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小霸王(策行三国) > 第2198章 信与不信

孙策和荀彧聊了很多,从世界观到天文、地理,再到人文历史,无所不包,且时有新意。

    比如在聊到治道的时候,他用围棋做了一个比喻。

    围棋看起来很简单,横竖十余道,棋子百余枚,一黑一白,但变化却极多。一个人下一辈子棋,也许都不会出现完全重复的棋局。围棋的复杂程度随棋道的增加而增加,刚刚学棋的用九道、十三道的棋盘,普通人用十五道、十七道的棋盘,绝顶高手不满足,要挑战新高度,又创十九道的棋盘。

    看起来只是增加两道或者四道,但复杂程度却并非如此。九道的棋盘有八十一位,而十一道的棋盘却是一百二十一位,增加了四十位。十七道的棋盘二百八十九位,十九道的棋盘则有三百六十一位,增加了七十二位。这还只是位数的增加,如果考虑到每一个位置落子不同引发的变化,就有些吓人了。

    如果只是说这些,荀彧还没有太大的触动。他自己就是弈道高手,对棋道的增加带来的挑战一清二楚。可是接下来,孙策又引申了一步,让他吃惊不已。

    孙策说,如果将天下看作一个棋盘,纵横各有千万道,在不同的位置都有人落子,开始比较分散,小的占三五道,大的占七八道,谁也不碍着谁,甚至都不知道对方的存在,此时难度有限,大家都可以应付自如,可以轻松的落子,得心应手。

    这时候就像上古之世,万族如繁星四布,百姓聚族而居,一族不过百余人,足迹不出百里,所见则野兽多而人少,终其一生,也许都不知道世上还有其他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棋盘上的棋子越来越多,靠得近的自然会发现对方的存在,这时候他们有三种选择:保持距离,结成联盟,或者战斗,直到一方征服另一方。这三种方案里各有优劣,但稍微分析就可以知道,联盟无疑是最有利的,不仅可以避免伤亡,还能壮大自己。相比之下,保持距离过于保守,不免为壮大的部落所灭,而互相战斗的则可能两败俱伤,同样面临巨大风险。

    这时候就像黄帝与炎帝结盟,战胜了蚩尤,原本分布四野的万族不断融合,形成一个个大的部落。部落大了,人口多了,对首领的要求也就高了,就像棋盘增大,对棋手的要求增加一样。这时候就不是所有人都能胜任首领一职,要靠圣贤,甚至连圣贤也无法独立承担,需要更多的臣子辅佐,随着规模的扩大,需要的大臣也就越来越多。

    棋子越来越多,融合的区域也越来越大,万族变千国,其中一片变成春秋百国,春秋百国互相征战,再变成战国七雄,战国七雄再统一为秦汉帝国,人口由百变千,由千变万,直到现在变成数千万,管理如此大的帝国,需要的人力物力已经和管理一个部落相去甚远,道理也许一样,难度却不可同日而语。

    这时候该怎么办?是将数千万人的帝国再分封成小方国,推行所谓的小国寡民显然是不现实的,夫子所说的治道也不行,他所处的春秋时代与现在同样相去甚远,就算当时是对的,现在也没法用了。

    我们该怎么办?只有放下圣人的成教,继承圣人的精神,开拓进取,探讨适应这个时代的治道。疆域日广,户口日多,治国需要的人才也越来越多,绝非一人所能承担,需要更多的才智之士担当起重任。这些士不仅包括理政的文士,征战的武士,还包括农士、工士、医术等不同行业的人才。

    如何协调这么多人,让他们同心协力,支撑起偌大的天下,而不是互相攻讦拆台,就是当下应该考虑的治道。这就像一座高楼,用千万根木料组成,每一根木料的大小长短都应该相宜,这幢楼才能稳固。如果一根木料太长,势必会挤压其中木料的空间,对整幢楼而言绝非好事。

    荀彧复述完孙策的治道演变论,斜睨着陈群。“长文,你以为此论如何?”

    陈群一直静静地听着,此刻微微一笑,欠身道:“的确是高论。只是如此一来,黄帝不如尧舜,尧舜不如秦始皇,而秦始皇又不如我大吴之始皇帝矣。”

    荀彧转过头,打量着陈群,眼神有些不悦。陈群拱手施礼。“阿翁,非群固执,实在是此论非古之圣贤,崇今日之君过甚。长此以往,只怕人无敬畏之心,横行无忌,自取其咎。”

    荀彧无声地笑了起来,抬起手,指指陈群。“长文,你可知吴王如何说?”

