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173章 沉船

“小姐!”

      邱掌柜在李逵面前碰了一个硬钉子,这位立刻就去了刘葆晟在颍州城内留下的宅子,当面禀告了刘清芫。

      后者小脸铁青地琢磨着李逵的话,良久,才不甘心道:“老邱,钱庄的生意就按照李逵的意思去办。”

      “小姐,可是我们在江宁已经筹备了一家钱庄,只要等这边的伙计熟悉了运作之后,就开业。如今突然放弃,投入的钱岂不是打水漂了?”

      邱掌柜很不甘心,他何曾没有幻想。

      他幻想着沿用李逵给他说的钱庄思路,一家家开下去,等到刘家的钱庄能够在大宋各个府城都有了分好,刘家就能靠着钱庄,敛取数不清的财富。

      富可敌国也不是不可能。

      但李逵的一句话点醒了刘清芫,她真要是得罪了天下的旧党。就算是她的姐夫是皇帝,也保不住她!

      这才是关键。

      可惜,这一来一去,损失了不少嫁妆。刘清芫欲哭无泪,虽不甘心,但也只能忍了。等到邱掌柜离开了,刘清芫才扑倒在榻上,攥着粉拳趴在软垫上哀嚎:“嫁妆又缩水了!”

      眼下颍州的局面出奇的平稳,以至于苏轼都觉得自己应该摊上了大气运了。这种东西说不清楚,也道不明白。

      但是读书人多半会相信气运这玩意。

      就像是欧阳修,20岁的欧阳修和23岁的欧阳修有区别吗?

      没有。

      哪怕有区别,也并不大。

      可是20岁的欧阳修赶考名落孙山,三年后入太学,几个月后就连中三元,被当时誉为状元不二人选。信心满满的欧阳修花钱做了一件新衣服,准备中状元的时候穿。他的一个同学叫王拱辰很喜欢欧阳修的新衣服,想要穿着试试。

      欧阳修不是个小气的人,当然不在乎新衣服让好朋友穿一下试试,反正又穿不坏。

      但是王拱辰穿上了欧阳修的新衣服之后,高兴的大喊大叫:“我穿状元的新衣服了,我要中状元了!”

      后来殿试的结果是,王拱辰被仁宗点为状元,而欧阳修中了二榜十四名,哭晕在皇城根脚下。估计当时欧阳修的心情,第一件事情,掐死他那个胡说八道的好友王拱辰;第二件,就是把新衣服绞碎,扔了。

      这就是文人的气运。

      根本就说不清楚。

      尤其是《易经》还是文人的必修课之一,对于神神叨叨,无法预测的未知,总有那么一种出自心底的敬畏。

      苏轼觉得他又一次沾上了气运,上一次他还是进京赶考的时候,不同于如今的气运,当时他还挺自信,因为从才学上来说,苏轼在嘉祐二年的赶考举子之中,属于最拔尖的一小撮,中进士的概率要比不中的概率大得多。

      这源于他对自己才学的自信。

      不过这一次,他却有点心虚,他觉得自己稀里糊涂的就沾上了大气运,也不知道该庆幸,还是该担忧。

      看着满脸愁容的徐让,苏轼心有愧意:“宝叔兄,还是没有一点线索吗?”

      别看州衙在努力控制颍州的粮价,但是官府之内,对于粮价的重视,远没有常平仓贪墨的重视来的多。一来,粮价很神奇的经历过一波高涨之后,回落了,百姓的怨言很小;其次就是只要不剪除颍州抬高粮价的幕后黑手,他们还会如坐针毡。谁也不知道这帮大户会不会再来一下和官府对抗?

      徐让上了年纪的脸上,一脸的褶子,似乎比之前更加苍老一些,推官已经被他逼着整日在颍水上排查,希望能够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但是多日来,影讯全无。

      徐让无奈的摇头道:“要么是无从下手,要么查着查着,线索就全部断了。这帮人下手真狠,已经有六七人可能经历过当年的事情,但都死了。”

      “他们杀人了?”苏轼警觉道。

      徐让苦笑不已:“杀人就好办了,都是意外而死,一点痕迹都没有。”

      “学士请看,有三人都是常平仓的小吏,这些年却意外丢掉了差事,沦落跑船的营生。但不是溺亡,就是客死他乡,让人着实怀疑。也是下官无能,让学士失望了。”徐让说话间,将卷宗躬身放在了苏轼的面前。

      苏轼瞅了瞅,决心还是让在书案上的为妙。

      查案不是他的长项,真要是不服输,自己揽在身上,到时候多半不了了之。

      徐让犹豫了一阵,突然对苏轼说道:“不过下官最近得到了一个消息,颍州地面上的大户,似乎最近迷恋上了交易所,桐油和茶油最受他们青睐。”

      做官的说话,多半不会明着说,徐让这话表面上似乎是简单评论一个事实,但实际上另有深意。他可能对颍州大户没有了办法,想要让苏轼通过交易所来寻找证据。

      苏轼也没有立刻答应,只是淡淡道:“交易所确实挂在了州衙之下,但是正经的商业往来,恐做无用之事?”

      再说了,亢金为州衙赚钱,颇得苏轼的赏识。

      做地方官也不少了,苏轼做过疏浚湖泊的大工程,也带领过百姓连续一个多月抗击洪水的壮举。但苏轼做官,从来都是拿着府库的钱流水般洒出去,从来没有见到过进项。

      如今亢金开了他从政的先河,而且在他看来,交易所的经营完全没有问题。

      毕竟,打压下来粮价,交易所也有一份功劳。

      只是如今的粮价还有点虚高,苏轼对此不太满意。徐让也通过关系联系了一批粮食,但是数量不多,聊胜于无:“对了学士,愚兄也帮着联系了一批粮食,不日就会运抵颍州。”

      苏轼闻听之后大喜:“宝叔兄,急公好义,子瞻感激不尽。”

      徐让赫然道:“我也是颍州的官员,为百姓谋利,责无旁贷。只是能力不足,学士勿怪。”

      自从苏轼决心改变颍州粮价受控于大户的决心之后,徐让对苏轼可以说已经做到了掏心掏肺。

      交易所外。

      一个青衣小子双腿飞快的跑着,一头冲入了交易所内,扶着大门口的门框,喘息了两口,就极力大喊起来:“荆湖路的船队在荆州触礁,损失不计其数!”

      “什么,消息可靠吗?”

      青衣小子身边突然围上了一大圈人,一个个恨不得将小子拉到隔壁的小巷里,独享消息。

      “怎么不可靠了,港口的齐老板听到了消息,气晕死过去了!”

      “是做茶油生意的齐老板?”

      “三十五贯一石,一千石茶油,我要了。”

      “三十八贯一石,一千二百石茶油!”

      “我出四十贯一石,要一千五百石!”

      交易所内,顿时乱作一团。

(https://www.bqduo.cc/biquge/52_52780/c22882610.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