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权杖建造流程启动后,R国发射了一枚载人火箭作为支持。
R国吃老本的问题不再复述,他们的载人火箭最大携带三人,按C国标准修改了对接口规格,将会与旧空间站对接。
本次只乘坐了两人,三个月后将连同在旧空间站的一名R国宇航员一起,把三人及两百公斤不可再利用垃圾送返地面。
提到垃圾这件事,C国科学院与航天部门最近也有一些讨论。
之前使用的垃圾回收方式,既利用货物补给舱返回时顺便把垃圾带回,按以前的空间站职能,没有任何问题。
未来空间站出现之后,情况有了变化。
未来空间站必然要开采小行星资源,垃圾、矿石废料要有个去处,这些东西的分量会远远超过货运舱的运载能力。
直接用粘合剂把这些东西粘连在一起往大气里丢,成本最低,而且因为粘连的关系,一进入大气就会分散开来烧个干净,不会落到地表。
不过这种方法会有一种奇怪的粉尘风险,既粘合剂过早失去粘性,导致一部分细微粉末及小颗粒被稀薄大气弹回轨道上,天长日久有可能形成类似行星环的东西。
当然也不用等到行星环阶段,只要小颗粒及粉尘被抛飞,就会对近地轨道的人造卫星造成威胁,形成一定密度后甚至能影响到卫星的信号。
本着对母星负责的态度,最节约的方案自然用不了。
方案二,还是往地上丢,不过这次要打包,直接在未来空间站生产垃圾箱外壳,把垃圾装进去往地上丢。
该方案成本也几乎可以忽略,采用薄铝壳,用电磁弹射的方式,甚至不会产生投送成本,只有造铝壳的消耗。如果小行星含铝太低那就用钢壳。
铝壳是该方案中的优选,钢壳的问题在于熔点偏高,投放频次高了,有一定几率出现直接砸到地上的情况,不过算好弹道,能保证都会掉海里。
方案三,则是往月球丢。
毫无疑问,比起丢回大气里,往月球丢的成本相当高,乍看甚至是完全不合理的。
科学院提出这个方案的理由,是为月球基地做贡献。
人类想要涉足宇宙,而不仅仅是满太空随便乱丢小号实验垃圾(探测车、探测卫星),开发月球就是必然的一步,因为只有那里,才有相对于小行星几乎无限的铁资源,既避开了母星大气造成的发射困扰,开发难度也远低于一次次的挑选、牵引小行星,只是前期投入特别特别大,要实现加工生产能力比现在的未来空间站还夸张。
近地轨道,与载荷等重量或略多一两成的推进单元,就能把货物投送至绕月轨道,更进一步,一百吨的运载工具(含载荷),大约能送达三十五吨上下物资到月球地表。
在拥有未来空间站的加工能力后,从地表一次性把货物丢去月球,显然不是最科学的路径。
而月球垃圾方案,其实也是借着投垃圾的由头,顺便把矿渣、可以改造做舱室的外壳送去月球。
矿渣这个东西很有用,但未来空间站所处的位置,还不适合将其利用起来,如果是月球表面,就能用来做高性能混凝土!
根据方案二和方案三,未来空间站还需要有垃圾分选能力,这项在地表很容易做的工作,放到轨道上反而变难了很多,科学家们正在想办法。
回到空间站。
西中洲各国发现F国偷跑,自己这群被甩到一边,表示不服,也决定对未来空间站投一笔,如果未来能多白嫖几张船票那是再好不过了。
这笔投资是支援一颗冰质小行星。
在太空里,冰质小行星受太阳风影响,产生的光效应远远超过铁质小行星,因此土球的观测能力,能够在更远的距离发现更小的冰质小行星。
3147德鲁α,是一颗只有八百吨的冰质小行星,妙的是它即将飞过高层大气,届时重量还会再削一节,并且速度、轨道也会改变。
速度和轨道的变化会增加追击难度,但相比之前C国从中轨道弄一颗上千吨的玩意下来,因为刚刚飞过大气时轨道够低,还是会容易一些。
不过问题来了。
西中洲工业空心化,虽然还拥有不错的生产能力,但要临时生产体系外的东西,会经常出现一个词:延期。
小行星可不等人,3147德鲁α国了这一次,就算被地月系统成功捕获,下一次回归到合适的轨道高度也不知道何年何月了。哪怕是这一次,合适的捕捉窗口也不会超过四十分钟,延期的可能性是绝对不能忍受的。
恰好C国已经实际捕捉过一颗小行星,所以提供了该小行星的轨道信息后,西中洲出钱,C国干活。
其实钱现在在国际贸易中也没什么用,所以这些投资最后都会转变为资源、货物,经由几条跨大洲铁路送来C国。
人类被逼到墙角后,合作的倾向终于是更明显了,C国对此表示欢迎。
3147德鲁α和之前被捕捉的铁质小行星,预计还要两个月时间才会与未来空间站在三百到四百公里的轨道上汇合,具体的高度,取决于C国能在这段时间内,把电磁轨道发射体系改进到什么地步。
轨道越高,地面运输成本越高,但抓小行星会变容易,同时受稀少大气粒子影响也更小,有利于提高新材料性能。
现在的任务主要还是死亡权杖。
为了更快、更好的造出这东西,七月下旬,C国又发射了一艘临时载人飞船,又送上去两个工程师——两名院士!
