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三十七章 所谓的学术

所谓的学术

    为了对李茅解释我与他争论的是否科学的论点,我写了一篇心得,抄录如下:

    在北大图书馆,这个包罗万象的地方,我有机会看到各类所谓学术著作。在浏览了解之后,我对所谓的学术有一些粗浅的看法。

    王国维,号称近代国学大师,死于自杀。原因并不是因为他所崇拜的传统文化的消亡,而是自己珍视的最宝贵的才华,在社会生活中却完全被人忽视,连原先以为尊敬自己的亲家都因为穷而看不起他。其实,对读书人来说,社会处境的窘迫是一直存在的,但如果,不能像庄子、陶渊明那样通达,还存在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幻想,是非常可笑的。因为,按经济学说,越是学术研究深入,其涉及的影响范围就越小,市场价值也就越小。按社会学,爱人范围的狭窄,导致不见经传的结果,是大概率事件。

    我看见借阅西方人文社科著作的人很多,仿佛成了今天中国的显学。但在我看来,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当时的古人就已经把人类思想的方式、社会运行的设想,大多数都进行了探索或思想实验。看维根斯坦时,我依稀看到公孙龙的影子;看庄子时,我听到西方哲学家似乎都在回答他提出的问题。中华文明,真是一个早熟的文明。

    但是所有思想,如果不能变成物质或制度的力量,它都只是所谓的可能性,而探索如此多可能性的学术,大多数都难逃被冷落的境地。佛教的推广需要转轮圣王,儒家的兴盛也在于形成了社会制度。那么,西学成为显学,也主要是因为它在近代产生了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那么,工业革命的产生,是否也与西方近代的思想发展或人文特点有关呢?也许有关联:逻辑。能被证伪的可靠的思维推理,让实践行为有了探索的工具。也许还与打倒上帝有关。尼采说:上帝死了,我们怎么办。恰恰是上帝死了,所有其它可能性才开始产生。思维无禁区,发明就没阻碍了。其实,回头看中国的情形,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思想范围和方式就越来越缩小了。以致于程朱理学,企图以凭空的假设来建立一套包罗万象的法则,比物理学中企图建立宏观与微观的统一场理论还可笑。

    看看红楼梦中对人的本质的描述,以作者如此高妙的学术修养和绝顶聪慧,也难逃程朱的窠臼。

    在大量阅读西方经典和诸子百家之后,我突然发现,这两者的思维方式及立足源头根本难以在学术上兼容。易经,也许有人拿它与矛盾学说来联系,也许有人拿它与数学二进制来联系,但无论怎么联系,它与西方哲学都是无法互融的,最多可以说有点启发。因为,西方哲学是解析性的,易经是整体性的。这也许与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导致的思维模式根本不同有关,硬把这两套在一个套子里,根本不可能。

    如果说,这两套学术有联系,那就只可能有根本联系:实践。许多人还在争论中医是不是科学,可以肯定地说:中医不是科学。因为它根本不符合西方对科学的定义。很多专家在这个问题上打嘴仗,是可笑的。但你要问中医有没有用,这是个好问题!中医肯定有用,现实中对疾病有效,历史上,如果没有中医,中华民族还能延续吗?

    对此,我要反驳李茅的话:这不科学啊。不科学不一定是错的,不科学不一定无用。

    呵呵,易经也这样。

    中国传统中,还有一些不太出名的学问,它不太能够用科学来说明,但它曾经有用。比如,王阳明的心学。

    怎样才是对待学术的正确态度呢?实践。

    李叔同,一个深受西方文化训练的音乐家、戏剧家,在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疑问时,没有简单地用“这不科学”来回避,他运用了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对了。在对流传中国佛家、道家几千年的辟谷时,他以巨大的探索精神和宁为道死的勇气,拿自己的身体进行实践。

    也许,中华文化最精华的一句话就是:是骡子是马,拿出来溜溜。

    他按传统的方法进行了21天的辟谷实践,第一周减食减水,第二周绝食绝水,第三周渐次恢复。他发现,自己身体的机能和大脑的思维,不仅没有因断食而衰退,反而变得异常清醒而灵敏。“这不科学啊?”是的,不太用科学解释得清楚。热量收入少而支出多,体重没有明显减轻,那么,能量从哪里来?

    从静坐而来?真有食气之说?从太阳而来?他却闭门不出。

    他不说,因为,他是老实人,不解释自己没明白的事。但他的《断食日记》却实在地摆在你面前。他是故意撒谎吗?动机呢?他是故弄玄虚吗?先例呢?

