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417章:惊人的变化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天启十二年岁末,新一年的财政预算终于出炉,财政预算规模达到了12亿元,加上了2亿元的铸币税,以及明年财政预算的增长也抛了1亿元上去。

    军费支持达到了3亿元的空前规模,不过未必够用,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人工成本已经不像过去那么低了。官兵待遇,如今一个月都在5元以上。平时倒大部分是义务兵,不需要支付军饷,只负责伙食,每个月发给5角左右的零花钱。

    但是战时是向参战士兵发放军饷的,同时死伤抚恤金也有所提高,各个方面都提高了军事开支。

    天启十三年对蒙军事作战的战争预算是2亿元,所以朱由校这次亲征蒙古,还是得悠着点,否则很容易超出战争预算。

    其他的预算,行政支出成本上升到了8000万元,所占比例不到财政收入的10%,还没有到非常离谱的程度,属于正常的水平。公款吃喝之类的问题,在天启十二年治理得十分不错,官方人员出差的花费也得到了控制。

    教育方面的成本在天启十三年的支出达到了3亿元,全面在新政各省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同时内阁和朱由校商讨过后,决定在将官方义务教育办到南方各省去,朝廷将在天启十三年在南方各省修建小学、中学等教育设施,并对外招生。先把教育搞起来,改革的事情后面再说。

    各类建设经费则达到了5亿元,包括2亿元的战略铁路项目。这个战略铁路,也就是在蒙古和西域等商业化意义不是那么大的铁路线上动工。这方面的钱由朝廷直接拨款。而商业铁路则由国有资本投资建设。

    同时在城镇设施建设上。则拨款了2亿元。用于建设各种城镇基础设施。剩下的钱则是用来建设公路和水利设施的。

    天启十二年之后,北方各省的水利工程基本上该修的也都修完了,需要建设的大工程也没有多少了,剩下的小工程地方政府主导修建就可以。水利方面的建设的投入可以大幅度的减少了,日后每年只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就可以了。

    公路方面的建设也基本搞定,干线和主要支线也已经修建得差不多了。没修的基本上也不打算马山修,毕竟如今修公路还不如修铁路。等铁路修好了,再考虑修建连接一些省份的公路。

    乡镇公路之类的设施。这是需要继续修建的。局部的公路网依旧非常重要,毕竟火车不可能通网每一个地方。马匹运输依旧占据很大的比重,只不过不再用马车进行长途运输罢了,短程的运输很多时候还是需要用到马车。

    建设的主要重心,此时基本上都在铁路和城镇基础设施方面。

    城镇基础设施和铁路的建设活动,可以为进入城镇的工人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国企投资建设的商品房,也可以解决工人们的住房问题。这方面并不是很难解决,进入城镇的工人,只要努力工作。基本上4到5年的工资就能买上一套商品房了,民房价格就更低了。

    所以进入城镇工作的工人。没有如同后世的农民工进城那样买不起房子。主要是这年头也没有那么多炒房的人,毕竟朝廷没有在土地交易上谋求收入,对于民房的产权也是承认的。

    正所谓足则让、不足则争。

    当房产越是不足的时候,越有人抢购、炒作,然后待价而沽,导致市场资源进一步的不足。

    当资源比较充足的时候,人人都没有紧迫感,也就不会去抢购什么的,炒作空间就没那么大。

    此时大明正在进行大范围的圈地运动,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镇,朝廷也必须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国有资本也必须加大房地产开发规模,保障进城的农民工不用被房子的问题所困扰。

    一旦连基本的安居都做不到,社会矛盾就会变得很尖锐。如今大明能够掠夺外部,也没有什么外部商品掠夺大明的市场,官方不需要依靠房地产来回笼资金,如果连安居都保障不了,一头撞死算了。

    连年建设力度都有所增加,天启十三年是城镇建设投入最大的一年。民资企业在天启十三年的日子将更加不好过,民间商人投资规模缩小,也需要官方和国有资本加大建设规模来保就业。

    至于对蒙战争,还没有达到需要动员全国百姓的程度,因此平时咋样还是咋样,不会施行战时市场管制,不用将所有工厂和大部分人口,都投入到战争生产之中。市场经济该怎么还是怎么发展。

    天启十三年的铁路建设项目,则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规模,直接参与建设的工人数量将达到三百多万人。

