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一条沟就叫封,在沟边挖出来的土堆上种上树就是建,合起来就是封建,也叫分封。但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却说法不一。根据史记记载,黄帝时代,“诸侯咸来宾从”、“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这描述的便是早期的封建制度。五帝三代时期不断发展,到周朝时周公定礼之后,封建制度的完善程度达到顶峰。柳翼谋谓:“自唐、虞至周皆封建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即从尧、舜经夏、商到周朝,采用的都是封建制度。
秦始皇一统六国,废除分封制,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汉初又兼采之,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其性质不全相同,变的有名无实。然而在交通极其缓慢的时代,从中央发出的命令抵达边境长的需要数月之久,以至于中央朝廷无法及时得知偏远地区的情况,为了有效及时的处理边远地区的各种事宜,中央朝廷只得放权给边远地区的各级行政官员,以至于他们除了人事权外可谓对地方有生杀大权。如此大权利在掌的官员所以也被叫做封疆大吏。
说到底,还是逃不出这个封字。中华的建立的在延续满清的基础上,那自然无法全面变更千年以来的惯例――分封。而且秦始皇正是过于激励的全面撤掉分封制,也是引发地方豪族反抗的原因之一。既然有前史为鉴,那自然不重蹈覆辙。所以李明回京的第一次会议就在讨论分封天下,这也是接拢本朝新贵的机会。
分封的爵位是可以传给后人,这也迎合了这个时代荫福后人的想法。所以李明受到新贵们无比的拥戴,就在大家讨论爵位名号之时。只有李鸿章在反对,不对他反对不是封爵本身,而是反对封爵的时间。就如同他说自己一样。还打算拿个上国公的封号呢。
分封的仪式被延后了,但分封的事情依然在继续。很多分封的名号已经都确定了。比如李鸿章的齐国公、孙家鼐的吴国公、翁同龢的越国公等等。这批老臣将在封爵之后正式退出朝堂,因此李明特批了一批公爵作为奖赏。而正当年的严复等人最高爵位只是侯爵,严复是闽官侯、唐绍仪是香山侯等等,文官基本都是以家乡的名为侯爵。武官则不同,以号封侯。邓世昌是致远侯、吴德仁是靖海侯、王士珍是定襄侯等等。当然还有大量的伯、子、男等爵位。这些名号被“一不小心”流露了出去,这些跟着李明起家的臣子各个兴奋异常,他们都知道,其实推迟封爵就是等打完这俄国这一仗。这一仗无论前方作战还是后方补给。只要出了纰漏这爵位就不一定跟自己有关了。所以为了爵位,各级臣工对战事都非常上心,这也是前线战事万般顺利的重要原因。
新贵要奖赏,旧贵也要安抚。在“泄露”出来的朝廷封爵名册上就赫然写着两广总督长沙侯谭钟麟,这么一位大病初愈、已经对新朝再无作用的老家伙都封爵为侯,其它人正当年的官员有没有呢?