C国有两院,科学院、工程院,工程院最近几年干了些拉跨的事,什么烟草院士、白酒院士啥的,虽然有的只是提了个名就没了后续,也实在让人唏嘘,生怕再闹出什么螺狮粉院士之类的诡异调调。
但正经的院士仍然是这个国家研发人员中的领头羊。
这次为了死亡权杖的建造被送上来的两名院士都过了五十岁,为了照顾他们的身体,甚至特意调整了发射程序,代价是飞船除了他们两个,只带了十公斤的个人物品和数十公斤制氧药粉,没有其他补给随船抵达。
死亡权杖的主结构体此时已经完成,不过仍然在冷却中,太空里没有那么多液体用来降温,哪怕是一滴水,也比等重白银贵重得多。
空间站使用的冷却技术,是零重力工厂里配套的设施,一种电力回收系统,简单的说,就跟地表民用的太阳能热水器原理差不多,利用热辐射能量烧开水发电,总之烧开水发电才是土球现代文明的根源。
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器件固化后,冷却系统可以直接贴住器件,实现快速降温。
整个过程需要几天时间。
如果土球的科技实力更高一些,可以使用雾化降温区,实现更快速的降温,同时也能具备淬火液功能,扩展同一种基材的用途。
现在只能将就着用基础功能。
主结构冷却阶段,两名院士上来也顾不上休息,赶紧把人召集起来做前期工作。
所谓术业有专攻,新旧太空站里这些人来的早,即使能接触到死亡权杖的资料,一天天忙的脚不着地,也没功夫去深入学习了。
而它早已在地表完成了样机组装,样机可不是白费钱,以后天上的出了什么故障,样机就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参照物。
为了方便运输,兼顾组装难度,死亡权杖的预制模组大大小小的有一百多块,还不含把它送去同步轨道的推进组。
实际上,这一百多块在对接主结构之前,可以拼接成只剩十块!
达到这一步以后,一部分质量检查工作可以提前展开。
院士就是带大家来干这事的,能节约不少时间。
所以等主结构冷却没两天,就进入了全系统通电检测的阶段。同时,推进组也在旁边组装。
对了,这些工作都是在未来空间站的工作台上干的。
“工作台”本体是衍架结构……就是长方体的金属框架,远看像网子。有几块总面积达到四百平米活动板,必要的时候可以立起来保护未来空间站本体。靠外面一侧有几具机械臂,死亡权杖就是在机械臂的帮助下拼装。
工作台的来源,是之前大家反应的,东西不固定住,加工的时候总会受力,要么会远离要么会撞在一起,搞得人心理压力很大。现在大部分零部件,都会被藏在载货箱里的小号电磁装置,固定在工作台上,以方便展开下一步的作业,同时这种带小电磁装置的载货箱,也比早前的货箱更容易在两个空间站之间运输,就是老要换电池。
七月的倒数第三天,死亡权杖人工检查通过,带电自检通过,推进组检查通过。
准备升空。
从低轨道发射去同步轨道,没有地表那么多讲究,根据选择线路不同,可以说随时随地都是发射窗口,再严格些窗口也是八十多分钟一次,甚至在发射前,就可以把太阳能板全部展开。
机械臂给它摆好姿势(方向),松开。
点火加速后熄火,等待到达远地点,既C国偏东南区域的正上方。
做霍曼转移机动,把轨道从椭圆变成圆形,实现相对静止。
……完事了,就这么简单,整个过程没有什么分段分离之类的多余操作。
死亡权杖比原计划提前几天就位,接下来要赶在电光出现之前进行几轮实测。
(https://www.bqduo.cc/biquge/62_62154/c95584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