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政治斗争,其关键点无非是五个字——谁是谁的人!
郭之奇是崇祯元年的进士,但是当年初入官场时也听人提起过一些旧事。比如辽事起,辽阳、沈阳相继陷落,明廷任命了时任内阁首辅大臣方从哲举荐的熊廷弼为辽东经略的同时,东林党则推举了王化贞为辽东巡抚,酿成了其后的经抚不和。
东林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其原因就在于王化贞是东林大佬叶向高的弟子,是东林党成员,而那熊廷弼是楚党人物,浙党的方从哲推举此人就是与楚党联手压制东林在辽事上的影响力。这事情上,双方谁也摘不干净,无非都是党同伐异而已。最大的差别就是熊廷弼起码还有些能耐,而王化贞则干脆就是个废物罢了。
随后,广宁陷落,东林反过来要保曾经的政敌熊廷弼,而浙党、齐党、楚党等其他党派团结在魏忠贤旗下形成的所谓“阉党”却掉过头来要保王化贞,就是因为战败之后,熊廷弼见东林势大,就倒向了东林,而王化贞则预见到了东林即将崩溃的未来,从而选择了阉党。
其结果就是随着东林倒台,广宁失陷次要责任的熊廷弼在天启五年就被杀了,而王化贞这个罪魁祸首则是迁延到了崇祯五年,也就是七年后才被处死——若非是他实在没办法脱罪了,天知道会不会像当年刚出事时力保过他的东林群贤们所言的那般“重列朝班”。
同样的道理,陈凯是郑成功的幕僚出身,是郑氏集团当今的二号人物,与他们这些正统科举出身的官员在跟脚上就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当陈凯遭遇连城璧,其实际上是郑氏集团与粤西文官集团之间的争斗。而金维新,与陈凯出身类似,乃是李定国的幕僚。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他们在面对陈凯这样的对手的同时按道理来说是不应该再树敌的。可问题是在于金维新与陈凯交好,广州城内一府两县的官吏空缺也都被金维新安插了陈凯的人,显然是在广州的控制权争夺战上下注陈凯那边了,这就会影响到李定国的最终决断,所以这一次干脆来一个一石二鸟。
“打蛇,就要打他的七寸之地!”
视线所及,金维新上了马车,任凭着挽马无精打采的将车子拉出了大营。郭之奇嘴角上的笑意一闪即逝,和朝廷的文官不一样,天子不信任的文官只要背后的文官集团足够强大,仕途上也并非没有机会,可若是东家信不过幕僚,那么那个幕僚的未来也就算是完蛋了。除非,那个幕僚能够重新获得信任。
“这一次是牵扯着外人,哪有那么容易的。”
想到此处,郭之奇转过头来,再不看金维新的马车颠颠簸簸的驶向广州城,反倒是自行整理了一番官府,随后大步向李定国的中军大帐走去。
“殿下,下官姗姗来迟,还请见谅。”
“督师言重了,肇庆府那边的事情解决了?”
“已经解决了,请殿下勿忧。”拱手一礼,郭之奇进而解释道:“其实也并非是什么大事,官府刚刚恢复施政,地方上与那些军将有权责不清的地方,只要梳理开了就无事了。”
郭之奇之所以没有在第一时间赶回来,一则是要在金维新的事情上避嫌,其二则是肇庆府那边确实出了一桩事情,一桩关于粤西明军占用民田搞军屯的问题。若只是寻常百姓也就罢了,问题是那些丘八占的是一户缙绅的家产,这里面又不可避免的牵扯到了一些文武之争的萌芽,所以郭之奇才会亲自赶去。
问题很好解决,最简单的办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那就是再批一块儿无主荒地给武将,如此就可以两全其美了。只不过,这里面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那就是郭之奇他们在广州之战后任命的那批官员的行政经验确有不足之处。
这样的问题,郭之奇自然是不会将其摆在李定国的面前了,反正问题已经解决了,自须得轻描淡写一番,就可以一笔带过了。
“此番殿下手招,敢问是为何事?”
