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永吉带领主力部队撤回新奥尔良之后,他的生活其实就开始变得闲暇起来。
部队的纪律跟训练方面,李永吉已经放手交给了孙向兵,让他重新以高标准的姿态重新整合部队,其中不但有摩托化部队,也包括石达开带来的那支纯步兵师。
虽然在内心里,李永吉早就做好了打算,那就是等以后有时间了,就把梦之师这支摩托化部队的兵员逐步更新,在国内征召一批年龄更小,身体素质更好,学历也更强的高素质人才来当兵,替换现在这批低水准官兵,但在目前来说,李永吉还无法这么做。
毕竟就现实来看,对一个摩托化部队来说,让士兵掌握各种技术兵器都是很耗费时间的,李永吉过去为了拉起这支部队,曾经为此耗费了半年之久,所以摩托化部队不是个短期内能速成的兵种。
就当前的形势来说,虽然中华远征军已经在北美大地建立了赫赫武功,可以说是威震四方,谁都不敢轻视,但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那只摩托化部队的威力。
所以说,无论如何,李永吉都不会在这个时候解散或者大量更替摩托化部队的兵员,相反,他还必须加强这支部队的战斗力。
虽然说由于兵员素质问题,这支部队的官兵在骨子里就有偷奸耍滑的基因,但这也不是没有办法矫正,至于办法么,很简单,就是加强军纪,加大惩罚力度。
就像一个天性顽劣的儿童,本性是改不了的,但可以外部加强管理跟教育,这样一来,至少能在表面上,或者需要的时候让顽劣的家伙守规矩。
正因为如此,李永吉才会趁着部队集中在新奥尔良。方便管理的情况下,让孙向兵加强训练强度跟纪律教育,就是为了让这些人在等待归国期间不要惹事儿,同时约束一下他们的脾性。
事实证明。选择孙向兵练兵还真是选对了人,在全权放手给他之后,除了一开始部队略微有些混乱外,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整个部队很快就焕然一新。风气面貌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已经有一种进退一体的感觉。
这种变化让李永吉自己也感到吃惊,因为他在亲自带兵的时候,哪怕早期拉杆子打造精武军的时候,可从没有这么立竿见影过。
对此,李永吉专门抽时间召见了孙向兵,向他专门询问是怎么练兵的。
孙向兵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加强操练!
简单来说,在训练项目方面,孙向兵没有改变李永吉当初制定的方案。只不过他把训练强度大大提高,并且还加强了惩罚力度,只要有人犯错,哪怕是一点微小的错误,都要以高标准来惩罚。
这样一来,这些士兵就苦不堪言,原本还有自由休息的个人时间,现在被孙向兵这么一折腾,根本没有个人休息时间了,每天操练完加强了三倍强度的训练之后。一回营房,几乎都是倒头就睡!
说白了,他们根本没有精力去偷奸耍滑了,因为这是整体操练。根本没有偷懒耍滑的机会。
当然了,一开始也有人去偷懒,但得到的就是彻头彻尾的残酷惩罚。
在惩罚方面,孙向兵不玩什么关禁闭,也不玩鞭刑之类的体罚,或许在他看来。这些处罚太便宜他们了。
孙向兵制定的惩罚方略也不复杂,就是罚钱、不给饭这两招,不过么,他这种惩罚不针对个人,而是针对集体。
简单来说,就是一旦有一个人犯错不达标,整个排都要受罚,这就是所谓责任到排。
如此一来,不用上门加强督促,各排自己就严格加强要求,毕竟谁都不想因为别人犯错,连累自己受苦受难。
为此,一开始的时候,犯错的刺头没少被收拾,哪怕是之前很有威信的人,在这种**裸的利益惩罚面前,也失去了作用。
毕竟当初大家选择来当兵,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当兵能吃饱饭,待遇好,至于荣誉神马的,那都是后来才出现的,这才是梦之师这支部队逐渐骄躁的根本原因。
可是现在,当孙向兵重新整合军纪之后,不但加大了训练强度,还直接拿最核心的待遇开刀,而且不针对个人,直接就以排为单位,这就让大家开始自觉的监督起来,不但监督自己,还要监督自己的战友。
如此一来,当大家都彼此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别人之后,军队的面貌就立刻变得与众不同,再加上高强度的训练强度,让他们无暇抱怨,果然不用一个月,整个精神面貌就全变了。
听完孙向兵的方法之后,李永吉吧嗒吧嗒嘴巴,再摇摇头,却没再说什么。
因为李永吉算是明白了,孙向兵这种练兵方法,根本就是有点像二战时期日本军队的训练方法,那就是不讲人权,用超高强度的训练以及高度的集体惩罚来抹掉个人意志,从而让整个军队变成机器一般听话。
