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新宋英烈 > 第二章 “翔龙堡”

“飞龙军”第二阶段扩军的事情原本一直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但随着被征召到“飞龙寨”中的新兵越来越多,一个明显而又重要的问题便出现了——“飞龙寨”装不下这么多人了。

    毕竟当初魏才思等几位寨主建立“五虎寨”时,手中不过几百名喽兵,安置起来并不需要多大的地方。所以,选建寨之地时魏才思等人考虑得更多的是是否有利于防守,而不是若干年后还有没有足够的地方住人。其实,如果按一般山寨的规模来看,这“飞龙寨”绝对称得上广大了。只要安排得当,住上五、六千人还是没什么大问题的。只是现如今一方面寨子里建有一座规模不算小的被服作坊,占去了一块地方。另一方面军事部这次扩军是按照委员会批准的上限来计划的,扩军完成后的“飞龙军”将达到一万余人。这样一来,尽管军事部已经尽可能压缩士兵们的居住面积、增加居住密度,但仍然只能在“飞龙寨”中安排下六千多人。而以“飞龙军”现在训练新兵的速度,这个数字在年月底的时候就可能被突破。到时候,就会出现新兵无处训练、无处居住的棘手局面。

    对此,军事部诸位兄弟一方面向委员会检讨自己当初考虑问题不够全面,疏忽了“飞龙寨”的容纳能力。另一方面则积极想办法,在最大限度利用现有空间的同时,也向委员会提出了在其他地方另建新营区的建议。

    对这个问题,委员会也给予了高度重视。经过与军事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商议,最终决定在霞云岭下、“凉园”以东新建一座占地广大的新营区,供“飞龙军”训练新兵及日后驻扎所用。

    之所以会选在这个地方,一则是因为这里离“飞龙寨”比较近,如果“飞龙军”有什么行动、调动的话,可以迅速配合。二则是因为霞云岭及其周边地区经过穿越团队多年经营,已经完全掌握在了穿越众手中,无论是官府的势力还是其他地方势力,都无法染指这块区域。在这里建立新营区保密程度是最高的。而且,在这里建营区,还能为“凉园”提供一重外围保护,使这座被穿越众们称为“团队最后安全据点”的堡垒更加安全——尽管由于科技部各种工厂的生产活动使这里污染比较厉害,除了工作需要不得不住在这里的科技部成员外,其他穿越者基本不在这里居住,但其穿越团队“最后堡垒”的地位并没有任何改变。更何况这里集中了穿越团队目前几乎所有的工业生产能力,为其增加一道屏障也是应该的。

    当然,在这个位置建新营区也不是没有一点弊端。由于这里已经是霞云岭的山脚处,属于山区与平原交界的地方,没有像“飞龙寨”或者“凉园”那样易守难攻的地势,在“地利”这条上要略差一些。不过,对于已经全面装备近代火器的“飞龙军“来说,有没有险要的地形并不是很重要。面对只有大刀长矛的敌人,“飞龙军”就是平地野战也不会吃亏。

    随着建新营区的决定出炉,穿越团队各相关部门便纷纷开始行动起来。当初负责设计“凉园”的杨新被直接点将,由他负责设计新营区的建设方案;商贸部以谢天为主的几位兄弟——主持上次招标的范吾成因为远在幽州,来回不方便,没有参与此次工程招标谈判——以及上次曾参与“凉园”工程招标谈判的尤远,开始和周边一些大的建筑队伍联系,准备选定几家有足够实力的来负责新营区建设——这其中就包括当初曾经承建过“凉园”的那几家大建筑队;科技部材料科的兄弟们则督促手下工匠们加紧生产水泥、钢筋等材料,以满足新营区建设可能的需求——这个时代的工匠能否接受用这两样东西修围墙、盖房子,就要看商贸部以及科技部材料科诸位兄弟与对方沟通的能力了。

    在这些工作当中,建设新营区最重要的自然是由杨新负责的设计方案这一块。毕竟没有图低,再好的建筑工人也造不出能令开发者满意的建筑来。不过,杨新在接到任务后,设计的进度并不快。这倒不是因为他懈怠,也不是他水平不足——当初设计“凉园”也没花太长时间——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因为杨新最近心情不佳,或者也可以说是心绪不宁,不能把心思都放在新营区设计上。而杨新心绪不宁的主要原因却是在数百里之外的地方,在“飞龙军”不久前才搅得天翻地覆的北汉代州。