    支线铁路将大量开工,工人也是就近招募。

    同时修往四川、湖广、江南的三条干线铁路也将开工建设。经过新政改革,朝廷已经把新政各省变成了一个劳动力具备价值的环境,不似过去大部分人口窝在农村,很多时候无所事事,劳动力闲置、浪费。

    劳动力值钱了,百姓民生自然也就改善了。

    需要建设的项目很多,在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模式下,老百姓不愁没事做,工作岗位总是有的,只是好一点差一点的区别。

    此次对蒙战争,更是增加了就业岗位,各种作战物资都是用钱买的。所以天启十三年的经济局势不会太差,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样的经济局势则是非常不错的。

    财政预算结束之后,春节也就来临了。

    天启十三年春节之后的大明,将加速对外扩张的步伐,正式向亚欧大陆的广袤腹地展开新一轮的版图扩张。

    而这个春节则是过得非常惬意。朱由校在皇宫里面摆了宴席。宴请朝中大臣。以及国有资本财团的高层官员和财团内的大资本商人。

    这是正在崛起的新兴利益集团的欢庆时刻,而且今年朝中基本上只剩下了汉皇党官员,就连北方新政各省,大部分官员都已经变成了汉皇党。所以现场没什么苍蝇,朱由校被众星拱卫,作为绝对的利益代言人,这个利益团体内部谁都不喜欢皇帝出事,终于是不复昔日提心吊胆的生活了。

    如今的京师。可谓外松内紧,戒备森严。

    民间存在大量厂卫特务,时刻举报可疑人员。同时那些反对派官员已经被清理出京,也没有那么方便的谋划刺杀、毒杀等行为。宫内的防备更是进一步的提升,禁卫军是经过金挑细选的。

    宫内太监宫女待遇很好,也对朱由校的安全很上心。随着皇家有钱了,那些太监宫女的工资是直线上升,如今即便是刚入宫的小太监,一个月都有十元的俸禄。当然入宫的太监也少了,而且严禁民间私自阉割男童。

    太监宫女们平时不缺钱花。年纪大的时候还可以退休养老,死的时候皇家帮他们风光下葬。选的还是风水宝地。

    过去宫外人员能够买通宫内的太监宫女,不就是用钱么,不就是那些资本商人有了钱之后,大肆向宫内渗透。

    如今这些太监宫女不缺钱了,只要不是真的贪,一般人对皇室提供给他们的待遇都是非常满意的,已经大幅度的杜绝了太监宫女被宫外人员用钱收买的可能。

    而且这些太监宫女们有了钱,那些为了钱财争斗的龌龊事也少了,宫内为此安生了不少。

    在防止江南资本向宫内渗透方面,厂卫也在暗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倒是抓了不少试图向宫内渗透的可疑人员。

    那些江南大资本势力发现向皇宫内渗透没什么卵用的情况下,这种渗透活动也逐渐减少了。

    到如今朱由校才感觉自己比较的安全,心里总算是没那么慌了。这些年安全状况的改善,也和自己组建的利益集团的崛起有很大的关系。

    皇极殿里的这场宴会,一阵觥筹交错,各种歌舞表演,人人脸上笑容洋溢。在过去的一年,场内所有人都享受到了丰厚的利益,在场的人当中,基本上都拿到了国有资本财团的盈利分红。

    作为高层行政、国企官员,每个人都是有一定的股份分红的,只不过他们并没有持有股份,谁上任谁拿分红。

    又有地位,又有钱。对于一些有点理想的官员来说,和自己的理想也不冲突,还有什么比当前更好的局面。

    但是资本的胃口是无穷无尽的,这次宴会上这些明王朝的高层份子,一个个都大力支持大明继续向外进行扩张,更加支持征伐蒙古。

    蒙古是一个很大的威胁,谁也不知道哪一天就再次被攻入关内来了。而且攻打蒙古有足够的长远利益。蒙古的草原经济、商品市场,还有蒙古的矿产等资源,都是有利益存在的。

    资本一旦掌握权力,其野心也就是掌控世界,消除一切威胁。

    如今朱由校的封建王权已经资本化,国有资本已经成形。这个利益集团的野心,也已经开始膨胀。

    特别这个集团已经充分尝到了对外扩张和殖民的甜头,加上大明如今改革之后武力强盛,自然是要好好收拾那些不安分的敌对势力。

    在大明周边,对大明有明显恶意的,也就是蒙古的林丹汗了,这老小子还在和大明摆谱,不狠狠敲打敲打,根本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当然内部威胁依旧没有解决,威胁最大的依旧是江南那些大资本商人。但是南方的大资本商人此时的政治力量已经被打压了下去,他们手上也没有什么军权。武力上的威胁很小。