别看李鸿章体弱多病很少上朝,其实这一切都是李鸿章一手安排的。就像他跟李明说的那样:皇上手握兵戈之威,再拿出爵位诱之以利,整顿全国上下使其一心方能于列强一拼。当然李鸿章做任何事都会带点自己的小心思,他知道自己的几个儿子不成器。只希望皇上能看在他一心为国的份上,给他几个不成器的儿子一个富贵的日子罢了。
这个当然要同意,人家老李都这么为国拼命了。总要留点福荫吧,但对其它旧臣就要开始清算了。在李鸿章的安排下,朝局正在微妙的变化着。
大年初七是正式上朝的第一天,新年的第一次大朝会,在京各级官员都需临朝晋见。依惯例这天朝会只是君臣见个面,说几句祝福的话展望一下未来。真正的朝议是第二天大年初八的朝会。
这天朝会上,教育部副部长、中华皇家学院祭酒辜鸿铭启奏吾皇:“全国教育普及已经过十年准备期,期间在京周边推行顺利,后扩展至全国大城市。在以此向国内富庶地区延伸均总体顺利。经过十年的准备,全国各大高校已培养出足够多的教师人员。至此已达到预期全面推广教育普及的基础条件。特此奏请吾皇,全面开始全国教育普及。”
帝点头答曰:“准。”
责令礼部牵头。户部吏部配合开始中华第一次人口普查,以为全国教育普及做好数据准备。同时内务府开始拨划资金,教育部着手在各地选址建立中小学堂。工部着手新建校舍,交通部参于对各学堂道路规划。同地各地警察等治安部门着手布置学堂安全事宜。诸部通办配合,不得有误。钦此。
随着圣旨的颁布,全国上下一片高喊皇上圣明。教化天下这是自古人文人士子的愿望,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实现,如今在新朝有皇上的支持,如今算是看见希望了。各地御史言官行动最为积极,他们本来就在全国各地巡回督察官员,各地学堂更是他们检查的重中之重。如今他们全部扑到偏远地方实地考察,同时也带去了皇上要教化天下的旨意。
自古读书就是民间上升的唯一通道,只有读好书通过科举才能获得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地位。可读书是一项需要极大开销的事情,读书也使家庭减少了劳力,所以大部分民众还无力承担庞大的读书开支,这也导致了读书一向是富人家的专利。如今皇恩浩荡,天子代缴学费并出资提供学子一日三餐。消息传来,各地民众朝京城方向跪拜以谢皇恩。
有了民众的支持,有了皇上旨意。御史言官开始驱使各地官员上山下乡,各地衙役在乡间来回统计,主簿们则需要汇总各种数据到深夜还不能休息。于是不少不配合的县令被参。或待罪立功,或削职,甚至牵连了不少地府以至于巡府官员。杀头依然是这个时代最有威慑力的办法。然而面对有大义在身的中央朝廷和行大功德之举的教育普及工作而言,在民众眼里这些敢贪污皇后娘娘脂粉钱的贪官污吏们的确是死有余辜。当然人也不能杀多了。凡事多了之后,意义就不大了。大部分官员要么老实的回家种地经商,要么被调到毫无人脉的地方为官,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向皇上表达无比的忠心,再激情万分的投入到建设新朝的新工作当中。
朝堂上也是欢声一片,十年的积累让新贵们早已笼络了自己的人脉,前些年还顾及要朝局平稳,大量自己派系的人员还无用武之地。如今朝野为之一空,正是安插自己人的好时候。于是朝中各派系,文武之间暗潮流动。
这一切李明当然知道的很清楚,但他不能过问。这是朝局的潜规则之一,每个人想要做稳自己的位置,都需要获得一些人的支持,那么必然要给这些于一些好处。皇帝其实也不例外,李明他想坐稳皇位,也要得到这些新贵的支持。分封爵位也正是给出利益的一种方式。当然,作为国家最大的贵族――皇室。当然也有自己的人手需要安排。政治,一向讲究妥协嘛。
