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逍遥小地主 > 第428章 内相

李逍的建议是充实道这一级,而不再只是个虚设。

    要充实道,首先就得设立常备的道级衙门和派驻常设官员。李逍的建议是在道设立三大衙门,即监司和、藩司、帅司,监司的长官即观察转运使,主要负责一道的财赋和监察,因此长官的官职为观察、转运使,这本来是两个已有的临时官职,一般是非常设,临时差遣。

    观察使主要是考核监察官员,而转运使则为负责财税征收和转运,二职合二为一,那么就掌握了一道的财赋和监察大权。

    藩司的长官则是承宣布政使,专管一道的行政、田土、户籍,沟通督抚各州县。

    帅司的长官则是经略安抚使,经略安抚使掌军府、军屯、兵籍、武备等事务。

    三司衙门各司其职,分掌监察财赋、民政、军事,各衙门下又各有继分的分司衙门,比如观察转运使衙门下,还分有专门的漕司衙门,负责财赋转运,有专门的仓司衙门,负责钱粮存储,有专门的察司衙门,负责考核监督官员,有专门的刑司衙门,专门负责刑狱诉讼等。

    这些衙门,就相当于是过去州里的六曹,只不过加以细分,然后按职能分属三司衙门。

    李逍对道级衙门的设立有一套详细的说明,李治和武氏都是详细看过的。

    “陛下,臣妾以为已经考虑的很周到了。”

    “是吗?”李治沉吟着道,“但朕以为,三司衙门其实精简为两司就够了,监司和藩司可以合二为一啊。”

    “陛下,如此不妥。”武氏劝说道。

    道不同于州,天下有近四百州,但道却只有十七道,尤其是精华之地仅十道,大唐近八成的人口钱粮都集中在这十道之中。这就意味着道一级的权力会很大。

    以前朝廷设十道,而不实设道一级衙门和常设官就是考虑到这一点的。

    其实在道以前,隋时就已经有行台这一个州以上的机构,唐初也有行台,甚至还有大行台。

    一个行台管辖数州十余州,一个大行台甚至管辖几十州,李世民就曾任过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之职,几乎把半个中原都给管了,权力极大。

    后来一统天下不久后,朝廷就把大行台、行台给废了。李世民划分十道,但也没再设过道一级的常设衙门和官员。

    “监司负责考核官员以及财赋转运,而藩司只负责行政、户籍等,臣妾觉得这个分工不错,既避免权柄过大,还能互相平衡。”

    一个管官一个管民,管民的不能管钱,管官的却又不能管民,权力分割之后,二司都不会权柄过大,尾大不掉。

    至于说帅司,经略安抚使常设,武则和李治倒都没有怎么在意。

    毕竟李逍已经早防范了武人专权的可能。

    帅司衙门的权柄其实并不大,因为帅司虽说是管一道的军事,但事实上帅司管不了多少事。

    大唐的府兵分驻天下,是由十二卫来管的,但本身十二卫的高级军官也管不到下面军府,各军府在非战时都是相对独立的,由各军府的折冲都尉们管理。

    而他们也只有统兵权而已,并没有调兵权,调兵权是握在兵部手里的,跟十二卫并不相搭。

    就算是十二卫的大将军,平时也都没法调动本卫的府兵。而各军府的折冲都尉们虽然平时管着本府的府兵,但没有兵部的兵符,没有本卫的军令,也是无法调动一兵一卒的。

    真要打仗,兵符合一,而且多是抽调各府府兵集合,然后由皇帝选派将领统兵出征,在这套制度下,统兵、调兵、选将的权是分开来的,兵和将又是分开来的,兵和粮草、武备更是分开的。

    再加上府兵平时耕地,战时出兵的特征,更导致了唐朝的军官很少能把军队私有化。

    现在在各道设一个帅司,常设一个经略安抚使,但也并没有打破这一套制度。

    经略安抚使仅相当于是兵部在各道的一个派出机构的主官,他们平时的职责就是管理兵籍,负责点选府兵,战时则负责动员征兵,后勤保障。再有就是能够管理一道的乡勇土团之类的。

    帅司的权力是不大的,更不可能拥兵自重。

    但设立这个帅司又是有必要的,能够总抓一道的军事方面,搞的主要还是后勤保障这块。

    道内各军府,依然还是受兵部、各卫的双重管辖。

    不过道一级官衙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各分司能够直接管辖下属的各州县里的分管业务了,比如说漕司,能够管全道各州县的漕运,仓司能管全州的仓储等等。

    既是条条又是块块。

    朝廷中央呢,不必再垂直管理近四百个州的具体事务,而是只对接这十七道就好了。

    “那么边疆六大都护府是要撤消了吗?”

    “嗯,各道正式设三司衙门,派出三使的时候,都护府也就可以改名了。”

    都护府和都督府其实性质是一样的,都是在边疆要紧之地,出于军事需要设立的,长官既管军也管民,这是考虑到特殊性,为便于守疆。

    可如今形势变化,如果实设到道一级衙门,那么就算不再设都督府、都护府,其实边疆诸州,也不再是各自独立的,道级的衙门一样能总管一片地区的行政和军事防御等。

    “那明天召李逍入宫来,再和他详细谈谈这三司的事情。”

    “好。”

    “到时臣妾还要亲自向李逍问罪呢,居然教导太子饮酒。”武氏仍然是没忘记此事。

    “算了吧,一点小事,男人喝点酒更有气概。”

    “可太子才七岁不到。”

    ·······

    政事堂。

    李义府有些阴阳怪气的用手指敲着桌子,“诸公知道现在长安坊间如何称呼李逍吗?”

    “称呼李逍的不是什么样的都有吗?”

    鬼见愁,活阎罗,还有能臣干吏,奸佞之臣等等都有,反正李逍这人在长安城里,赞誉者有之,鄙夷者也有之,总之就是褒贬不一。

    “李逍现在又有一个新称号了,有人称他为内相,说他是天子私人。这啥意思?不就是说他李逍虽没拜相,没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可却已经实际是宰相了吗?”

    李逍确实没拜相,可李义府觉得李逍还真就是个宰相了,因为皇帝事事都要跟这位秘书监商议,甚至经常把李逍想出来的各种想法抛到政事堂来堂而皇之的商议,甚至还要推行。

    许多时候,李逍的话甚至比他们这些宰相的话还受皇帝重用,这不是气人吗?

    当初费了那么大劲,没让李逍当上兵部尚书,可人家现在依然成了内相。

    “要我说,还是得把李逍赶出长安城去,最好十年八年都别让他回京最好!”

(https://www.bqduo.cc/biquge/42_42733/c1803637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