    自打“飞龙军”撤离北汉到现在,杨新便一直没得到结义兄弟杨业的消息,他一直在担心自己这位义弟会因为大堡戍之战惨败而受被北汉朝廷治罪。但是,由于“飞龙军”撤离大堡戍并经瓶形砦杀出汉国又凭空消失后,北汉朝廷便一面加紧边界地区的戒备,禁止所有人员通行,一面派使者就此事向辽国那位有名的“睡王”陛下报告,希望这位上国皇帝能帮助北汉找出那股给自己造成重大损失的敌军。当然,北汉使者在向辽国皇帝禀报时并未说是辽**队南下“打草谷”,而是一口咬定这支会用火器的军队是必定来自周国。并表示,如果让这支军队在辽国境内四处游荡的话,对辽国自身的安定也是相当不利的。

    辽穆宗虽然人称“睡王”,除了喝酒、打猎之外,基本不干什么正事。但是,对于一支可能来自周国,而且实力不俗的军队窜入自己的疆域内还是很在意的。毕竟他再不理朝政,这等可能关系到地方安定,特别是关系到辽国最为重要的财富产生之地——幽云十六州——地方安定的事情还是不会允许的。因此,在接到北汉的报告后,辽穆宗也下令给南京道各级官员及驻军,命他们一方面要对辽、汉边境严加防范,另一方面则要加紧在整个南京道内全面搜寻,一定要把这支神秘异常的军队给找出来。

    辽、汉两国都在边境地区严防死守,不要说是派人往来送信,恐怕就是连一只鸟都不可能飞过来。所以,尽管杨新心中焦急,但现在除了耐心等待,等着两国放松警惕、允许人员往来时再去北汉打探之外,也没有其他办法可想了。

    只是,想着要冷静、要有耐心,但真要做起来却是很难做到的。因此,从七月初接到委员会的授意,杨新总共用了将近二十天的时间,才把新营区的规划效果图——具体的房屋样式将交由得到工程的建筑队负责以这个时代常见的营房样式设计,不必杨新去操心——交上来。

    根据杨新的设计,新营区占地广阔,面积约是“飞龙寨”的一点五倍,能够容纳超过一万士兵驻扎。新营区作为一座军营,自然是采取堡垒式设计,在东西南北四座营门处还采用了与“凉园”类似的棱堡式防御工事,以增加营区的防护能力。

    此外,沿习穿越团队以前的习惯,在新营区开始建设之前就要为其取一个响亮而适合的名字。不过,与当初设计“凉园”时的取名方式不同,由于这座新营区其主要目的是训练和驻扎团队武装力量,因此在讨论该起什么名字的时候,委员会与军事部以及设计者杨新都没有采用以前常用的“xx园”的命名方式,而是根据其功能、用途以及与“飞龙寨”的关系,给其起了一个更贴切的名字——“翔龙堡”,寓意着“飞龙军”由此处“一飞冲天”、“翱翔万里”。

    新营区的名字已经取好了,新营区的建设自然不能拖后腿。在经过一番仔细的对比、研究,并详细考察了所有被邀请来参与工程投标的建筑队伍之后,穿越团队最终还是选择了当初承建“凉园”的那几家建筑队——此次这几家建筑队依然采取了组团竞争的方式,在实力上自然占据了一定优势。再加上穿越团队曾经与其有过合作,对其根底比较了解,知道这些人干活认真、工程质量有保障,最重要的是嘴比较严,为团队干完活后,出去不会到处乱说乱讲——这从周遭百姓一直把“凉园”当成一座有钱人的避暑别院,而非避难的堡砦这一点上就能看出来。

    这次建设新营区,穿越团队对外的说法与上次类似,依然是一座避暑的别院,只不过是面积比上次的更大,以便能够容纳更多人罢了。当然,这些只是对外掩人耳目的。只要是看过杨新那张规划图的人,绝不会把这座占地如此庞大、防护如此完备、房屋如此众多的堡垒式建筑当成是一座有钱人家避暑的宅子。

