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银狐 > 第164章 大宋和哈密不一样

大宋不缺粮食,尤其是灭了西夏和高丽之后,又有哈密那里源源不断的补给送进来,再加上铁路的快速运输,王志忠提的问题根本不是问题。
  铁喜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一招很好,唯一需要便是当权者的决断力。
  他最不缺的就是决断力。
  “王大人,你具体打算如何安排,各地粮仓一起开放吗?”铁喜自己想的也和王志忠说的差不多,而且王志忠远比自己更了解大宋的运行制度,他既然提出来,就说明心中已经有了大致的计划。
  王志忠看着铁喜:“微臣明日拿出详细的章程,奏给殿下。”
  铁喜点了点头:“好,民生大事,王大人要多多上心,不要有丝毫松懈……你们应该都知道,我之前和皇祖父商量过,宫中节流的事情吧。”
  付子婴好奇询问道:“殿下想要做什么呢?据微臣所知,宫中用度本就不大,虽然节流一些时日,银钱也不是很多。”
  “不多,只有六万多两,但我一直有个想法,正好赶上这次桂州府赈灾,不如就再桂州府先试行一下,便是让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以后不必再下地干活,每月可去官府那里领取够他一月之食的粮食……”
  “殿下仁慈。”三人听到这话后,立刻站起身躬身行礼道。
  尉迟江晚早就听说了铁喜要求宫中节流,甚至叫停了不少采办。他曾悄悄问张爱为何要这么做,张爱没有告诉他,但尉迟江晚心中清楚,铁喜之所以这么做,心里肯定有了明确的想法。
  尉迟江晚开口说道:“殿下仁慈,但微臣觉得,没必要如此,殿下有此心,所有款项从户部出即可。”
  自从停了岁币之后,户部每年都有盈余,四年的休养声息更是让国库前所未有的充盈,毕竟花钱的大头铁路,根本没有走户部的银子,以至于如今即便前线在远征辽国,也才消耗了户部这些年积累的一半不到。
  这些,尉迟江晚都是知道的。
  付子婴,王志忠二人听着尉迟江晚的话,并没有接话,铁喜自己省钱抚恤灾民,没有问题,可若是朝廷做这件事,后续的麻烦就多了。
  他们都是聪明人,能听出铁喜的言外之意。
  太子殿下想的可不仅仅是桂州府,而是整个大宋啊。
  朝廷奉养整个大宋六十以上的老人,虽然能广收民心,但每年需要的数字可不是小数目。
  户部的官员们肯定不会同意铁喜的想法,可他们若是不同意,传出去肯定会被天下人戳脊梁骨,这事铁喜太欠考虑了。
  铁喜当然也清楚,大宋的经济越来越好,但现在就做这种事,还是有些步子太大,在有心人眼里,他这就是打算找借口把整个户部的官员全换一遍。
  “这是我自己的想法,不需要动用到朝廷的库银。”
  “微臣觉得没什么问题啊,哈密那里就是这样做的,成效不是很好吗?”
  铁喜摆了摆手,拒绝了尉迟江晚想说的话。
  “哈密是哈密,大宋是大宋,大宋的人口不是哈密能比的,此事还要再考虑考虑。”铁喜说完之后叹了口气。
  尉迟江晚看到铁喜这么说了,当下也就不说话了。
  看着铁喜摇头叹气的样子,付子婴最终还是想了想,站了出来说道:“微臣知道殿下是为以后哈密并入大宋考虑,哈密实行奉老国策,若大宋不与其一样,日后合并之时必定会出麻烦,微臣以为这笔钱朝廷可以出,不过需要调整一番,减少一些用度,不影响国库即可。”
  王志忠有些诧异的看了一眼付子婴。
  而尉迟江晚也是瞪大了眼睛,没想到付子婴会同意铁喜的想法。
  铁喜看向付子婴说道:“付大人以为此事该如何做?”
  “从古稀之年开始即可,花甲之年,虽然平日很少见得一个,但若将整个大宋包含在内,并不算少,朝廷负担不起。”
  付子婴说到这里,看了眼尉迟江晚:“哈密之所以将年龄定在花甲,一是因为哈密人口不多,二则是因为哈密的赋税要比大宋更高,大宋想要效仿,就必定要增加赋税,如此一来,谁还会记得殿下之初衷?”
  “等日后哈密并入大宋,一样要将年龄调至花甲,同样,也降低赋税,就不会闹出什么乱子。”
  天下,终究还是青壮年的天下,不是老人的天下。
  铁喜没有说话,但他知道,付子婴说的已经是大宋能做到的极限,想让让大宋百姓的生活条件变得与哈密一样,就必须让大宋的收入继续往上翻好几倍。
  换句话说,需要战争,需要劫掠,用他国的资源供养大宋,才可达到。
  铁喜深吸了一口气,而后对着三个人笑了笑。
  “如此就好,此事若能做成,三位大人必在史书之中有一席之地,流芳百世。”
  …………
  付子婴,王志忠,尉迟江晚三人并排走着。
  三人都低着头,一言不发。
  铁喜的想法和做法,让他们感慨很多。
  毫无疑问,铁喜以后定然是一个好皇帝,但很多事情,不是你有这颗心,就能做成事的。