这样一来,虽然军队整体的纪律性会很强,但士兵也会因此而变的麻木,会失去个人的自主性,逐步变成真正的集体性生物。
当然,这样做就目前来说似乎也没啥坏处,毕竟这些士兵本身文化素质不高,给他们过多的私人空间反而没有好处,之前史密斯兰七日血战中的重大疏忽,与这方面也不无关系。
不过,这也不能说李永吉之前制定的计划就是错误的,只不过呢,李永吉是大部分照搬现代社会的练兵方案,而现代社会的练兵方案呢,其实是相当人性化的,给出了士兵大量的空余时间。
但是,现代社会的练兵方案其实不太适合这个世界,尤其是这时期的中国人,一旦给他们太多自主权,他们只会下意识的偷奸耍滑,而不会自我提升。
简单来说,这个时期的中国人,还是属于要加强管束的时期,一旦有人严加管束,他们就吃苦耐劳。纪律严明,可一旦放松管束,哪怕是放松一点点,也会让他们的懒惰跟奸滑的习性暴露出来。给整个组织带来巨大的破坏。
更离奇的是,被如此高强度的粗暴对待之后,这些中国士兵竟然没有一个有怨言的,也没有一个对搞出这一切的孙向兵心生怨恨,反倒一个个对孙向兵更加感恩戴德。敬畏有加,甚至尊敬远远大于畏惧。
对此,李永吉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虽然他不想承认,但感觉这似乎真的是跟民族劣根性之类的东西有关,毕竟事实摆在面前。
不管怎么样,看到整个部队风貌变好了,李永吉也就不再苛求别的,干脆把训练跟军纪方面继续交给孙向兵处理,他自己则继续悠哉游哉的陪苏荷待产。顺便关注一下国内外的公事。
进入1864年的八月份之后,中华帝国的国内虽然依旧每天都有许多事情发生,但因为首相沈世明的施政手段高超,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加上国防军、禁卫军以及警察部队的武装威慑,国家的新官僚机关也磨合的差不多,国家整体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换言之,李永吉不在国内的这段日子里,首相沈世明施行了一种有法可依。但执法不严的宽松式管理模式,尽量减少帝国新法律给不懂法老百姓带来的负担。
比如随地吐痰要鞭刑这一条吧,除了皇宫附近,其他地方这条法律基本都是摆设。没有人真的认真执行,要真的较真的话,估计半个中国都得民怨沸腾。
说白了,就是李永吉当初建国时期太过仓促,然后也没经过下面人的讨论,自己从现代弄来一批法律。然后让张信达找人删减修改了部分之后,就变成了中华帝国的宪法,其中除了加强君权之外,很多内容实际上跟此时的中国国情并不搭配。
就好比惩罚随地吐痰跟大小便这一条,看起来用惩罚的方式管理很不错,但其实真要严格这么执行,那就只能变成恶法,会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甚至有可能酿成暴动。
此外,像强制义务教育法等,也不可能真的严格执行,这其中不仅仅是资金问题,还涉及到一个社会风气问题。
早在一开始的时候,李永吉曾经想着加大国内的教育投入,争取在短时间内在中国境内完成扫盲,初步目标是二十年内让国人的三成人能认字。
扫盲的意义之重大就不提了,这不仅仅是提高整体国民素质的问题,也是国家工业化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但问题就在于,此时的中华帝国跟另一个时空的红色中国初期不同,两者不能照搬。
另外一个时空的红色中国是经过了长期铁血奋战后才重新独立崛起的,在此期间,中国的很多传统势力都在各种战争中被破坏殆尽,力量大减,而有革命先辈掌握的体制却具有强大的组织力与控制力,尤其是有大量深入基层的基层官僚,这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扫盲。
可是在这个时空,李永吉崛起太快,他虽然迅速打败了太平天国跟满清这两个政权,夺去了中国的政权,但并没有动摇中国的本体。
换言之,中国的地主阶级,宗族势力等传统势力并没有遭到太大破坏,甚至还因为晚清战争而有所加强,没有合适的改革环境。
再加上李永吉夺取政权的时候只是军队强大,行政人员严重缺乏,夺取政权之后又不要旧官僚,非要自己重新搞一套行政体系,结果就造成了一定的混乱,让很多老百姓对此无所适从,不知道有事儿了该找谁去。
比如说有老百姓有了冤情或者要打官司,他们还是去找县长市长这些行政官的头头,而不去法院找什么法官之类的,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法官就是判官,是在县长市长之下的,你要跟他们说平级问题,他们是不理解的。
