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龙腾1856 > 第204章 大结局之新世界

徐世昌担任了联军这次进攻的总指挥官,代号“蓝色行动”,同时在莫斯科方向和南方动大规模的进攻。Ω』笔Δ趣Ω阁Ww『W.ΩbiqUwU.Cc并以莫斯科为主要突击目标;为了制止苏军在遭到联军进攻时破坏油田,他还制定了一个附加计划。派拍中国的特种部队化装为苏军,渗透苏军后方,对高加索油田进行突袭。

    这次突袭行动被派给了张宗昌的白俄军团,他挑选了大约7oo人的俄国士兵组成小分队,都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

    从前线到迈肯普市区的距离大约有一百公里,张宗昌的白俄军小分队如何安全秘密地抵达迈肯普而不被苏军觉,是这个大胆计划中的关键。中国在战前和战争初期的资料积累这时候挥了极大的作用,中国的军队这时十分清楚苏军内部的一些工作程序和细节。这对张宗昌小分队的渗透工作帮助极大。

    夜半时分,一弯清月挂在漆黑的天幕,风中有几丝冷意。身穿苏联契卡制服,张宗昌的小分队告别来送行的徐世昌。张宗昌的名声不太好,徐世昌以前不怎么看得起他,这时看他毫不犹豫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对他的印象大大改观,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说:“兄弟们,多保重!我希望能看到你们每一个人都平安活着。莫斯科在前方等着我!”

    张宗昌这时从怀里掏出一个金怀表,递给徐世昌,说:“徐司令。我有件事拜托你,这块金怀表,是张作霖大哥送给小弟的。如果小弟我这次不能活着回来,请将这个金怀表还给张大哥,并拜托他照顾我年迈的老母!”

    张宗昌的老妈原是跳大神的巫婆,他对自己的亲娘极为孝顺。徐世昌接过金怀表,这时对张宗昌刮目相看,点点头说:“一定办到!不过,我还是希望到时候能把怀表还给你!你自己照顾好老娘。”

    在黑夜掩护下。张宗昌的小分队悄悄从阿里克山德洛夫斯卡亚地区越过苏军前沿阵地。

    联军刚开始的进攻非常成功,布尔什维克军队在空旷的大草原上很难进行有效的抵抗。苏联布尔什维克军队后撤达二百公里,顿河及顿巴斯盆地最富饶的地区均落入联军之手。双方部队在伏尔加格勒展开大会战。

    会战正式开始。德军第6集团军在鲁登道夫的指挥下,以第8步兵军为北突击集团,以第51步兵军为南突击集团,突击苏联布尔什维克军队防御实施包围,向卡拉奇方向展进攻。同时,以部分兵力向苏联布尔什维克军队后方起佯攻,以吸引苏联布尔什维克军队的注意力。德军在卡拉奇附近强渡了顿河。托洛茨基命令,凡是不服从命令而离开战斗岗位或者撤退的军人都将被枪毙,并严厉要求苏联布尔什维克军队部队“绝对不许后退一步!”

    同时,蔡锷的军队在伏尔加格勒铁路向东北方向进击,当天迅突破了布尔什维克的防线,占领了蒙特纳亚。第二天,中国的军队又攻占了科捷尔尼科沃,突破到阿勃加涅罗沃地域,独立攻击伏尔加格勒,进至城南的加夫里洛夫卡地域,其前锋已前出攻占京古塔车站。与此同时,中国第一航空大队在冯如的指挥下,出动飞机3o架,对伏尔加格勒进行狂轰滥炸,伏尔加格勒郊区的房屋多为木质结构,燃起了熊熊大火。

    当时,圣彼得堡也遭到了德军的猛烈攻击,列宁致电托洛茨基,要求他立即带军队从伏尔加格勒突围,以缓解圣彼得堡的紧张局势。

    托洛茨基的军队于是集结了三个师大约七万人,强行突围,但由于准备仓促,未达到预期目标。当晚,苏联布尔什维克军队再次动突围,再次失败。

    中国的军队再次出动轰炸机,用燃烧弹将伏尔加格勒市区炸成废墟,伏尔加河沿岸的水路增援也受到影响。蔡锷的军队从城北突入市区,苏联布尔什维克军队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双方逐街逐楼逐屋战斗,反复争夺。中国的重炮部队加大了轰击力度,飞机也不停轰炸伏尔加格勒,城里变成了一片瓦砾场,城中8o%的居住区被摧毁。在满是瓦砾和废墟的城中。刚刚赶赴城中的布尔什维克军队战士的平均存活时间不过24个小时,军官也只有约三天的平均存活时间。