新年刚过,全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人口普查。而在这之间被下职的各地官当然明白。这不过是朝廷借口人口普查展开的政治清洗。第一时间向皇上表忠心的人虽然大多没有得到升迁,但依然牢牢的守着自己官位。那些晚一些的效忠的官员但凡有些能力的也留守着官位。只有那些曾经想左右逢源未能也一直没有表示忠心的官员被革职,曾经激烈反抗过的甚至被杀,但到了这个时候,他们也只能吞下自己酿成的苦果。
全民正兴高采烈准备欢迎即将到来的全国教育普及,一些地方富户豪绅也为争一个良善人家的名头纷纷捐献土地或者房舍。然而此时国内宣伟的风向却在悄悄改变,一些地方报纸有意无意的开始提到还远在非洲俄国远东舰队。必竟无论是火炮数量还是排水量均在中国海军之上,同时正在远海集结训练的中国海军也很长时间没有消息传出来。如果这些仅仅只是担忧的话,那俄国第二支舰队从波罗的海出发的消息就是打破这片宁静的石头。
1905年2月19。中国黄帝4602年乙巳年正月十六。随着俄皇尼古拉二世的怒吼,诺伯加拖夫少将率领俄国第三太平洋舰队从波罗的海出发。经英吉利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在克里特岛汇合黑海分舰队。这支舰队汇集了俄国最后的海军力量。全部的三艘一级战列舰和三艘二级战列舰,以及多达十三艘各式老旧舰支和补给舰支。可以说,尼古拉二世为了进攻远东,凡是国内所有舰船上装着根炮管的东西都派出来了。且不说驱逐舰没有足够航程,更不用那些更小型的炮艇了。于是俄国第三太平洋舰队浩浩荡荡的通过苏伊士运河,于是红河两岸的人有幸的看着了这样一支舰队。作为海战主力的战列舰和重巡洋舰拉着驱逐舰,而驱逐舰又拉着更小型的炮艇,就如同老牛拉破车一样步履艰难的在红海上航行。
对于俄国举全国海军之力远征太平洋,欧洲其它各国都是乐见其成的。这么一支庞大的舰队足以左右欧洲的局势了,而尼古拉二世又是一个不甘寂寞的君主,他总想以挑战世界来显示斯拉夫人的尊严,就像他曾说过的那样:俄罗斯帝国需要在每个海洋都有出海口。现在,这个疯子把全部海军力量派到东方去送死,那有什么理由不同意呢?
而中国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随着一场场战争的胜利,如今的中国人越来越咄咄逼人,他们企图恢复古老中国曾经的势力范围。他们正在开始主导整个南洋的次序,他们将脚插进中南半岛,他们正努力的将手伸向澳大利亚,甚至他们的海军进抵了太平洋中部与该死的夏威夷结成的事实上的盟友。然而他们并不满足于现状,借着打击海盗的名义。他们的海军频繁的进出印度洋,如果不是英国人强势予以拒绝,中国人还打算在苏门答腊岛最北端的班达齐亚修建一个中国人的海军基地。这绝对不能容忍。
现在好了。中国人企图挑战俄国人遭到了俄国人最强力的报复。中国人海陆战争都是经验丰富,但俄国人身强体壮、舰队庞大。这将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就让俄国人与中国人打生打死去吧,无论最后是谁赢了,他们都将付出惨重的代价。这们一来,他们这些人才能从中获利。
然而对尼古拉二世而言,这仗他不得不打。尼古拉二世登基的时代,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变革时期,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从19世纪末起,以重工业为中心的俄罗斯工业体系得到完善。而尼古拉二世的资本主义改革却造成了俄国国内不小的社会矛盾。随着俄国国内贫富差距扩大,大量农民破产,社会矛盾越来越激化。然而地方自治局的县和州的管理机关的自由派曾希望新的统治者给予一个机会来缓和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时期沙皇制度和人民之间的矛盾。