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把话说的这么明白,于建明反倒安下心来,他斟酌了一番,先后提出了几个条件。
工程队是完全独立的,与砂石厂不搭边,双方之间虽然注定有联系,但财务独立,往来清晰,有自主权,这是于建明提出的第一个条件,这也正对李良的心思,他原本就没打算把工程队和河坝里的事情搅做一团。
至于第二点就是待遇问题,于建明提出年薪加分红,他要的年薪不算高可也不算低,一万八一年,摊下来一个月就是一千五的工资,除此外,他要求有工程队10%纯利润的分红。
对于这个要求,李良只是犹豫了下就同意下来,其实他犹豫只是做给于建明看的,于建明提出的要求离他心中底线还远着呢。虽说李良不懂建筑,但他知道工程队要赚钱可不容易,就说这次捐建可不是左手倒右手,明英投资提交的报告是捐建一座三十万的桥梁,到时候这钱可是要先期打到相关部门的账上,让他们来专款专用。
这一点,陈兰英在电话里说的很明白,因为李良有砂石厂的要求,这里面H县上就存在一个博弈,虽说有陈兰英走的门路,但这招呼一层层打下来,终究是有要过手的地方,特别是县上,找几个懂行的人就能搞明白这中间的猫腻,卡住砂石厂的要求,到时候工程款除开先期拨付的部分,尾款能拖你几年算几年,这还真不是开玩笑。
路桥基建和房地产完全是两个概念,只要是不在工程质量上做手脚,毛利比和净利比都不会太高,这就需要精明强干的人来管理,想办法在质量合格的范畴下管控成本,还要负责人自己在相关部门去走门路,去活动,让工程尾款能尽快的顺利拨付下来,因为这个尾款往往就是做一个工程的利润。门路走不通,尾款拖欠严重,那就是做的越多亏得越多,这也是为何2010年前后,银行收缩银根后,地方上不少建筑公司破产倒闭的原因。
建筑业的确是肥肉,可想做好不容易,路桥基建更是如此,于建明不会不明白这些,他敢提出10%纯利润的分红,这在李良看来反倒是于建明要真心帮自己的一个标志。
除开以上两点,于建明还提出他带出来那些人的安置问题,两人经过一番磋商,最终也达成一致。
大体上就这三点,李良也提了让于建明帮他带几个学徒的要求,于建明肯定明白这中间的意味,但也答应下来,原本于建明以为事情谈完就准备离开,可李良拉着他又说了些话。
上面的要求都是于建明自己提的,不是李良主动给的,李良用后世的目光来看于建明提出的要求并不算高,这主要还是时代的限制,可时代在发展,未来股份制会越来越普遍,公司也会一步步做大,等到时候于建明觉得他花的心血和付出比李良在这个公司投入的还要多,会怎么想?
所以李良要给他一些定心丸,让他未来也有奔头的定心丸,他告诉于建明等工程队一步步做起来,日后成立建筑公司的话,他会分一部分股份给于建明。这部分股份不会太多,看于建明的付出,大概在10%到20%左右,到时候于建明就没有了10%的利润分红,而是直接通过股份分红,这看似差别不大,可有没有股份在当事人心里可是天差地别的。
当然,有些话李良没说,到时候他肯定会在股份上设定钳制条款,比如回购,一旦于建明离开公司,必须将股份按照公司注册资本的原始价格回售给公司等等。
都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可人是会变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会随着时移世易而产生增减,在这方面他觉得某部电视剧中说过的话更确切些,‘疑人要用,用人要疑’。
这个疑不是狭隘的怀疑,而是基本的警戒,防备,制衡,钳制等等。要实现起来也不能简单粗暴,应该通过公司的架构和章程规范等,一点点渗透到员工的思维中。
听到李良的许诺,于建明心头大为震动,一时间当真有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他是务实的人,也没多说什么,只告诉李良会尽快办妥提薪留职,等捐建落实下来,他会第一时间拉队伍开工。
于建明和赵又鸣的投奔,让李良知道自己的队伍已经大体成型,这些人各有司职,未来都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不过他还缺人,而且是关键位置上的人,就是主管机械的。
原来李良是打算走些门路找家技校从挖金队选些人去进修,可缓不济急啊,在机械上生手用起来也远不如熟手,加之项目很快就要下来,李良只能从外面找人,可他门路有限,也只能让旁人帮着物色,这肯定是一处弊端,可现在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这事他之前给老陈头提过,老陈头答应说帮他找找,除此外,他给乔德安也提过,今天又给赵又鸣和于建明都提了一次。
一个工程要做下来并不容易,更别说这次是两边同时开干,事情千头万绪的,李良一直在做准备,可也怕有疏忽了的地方,等于建明离开,他一个人静坐了半个多小时,就在梳理这桩桩件件的事情,看自己还有没有什么遗漏的地方。
等回了家已经是九点左右,就着煤油灯看了会书,李良就准备上床,突然间他意识到自己疏忽了什么,电!
