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 > 第424章 棉花之都、铁路

自1825年英国建成斯托克顿至林顿总长27公里的铁路开始,铁路这种高效快捷,且成本低廉的运输方式成为了世界各国决定国家实力,展现力量投送能力的最重要形式之一。

    如今,全球(除大明外)的铁路总里程已经超过10万公里。

    其中大英帝国铁路总里程已经超过5万公里,本土铁路网长达32000公里,印度铁路总长度接近2万公里。

    在大约二三十年后,单单印度铁路的总里程就将达到5.5万公里。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一百多年后的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我带英铁路总里程为1.7万公里。

    我带印度的铁路的总里程为6.7万公里。

    而某个即将崩溃、永远即将崩溃的东亚国家,其里程为14万公里。

    至于铁路的质量嘛,就不谈了。

    ·

    在这颠簸的马车中,俾斯麦正在与赵阿千作着简短的非正式聊天。

    主要是中方“外交大臣”告知他关于后面的行程安排。

    说实话,俾斯麦对于为什么要冒险在里士满接头感到非常奇怪。

    因为在他的认知中,南方政府是英国的势力范围,到处都是英国人的眼线。

    好在至少到现在为止,大明的外交官们似乎在这里展现出了超然的权力,一路上都很轻易地打发了盘查的迪克西士兵。

    可即便如此,在大西洋沿岸登陆,乘坐马车横穿整个北美洲也不是什么好主意。

    普鲁士方面原本是希望直接坐船绕道火地岛,从南极德雷克海峡那边绕去凤都的。

    为了安抚有些神经质的普鲁士佬,赵阿千不得不亲自和俾斯麦说明情况,并告之火车的安排。

    俾斯麦当然也早就认识到了铁路的重要性。

    如今普鲁士和巴伐利亚各邦都修建起了大量的铁路线。

    俾斯麦的老朋友,普丹战争、普奥战争的总指挥老毛奇担任普鲁士总参谋长后,曾经提出过一句名言:“不要再修建要塞了,给我更多的铁路!”

    在去年爆发的普奥战争中,普鲁士依靠铁路向前线输送了20万军队和5万5千匹战马,对战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所以当俾斯麦听说大明的铁路居然已经修到了孟菲斯,他大吃一惊,不顾风度地从随从手中夺过了北美地图。

    因为国土面积和地形的缘故,美利坚联邦政府控制的五大湖-东北部地区有着大量铁路,总里程甚至接近英国本土,俾斯麦是知道的。

    (原历史上,1900年美国总铁路里程达到20万公里,超过世界其他国家之合。)

    但是他完全不清楚明国也有能力建设铁路,而且是跨度如此之远的超级铁路。

    由于这几年北美,尤其是北美中西部地区城头变换大王旗的速度极快,所以根本没有出版过一份靠谱的北美地图。

    俾斯麦手中的地图还是1850年美墨战争刚刚结束后,美国政府为了宣誓对新墨西哥地区的占领而印制的老地图。

    俾斯麦伸出手指,大约地丈量了一下距离,抬起头,努力掩饰心中的震惊:“赵先生,你是说,从孟菲斯乘坐铁路,经过3000公里的路程,就能直达凤都?”

    赵阿千通过翻译,摇摇头道:“不,宰相先生,确切地说,是与孟菲斯隔着新扬子江相望的新渝市,在这里才会有火车站出现。”

    俾斯麦将窗帘拉开,果然马车并没有在孟菲斯停下的意思。

    他支撑着手臂,仔细观察着这座棉花之都。

    这里与其说是一座城市,不如说是一个巨大的棉花转运中心。

    无数的黑奴正在将绵延无尽的棉花打包分装,装上一部部骡马车和汽车。

    俾斯麦认识这种汽车,他本人就有一辆。

    那是极其昂贵的走私旭日汽车,在欧洲卖到2000英镑以上。

    俾斯麦当然知道这个价格里有大量的政治因素,在明国本土肯定要便宜。

    但他没有想到会这么便宜,被当做了骡马车的替代品,用来运棉花。

    “不好意思,宰相先生,你对于汽车感兴趣?”