但是,尼古拉二世对自由派这种温和的请求完全置之不理。1904年12月,位于圣彼得堡的普梯洛夫工厂发生罢工,圣彼得堡各界认同罢工的民众不断增加,罢工人数攀升至八万人。1905年1月22日清早,东正教神职人员盖庞神父带领一个为数约三万人的工人组织到冬宫外广场和平示威,目的是向沙皇递交请愿书,以表达劳工阶层与社会底层人民的困苦。与遭受到的欺压,请求沙皇进行社会改革与终止日俄战争,并期望不要有超时的工作与合理的待遇。然而尼古拉二世从1月8日起已移居在皇村。和平示威当天不在冬宫。当时负责守护宫廷的武士面对已渐渐增加到二十万人的聚集民众,对空鸣枪示警,不久之后便向群众射击,民众在惊慌中逃亡而争相推挤,盖庞神父也在混乱中身亡。虽然下令对民众们开枪并非沙皇本人,但民众已经将仇恨记在尼古拉二世身上了。
面对这些情况,尼古拉二世从维护统治的角度出发,必需继续对内改革。然而改革需要时间,关键是固执的尼古拉二世认为民众这种温和的请求是对他统治的威胁。他认为他的君权是“天赐”的,而他个人只须对上帝负责。然而国内愈加尖锐的社会矛盾却不得不让尼古拉二世面对这个事实。所以尼古拉二世选择了对外扩张。他希望借着扩张和战争来缓和国内的矛盾,给自己争取时间。这就是尼古拉二世不牺一切代价选择远征的根本原因。
而对于中国而言。这场战争也是必然的选择。因为文化和地域的原因,中国最大的外部威胁就来自于北方。匈奴被汉朝赶跑了来就突厥,突厥被唐朝干掉了来了蒙古,蒙古被明朝压服了来了通古斯满族,清朝终于平定的蒙古却来了俄国。北方,这个始终正面威胁中国安全的区域自始至终没能真正平定。更何况俄国与中国都是大国,两个大国直接接壤这不符合地缘政治的要求。谁都不愿意自己的邻居也同样是一个强国,两个庞然大物互相靠在一块土地上,战争就是唯一的选择了。这也是为什么后世会有蒙古国和珍宝岛战争的跟本原因。大国之间应该间隔着一些小的国家,作为两个大国之间的缓冲和博弈的棋子才是硬道理。
有着先知先觉的李明自甲午战争结束后就开始谋划北方攻略,只不过因为日本局势的反复着实耽误了一些时间。然而鼓动南洋华人搞自治、搅动南洋局势甚至把手伸进印度洋伸向澳大利亚,其实都是在为进兵北方打掩护。而此时的中国借着董福翔叛乱将兵锋推进至西北,借着乌泰叛乱进兵蒙古,就是为彻底占据西伯利亚做准备,为此,整个中国高层谋划了十年之久。
既然战争不可避免,那当然要先下手为强。以有心对无心,准备充分的中*队在谁也没有料到的初冬发起了攻击,一时间将俄国人打了个措手不及,也让世界各国目瞪口呆。加上俄国指挥层一再的失误。让整个局势看起来全面倒向中国,短短的一个月内,整个西伯利亚除了数个城镇外全部被中国占领。
战场上表现的一塌糊涂的俄*队让尼古拉二世恼羞成怒。他倾尽全部海上力量强行远征中国,并叫嚣着要集结百万大军从陆地上进攻中国。而事实上。尼古拉二世也确确实实的新征召了六十多万军队。只是凄凉的俄国经济无法支持如此庞大的军事开销,而主要贷款国法国在将款项贷给俄国时却要求俄国在其西部边境上增加二十万陆军,帮法国分担来自德国的压力,无可奈何的尼古拉二世为了拿到贷款只能答应。截止到1905年3月初,集结在鄂木斯克一线的俄军已经达30万人,更有10万大军正在陆续通过秋明,而在国内还有近10万人正在整编等待开赴战场。加上南线由扎鲁巴耶夫指挥的军队也被扩充到5万人,西伯利亚各地驻军还有接近5万人。整个俄军总兵力达到了近60万之多。
反观整个进入西伯利亚的中*队仅有20万人,其中8个师约10万人在新西伯利亚城一带布防。其它各军都在对俄军进行包围。还有就是经新疆与俄国对峙的聂士成的3万人而已。