聊了聊此番巡视各府县的见闻,郭之奇便直接向李定国问起了招他回广州的原因所在。对此,李定国亦是直言不讳,提起了关于广州百姓请愿的事情,其中有些不便直言的,干脆将请愿书、报告、以及一些下面的人打听到的东西都拿了出来,让郭之奇自行了解。
“看来,这些百姓对老夫是有所误会啊。”
哀叹了一声,郭之奇亦是不由得为之一笑,随后摇了摇头,笑意便顷刻间掺进了几丝苦味,似乎这期间还夹杂着一丝对某个后起之秀的失望之情,无不是清晰的呈现在了李定国的眼前。
此间,已经无需再多说些什么了,一句误会,配上那一系列的表情,已经让李定国感慨良多。说起来,郭之奇与他之间的合作还是从林青阳、周官悄然赶来,他又请了后者赶回安龙回复,从而有了程邦俊的广东之行开始的。
在此之前,他率领大军进攻肇庆,不过是一些两广地区的明军、义军闻其威名而自发相应而已,如王兴、陈奇策、李常荣这些广州府、肇庆府南部的明军则全然没有理会。但是在那之后,有了朝廷的授权,在郭之奇、连城璧、张孝起、周腾凤等官员的大力奔走之下,整个粤西的各路明军、义军。无论是那等拥兵数千的军头,还是只有几百人的义旅,一个个的纷纷走出了深山、渡过了大海,赶来与其会师,助其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之内就席卷了广东西部的大片土地,直抵新会城下。
郭之奇等人的号召力,实际上是源于明廷,源于那个被软禁在安龙不能用事的永历朝廷。今时今日,明廷的权利不复,但起码作为抗清的大旗却还是有着极强的号召力,这一点上确是毋庸置疑的。
想到此处,李定国不由得回忆起了当年他决定扶明时所想过的那些理由——张献忠为清军所杀,他作为义子自然要为干大报仇雪恨;清军是鞑子,是蛮夷,身为汉家儿郎,自不可为虎作伥;如孙可望那般自立或可,但如此一来,出身流寇的他们是绝难像扛着大明旗号那般在地方上拥有强大的号召力,只会是事倍而功半,况且力散则弱的道理摆在那里,迟早会被清军各个击破;而若是扶了大明,日后大明得以中兴,他也可以借此洗去贼名……
此般种种,最终让他决定了迈上扶明的这条大道,而这也是他与孙可望之间最难以调和的矛盾所在。
几十年的兄弟啊,决裂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李定国从没有怀疑过他的想法是错的,因为他对满清的强大是有着自身的认知的。他很清楚,只有背靠着大明,才能打败满清,这样于公于私都是最好的选择。
郭之奇这些粤西文官,确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起码他们都是明廷直接任命的官员,代表的大明朝廷的权威,这段时间也是尽心尽力的协助于他,甚至在面对陈凯的咄咄逼人的情况下,也能做到相忍为国,如今日这般,郭之奇大概也已经认定是陈凯在这背后兴风作浪了,可却依旧没有口出恶言,这份气量亦是非常之难得的。
相较之下,陈凯的能力毋庸置疑,起码就李定国这些年看过来,现在的明廷还没有一个文官可以与其相提并论的。如粤西的这几位文官,怕是加在一起也不够陈凯一个人的本事,他的那位亲家能够有今日气象,陈凯在其中出力良多,就算是这一次收复广东,若无陈凯襄助,李定国一旦想到在新会顿兵城下,随后遭到清军的夹击,其结果可想而知。
这一战,攻城、野战、截击、围城,陈凯帮他实在太多了,尤其这还是在陈凯刚刚从福建赶来的情况下,就更显其才具无双。
只是如今看来,陈凯的性子似乎还是显得有些急功近利了,对自身的能力也太过于迷信了,所以才会在局势不明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使用各种手段来将局势在握在手中,甚至从一开始就已经有所布局,按部就班的展开。能力如此之强,作为盟友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是这般行事,于团结一事上却是考虑的很不到位。
心里有了这么一个思量,对于离开后广州归属的天秤便悄悄的产生了偏斜。秤杆下压,不过镇压城内百姓请愿的事情李定国依旧是做不出来。而对于此事,李定国也干脆是交给了郭之奇,由着郭之奇入城向城内的百姓解释,解释那些关于“份地”、“分房”之类的谣言。
这时候,已经是五月下旬了,李定国的书信送到了香港,回复的则只是陈凯的一封书信,信中提到了惠州方面有些麻烦需要处理,暂且回不去,此后便再没了音讯。原本的,李定国也打算听听陈凯的意见,但是现在既然已经这样了,干脆也就不在考虑其他了,城里的事情交给郭之奇去安抚,而他则安心于大军即将的西进作战上面。
根据他早前派往梧州府的细作回报,说是清廷刚刚把平南、靖南两藩的藩兵余部从梧州府调走,具体调到哪里还不甚清楚,但是城内就只剩下了马雄的定藩左翼和那些绿营兵。对手出现了削弱,这总是一件好事情,李定国悄然准备着,将麾下的各部也缓缓的调遣起来,力争能够在出征时有一个最为饱满的士气。
至于进攻的突然性,他已经不抱打算了,因为广州城内早已传遍了李定国大军即将离开此地的消息。百姓还好,那些客商里难免没有清廷的细作,无非是南赣巡抚衙门派来的、广西定藩众将派来的,亦或是那个前年还曾劝他降清的西南经略洪承畴的手下,大抵区别也就这么大了。
军队还在有条不紊的调动着,城内,郭之奇的安抚工作也渐渐的有了成效。解释、保证、劝说——解释那些无端谣言绝非出自他口;保证作为督师大学士代表大明朝廷的他一定会确保广州本地百姓的利益;到了最后,则劝说百姓们回到家中,静待消息。
“你说,那郭督师说的会是真的吗?”