    赵阿千注意到了俾斯麦的视线焦距,解释道,“南方联盟国的道路基建太烂了,只有里士满和孟菲斯等少数地方适合开汽车,所以为了方便赶路,我们还是给你安排了马车。”

    “哦……不用在意,赵先生,我的心中只有急切见到朱富贵陛下的炙热之情。”

    俾斯麦下意识的点点头,目光却依然在到处观察。

    他发现,在孟菲斯的棉花商人既有大明商人也有白人商人。

    当然更多的是黑人。

    黑人奴隶被拴着镣铐,懒懒散散地干活。

    俾斯麦看到,很多中国商人忍受不了这些效率低下的黑奴,和自己的伙计们一起撸起袖子上前装棉花。

    一个看上去并不高大的中国人,往往能扛起比黑奴负重多一倍的棉花,巨大的棉花多与他们矮小的体型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赵阿千也注意到了这一幕,但并没有说什么。

    这一代中国人确实矮小,尤其是广东人、湖南人,更是小个子。

    不过随着大明肉蛋奶保障计划的铺开,尤其是学校免费午餐的落实,赵阿千相信下一代大明人一定会高大得多。

    俾斯麦倒是没有赵阿千那么多感慨。

    这个时代欧洲人其实也没多高,身高也不如北美,毕竟北美的粮食肉类要比欧洲便宜得多。

    至少如今普鲁士人算不上高大的代名词。

    当然,肉食充足、武德充沛(指打猎和打仆人)的容克贵族们还是很高的。

    俾斯麦本人就是其中一个。

    他注意到的是两拨人的交通工具的不同。

    那些骡马车基本都是红脖子押着黑人赶来的。

    而旭日汽车则是明国商人的。

    他们如何开着车将棉花运回大河对岸呢?

    很快俾斯麦的疑惑便解开了。

    一座非跨两岸的钢铁桥出现在了新扬子江上。

    “宰相先生,如果你是下半年来访,我们就能从孟菲斯上火车了。”

    赵阿千指了指钢铁桥下面正在铺设的铁轨,上面大量的中国工人正赤着臂膊正在劳动,“这其实是一座铁路桥,下半部分还没有来得及完工。”

    “中国人果然是了不起的工匠民族,在我们德意志,都称赞中国商品!”

    看着这些辛劳却没有任何抱怨,效率极高的中国筑路工人,俾斯麦忍不住开口称赞。

    一半恭维,一半出自真心。

    从照相机到汽车,明货以高昂的价格和卓越的性能,在德意志各邦都是上流社会和新鲜资本家热衷购买的商品。

    也正是见到这样的筑路工人,俾斯麦终于明白为什么明国人能把铁路修到这里来了。

    不愧是修建了万里长城的民族啊!

    俾斯麦觉得这一趟美洲之旅或许比自己原本预计的要更加重要。

    ·

    其实大明现在的铁路总里程算不上长。

    滨海铁路+北线铁路+各零散支线铁路,大明的铁路总里程仅有1万公里。

    相当于大清亡国时全中国的铁路里程。

    不但比不过英国,甚至还比不过小林肯匪帮+约翰逊匪帮。

    但是,大明单线铁路确实非常长,北线铁路凤-渝线3144公里,应该是目前全世界无可争议的最长铁路了。

    尤其是这条路线穿越了密河平原、中央大盆地、北方高原、落基山区,沿途的自然风光不可谓不壮美。

    因为地广人稀的缘故,三四百公里,甚至是五六百公里不停靠也是常有的事。

    这就给力俾斯麦极大的感官冲击。

    而“狻猊号”列车组高达55公里的时速,更令他印象深刻。

    俾斯麦坐在贵宾车厢中,望着两边飞速驶过的景物脸色久久不能平静。

    “首相先生,我们大明的火车你觉得怎么样?”赵阿千问道。

    “快,太快了,有催人奋进的意思!”

    俾斯麦意味深长地道,“我觉得我们普鲁士与贵国一样,很适合这样的火车,我们都需要这样的速度,我们现在很需要跑!”

    55公里的时速和后世比当然什么也不是。

    甚至在这个时代,55公里也不算快,在美利坚就有70公里/小时以上的内燃机火车。

    但那些火车都是短途的,是在非常优良的地理条件下才能达到的速度。

    而大明的“狻猊号”不仅跑得远,还经历各种复杂地形,充分展示了他的强大动力。

    其实大明的火车技术一开始也是很拉胯的。

    当年李鸿章来的时候,火车还只有不到20公里/小时。

    这还是通过范德比尔特家族请了东部的技术专家指导后的结果。

    大明工部一开始自己鼓捣的火车头根本没有办法无故障跑完100公里。

(https://www.bqduo.cc/biquge/61_61909/c86199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