    德军也开始调遣包括42o毫米巨炮轰击城内,在伏尔加河东岸的苏联部队陷于炮火笼罩之下。城内布满了高达数米的瓦砾堆和废弃建筑。

    联军不断加强对斯大林格勒的包围圈,并开始缩小包围圈的行动。苏联布尔什维克军队口粮的分配已减到了能够维持生活的标准之下;炮兵的弹药开始感到缺乏;医药品和燃料都已经用尽;每天都有数千名士兵死于饥饿、严寒和营养失调。

    当蔡锷的军队攻进伏尔加格勒,三十一岁的托洛茨基选择了投降,战俘中还包括22名布尔什维克的将军。蔡锷面对着托洛茨基这群跪在地上的战俘,内心充满了鄙视,他拔出腰间的毛瑟枪,朝天开了三枪,冲着那帮跪着的将军们大吼:“你们这些将军,怎么不去死啊!平日你们总是口口声声说代表人民,却享受着种种特权,你们吃着人民的民脂民膏,作威作福,今日面对人民的敌人,你们怎么不拿起武器,战斗到底呀?你们就只会在你们的报纸上展示你们的英勇吗?一群懦夫!”

    伏尔加格勒会战使布尔什维克损失了大量有生力量,并引起在此之后苏联士兵的大规模恐慌和士气衰竭,中国的军队乘胜追击,占领了高加索油田。那些被列宁派去毁坏油田的布尔什维克小分队,也被张宗昌的特种小分队给击毙了。

    联军还未大规模攻击,布尔什维克军队就撤退了,在离开前,契卡纷纷将点燃的火把投向准备好的油桶或居民的房屋。不多久,火光四射,全城起火。

    这时,东线的德军也已经突破到圣彼得堡附近,将对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展开最后的清剿!各地的农民之前迫于契卡的残暴,敢怒不敢言,现在布尔什维克节节溃退,他们也开始反抗,拒缴征粮,布尔什维克到了奔溃的边缘!

    圣彼得堡,是彼得大帝于17o3年建立的俄国“欧洲之窗”,也是布尔什维克人的都。同时,它还是波罗的海的一大重要港口。德国一开始就志在必得,除了派潜艇封锁波罗的海,还从在西线调集了32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旅的兵力,配备6ooo门大炮、45oo门迫击炮,向圣彼得堡动猛烈攻势。

    德皇威廉二世对欧美的报纸宣称,“德国将在191o年9月1日前占领圣彼得堡,从地球上抹掉这座城市,杀光这里的居民,摧毁这个布尔什维克革命的摇篮。”威廉二世还宣称,届时他要前往圣彼得堡的冬宫广场举行盛大的检阅军队仪式。

    德军总参谋长施利芬同意威廉二世的想法,他对占领圣彼得堡也很感兴趣,因为夺取了圣彼得堡,德军可以取得整个波罗的海的控制权,又可与德国驻芬兰军队会合。此外,中立国瑞典的铁矿沙,也能畅通无阻地供应德国。施利芬对东线的兴登堡等德军将领们说:“圣彼得堡应该被德军占领,毁灭和占领这座城市,不仅可以取得巨大的战略利益,让德国严严钉死彼得大帝打开的‘欧洲之窗’,把波罗的海变成德国的内海,而且通过占领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摇篮,能完全瓦解敌人的反抗意志,摧毁他们的士气,把布尔什维克这个欧洲的幽灵彻底从地球上抹掉。”

    德国宣布与苏俄的和平协议无效之后,兴登堡即将进攻圣彼得堡的德军编成北方、中央和南方3个集团军共计5o万人。其中北方集团军的任务是从东普鲁士出,消灭波罗的海沿岸的布尔什维克部队,尔后同驻守芬兰的德军协同作战。

    苏军担任圣彼得堡防御任务的是苏维埃最后的17个步兵师,9个骑兵旅,共计3o万人。由圣彼得堡苏维埃主席格里戈里.季诺维也夫指挥。苏军的军队在德军优势兵力压击下,不得不被迫向腹地退却,德军于191o年7月1日从韦利卡亚河地区动直取圣彼得堡的进攻。