虽然中*队人数少,但中国近年来战事不断也培养了一大批历经战火的军队和军人。虽然在体型和耐力上比不了俄国人,但战争又不是打群架。对于战争的理解和适应力,这不是俄国那些刚刚从田里征召的民夫可以比的。而且中*队有着更精良的武器和保障系统,战略战术更是更胜一筹。至于人数上的劣势,这对中国来说算是问题吗?且不说中国是第一人口大国,而且中国还有藩属国可以调动。于是,正在向西伯利亚增援的第二批部队中就包括二个琉球师、六个朝鲜师和第八旅。刚建国不久的阿努依共和国为了表达对中央朝廷的忠诚,也将仅有一个陆军团都派来西伯利亚参战。
然而此战关系到中国未来战略。对中国来说也是只许赢不许输的局面。为了增加必胜的概率,驻守日本的刘盛休的第六兵团3万人被调到新疆,加强南线力量。同时向日本政府提出。由中国政府提供等同于朝鲜部队的待遇,从日本征召三个师的兵力协同作战。
消息传出,英美等国纷纷提出反对意见。在他们看来,中国这种行为等同于要求日本藩属,这是不能同意的。既然不能直接拉部队,中国驻日公使的努力下,中国驻日各地领事馆就在大门口挂出征召志愿兵的旗号,人家自愿来的你总不能阻挡吧。被中英等国残酷剥削下的日本人民纷纷冲向中国各地领事馆报名。
英美等国这下没辙了,还捞了一身骚。因为中国征召的志愿兵的待遇比之朝鲜兵的待遇少了一截。朝鲜兵的待遇是月饷10元而征召的日本志愿兵仅有7元。理由是他们是志愿兵,不能等同于正规军。但每个月累死累活也只能赚到4龙元的日本人。无法抵挡提供食宿和月饷7元的志愿兵待遇。更不提表现优异的可转入中国正规军等其它福利,要知道中国正规军普通士兵每个月的军饷最低的都是12龙元呀。就边日本国防自卫军司令黑川通轨。通过运作直接将重新改编为防守制的原日本第四师团、现日本大阪第四镇全员编为志愿兵。这样本来仅有的5万个名额仅剩下了3万多点,为争得这可怜的名额,日本人为不惜大打出手。以至于短短一周之内就有十余万人报名,这还不算正在从农村纷纷赶往城市的农民们。最后在黑川通轨的努力下,中国政府同意再追加一万个名额。经过清挑细选,新年刚过,第一批日本志愿兵登上运输船进入中国。
“一定要区分对各藩属*队的使用方式。”李明再三强调这个问题:“朝鲜人战斗力差,绝不可用于前线主力决战之时,但朝鲜人对中国的忠诚是可以肯定的,更多的让他们驻守后方维持占领地的次序还是很好的。朝鲜人就是根棒槌,他们一定会在新占地进行抢劫等事件,先不用管他们,让他们闹。等战事结束需要整顿地方次序之时拉几个朝鲜人砍了还可以收买当地民心。至于日本人,他们在武士道精神的装备下,战斗力是强大的而且绝对听从命令,日本人可以当主战部他使用,需要死战强攻的地方把日本人送上去。但这不包括日本第四镇,这些人看自己的命比较重,跟本就不会去打仗,但让他们从事后勤保障却是第一流的。同时要注意,对日本军饷的发放交给日本政府来完成。日本政府里一定会有贪污的现象,战后我们就可以借此对日本内政进行干涉。说到琉球师,这次一定要让他们见见血,着实的打上几仗,这对以后琉球人帮我们管理投降的和其它地方部队有好处。”
对于阿努依*队,在接见阿努依团团长苏我英树朝见时,李明看了眼却对身边的李鸿章说道:“整个阿努依族也就四万多人,这次他们出动一个团三千余人可以说是举尽全族壮年男子。让各部队确实保证他们的安全,确保这支部队不能有险,跟在我军后面打打顺风仗就好了。阿努依人已经不多了,给他们留下发展族群的种子吧。”这句话很快传回阿努依国内,让整个阿努依族泪洒满襟。
中国陆续向中俄前线增兵至17万,各俄军据点外的兵力也逐渐增加。截止到3月底,中国投入中俄战争的陆军总兵力达到41万。
四月是春暖花开的日子,对于西伯利亚也是冰雪消融的开始。世界各国也都闭上了嘴巴等待这场大战的结果。中俄两国磨刀霍霍,大战一触即发。(未完待续。)
(https://www.bqduo.cc/biquge/2_2515/c212487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