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学军通过手机查了未来几天j县的天气预报,还好,不是晴转阴,就是阴转晴或微风。适合外出参观考察。
抬头向上望了望,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微风拂面。现在的天气预报也比之前的要准,章学军笑了笑。
翻看考察指南,这几天的活动安排还是比较紧凑。
平安到达j县后,大家兴致很高,吃过中饭后,稍稍休息了下就出发了。
下午三点多钟的时候,大巴车前面出现了一条宽大的河流,章学军知道第一个考察点--河村快到了。
大巴向左方向缓缓驶上一条河堤,沿着河道慢慢向前行驶。河堤约有十米来宽,黝黑的沥青铺在上面,行驶起来十分平稳。
河流又长又宽,坐在车上看不到两头,河道大概有五六十米宽的样子。河两岸边栽满了柳树或其他树木,长长的柳条在微风吹拂下,欢快地扭来摆去,像是在欢迎远方的客人。
十几分钟后,大巴车驶下河堤,向河村小广场驶去。小广场上已有一些人在等候。当地乡镇负责人,驻河村工作队负责人早已等候多时,看到大巴驶来,立马迎了上来。
大巴车在河村新党员群众活动中心广场缓缓地停了下来。章学军一行人刚从车上下来,就被眼前一幕深深地吸引住了。
这是一处易地搬迁新居。河水环绕下的村庄规划整齐,干净整洁的生态河道,水清岸绿。
统一规划的新式两层小楼,大小一致的门前小院,一幢紧挨着一幢。白墙红瓦,映衬着蓝天白云。一副美丽新农村画卷。
走进新村,沿途扑面而来的花草香气,令人赏心悦目、神清气爽;宽阔硬化、纵横交错的户户通道路连接着鳞次栉比的新居,环绕农户的庄稼地,分片种植长势良好的农作物,预示着今年是个丰收年。
进入在河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大厅,迎面墙上挂满了许多大小不一的牌子。章学军好奇地走上前仔细一看,几乎每个牌子上都写有相似的内容,如“XXXXK中心”“XXXXK基地”“XXXXK站”“XXXXK所”,等等。
章学军默默地数了一数,大概有二十多个。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看来各地基层都是这样,可辛苦了基层社区的同行们了。
在主人的引导下,考察团进入会议室,整齐划一的桌子上,齐整整地摆放了几十个型号、大小、颜色一致的档案盒。
章学军上前一看,都是他熟悉的精准扶贫档案材料。打开里面一看,都是一般贫困户、低保贫困户或五保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帮扶措施,成效情况,等等,内容大同小异,只是比他们填写得还要规范、干净、漂亮。
这一桌子的材料,得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啊!章学军不由得同病相怜,基层扶贫工作者真是不容易啊!
现场讲解的是一位美女,大约二十二三岁,头发扎成马尾似的小辨子,眉清目秀的模样。耳边戴个耳麦,腰边挂个小喇叭,手上拿着一个激光笔,讲到哪里,激光笔就照到哪里。柔美的声音通过小喇叭传出来,回响在整个大厅,不管你站在哪个角落,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章学军随着美女的声音望去,看见她正通过墙上一些照片,对比河村前后变化,介绍着河村的前世今生。
河村几代人靠捕鱼为生。中国传统渔民朴实无华,想法简单,宁愿苦点累点,也不轻易“洗脚上岸”。近年来,国家开展资源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实施河湖禁捕,需要拆解报废渔船,销毁网具,更是一百个不敢上岸进行新的尝试,多数存有抵触情绪。通过村干部、工作队员多次上门,耐心劝导,村民们才慢慢接受。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基础工作。没有产业支撑,扶贫都是镜中月,水中花。
根据退捕渔民家庭成员、年龄结构、生活状况、技能水平等实际情况,按照扶贫政策实施帮扶,让农户都掌握一门农业生产技术,改变他们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确保退捕渔民“退得稳、能小康”,切实做到退捕上岸渔民生活有保障,不因退捕致贫、返贫。
在河村新居,章学军一行先后参观了移民搬迁小区、葡萄种植基地、大枣大棚种植基地、光伏发电、饮用水系统改造等发展项目;在田间地头认真观看了新型农业转型、农作物的生长。每参观一地方,驻村第一书记都对扶贫的各项举措作了细致的介绍,如数家珍,看得出他们扶贫工作下了很大的功夫,付了真情,尽最大的努力帮助村里经济发展。
