

      如今世道乱了,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会步德王的后尘。特别是那些身处边地的王爷,还有领兵作战的权贵们,能够有一条保住性命的路子比什么都强。

      兔死狐悲之下,他们通过自己的门路不断的向崇祯进言,区区鞑奴俘虏,以后多的是。但是我大明的亲王尊贵无比,岂可相提并论。而且让大明的亲王被掳关外,实在有损大明和皇上的颜面。言下之意就是让崇祯同意用俘虏交换德王。

      内阁阁老们自然不愿意沾这个腥,直接将难题交给了崇祯。

      崇祯也很为难,不管同意与否,对他来说都有后患。虽然从心底里他是同意卢象升的方案的,但是他不能表这个态,否则御史言官、科道给事中们会将他烦死,史官会如何记录评价也不好说。

      最后崇祯决定一事不烦二主,干脆让卢象升自己来处理好了。至于卢象升能不能领会他的意思,传旨的太监会提醒他的。

      朝中大臣们对这个事情也采取了默认的态度,他们的想法是先把德王换回来再说,这样大家的压力会小很多。至于卢象升的罪责问题,等把事情处理完了再说。

      有了这个插曲,朝廷对卢象升的追责圣旨就轻了很多。

      当卢象升接到圣旨的时候,朝廷对卢象升的处罚是刚刚没当热乎的兵部尚书又没有了。而且身上的宣大总督也没有了,是以暂代宣大总督的身份统领兵马抗击清军。并且严令卢象升用心杀敌,戴罪立功,否则数罪并罚,严惩不贷。

      至于用俘虏换德王的事情,圣旨里压根就没提。

      宣读完圣旨后,传旨太监收起了一脸严肃的表情,用和蔼的语气对卢象升说道:“督师还请宽心,皇上和朝中大臣也是因为济南一事气愤不已,不独督师受到了处罚,其他文武官员也都受到了牵连。只要督师继续杀敌立功,再传捷报,失去的东西还是会回来的。”

      “罪臣无能,致使鞑奴肆掠大明,臣民被屠、亲王被俘,有愧圣上的信任啊。”卢象升并没有什么不满,只是对于自己抵挡不住清军的攻伐感到自责。

      “皇上还是相信督师的。前两次督师送来的捷报就让皇上难得的有了一些笑脸,咱们这些做奴才的也跟着高兴。济南一事督师已经尽力了,无需过多自责。”这次来的传旨太监难得的和颜悦色,比上次来的强了不少。

      要知道上次来的是奖赏的圣旨,这次来的可是问罪的。

      “能得皇上如此信任,臣万死难报万一。臣必定斩灭鞑奴,以报皇恩,虽死无悔。”卢象升对崇祯确实忠心,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德王被俘,皇上忧心不已。时常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常言无颜见列祖列宗。我等在皇上身边也是心疼得不得了,只怨身单力薄,无法为皇上分忧啊。”传旨太监说着说着还拿手帕擦拭并不存在的眼泪。

      “都是臣下无能,不能为皇上分忧。至于德王的事情,不知朝中对于本官的提议是如何决断的?”卢象升一直在等着朝廷表态,德王的事情兹事体大,他实在不敢自决。

      “朝堂上有说同意的,也有不同意的,实难统一。皇上也不好决断,便让奴才转告督师,此事就由督师全权负责,相信督师一定可以处理好的。”这才是传旨太监重点要交代的事情,传达处罚圣旨不过是顺带的。

      “本官明白了。还请公公稍事休息,待本官有了决定还请公公带回去告知圣上。”卢象升久经官场,自然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门道。

      “公公这边请,督师已经令人备好了酒宴,请公公沐浴更衣后赏光出席。”卢象观连忙上前将传旨太监引了出去。

(https://www.bqduo.cc/biquge/62_62354/c8203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