    抛弃世间的荣华,抛弃如日中天的名声,抛弃深爱自己的妻子,抛弃精心培养的学生,他出家了。为什么呢?

    最大可能性,是他发现了生命价值某种最大的可能性,他想去试试,亲自实践。走得如此绝决,没给学生一句告别,没给妻子一个理由,日本妻子到来时,他留下一枝钢笔,算是对世间学术的告别。

    那么,他实践出成果了吗?佛教界给他的成就以很高的评价,对此,我不知其所指。以其严谨的戒行和不倦的弘法热情,证明了他庄严的实践态度。其临终前,手书四字“悲欣交集”,说明了什么?至少说明了,他是有所得并有收获的。也就是说,他通过自己的实践证明,是有用的。

    真正的学术,不是证明一理论是否科学,而是要实践其是否有用。

    反观周易,我对其的学习和实践,证明其预测功能超过了普通随机概率,这也算是有用。但为什么不是那么准确呢?

    在基础理论上,中国古代率先产生了实践的思想。也就是说,首先把人的价值,提高到与天地相同的地步。周灭商后,中原文化就把鬼神崇拜改为了祖先崇拜,也就是说,主要崇拜人的实践历史。反映在周易古卜筮法上,天地人三才是并列的。天代表神灵或命运,地代表环境或条件,人是改变命运的主动者。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是指顺应。道是不可知的,但可以模仿,这也是法。所以,中国文字是象形的,周易卦象是模拟的。

    正因为人的实践的巨大的作用,所以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从而影响天命。要说我算不精确,是因为天命难测,也是因为道可道非常道。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得出宿命论的结论,因为人是可以改变命运的。正因为可以改变,所以,无法精确算准,正因为天命不可违,则可模拟出趋势。

    现代科学建立在数学之上,易经自河图洛书后,也利用了数学的模型。但数学也只是在对世界的模拟,而不是精确描述。比如,你在写1+1时,世界上有两个相同的1吗?1是从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况且,数学到了一定程度,不也类似于哲学吗?

    你认为刚体力学或流体力学谁更接近现实的普遍状况,这还是在宏观上说,要是在微观上说,是热力学还是核物理学的描述更符合普遍状况呢?

    也许,科学需要在逻辑上自洽并与现实相符,那么,如果逻辑自洽与现实发生矛盾呢?

    要么尊重现实,要么否定逻辑?不对,这只能说明科学的局限性。既然科学在范围和方式上有局限性,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否定“不科学”呢。

    从最大尺度来说,宇宙是混沌的;从最小尺度来说,量子世界也是混沌的。但不是不可知的,因为它是可以模拟的。模拟的工具也许会在科学中产生,也许像太极图那样,如阴阳鱼似的旋转,都是有可能的。

    在量子世界中,速度与位置的测定不可兼得,在周易的预测中,趋势和精确需要取舍。

    构成每个人的命运,除了与天道运行有关,与地道环境有关,还与每个人的行为有关,而每个人的行为却是最难预测的,因为行为由心控制,人心难测,故周易只算趋势,往往牺牲了精确。

    从认识论角度说,包括科学理论、学术观点,都是现实世界在人脑的产物,你脑中有个模拟的世界,而不是一个数字的世界。

    但,数字是没有用的吗?错。周易的算卦,用五十五根蓍草,先一根置顶,象征天命难测,而其余之分,皆在人心。但为什么是五十五要呢?而不是五十六或三十七根?数量的规定性是精确的吗?我不知道。利用时间表起卦,也利用了大量的数学运算,这种运算与模拟命运有什么关联吗?我也不知道。卦辞中,断语中,大量关于数字的预测,根据何来?我也不知道。

    但是,我知道,宇宙中肯定有某些节点有其数学的规定性,这才是个大学问。

    所以,我们认识一个学术是否有价值,不在于其中否“科学”,而在于其是否有用。可供重复利用的、被多次实践证实的(至少证实正确次数多于数学平均概率),都是有价值的。

    有用的东西不一定可以从逻辑上加以自洽,因为没找到联系的方式。比如,范进中兴疯了,胡屠户一巴掌打醒,并不能证明,疯子可以用打巴掌来治疗,联系两者的是他们的心理位置,巴掌只是个媒介。

    你也许认为周易只是个媒介,但只要它有用,就不妨一试,不妨一学。但也绝不允许有点效果就夸夸其谈,犯了许多学术家的毛病。

    这是对的,不说过头话。就像你对然然,只要她没有说爱你,你就不要以为是在谈恋爱。

    以上。

(https://www.bqduo.cc/biquge/43_43929/c1663016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