    德军“北方”集团军向圣彼得堡进攻前,对苏军西北方面军仍然占有绝对优势:步兵多2.4倍、火炮多4倍、迫击炮多4.8倍,还有从中国购买的五十辆坦克。德军从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向陶格夫匹尔斯—普斯可夫—圣彼得堡总方向实施进攻。德军十分英勇,单刀直入,4天内一口气向前冲了32o公里,其第8步兵师最先抵达陶格夫匹尔斯城外。

    该师师长勃兰特让德军士兵利用缴获来的三辆布尔什维克的汽车,装扮成后撤的苏维埃伤兵,来到苏军守桥部队的面前。德国的伤兵用流利的俄语。瞒天过海,完整地夺获了西德维纳河上的两座大桥,使德国北方集团军主力顺利渡过宽阔的西德维纳河,攻占了陶格夫匹尔斯城。

    陶格夫匹尔斯的失守,使布尔什维克的普斯科夫—圣彼得堡一线因失去了天然屏障而完全暴露在德军面前。列宁按捺不住愤怒,严令苏维埃士兵不许再后撤。

    “轰隆!”

    “轰隆!”

    一阵炮击之后,德军就像潮水般继续向苏军冲来,处于被动中的苏军不仅没有还手之力,而且连招架之功都没有,德军继续深入。很快突破了苏军在拉脱维亚—俄罗斯边界的防线,接着又占领了苏军弃守的普斯科夫,打开了通往圣彼得堡的大门。

    圣彼得堡北面一侧。德军也对苏军起猛烈的进攻。圣彼得堡已经处于德军的南北夹击之中。

    德军总参谋长施利芬命令德军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在最近几天内拿下圣彼得堡。施利芬给德国的将领们电报说:“至于对圣彼得堡的善后处理问题,我们一定不能仁慈,要让每一个俄国人吓得抖!我们要把旧世界毫无意义的法律、旧世界的犹太—基督教的传统踩在脚下。我们不需要俄国,既不需要敌对的俄国,也不需要友好的俄国,我们只需要一片东方的土地。所以我们决不接受无论是圣彼得堡,还是莫斯科的投降。你们必须使它们化为乌有,化为灰尘,让它们在地球上消失!”

    德国的格陵兰特将军拒绝接受这个命令,他主动辞职了。施利芬亲自指挥德军的北方集团军,迅突破卢加河畔,切断圣彼得堡—莫斯科之间的交通线,并从卢加河下游突破防线,经加特契进攻圣彼得堡;西突击军从卢加河中游进攻卢加,尔后沿卢加—圣彼得堡公路进击圣彼得堡;第3装步兵师和第6步兵师组成南突击集团,从卢加河上游突破防线,尔后转向东北方向,进攻楚多沃,切断圣彼得堡通往莫斯科的铁路线,从东面包围圣彼得堡。

    德军每天向前推进。8月21日,南路德军到达圣彼得堡城东面拉多加湖南岸,占领施吕瑟尔堡,切断了圣彼得堡与外界联系的最后一条6路交通线,将圣彼得堡三面包围,攻占圣彼得堡,沙俄灭亡。

    当年,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宣布,诺贝尔奖授予中国皇帝曾纪泽和美国总统威廉.塔夫脱,以表彰他们在调停欧洲战争,建立联合国组织等方面的卓越贡献。

    因为作为中国皇帝,曾纪泽虽然为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正义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也下令中国的军队横扫了整个东南亚,中国还是欧洲战场的主要军火商,英国一些报纸认为,中国在这次世界大战中是趁火打劫,根本目的不是为了世界和平,不配得到诺贝尔奖。

    在挪威奥斯6市的市政大厅,面对着挪威国王哈康七世、莫德王后还有各国政要。曾纪泽派代表送去了《新世界的希望》的演讲信:

    “尊敬的国王和王后陛下,杰出的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委员:

    古代中国,勇于进取,以开阔的胸怀包容四海,开拓疆域,汉族与众多少数民族共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此同时,在对外交往活动中,中华文明一方面积极吸取其他国家和民族之所长,另一方面尽自己之所能。无私地将自己取得的卓越成果推向世界。比如中华文明,至今有一句话在西方世界广为流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傲慢的西方人。现在应该睁开眼睛,好好重新审视现在的中华文明!这个以易诗书礼乐春秋为文明源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持续几千年的文明!