    不过,看得出归看得出,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依然担任工匠头目之一的那位罗师傅再没有像上次那样说“这座建筑不像是别院,而是坚固、完善的堡砦”之类的“胡话”。他在看到穿越团队提供的图纸后,与上次帮他解了围的何师傅等人一边不停称赞负责画图纸的杨新手艺高超,一边顺着与他们谈合作事宜的谢天、尤远、杨新等人的意思,指着图纸连声说这样的别院建成之后,诸位员外住进去一定会非常舒适,过夏天就像过春秋天一样,却完全不顾这座几乎抵得上半个良乡城的所谓“别院”那高高的围墙、众多的望楼,以及位于四座大门门口外的那几处他们叫不上名字,形状奇特类似堡垒式的建筑。

    与上次的情况类似,在与罗、何等人的谈判过程中,杨新再次代表穿越团队向工匠们提出了严格的建筑规范和工程质量要求,其中的某些指标甚至超过了当初“凉园”的标准——“翔龙堡”在地利方面逊于“凉园”,自然要建得更加坚固、更加完善才行。

    对于杨新提出的标准,以罗、何二人为首的工匠经过商议,觉得虽然比较苛刻,但还在大家的能力范围之内,也就答应了下来,只是提出了依此标准建造,所需的时间和费用将会比较大。预计整个工程做下来,大概需要一年左右,耗费的银钱在四万贯左右。

    对于穿越团队来说,多花些钱倒是无所谓,有玻璃及私盐两顶产业支撑,团队的财政还是很宽裕的。不过,对于对方提出的工期要一年时间就有些不满意了。因为根据军事部的计划,“飞龙军”第二阶段扩军必须要在一年之内完成,以便在应历九年,也就是后周显德六年上半年的幽州之战中发挥作用。这还是按照大家所了解的前世历史记载来推断的,天知道在这个时空会有什么变化。如果幽州之战拖后了还好说,万一要是提前了,到时候“飞龙军”因为营区的问题扩军没完成,那岂不是要耽误大事了。

    因此,在罗、何等人提出工期要一年后,杨新第一个提出异议,他说道:“诸位师傅,吾等建设这座园子是有大用的。如果建筑工期长达一年,那么对吾等的影响将会极大。还望诸位师傅再想想办法,争取能将工期缩短到半年左右为好。”

    “不错,不错,还望各位师傅多出些力。只要能缩短工期,多花些银钱也是没关系的。”谢天在旁边补充道。

    听了杨、谢二人的要求,罗、何等人均面露难色。他们这些人自然希望能拿下这项庞大工程,但对方的要求实在有些高,以众人的能力是不可能做到的。而且,面对这些在良乡县内算得上说一不二,在幽州城里也说得上话的“地头蛇”,这些工匠们也不敢像接其他工程那样,先满口应承,到时候完不了工再找借口拖延——如果那样做的话,估计他们不但再也休想干建筑这一行,只怕连脖子上吃饭的家什都要丢了。

    眼见几位工匠面色为难,对于自己的要求没有回应,杨新便有些不耐烦的问道:“诸位有什么话尽管直说,不要如此吞吞吐吐的。”

    又犹豫了片刻,还是那位罗师傅开了口,他向杨新、谢天一抱拳,斟酌着说道:“杨爷息怒。不是小人不想应承,实是杨爷刚才提出的工期太短,小人们根本做不到,自然不敢答应杨爷。”

    “怎么会做不到?”杨新不满道,“这座园子虽然对质量的要求比较高,但主要集中在围墙和望楼、棱堡等重点部位,对于里面的房屋要求并不比普通民宅高多少。诸位手下有数百工匠,再多雇用些干力气活的短工,半年之内完成并不是不可能的,怎么说根本做不到呢。”

    说到这里,杨新顿了顿,冷冷的继续说道:“诸位不要以为这工程只有你们能做,幽都府范围内会盖房的人不止你们这一家。如果你们不愿接,爷便去找别家来做。爷就不信,肯花钱还有办不成的事。”