虽说当初于建明帮家里修房子的时候就提过电的事情,李良也让方东阳去走了下供电所的门路,方东阳的确帮他办了,他托的供电所的那人也答应下来,可方东阳能量有限,托的人也没什么实权,荣华村通电的事情确实提上了日程,可还在排队呢,不晓得翻过年能不能成行。
可这只是村里通电的问题,工地上肯定是要用电的,光靠柴油发电机那真是开玩笑,一个大功率抽水泵都能让油耗飞起来,更别说改河道的时候都是几个抽水泵同时在用,工地上其他地方也需要用电,这就需要专门搭电线才能解决,这事单独去走供电所的门路肯定不行,还得和陈兰英沟通下,让到时候去县上接洽的人当做条件提出来,而且要尽快落实才行。
心中记下这事,李良才睡下。过后几天,李良一下又忙起来,学校的事不用说,还是按部就班,该上课就上课,该去补习就去补习,课余的时间他开始自己做起了预算。
上辈子在少管所的时候,那里的管教人挺好,会给他们一些专业性书籍让他们在劳教之余自行组成学习组翻看书籍进行学习,也是希望他们这些误入歧途的半大孩子别在少管所里荒废了时间,能学点本事傍身。
李良跟着一个中专生学了些初级的财务知识,虽说他数学差,算个乘除法都要整半天,可基础的财务知识他还是知道一些,简单的来往账目也能看懂,当然,也只是局限于简单和基础,稍微高端点的交叉来往账目他根本摸不到火门。
李良之所以想起要做预算,是因为他打电话拜托陈兰英帮他留意挖机的信息,可陈兰英报回来的价格比他预想的要高上不少,开始他还以为陈兰英是在中间加了中介费,等他找乔德安,于建明,甚至为这事专门去找了一趟唐显明后,才晓得眼下的挖机就这行情,还真别嫌贵,没门路都买不着。
国内的机械设备起步晚,发展慢,九一年这会儿,三一,柳工这些也就做做装载机,像天府这边十几年后比较通用的神钢这会儿都还没设厂,有种说法是,国内在这方面技术储备几乎是空白的,还是等今年苏联解体后,国家派出一批批人从那些解体的国家弄回来拖拉机底盘技术和一些发动机技术,才逐渐把国产挖机发展起来。
按照河坝的施工要求,李良预想的是买一台老美的卡特,这种挖机性能稳定,挖手劲道大,用来挖坑翻石头再合适不过。除此外,还得买台中型的小松,小松是东瀛货,适用于河坝的小松挖机特点很鲜明,它的挖手力量不大,比不了卡特,但动作灵活,保养得当也十分耐用,保值性不错,使用成本低,油耗一般,用来挖沙翻沙跟卡特简直绝配。
一般来说,十几年后普通规模的河坝工程,一台卡特,一台小松再加上一台神钢算是标配,可眼下神钢影子都还没,李良只能多买一辆小松,可按照陈兰英报给他的价格,这三台挖机就要去200万左右,可别忘了他还得买重卡和装载机,还得预付工程款等等。
正是感受到了资金压力,李良才想着做个详细的预算,把资金方面做清晰些,如果资金压力太大,该削减的必须削减。
可还没等他把预算做明白,陈兰英派来接洽的人到了,来的是一男一女,男的是个香江人,名叫黄德凯,操着一口粤味十足的普通话,本职是律师,接洽后具体的合同由他负责。女的叫朱悦,尚海人,本职是会计,负责事情谈妥后的资金转账等。
这两个都是功能性的人物,陈兰英竟然没有派一个专门负责来谈判的,他打电话给陈兰英问这事,这女人居然说让李良和秦岚自己去谈,有什么具体要求跟县上直接磋商岂不是更好?
兜兜转转下来,李良才发现自己把这事想简单了。
(https://www.bqduo.cc/biquge/46_46398/c1806440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