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枭臣 > 第一百零三章 麓川的呼吸(八)

因为严重的伤亡损耗和防线构筑的战术失败,孟养城防线的情况其实非常不容乐观。

    与姜榆罔最初得知的准确数字:约七千的战兵,七千左右的后勤方面的民夫工匠进行比较的话,很可能实际剩下的人数非常不容乐观。

    实际的情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当前的防线状况,另一方面是实际的有生战力。

    相对于战力人数来讲,防线状况相关的情报其实是比较好获取,相对也要更加准确的。道理很简单,有生战力的侦查统计需要较大程度上深入所要调查的军营,了解到一些比较机密的情况。

    而对于防线的情况,只需要简单的观察就可以做到了,毕竟每一处防线,位于其中负责防备任务的是明军还是麓川军,这些都是摆在明面上,一眼就可以看清楚的事情。

    姜榆罔对于情报的掌握主要在于孟养城的四道关键防线,第一道防线自然是他所控制的莽古堡。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莽古堡并不等于莽古山,莽古山其实是孟养城西南方向的一系列山脉的总称,但是这些山脉总体上海拔不高,至多有三四百米的样子,同时大小也比较有限,所以也没有细化出来很多名字。

    对于莽古山脉的群山的命名,总体上分为两个规则。

    第一个规则是莽古山外的人对于这些山的叫法,总体上将海拔最高,山体范围最大的莽古堡所在的山体称为莽古山,而以南的山脉则称为莽古山南山。

    第二个规则是莽古山中的居民对于莽古山的称呼,因为莽古山西侧的山体普通山体较为平缓,距离山外的道路和其他聚居点也更近,所以莽古山中的山寨基本上都在此建立,在居民眼中,只有这里一带才是真正的莽古山,而其他地方的山则被冠以含糊不清的说法,如“北边”,“东边”,又或是“孟养城那边”和“阿瓦那边”。

    而姜榆罔所能掌握比较准确情况的范围主要集中于莽古堡所在的,在莽古山局面看来是“北边”和“孟养城那边”的地区,以及莽古山西侧的曾经的山寨聚集区。

    这些地区是莽古堡的直接控制范围,无论是秘理院还是神狩院,都是情报分部在这些地区有建立的,这一带也算是姜榆罔最为了解的地方。

    在这一带,总共有大约一千人左右的兵力,防线以据点的形式存在,每一个据点在理论上有一个百户负责防务,但是据姜榆罔的所得到的情报,实际上每一个据点只有几十人上下,是要少于一百人的。

    也就是说,实际上,在莽古堡周围的零散防线上,真正能够参与到战斗中的战兵数量可能是在五百人上下,这些人最多能够抵御两到三千麓川军,相对于数万人的麓川大军,只能起到阻挡攻势的作用。

    莽古堡是这些防线中人数最多的地方,算是莽古山防线的核心。事实上,如果不是莽古堡的建立,把莽古山一带的居民汇集起来,是没有办法保证明军在莽古山一带的防线存在的。

    姜榆罔组织起来的这几千人中,虽然可能真正能够作为战兵的只有一两千人,但是影响到的人数可能会有五六千甚至上万人,不说莽古堡中三四千住民发挥的作用,其他没有加入到莽古堡中的麓川人也是因此有了不参与到麓川军的底气和选择,最终起到的效果可能是减少了一两万人的人数差距。

    而这上万人级别的人数差距的消失,也成为了莽古山防线能够维持至今,不仅让麓川军对于莽古山的进攻失败,甚至让麓川军基本放弃了占据莽古山据点的计划的根本原因。

    但是,离开了莽古堡控制的区域,姜榆罔所能得到的情报就较为有限了,这些地方主要是孟养城以及孟养城北边的营寨,还有孟养城东北边直到和平镇的营寨。

    这些地方就没有神狩院的情报分部存在了,只有秘理院的守观厅建立分部,分部中存在个位数的专员于其中工作,向莽古堡提供情报。

    神狩院和秘理院守观厅的情报人员的一个区别就是情报人员的工作方式与工作情况。神狩院的情报人员的工作方式是比较公开的,基本上进行的都是一些光明正大的接洽与交流,是可以正儿八经地介绍自己的身份,并进行情报交流的。

    但是秘理院守观厅的情报人员工作方式则较为被动和隐秘,他们一般不会甚至是不能公开身份,在一些地方则是还要进行隐藏,此时的情报获取就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或是秘密的潜入,或是买通其中的人作为线人,又或是最基本的方式:秘密的侦查。

    以这种方式得来的情报往往会存在各种问题,尤其是当这些情报人员只是由一个从各种书籍和影视作品中学习情报人员训练方法的人训练了最短可能只有一个月的时间训练出来,而他们之前完全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的情况下。