    基本上解决了之后,这个利益集团就会把主要的扩张重心,放在大明的全面改革上面了。

    这个春节一片欢庆景象,各省春节热闹非凡。皇家有皇家的喜庆,平名百姓也有自己的喜庆,有了不错收入的百姓,大量消费者各种商品,热热闹闹的过了个年,各新政省份一片歌舞升平。

    如果不是南方各省还没有纳入改革,真可谓是一个太平盛世。

    这年春节前,一名叫做顾绛的年轻人独自一人来到了北方,开始了他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历程。

    一路所见,极为震撼。

    自海上来时,千帆竞渡,远洋者不知凡几。

    当他在胶州湾下船之时,只见港口只上货物装运繁忙一片,各种各样的商品从海外运到了本土。

    年关临近之时,青岛地区的百姓大量购买着各种商品,富足之程度,比江南更胜一筹。特别是这里的造船工人,他们收入丰厚,辛勤工作了一年之后,购买力非常强大。

    市场上有从南洋、中南半岛、印度运回的香料、大米、水果。还有从镇东省运来的海鱼、鲸肉。

    市面上还有各种从海外运回的珠宝、奇珍。同时还有大量的工业产品,纺织品、裘皮,以及其他各种生活用品和奢侈品。

    曾经贫穷落后的北方各省,如今却工商繁荣,随处可见载满货物的马车在公路上穿梭。工业区里蒸汽轰鸣,最让他感到震撼的还是修到青岛的铁路。

    这是顾绛第一次见到铁路,深深为北方的变革感到震撼。

    他没有在青岛停留,而是在山东其他州县游历,继续深入了解北方的改革变化。一路上让顾绛震撼最大的还是北方吏治改革和规模浩大的圈地运动。

    北方吏治并不像江南士族所宣传的那样,什么被阉党把持后一片昏暗,反倒是吏治清明,司法公正。

    而且改革之后的朝廷,增加了乡政府编制,对地方掌控能力变得非常强大。而且没有什么官员敢公然欺压百姓,即便还存在一些不公的现象,也已经收敛了很多,不敢明目张胆的进行。

    圈地运动则使顾绛感到震惊,农业公司大量兼并土地,大量农民离开了土地,改变了千百年来的生活模式,进入城镇或农业公司成为了工人。

    这让顾绛终于是看到了这些普通百姓的疾苦,有些离开土地的农民身无长物,有的在迁徙的过程中妻离子散。

    但另一方面,那些进入城镇的工人,却又能很容易找到工作。官方和国有企业在到处大兴土木,修建各种设施。

    很多问题,让顾绛想不通。

    他不明白这样的模式,如何长久维持下去。难道永远都有那么多工作岗位?但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都属于改革的阵痛。那些进入城镇的工人,因为获得了工作岗位,生活水平有了十分迅速的提高。

    一些早些进入城镇的工人,已经普遍在城镇拥有了自己的房子。

    而那些在城镇中混不下去的工人,朝廷也有各种保障其生存的政策在执行。而且顾绛走访了很多地方,询问了很多不同阶级的人,得知过去经常受灾饿死人的北方各省,已经好些年没有饿死过人了。

    此时北方各省地方上即便受灾,即便官府不赈济,老百姓也不可能被饿死。因为到处都在招工,有一把力气就饿不死。

    而北方各省的社会矛盾,最为集中的地方已经不是百姓与官府的矛盾,而是快速发展而迅速拉开的贫富差距所带来的矛盾。刚进入城镇的工人甚至一无所有,而那些商人则家产万贯。

    并不是所有人都对当前的社会现状感到满意,但在涉及到对皇帝的印象时,各阶级群体绝大部分都认为当今圣上是个好皇帝,抱怨最大的反倒是那些民资商人,他们感觉银行不放贷出来了,但也仅仅只是抱怨。

    这名叫顾绛的年轻人,逐渐意识到了一场巨大的变革,在未来必将席卷整个大明。如今北方各省的凝聚力,已经变得空前的强大。

    顾绛,也正是未来的顾炎武。

    他决定继续游历北方,到京师、东北、西域等地看看,他此时已经彻底放弃了科举,而如今大明新政之后,入仕也已经不再只有科举一途。(未完待续。)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https://www.bqduo.cc/biquge/3_3687/c505968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