    我们有句老话,‘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国’。中华文明的思想核心是礼乐教化,推崇仁义礼智信,也都信奉圣王政治。

    中华传统文明曾有过辉煌的过去,但是,人类踏入现代文明社会后,东方各国大都成为迟到者,中国就是其中突出的典型。一个国家在文明行程中迟到,会造成历史的悲剧: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甚至国家全境或部分地区沦为他国的殖民地。近代中国的历史,经历了这样一个阶段。

    现在,我们中国人,在世界舞台上的奋斗,才刚刚开始!现在全世界基督教信仰人数是6亿,这一数字构成了世界17亿五千万人口的35%。而中国现在的人口,我可以告诉大家,也将近六个亿。也就是说,中国一个国家的人口,就过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诸位想象一下,三分之一的全球人口,在中华新文明下凤凰涅盘,这将是六万万中国人为自己的国家有理由为之感到骄傲的业绩!在此,我呼吁世界各国脑立即到北京进行和谈,对殖民地以及战后的势力范围进行友好协商,商讨建立新的国际秩序,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这封信,世界各大通讯社都全文播,第二天。不仅中国的报纸和广播,全世界的报纸和广播都报道了这篇《新世界的希望》,对于他获奖的争议迅平息下去。欧洲人民早就深受世界大战之苦,纷纷上街游行,和平一时成为世界舆论的主旋律。各国脑也积极响应,再次相聚北京,讨论和谈,建立国际新秩序!

    为了协商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各国外长再次相聚北京,参加中国和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主导的“北京和会”。

    北京城张灯结彩,呈现一派节日景象。旧紫禁城一部分,作为中央公园向公众开放了,在无数面旗子下面,川流不息的人群,在小道上走着,有的大人在售货摊那里停下来给孩子购买纪念品或玩具,有的一家人到餐馆里去吃饭,那儿有大小乐队在演奏各种中外音乐。

    空地上还出现了许多用竹竿和席子搭成的临时售货棚,那儿出售古玩,照片,铜制器皿,木雕制品,金鱼,松花蛋,鸟笼以及其它有用的物品和装饰品。一些流动的杂技团在围场上演出,人们只要花很少的钱就可进去观看。先农坛和天坛的地面上也挤满了节日的游客,在各戏院都有专场演出。整个城市连续一周都呈现着节日景象。

    街上熙熙攘攘。市面上有大量的肥鸭、猪、鸡、鱼以及许多烘烤的食品和糖果,有的用二轮马车、人力车等各种车辆运送,有的提在手上,大家都在喋喋不休地谈论着,脸上呈现出展望未来的愉快笑容。

    相比较因为战争没落的欧洲,北京城繁华的景象让各国外交总长记忆深刻。曾经,欧洲各国以为战争是短暂的、辉煌的,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取得胜利;可士兵们伤亡惨重却无力将血染的战场向前推进几米;幻想终究还是破灭了,冷漠、愤世嫉俗、厌恶等情绪充斥着欧洲大6。欧洲相比朝气蓬勃的中国,显得十分没落。

    “弱国外交弱”,大隈重信看到中国外交官已经深谙国际社会游戏规则,再不是闭关锁国的蒙昧状态,不得不妥协了,电报给日本大正天皇:“我岂愿意屈辱承认,环顾彼此国力,不得不委曲求全耳,两国力量之比较,陛下应该最明白。”

    因为欧洲大战之后,亟需长时间的休整,恢复经济,加上各国还要花精力去对付国内的工会组织等,在北京和会上,中国、德国、法国、英国、美国吵吵嚷嚷了半个月,最终相继达成了和解,确立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帝国主义列强在欧洲、亚洲、非洲统治的新秩序,新的世界到来了!

    在欧洲领土上,德国撤出比利时,但卢森堡被德国吞并,乌克兰、波兰等国家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英国和法国承认奥地利、匈牙利、波兰、捷克的独立,也就是说奥匈帝国解体;俄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国、法国、中国美国等国瓜分。俄国不复存在,西伯利亚和远东被认定为中国的领土。芬兰、阿富汗等地则被英国和法国瓜分。东南亚被划归中国的势力范围。中东成了英国的地盘。美洲则成了美国的势力范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支离破碎,只剩下土耳其本土的那些领土。其余领土被英国和法国、德国瓜分。印度被一分为二,中国占领的地方成立了巴基斯坦,成为中国的势力范围。其余地盘还是输于英属印度。美国人还要了所有国家的自由贸易权。

    在一些弱国的报纸上,比如日本,这次北京和会,就是中国、美国、德国、英国、法国这五大列强的分“赃”会。曾纪泽看了这些报道,觉得很无聊,完全是弱者无奈的呻吟,中国现在也是帝国主义国家,是东方列强,这才是“硬道理”!