    “还请阿翁指教。”

    “吴王说,人当有敬畏之心。若无敬畏之心,自以为天生圣人,聪明绝顶,无视他人,唯我独尊,则无异于妄人、疯子,离灭亡也就不远了。他说了这样一句话,虽然俚俗,却有道理。”荀彧轻叩案几,沉吟了片刻。“天若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为君者当时时警省,保持灵台清明,莫生狂心妄念。自省不足,又当有诤臣十人,时时耳提面命。你,就适合做这样的诤臣。”

    陈群愣了一下,眼神微闪,转头对荀文倩说道:“阿翁累了,你着人服侍他进去休息吧。”

    荀文倩正听得有趣,见陈群打断,不免有些不满。她要说话,陈群眨眨眼睛,荀文倩会意,只好起身,扶荀彧入室,安排人服侍他洗漱,上床休息。

    荀彧也不拒绝,任凭摆布,最后静静地躺在床上,拉着荀文倩的手,欲言又止,最后什么也没说,只是叹了一口气。荀文倩聪慧过人,明白荀彧对陈群有些失望,却不好说什么。她转身出了门,回到堂上,陈群正站在院中,仰首看天,眼神如月,明亮而清冷。

    “怎么了?”荀文倩走到陈群身边,轻声问道。

    陈群收回目光,打量了荀文倩一眼。“阿翁说什么没有?”

    “没有。”荀文倩平静如水。“他头一沾枕头就睡着了,睡得很沉。这么多天了,我从来没看他睡得这么安稳过。”

    陈群苦笑了两声。“他是安心了,我的麻烦来了。吴王要我做诤臣,诤臣可是好做的?这第一件……就是万金坊。”

    荀文倩也怔了一下,眉头微皱,随即又笑道:“怎么,三君后人也有怕得罪人的时候?‘文为世范,行为士则’,岂是那么容易的。我觉得吴王识人,你就适合做诤臣,这才是继承太丘家风。”还没说完,自己先忍不住笑了起来。

    陈群微恼,转头看着荀文倩调的眼神,又怦然心跳,突然忘了要说什么。荀文倩被他看得不好意思,捅了一下他的腰点,嗔道:“又犯傻,有什么好看的,我先回房去了。”扭身就走。陈群转过身,看着荀文倩纤的腰肢和摆动如柳的裙摆,嘴角挑起一丝笑意,转身追了过去。

    ——

    三月末,孙策发布命令,率部分中军步骑返回江东,留屯的中军由孙尚香负责,军师祭酒郭嘉和右军师陆逊,主持筹备秋后的战事。

    与此同时,孙策转杨仪为主簿,原主簿陈群转中军正,负责军纪、奖惩,并处理与万金坊有关的事宜,借此机会整顿中军军纪。汝南太守王朗及各县令长则负责民事部分,扬正气,除歪风,移风易俗,并对一些淫祠、恶习进行集中处理。

    孙策又拜荀彧为谏议大夫。当日,报纸上刊登了荀彧的署名文章,提出修礼制法,总结十年新政得失,形成明文,为下一个五年计划做准备。凡是吴王治下百姓,不论贫富贵践,都可以建言建策,提出自己的意见。即日起,报纸上将陆续刊登相关的文章,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参与其中。

    与荀彧同时拜为谏议大夫的还有杨彪、黄琬、荀悦和仲长统,他们将组成一个团队,负责为新的礼法拟定纲目,做前期准备。这个小团队虽然人数不多,但除了仲长统之外,都是汝颍人耳熟能详的名士老臣,是以名单一公布,顿时掀起轩然大波,群情踊跃。有这几个人领头,没人会怀疑孙策的诚意。

    很快,孙策就起程赶往江东。楼船顺水而下,经淮水,转入芍陂,又转入肥水。途经成德时,荀彧下了船,赶到刘晔家中,与刘晔会面。

    数月不见,刘晔瘦了很多,眼窝深陷,眼睛里有一种无以名状的焦躁,如同困兽。荀彧看到他第一眼的时候,吃惊不已,半天没说话出来。

    “子扬,你这是……病了?”

    “嗯,病了。”刘晔一边请荀彧入座,一边苦笑着指指自己的心口。“心病。返乡之后,我研究了几个月的新政,越研究越觉得不可思议。”

    “有什么不可思议的?我看你是自恃才高,不愿意承认有人比你高明。”

    刘晔诧异地看了荀彧一眼,觉得今天的荀彧有点不一样。不过他满肚子话要对荀彧说,也没顾得上理会荀彧的异常。“令君,你可知道孙策离开舒县之前,除了武艺不俗之外,没表现出在施政方面有什么见识,也没听说在百工技术上有什么兴趣。可是到了南阳以后,又是新甲,又是新政,要说这背后没有高人指点,你信吗?反正我是不信。”

(https://www.bqduo.cc/biquge/41_41798/c2261208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