也就是说,李永吉手下没有大量得心应手的行政官员,也没有能迅速抓住民间大众的所谓神级理论,不可能从根本上打破所谓旧社会的牢笼,**传统势力的枷锁。
最简单的例子,简体字跟拼音字母。这东西的确是好东西,但只能在南京、上海、苏州这几个李永吉控制力度最强的几个城市中间推广开来,而且推广更多的都是穷人跟投机分子。真正有底蕴有风骨的读书人对此都相当抵制,因为他们觉得拼音字母是不知所谓的洋鬼子的东西,而简体字则是不伦不类的俗体字,只有下人才会学。
而除去南京、上海、苏州这少数城市外。其他城市基本都很难推广简体字跟拼音字母,因为就算你出动军队强行镇压,那些读书人宁可被抓也不教导这些新字体,哪怕这是皇帝创造的也一样。
虽然穷苦人家的孩子为了能让孩子去学校免费读书吃饭,对此并不反对。但因为读书人的抵制,造成了教师资源的大规模短缺。
也就是说,要教导简体字,政府不缺钱,不缺教室,不缺教材,也不缺生源,唯独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因为读书人居然联合起来抵制教导这些东西了。
当然了,这些读书人之所以抵制简体字跟拼音字母。也不完全是食古不化,其实也有变相反对新政的由头,谁让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新政,尤其是废除了科举制度,断绝了这些人的升迁之路呢。
政府有军队警察这些暴力机关,加上之前发生过读书人示威,却被当作叛乱强行镇压的血淋淋的教育,他们不敢明着反对政府新政,不敢明着反对皇帝跟大臣,但却可以在这些小地方进行抵制。
换言之。他们可以选择不当老师,不跟教育部门合作,有本事你自己培养老师去吧。
这还只是教育方面,其他很多地方。读书人跟地方宗族势力都跟帝国的很多政策相抵触,明的暗的反抗层出不穷。
也就是帝国的军队战斗力太强,加上各种对内对外的战争无一例外都是胜利,导致威名赫赫,让大家也与有荣焉,加上政府不缺钱。哪里有暴乱,都能在第一时间及时镇压,这才没有让国家出大乱子,但如果长期如此,肯定会越来越糟糕。
幸好,这时期李永吉早早的出国了,一切政事都交给了沈世明,而沈世明呢,在发现了这个情况后,干脆实行了一套无为而治加重商主义的改良。
简单说,就是沈世明下令各地官员尽量减少跟地方百姓的接触,除了收税跟百姓主动要求的审案子之外,其他方面一概不管。
这样一来,在少了那么多法律的约束之后,官员清闲,老百姓也清闲,反倒其乐融融,到处都是高呼万岁的声音,就连读书人也开始转变心思,重新琢磨起新的进身途径。
在此之时,沈世明加大对私人企业的扶持,说服国内大银行给读书人提供低息贷款,让他们学着开工厂做生意,并且主动帮忙联系外来买家,刺激出口。
这样一来,生意好做,而生意人的社会地位因为得到了提高,读书人之间逐步挂起了一阵下海经商的风潮,甚至在沈世明的煽动下,把经商,尤其是出口赚外国人钱的经商途径,提高到了为国为民,修身齐家平天下的高度,做出了各种不同解读。
简而言之,沈世明的方法就是在行政方面一切从简,减少地方官对民间的干预,让很多复杂的法律成了摆设,反倒是让文化程度不高的国人更加认可。
这样做之后,民间太平了,而行政支出也大大降低,尤其是高昂的教育支出,被沈世明干脆挪用起来,当做了政府性的商业贷款,专门帮助读书人经商做生意,不但大赚特赚,还让读书人交口称赞。
不过,最最重要的一点是,沈世明做的这些安排,都是瞒着李永吉的,全部都是来了个先斩后奏,直到初见成效了,李永吉也准备回国了,这才主动告知。
至于为何能隐瞒这么久都没让李永吉知道,原因倒也简单,毕竟李永吉不在国内,只能通过电话遥控,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沈世明的这些改良方案隐蔽性也很强,又不涉及军队,都是政府官员之间的私下命令,大家都能捞到好处,基本没有人会主动报告,或者说就算有人想报告,也没有途径。
这毕竟不是信息社会,李永吉对国内的控制,只能是控制住主力军队,虽然还有几个特务机构,比如中央情报局,但这些机构主要盯着的也是军队跟大商家,对各地官员却不怎么关注。
就算有特务关注了,对这种怠政一般的无为而治也不会觉得有啥稀奇,毕竟这种事儿太普遍了,而特务的主要目的是监控跟抓捕各地的反贼跟叛乱分子,预防造反叛乱等动摇国体的大事件,官员怠政之类不在他们的职权范围之内,他们也懒得去管,这才让沈世明的改良新政能够顺利实行,却又没让李永吉提前知道。(未完待续。)
(https://www.bqduo.cc/biquge/4_4390/c112599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