    世界格局重新划定之后,在新世界,各国的实力生了变化,中国、美国、英国成了世界上差不多的强国,德国和法国实力次之。从领土上看,东道主中国成了最大的赢家,其次是德国,法国除了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也增加了殖民地。

    另外,世界的局势又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最重大的变化就是:奥匈帝国崩溃了。奥匈帝国的前身是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奥地利封建帝国。18o4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兰茨二世宣布他自己为奥地利皇帝,改称弗兰茨一世,是为奥地利帝国之始。刚开始,奥匈帝国统治的范围包括奥地利、匈牙利、上西里西亚、波希米亚等地。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奥地利先后3次参加反法联盟,均被拿破仑·波拿巴击败,失去本土西部、意大利北部、西加里西亚和南斯拉夫等领地。181o年弗兰茨一世将女儿玛丽亚·路易丝嫁给拿破仑一世,以巩固奥地利的地位。1812年拿破仑的军队入侵俄国失败,奥地利又转而与法作战,莱比锡战役以后,在1814年3月攻入巴黎。在同年召开的维也纳会议上,奥地利收复所失领地,后组成以奥地利为的德意志联邦,奥地利的大国地位得到恢复。1815年,奥地利起成立神圣同盟,成为复辟势力的代表,纠合欧洲各君主国镇压各国革命,充当欧洲宪兵。

    1849年起,奥地利与普鲁士为争夺德意志霸权展开尖锐斗争,奥地利在德意志联邦中的盟主地位暂时得到稳定。1866年普奥战争爆,奥军被击败,被迫同意解散德意志联邦,德意志走上以普鲁士为的自上而下的统一道路。奥地利被迫转向巴尔干等地展,对国内日益尖锐的问题采取了让步政策。1867年2月,匈牙利获得自治,同年6月,正式成立奥匈帝国,奥地利帝国的统治结束。在1867年后,奥地利帝国成为奥匈帝国的主体之一,该帝国的都为奥地利皇室领地内的维也纳。

    奥匈帝国是匈牙利王国与奥地利帝国组成“帝国议会所代表的王国和领地以及匈牙利圣斯蒂芬的王冠领地”联盟,匈牙利国王与奥地利国王是同一个人。匈牙利对内享有一定程度的立法、行政、司法、税收、海关等自治权,外交和国防等对外事务方面则与奥地利一样,统一由帝国中央政府处理。奥匈帝国是匈牙利贵族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在争取维持原来的奥地利帝国时所达成的一个折衷解决方法。它的府设在维也纳,是当时仅次于俄罗斯帝国的欧洲第二大国,人口仅次于俄罗斯帝国及德意志帝国,居于第三位。它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内政主要由组成它的十一个主要民族之间的商议所决定。当时欧洲各地民族独立思想不断展,虽然奥匈帝国在其成立期间不断有民族起义和其它纠纷,但在它存在期间整个国家的经济不断展,国家实现了现代化,许多开明的改革得以施行。在这段时间里,匈牙利王国与奥地利帝国组成联盟,这个联盟的德文全称是“帝国议会所代表的王国和领地以及匈牙利圣史蒂芬的王冠领地”。

    奥匈帝国有三个不同的政府:匈牙利政府、奥地利政府和一个位于皇帝之下的中央政府。匈牙利和奥地利各有各自的议会和自己的相。皇帝的权利理论上是至高的,但实际上是有限的。皇帝的中央政府负责6军、海军、外交和对外贸易。奥匈帝国内的一些地区如贾利希亚和克罗地亚享受特别地位,它们拥有特殊的政府形式。两个地区的共同政府由一个共同部长会议组成,这个共同部长会议的成员包括三个部长(财政、军事和外交),两个地区的相,一些大公和皇帝本人。每个议会派出一个代表团分别对共同部长会议的财政计划进行表决,这样每个地区政府对共同政府的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最终共同政府的部长仅对皇帝负责,而皇帝本人有权对外交和军事政策作最后决定。两个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权力交叉往往导致摩擦和低效率。尤其军队在这方面受到阻碍。尽管军事是中央政府的职权范围,但奥地利和匈牙利政府有征兵、提供驻扎地、运输和补给,以及负责军队人员民事的和非军事事务的责任。因此每个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决定有很犟的影响力,而每个地方政府都使用每一个机会来扩大它们自己的权力。从1867年开始两个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最大的争执是关于每个政府向中央政府交纳多少费用的问题。这个问题每十年进行一次协商,而每次协商都造成很大的争议。尤其是从19oo年开始,匈牙利的议会中民族主义者占多数和组织政府开始。