    听杨新这么说,这位罗师傅虽然有些担心丢掉这么一桩好买卖,但作为一名手艺人,他对自己的专业能力还是很有信心的,对于杨新对自己实力的不信任很有意见。因此他并没有对杨新唯唯诺诺,而是再次抱拳解释道:“杨爷且听小人解释。杨爷刚才说的不错,小人及几位同行手下确实管着数百修造工匠,而且在农闲的时候也确实可以雇到大量的青壮当短工,做一些挖地基、运材料的粗重活计。但诸位爷要建的这座园子不光是只建一圈院墙,里面还要建造数百间房屋,大门外还要建杨爷刚才所说的那个叫‘棱堡’的繁复建筑。这些都是要由熟练工匠一砖一瓦修砌出来,不是想快就能快的。小人所说的一年工期已经是按照工匠们日夜赶工计算得出的时间,真的没办法再短了。

    如果杨爷不相信小人所说,大可去找其他工匠询问。若有人承诺能够做到,并真在规定的时限内盖起了这园子,那小人甘愿就此回乡下种田,再也不干这建屋修桥的营生。”

    见这位罗师傅说出这等“退出建筑业”的重话来,杨新原本烦躁的心情也略微平静了一些,他下意识的接了一句:“既然用砖盖房比较慢,那你们完全可以用钢筋水泥来盖嘛。那样既快又结实,何乐而不为呢?”

    “钢筋水泥是何物?”罗师傅以及其他几位工匠几乎是异口同声的问道。

    对方这一问,杨新才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钢筋水泥这东西哪是这个时代的人所能知道的。不过话已经说出去了,再往回收也不赶趟了。于是,杨新只得为这几位工匠解释了一下什么是钢筋水泥,用这些东西怎么样盖房子——当然水泥的来由则毫无意外的被他推到了海外商人带来的秘方之上。

    尽管还没有见到杨新所说的这所谓钢筋水泥究竟长得什么样,但多年的建造经验使这几位工匠立即就捕捉到了用这两样东西盖房子的好处。结实不结实还要见到实物才能下定论,但建造速度快却是毋庸置疑的。如果真有这位杨爷所说的这两种东西,那么在半年之内完成这座大园子的建造还是可能的。

    于是,那位罗师傅便试探着说道:“若这钢筋水泥真如方才杨爷所说那般神效的话,那在半年之内将园子建起来确实不是什么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只是,正如杨爷方才所说,这钢筋水泥乃是海外传进来的秘方,似小人等这般普通匠人自然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对于该当如何使用它们更是一无所知。而且,小人说句不谦虚的话,只怕可着良乡城乃至整个南京道,也没有一个修造工匠知道这东西。

    所以,小人这里有个不情之请,希望杨爷能让小人等见见这两种东西,并教小人等如何使用。小人等也好现学现用,用它们来为诸位爷建造这园子,免得误了工期影响诸位爷办大事。”

    虽然对于杨新以及参与谈判的谢天、尤远等人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能按时完工,至于钢筋水泥,特别是水泥的保密工作并不在他们首要考虑范围之内。但穿越团队有穿越团队的规矩,这种向外人展示团队技术,并教其使用方法的事情并不是他们三人能做得了主的。因此,杨新便向几名工匠说明了自家规矩。几名工匠对此自然非常理解,表示手艺不外传是常理,杨爷要向主事的兄长请示也是应当,众人回去等消息就是。

    见几位工匠都很好说话,杨新也就不再耽搁。他告诉几位工匠不必离开,只需在这里稍候,自己很快就会回来继续谈,然后便出门去向委员会请示。

    由于与几位工匠的谈判就在“清园”中进行,所以杨新很快就与王崤峻、张维信达成了共识,并通过电台得到了李俊武的同意,决定允许几名工匠头目接触钢筋水泥,并教授他们使用方法。但前提是这些技艺只限于几名工匠头目知道,其他工匠不得了解。

    对于杨新代表穿越团队提出的要求,几名工匠头目自然满口答应。他们几人表示,漫说杨新这边有这个要求,就是没有这个要求,这种类似“一招鲜”的技艺他们也不会告诉别人,毕竟“手艺不外传”的规矩他们还是很看重的。

    随着双方就各种问题达成共识,“翔龙堡”的建设便开始紧锣密鼓的进行准备,并于应历七年阴历八月初一正式开工,挖下第一铲土。

    ;

(https://www.bqduo.cc/biquge/3_3136/c723630.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