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电影巨匠 > 702 煽风点火

“晚安,好运”的上映盛况着实超乎了人们的想象,要知道这部电影仅仅只是举行了点映而已,换而言之,不过区区三百名嘉宾收看了这部电影——威尼斯电影节的观众不包括在内,但现在关于这部电影的讨论热潮却有着一种势如破竹的声势,影评人的赞誉声在新闻媒体的追捧之下越演越烈。

        尤其是当“纽约时报”记者哈维尔-尤利尔在自己的个人博客上撰写了一篇文章,对“窃听门”发起了义正言辞的谴责,并且在文章末尾提起了“晚安,好运”这部电影。

        “乔治-克鲁尼用严肃而优雅的镜头带着我们重新回顾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让爱德华-R-莫洛的精神再次重现光芒。现在,我们又一次面对了相似的情况,正如麦卡锡主义一般,白宫选择了极端的窃听监视手段来‘维护国家安全’,可是当基本人权都已经丧失之际,又拿什么来谈国家安全呢?也许,麦卡锡主义从来就没有彻底消亡,而公民的基本人权也从来就没有得到保障,所以,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等待下一个爱德华-R-莫洛的出现?还是挺身而出,为自己的权力而奋斗?”

        作为目前北美的第一博主,哈维尔的博客点击率遥遥领先公众媒体的博主榜单,一周平均点击率可以高达一千两百万,真正地让人感受到了互联网时代的威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哈维尔的网络影响力已经达到了足够的高度,足以与“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这样的传统媒体相抗衡。

        当哈维尔上传这篇博文之后,短短不过一个小时之内,点击率就已经突破了五十万,轻易地就让人联想到媒体综评络的热潮来得太快、太猛、太急,就好像网友们根本不打算看这部电影,就已经盲目地跟风在叫好了,而且这种风潮正在一步步失去控制,让人联想到了空中楼阁。

        可是,这个异常能够作数吗?也许只是发行方华纳兄弟的宣传策略之一,也许只是乔治强大人脉在提前发力而已,也许只是人们对于“窃听门”的怒火找不到发泄途径而已……所以这种讨论热潮根本说不上是“异常”。

        而且,即使这个异常是真实存在的,那么这也就是所谓的“捧杀”,集中所有火力将“晚安,好运”捧到一个极致巅峰,然后再让它狠狠地摔下来,四分五裂。但问题就在于,媒体综评八十分已经证明了电影质量的过硬;同时作为颁奖季电影,票房本来就不是目标,更何况,七百五十万的投资也远远说不上亏本,这也就意味着,“晚安,好运”是不可能失败的,从巅峰摔下来也是不可能的,即使想要失败都没有空间下落,“捧杀”的策略也就没有了用处。

        所以,也许他只是太过惊讶,所以才胡思乱想。这里是好莱坞,任何光怪陆离的事情发生,都是有可能的,不是吗?

        正如哈维尔所料——又或者是完全出乎哈维尔意料,“晚安,好运”在洛杉矶的十一间院线正式点映之后,电影取得了格外出色的单馆票房,三万八千美元的单馆数据虽然称不上惊艳——当初“上帝之城”的单馆票房是四万两千,但这一数据却是今年年内仅次于“僵尸新娘”的电影成绩,高居年度第二。

        对于这样一部严肃而沉闷的电影来说,如此成绩简直可以称得上不可思议!

        更为重要的是,十一间院线点映之后,“晚安,好运”的口碑正式爆表了,除了媒体综评的出色表现之外,烂番茄的两百一十六家大众媒体给出了百分之九十三的新鲜度,评分高达八点一,不少大众媒体都惊呼“这就是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即使是在爆米花指数上也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三,这几乎是商业电影才能取得的肯定,现在却由“晚安,好运”创造,清晰地显示着,这部作品赢得了刁钻影评人的肯定,同时也赢得了挑剔观众的肯定。

        所有迹象都在显示着,“晚安,好运”的上升势头依旧无人能挡!

        也许“晚安,好运”受困于题材限制,无法像“借刀杀人”那样在票房市场大杀四方,但毋庸置疑的是,这部作品已经受到了诸多瞩目,联想到网络上的讨论热潮,票房取得出色数据也不是不可能的。现在,似乎所有迹象都表明着:颁奖季的头号种子已经火热出炉。

        “华盛顿邮报”甚至撰文调侃到,“现在看来,似乎没有人可以阻止乔治-克鲁尼朝着他的首座小金人发起冲击。不过,也许我们可以期待一下他的至交好友,兰斯洛特-施特雷洛。”

        无形之中,“水果硬糖”又一次成为了焦点。

        本来因为“疯狂的麦克斯4”的存在,人们就在好奇着“水果硬糖”的质量,试图通过这部作品去窥探兰斯做出如此疯狂选择的根源;现在又因为“晚安,好运”的势不可挡,仅仅在两周之后上映的“水果硬糖”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但“水果硬糖”无疑是沾了“晚安,好运”的光,所有迹象、所有证据都在表明着,后者正在不断刷新自己的瞩目程度,就连国会议员都开始讨论起这部电影所象征的意义了。

        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晚安,好运”的声势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因为第二周六十八间院线点映的举动而进一步升温。在这一周,“晚安,好运”正式登陆了纽约的艺术院线,作为乔治的好友,兰斯遵守了承诺,第一时间出现在了地标院线,观看了这部备受赞誉的电影。

        记者们早早地就在院线门口进行等待围堵,期待着兰斯能够第一时间发表看法,或许还可以谈谈“水果硬糖”或者“疯狂的麦克斯4”。超过五十名记者守在电影院门口,只是为了等待一名“观众”对电影的评价,如此盛况着实让人哭笑不得,但却真实地发生了。

        不过,记者们却注定要失望了,或者用错愕和惊讶来形容更为准确一点。在进入电影院前谈笑风生的兰斯,观影结束之后却表情凝重诡异,只是客套地应付了一下媒体,表达了对电影的喜爱,然后就匆匆离开了电影院。

        发生了什么?难道……兰斯不喜欢“晚安,好运”?(未完待续。)

(https://www.bqduo.cc/biquge/19_19661/c4231365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