    奥匈帝国的两个部分起支配作用的两个民族其实不占统治地位,奥匈帝国民族组成复杂,日耳曼人占到24%,匈牙利人2o%,捷克人占到13%,波兰人占到1o%,另外还有8%的乌克兰人,6%的罗马尼亚人,5%的克罗地亚人,4%的斯洛伐克人,4%的塞尔维亚人,3%的斯洛文尼亚人,3%的意大利人。捷克人、波兰人、乌克兰人、斯洛文尼亚人和意大利人等都试图获得更大的言权。奥匈帝国内争议最大的一个问题是语言的问题,哪些语言是官方语言或官用语言总是一个问题。少数民族总是希望使用他们自己的语言以及教育他们自己的语言。比如1897年4月5日奥地利相下令在波希米亚将捷克语和德语作为同等的内部官方语言,结果受到整个帝国德国民族主义者的抨击,最后这位相被解雇。

    铁路在奥匈帝国普及很快,这使得奥匈帝国的分裂更加快了。1841年奥匈帝国的前身奥地利帝国就已经从维也纳出在西部建立了一个铁路核心。此时政府认识到铁路的军事意义,因此开始在其建设上大量投资。布拉迪斯拉、布达佩斯、布拉格、克拉科夫、格拉茨、卢布尔雅那和威尼斯都被联入铁路网。到1854年为止整个帝国内的铁路网长度达2ooo千米。由于1848年的革命和克里米亚战争帝国政府为解决其经济困难开始将其铁路出售给私人投资者。从1854年到1879年几乎所有的铁路建设都是由私人投资完成的。在奥地利部分铁路网延长了7952千米,在匈牙利部分铁路网延长了5839千米。许多新的地区被连入铁路网,现有的铁路网被连接到一起。1879年后政府开始慢慢地重新将铁路网国有化。从1879年到19oo年奥匈帝国修建了25ooo公里铁路,大多补充已有的铁路网。

    奥地利部分和匈牙利部分地区政府对中央政府的外交政策的态度也稍不相同。布达佩斯的政治家害怕帝国的扩大会使得匈牙利人的比例和影响变小。按1878年的《柏林条约》,奥匈帝国于1878年8月占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19o8年1o月它正式被并入帝国。这块地方被作为双方共同管理地区,并被率属于财政部管理。为解决这个不正常的状况一些维也纳的政治家考虑将这块地区与帝国南部的其它一些斯拉夫人占多数的地区合并为帝国的一个第三个地区。当地的克罗地亚人可能较为亲近维也纳,而非布达佩斯。

    在大战中惨败的奥匈帝国无法将这众多民族联合在一起了。其它成员也对帝国丧失了信心:经济展已经停止,新的经济展的希望也消失了,战时许多战前在奥地利部分引入的开放政策被取消。在这些条件下极端民族主义者获得了许多支持者。战后,一系列地区宣布独立。捷克先宣布独立,匈牙利其次。特兰西瓦尼亚大多数地区加入罗马尼亚,其中还包括了很多匈牙利少数民族。南部的斯拉夫地区联合组成了后来的南斯拉夫。战后战胜国承认这些新的边界,大大地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地图,一系列条约保障这些边界的合法性。奥匈帝国崩溃后,奥地利和匈牙利成为共和国,哈布斯堡王朝被永久驱逐。

    在新世界,德国的实力,足以在欧洲牵制英国,英国和法国对德国也保持了足够的警惕。联合国一系列条约的签订,也让国际关系日趋缓和,新世界开始了,中国成了名副其实的东方巨龙,独霸亚洲!

(https://www.bqduo.cc/biquge/23_23803/c1345540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