  哈密与大宋不同,养老之策,推行起来,无比艰难,需要上下所有官吏同心协力,光这一点就很难做到。
  许久后,尉迟江晚打破沉闷问道:“付大人,可行否。”
  “可。”
  “可官吏若是贪污怎么办。”
  “杀。”
  ”但大宋太大了,官员也太多了,查的出吗。”
  “御史进入民间,不定时,不定地,抽查。”
  “人不够,也查不完。”
  付子婴听完尉迟江晚的话后,停下了脚步,而后看向尉迟江晚说道:“尉迟大人,事情不是一个人能做的,我付子婴也只是一介凡人罢了,需要同僚们集思广益,方能将国策完善。”
  “明白了。”尉迟江晚点点头。
  一旁的王志忠忽然笑了笑:“世上的路,都是前人走出来的,没有的路,我们走便是,走多了,走久了,后人才能知道这条路对不对,是沿着我们的路继续走还是另辟蹊径,不是吗,两位大人。”
  “哈哈,正是如此。”
  东宫。
  铁喜从三人离开之后就没有坐下过,而是在书房中不断踱步,他盯着墙上的字画,又看着东宫还算奢华的布置。
  “你说我做的对吗?”铁喜停下脚步,而后对身后的张爱问道。
  “殿下仁慈感天动地,怎么会错呢,而且,陛下也同意了殿下的想法,更不会错了。”
  实际上给百姓发柴火,给老人送银两,肉食,在大宋一直都有,只是仅限于年底和东京罢了。
  赵祯之所以被称为“仁君”,很多时候都体现在这方方面面的小事上。
  养老政策的好与坏,铁心源在书信中和铁喜说的很清楚明白,看似用度极大,但好处会体现在方方面面,军队,官员,普通百姓,还有幼子。
  其中之难度,铁喜也是清楚。
  瞒报,克扣这种的事情一定会出现,这也会衍生出另一个问题。
  官员的俸禄怎么定?
  大量钱财落到普通地方小吏手中,他们怎么才能忍住不动心思?
  付子婴对付贪官污吏的办法就是抓到就杀,看似有用,但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若是提高官员的俸禄的话。
  大宋的国库看似充盈,也经不住这么多事情一起折腾。
  归根结底,想要完成他的想法,想要让大宋的百姓过上与哈密人现在一样的生活,就必须开源。
  战争之外,还有一条被很多人忽略的路。
  海路。
  这是铁心源提出的意见,真正做事的人,从来都是用别人的资源,做自己的事。
  出海就必定要冒险。
  这个选择权,铁心源放在了铁喜手里。
  继续提高对火器的研发,军事将领的素质与士兵的素质也要提高,还有造船的技术也需要继续精进。
  或许这条路很难走,又或许需要很多年,但总要有人走出第一步才行。
  路,是前人走出来的,对后人来说,他们就是前人。
  …………
  一处宅邸的拆房之中。
  一个女人躺在地上,紧紧咬住嘴唇,她身上,是一个男人,奢靡之音,轻微,却不绝于耳。
  办炷香之后,声音渐渐平静,董妃躺在地上很久才回过神。
  “娘娘,您说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东京啊。”跪在旁边的男子轻声问道。
  “本宫不知道,不过,应该快了,快了。”
  男子听完之后,一句话都不敢说。
  他本是董妃身边的一名护卫,在河南府的时候,就和董妃有了关系,本以为随着董妃回到东京之后,他可以凭借自己和董妃的特殊关系,获得很多好处,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董妃还是被关在这里,不见天日。
  他不想一辈子住在这个府邸里出不去。
  董妃也一样,可她没有办法。
  她甚至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自己的事情难道全被赵祯知道了?
  不可能,如果是那样,自己早就被杀头了。
  既然如此,那现在到底怎么回事,赵祯真的不管自己了吗?
  赵祯真的不要孩子了吗?他就一天没询问过自己母子在什么地方,过的好不好吗?
  所有事情都透露着古怪,去询问周围的护卫,过来问安的官员,他们也闭口不谈。
  董妃一阵心烦意乱,将身子又靠向了男人。
  “继续。”
  董妃咬着唇,眼里含着泪,这和韩琦他们说的完全不一样,这样的日子到底还要过多久,难道一生都要在这宅邸之中度过了吗?

(https://www.bqduo.cc/biquge/5_5300/c75681519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