    所以这些情报的准确度往往很有问题,姜榆罔自己是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估计的,自然也不会盲目地密信这些情报的真实性。他对于这些情报往往采用两种方式对待:首先将情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重要的情报或者有价值的情报,对于这种情报,姜榆罔会安排大量人员分头对情报进行独立的调查,最后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在最后得到有价值的结果;第二种,是不重要的情报,对于这种情报,姜榆罔则是采取暂时保存的状态,并不直接放弃,而是将所有情报储存起来,在时限没有超出的情况下进行对比分析。

    而这些相对不太准确的情报人员的情报总结结果,就是对于孟养城,孟养城北营寨,和孟养城与和平镇之间营寨的情报总结。

    孟养城的防务由四个卫所的军力负责,为主的是白千帆统领的曲靖卫,两千多士兵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白千帆亲信千户所统领的六百余人,因为一直保持最高等级的补员和装备供应,所以一直保持着最强的战斗力,算是孟养城守备中的绝对精锐。

    虽然姜榆罔对于自己麾下部队装备的鸟铳和新式鸟铳有不小的期待,但是他也不认为在白刃战的情况下,莽古堡的部队是白千帆这六百余人精锐的对手。

    白千帆的这六百精锐在平日里一直作为孟养城的守备主力,驻守孟养城。但是白千帆平时也一直将莽古堡部队当做可以信任的部下,所以他与姜榆罔定下约定,自己率领亲信部队前往此次战役的最前线毕露寨驻守,而孟养城交给姜榆罔的两个营和平夷卫剩余的全部六百多人。

    除了平夷卫的部队之外,越州卫和陆凉卫也各派了两百精锐驻守孟养城,所以孟养城的最终防备情况就是:隶属于曲靖卫的莽古堡部队六百多人,平夷卫全部六百多人,越州卫两百精锐与陆凉卫两百精锐,共计一千六百人。

    城中可以作为候补,具备一定战斗能力的后勤民夫大约两千人,总计的人数接近四千人,这就是孟养城防务的核心,孟养城。

    毕露寨原本只有越州卫的五百人驻守,现在则是加上了白千帆的六百人,此外还有约一千后勤民夫,合计约两千多人,具备一定的战斗力。

    最后是防备最薄弱的南马寨,原本的防线建设在和平镇,但是随着孟养城一带战斗的进行,和平镇的防线被攻破,守军迁移到了和平镇西南方的南马寨,也是因为和平镇的战斗遭受了最惨重的失败。

    姜榆罔并不清楚当初的和平镇战斗的情况,因为那一场战斗是在他穿越到明代之前发生的,是麓川军作为在孟养支援江头城战事,目的为了牵制而进行的战役,姜榆罔自然不清楚当时的情况。

    但是对于和平镇战斗的结果,姜榆罔却也略知一二,首先是本身莽古山的士兵中有听说过当时的战斗结果,其次是通过后来的战果,也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推当时的情况。

    因为孟养城防线最初有七千战兵,而到了后来,登记在册的战兵数量只剩下了五千,其中有大约两千人的空缺。综合情况,例如其他卫所极少的战兵数量,就可以推测出,在当初和平镇的战斗中,孟养城守军付出了巨大的伤亡。

    那一战的结果有两个,第一是丢掉了重要的和平镇,自此无力控制孟养城附近的麓川军行动;第二则是孟养城防线兵员的严重缺乏,除了因为主力地位,战兵得到了基本保全的曲靖卫战兵,其他三个卫所的战兵数量全都在此战后降低到了一千人以下,无法有效支撑起防线。

    这也是几个月来,孟养城北方和东北方的防线不断崩溃的原因,虽然这些防线可能并没有和平镇重要,但是也是实实在在的对孟养城防线的严重削弱,此消彼长之下,孟养城防线的状态每况愈下。

    这些防线中,最让姜榆罔担心的就是和平镇方向的营寨防线,那里只有陆凉卫的五百多人以及大约两千多后勤民夫防御,表面上看上去有接近三千人的兵员,但是实际上战斗力极为有限,大量的后勤民夫连充足的合格武器配备都没有。

    他们集中于南马寨为中心的防线驻守,其平日里的主要任务甚至并不是军事上的防御,而是负责从南甸和陇川等地一路运输到孟养城和江头城的物资转运,也是因此才会安排如此之多的民夫在这个防线上。

    但是南马寨的防线究竟能够在战斗中发挥多大的作用呢?姜榆罔颇为悲观,如果说他对白千帆的精兵还有一点期待的话,那么对于南马寨防线则是彻底的不抱任何期待。

    在之前的几个月里,南马寨防线几乎是把麓川军的活跃调动当做空气,完全坐视麓川军的活动。麓川军能够集结起最终如此之多的兵力,与南马寨防线的战力薄弱不能说没有关系。

    对于这些防线的能力不确定,是战争迷雾的一部分,而真正的迷雾,其实要从一个更大的角度来观察。

(https://www.bqduo.cc/biquge/61_61632/c45119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