“人家不说也是广东本地人嘛,家就在潮州府那个什么揭阳县,前年服徭役时我还去过那边呢。”
“谁知道是不是说书先生嘴里的那个什么缓兵之计呢,反正要我说,我还是信陈抚军,但要是大伙儿都不去请愿了,我也就不当那个出头鸟。”
“就是,万一日后归了人家管,这时候挑头儿,还不得被照死了整。就算是人家督师不拿眼皮夹咱们,下面的小人们可从来没少过。”
“……”
请愿的风潮在郭之奇日复一日的保证之下开始渐渐的平息下来,从安南那边运来的粮食和佛山出产的武器也在不断的运入到李定国的库房当中。
这期间,陈凯那边却始终没有动静,不光是陈凯音讯全无,就连留在广州城东的郑氏集团水陆两军的统帅周鹤芝和柯宸枢二人也没有丝毫任何异动,只是在那里操练着士卒,好像还有些是从福建运过来的新兵。
说起来,粤西文官集团与陈凯之间交锋数次,次次陈凯都是先声夺人,回回占据主动,现在反倒是没有了动静,相比着针锋相对,却更让郭之奇感到不可思议。不过,长时间的消失,李定国那边的偏向性已经存在了,而且越来越大,这是郭之奇所能够感受到的。
时间不断的推移,整个五月就在这样的节奏下无声无息的过去了。到了六月初,李定国的大军准备完毕,粮草、武器方面也有了一定的积蓄,无非是陈凯早前许诺的还没有就位罢了,但是有了郭之奇准备得粮草和武器,想来也是足够支应一段时间的。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大军出征之日,便是这广东主导权之争的揭晓之时。李定国的心中已经有了偏向,干脆将金维新也从广州城里调了出来,重新回到幕中做事。而那广州城,之于粤西文官那边,也无非是差了一道向朝廷请旨的奏疏罢了。
“历来,国朝都是以两广总督兼任广州巡抚的,连制军在肇庆那边安抚百姓、节制将帅,做得亦是有声有色,老夫倒是打算向朝廷请旨,依了这旧例的。”
年岁越大的人,越明白等待最好的时机的重要性,而岁月的磨砺也给了他们以更好地韧性。没有直接问李定国同不同意,郭之奇把话熏到位了,只要李定国没有出言反对,他就可以按部就班的写奏疏,然后请李定国附署,这样就可以最完美的做到那名正言顺的四个字。
此间,话郭之奇说罢了,看向李定国,虽说没有直接作出肯定的答复,但也没有出言反对。这已经就足够了,只是没等他起身告辞,回去写那份奏疏,大帐外却有一骑快马送来了份加急的军情,直接点名送到李定国的案前。
“是陈抚军的。”
接到军情报告,李定国撕开书信,随口一句,郭之奇的心脏却登时便漏跳了一拍。接下来,所见之处,李定国目光炯炯,逐字逐句的看过了那一张张的文字,中间无有半点儿停歇,甚至好像连呼吸都不曾有着。
直到那一封书信看过了,李定国直接便将书信拍在了桌子上,随后大声的喝道:“好一个陈竟成!”
这话,若只在文字描述,当是一个义愤填膺。然而,放在郭之奇的眼中,李定国的神情之中却没有半分恼怒,有的反倒是兴奋,兴奋的不能自已。
“殿下?”
“哈哈,这样的好消息,正好督师也在。”
话说着,李定国便将书信递到了郭之奇的手中。后者接过书信,凭着当年寒窗苦读的功夫,一双眸子飞速扫过那些文字,将其中的托词、过程、借口、水分等等等等一应筛过,留下的只有一句话。
“近半月来,下官率惠州镇等部兵马攻克长宁、翁源、英德三县,大军正在溯浈水北上,力争一战而下韶州府城!”
(https://www.bqduo.cc/biquge/42_42485/c45679856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