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水行周 > 第三百一十三章 专业

国子监,庭院里立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许多人名,邓全看着这些人名,真希望上面刻着自己的名字,然而他止步于殿试未能名列三甲之中,所以这是不可能的。

    乡试中选称举人,举人可进京参加礼部主持的会试,会试中选者称贡生,可参加殿试,殿试中选入三甲者称进士,邓全在殿试落榜,于是止步于贡生。

    他现在是贡生,接下来有三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回家温习功课,备战三年后的会试。

    上期贡生可以直接参加下一期的会试,这是朝廷对贡生的优待,但只有一次,若下一期会试未能上榜,自动“降级”为举人,再下一次考试,就得以举人身份参加乡试。

    若下次会试上榜,却止步于殿试,那么依旧是贡生,再下一次考试,同样直接进入会试。

    第二个选择,在国子监就读,学制四年,食宿全免费,但不得参加科举,四年后若顺利毕业,以国子监毕业生的身份,直接等候吏部铨选,以伎术官入仕。

    或者等候礼部铨选,以学政官入仕。

    如果学生未能按时毕业,那就得“留级”,在国子监学到及格为止,但这有期限,如无特别原因,在国子监就读期限为七年,七年后若是还无法通过毕业考试,肄业。

    肄业的学生,可以参加科举,但以后再也不能入国子监读书。

    第三个选择,入军校学习,毕业后以新军武官入仕,这就是“投笔从戎”。

    从军太危险了,邓全当然不会选,剩下两种选择摆在他面前,有些纠结,拿不定主意,在京城待了月余,和家里通了几次信,想看看父亲的意见如何。

    但父亲也拿不定主意,如今在四处打听,看看是入国子监读书、四年后以伎术官(学政官)入仕好,还是回家继续温习功课,参加三年后的会试。

    对于邓全来说,他以豫州总管府乡试榜尾的名次进入会试,然后在会试中选进入殿试,实际上是超水平发挥,十分侥幸,下一次可未必有把握通过会试。

    如此一来,一旦下次会试落榜,他就从贡生“降级”为举人,再要参加科举,又得从乡试开始,难度又要增加。

    也许,往后许多年,他都要不停地为殿试中选而读书,再无暇他顾。

    邓全完全没把握在下次会试中过关进入殿试,所以自己琢磨了大半月,觉得还是就读国子监比较稳妥,但他知道父亲和族人们对自己寄予厚望,恐怕不愿意他入读国子监,以伎术官入仕。

    因为是第一次举办殿试,礼部提供食宿,让殿试落选者在京城可以住到年前,在年底报名期限到来前,琢磨是不是要入国子监就读,所以邓全滞留京城,就像等父亲做决定。

    他自己得礼部发放的资料,看过后对在国子监就读十分向往,因为贡生在国子监读书,是要分“专业”的,而其中一个专业,就是“数学”。

    数学,比算术要高一级,其所学内容自然也要深许多,邓全看过介绍,发现这数学不仅包括了天文历法的计算,还有“应用数学”,即土木工程、蒸汽机和锅炉应用以及其他行业相关的各种计算。

    邓全从小就喜欢算术,所以按他的想法,想就读国子监的“数学专业”,毕业后以伎术官入仕,和土木工程、蒸汽机、火轮船打交道。

    或者读“师范专业”,以学政官入仕,在州学或者国子监任教。

    但父亲和族人都眼巴巴盼着他考进士当官,光宗耀祖,恐怕不想他就这么放弃科举。

    “劳驾,请让让。”

    身后传来说话声,邓全从沉思中回过神来,转头一看,却见两名男子站在身后。

    一名男子三四十岁左右年纪,样貌端正,另一人则很年轻,大概十四、五岁年纪,眉目间和那年长男子有些相似,看来应该是对父子。

    这对父子穿着很寻常,看上去应该是平民,视乎是要看看石碑,但让邓全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自己仿佛是老鼠见到猫,下意识告了声罪,向一旁让了让。

    “听口音,郎君是河南人?”

    那父亲模样的男子发问,笑容和蔼,邓全心定不少,点点头,又听那人自我介绍:“某姓余,京兆人士,昔年行商去过河南....”

    这位余东主很健谈,三两下就和邓全攀谈起来。

    得知他是今年会试贡生,只是在殿试落榜,余东主竖起大拇指不住夸,夸得邓全都有些不好意思。

    交谈间,他觉得这位余东主让人觉得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似乎见识很广,不知何故,将自己心中烦恼说了出来,对方听了之后,沉吟片刻,说道:

    “邓郎君,余某认为,郎君还是回家备考,以尽孝心。”

    “啊....”邓全还以为这位余东主会鼓励他就读国子监,避开风险,所以有些意外,而那儿子模样的年轻人,一直饶有趣味的看着他,让他觉得有些不自在。

    那位余东主随后发问:“邓郎君可知,一个家族出了个当官的,意味着什么?”

    “这...某知道....”

    “若郎君一意孤行要读国子监,虽然毕业后以伎术官或学政官入仕,也算是个官,但对于令尊而言,怕是一辈子的心病,为人子女,如何能让父母郁郁而终呢?”

    邓全闻言语塞,他想起了进京前,父亲的絮絮叨叨,想起了那日送行时,父亲渐渐模糊的身影,又想起了自己在族学读书时的许多情景。

    他是全族唯一的举人,是唯一的指望,大家都盼着他能金榜题名,考中进士当官,如果就此放弃科举,恐怕许多人都会失望。

    父亲即便拗不过他,恐怕也会因此得了心病,直到去世都无法释怀。

    “多谢...多谢余东主提醒!”

    邓全道谢后鞠了一躬,转身向国子监外快步走去。

    宇文维行看着这位离去的身影,有些疑惑的问宇文温:“父亲,孩儿有一事不明。”

    化名“余东主”的宇文温笑道:“你是想问,为何父亲不劝他入读国子监,将风险降到最低,然后又能研习自己喜欢的算术,对吧?”

    “是的,父亲特地在国子监设了几门专业,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这位邓考生擅长算术,为何....”

    “因为他肩负着一个宗族的希望,不可以因为个人的喜好而任性,这就是一个男人必须扛起的责任!”宇文温缓缓说着,口气不容置疑:

    “这个责任不可以推脱,不可以轻言放弃,即便有天大的委屈,也得忍着!”

    宇文温说完,见儿子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拍拍其肩膀,向国子监内走去。

    他耗费了许多人力物力办教育推行学政,将来建立起的教育制度并不仅仅是为科举服务。

    科举,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对应的是应试教育,但一个国家的官员不能全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所以,还得有另一种人才培养方式,同时也是给读书人另一条出路。

    那就是专业教育。

(https://www.bqduo.cc/biquge/20_20920/c1886148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