第一书记总结时说,树立敢想敢干,勤劳致富的勇力和毅力,给他们带来了脱贫奔小康的希望,密切了群众与党的鱼水关系。这句话,章学军深有同感。
回到县城,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沿途各色闪亮的霓虹灯透出耀眼的光芒,让整个城市流光溢彩。
“维纳斯国际大酒店”几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坐了一上午的大巴车,下午又去考察了几个小时,大家都感觉到有些累了。吃过晚饭后,章学军就和邢副书记回到房间各自睡了。
一夜无话。
第二天的考察点,是在另外一个乡镇,叫小岗村。
小岗村距离县城五十多公里,是一个被群山包围的村庄。j县这几年积极争取“五好农村公路”项目,构建畅通网络,加快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全县所有农村公路已达到国家标准,大巴车轻松开进小岗村村委会。
小岗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小村。全村不到100户,原来基本就是住在山上或半山腰上。由于是山区交通不便,进出困难,村民原来下山进城需要一天多,现在通过易地搬迁和公路建设,现在进城只需1-2个小时。易地扶贫搬迁解决了小岗村山区群众出门难、就医难、就读难等问题,也走出了一条高深山区贫困群众易地搬迁脱贫致富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扶贫开发新路子。
这次安排参观的是一个姓李,六十多岁的精准脱贫示范户。进入老李的院子,他正在打扫院子,已经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地。
据介绍,自从搬迁到新家后,他就开始忙碌起来,不仅要打理新建的蔬菜大棚,还要照看养殖的羊羔。老李以前居住在半山腰里,全家靠几亩山地生活,种植土豆、玉米、豌豆,地里的收成只能勉强糊口。前年,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老李全家搬进了富民新村。
去年下半年,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老李种植了大棚辣椒,还给他家分配了十多只种羊,自己又以补贴价格购进了十几只。现在,全家收入是往年的好几倍。
小岗村包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说,老李是村子里的一个典型代表。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加快推进以养殖、种植、务工为主导产业,村里按照“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引导群众发展肉羊、肉牛养殖和设施蔬菜种植。
“只要我们努力,产业发展一定会带大家走上致富路!”
由于路途较远,今天只考察了一个小岗村。
晚上,章学军与邢副书记交流了这两天的体会后,对扶贫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一个市级贫困村向小康村的华丽转身,是驻村工作队多年以来不懈的追求和愿望。而作为扶贫工作者,章学军有幸参与和见证这个伟大历史进程,他认为,要感谢我们党惠民富民政策!感谢各级党组织坚强领导和责任担当!
第三天,考察团队马不停蹄奔赴第三个考察点-邱村。
对比前面两个村,邱村相对是一个平原村。不靠山,不邻水,村民只能靠种植农作物养家糊口,生活相当困难。
精准扶贫工作队进驻后,结合邱村地理位置和实际情况,帮助成立蔬菜种植合作社,再以合作社的名义流转村里土地,开展大棚种植蔬菜、葡萄、火龙果等。村民愿意入股也行,愿意收租金也行,也可以到合作社打工赚钱。合作社是集体性质,除去村民分红和开支,利润全部进行再投资,进一步扩大规模。不到两年时间,全村贫困户全部现实脱贫。
章学军他们进入邱村后,在蔬菜基地看到成片的大棚,一排接着一排,比郑家湾村秦老板豪气多了。
这才叫老板,这才是大手笔。秦老板跟这里相比,只是是小巫见大巫。
章学军专程找到合作社负责人,要了联系方式,说是日后专门拜访。
(https://www.bqduo.cc/biquge/61_61384/c47300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