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线的中标只能算是一部分吧。粮食贸易的利益那么大,影响力很不需要说,要闽粤放手这一行,可不是单单一个广汉线就能的。
陈鸣觉得这‘利益交换’所涉及到的东东会很多很广。
闽粤本身就不是产粮重地,那里的土地全都种上了经济作物,尤其是罐头这一事物被发明之后,这些气候温暖的岭南之地,大大小小的水果罐头厂不要太多哦。
闽粤出身的权贵高官富贾,本就不种粮食,一旦外来粮食开始征收海关税了,对于岭南这个全国粮价最低地区的刺激作用有多么的巨大,那都是可想而知的。
而付出了如此牺牲做代价的岭南利益体,其所求之物,绝对不会小的。
陈鸣虽然看一时间没有得到具体的情报,但敲定了‘利益交换’这一命题后,他想‘看’的东西就都已经看到了。
陈鸣看到的是‘加增粮食关税’这一问题背后凝聚起来的全国力量。
这力量不止来自于两湖和黄淮这些传统的农业重地,还有江浙、闽粤等商业繁荣的经济体,整个利益链环环相扣,官商民,关联的很可能是整个中国。
这股力量是如此的巨大,陈鸣也不会明着去违背它们的意愿。
这事儿给陈鸣的感觉只是有点震动,利益的驱使力实在太大太重了。竟然让南北东西的利益体自我的调配交通,陈鸣脑子里不是没有想过这一天的到来,却没有想到是那么的快。
或许这些交易体现在报纸上面只是一条条不引人瞩目的报道,可这在陈鸣的眼中,却代表的是别样的意义。
在面对着强大的阻碍的时候,面对着很难很难征服的‘敌人’的时候,岭南、两湖、江浙、黄淮等等利益共同体没有想着怎么怎么去撕裂对付,独吞好处,而是转为相互沟通,彼此兑换,求同存异。陈鸣觉得这是‘成熟’的一种体现。
而这‘成熟’就是他所渴望的成熟。不同的利益群体间有了合作,而不是相互扯蛋,相互撕逼。
即使在幕后彼此的你来我往肯定不会少了,但在台前,能摆出一副合作的样子,在某一共同利益的推动下向前推动着社会的运转,这就是陈鸣渴望的啊。
因为在他的脑子里,中国日后的道路肯定要走资产阶级路线的,这些经济共同体那就是党派的温床。虽然陈鸣很愿意全国一党天下,然后党内可以有派么,派内可以有山头的么,这些都是能允许的。但他也不敢保证自己的一厢情愿就真的能够顺利实施,等到几十年后,中国真正的诞生出资产阶级党派的时候,他也不敢肯定中国就真的能一党**。
而且甭管是一党还是多党,作为政治人物,学会‘求同存异’,学会‘妥协’,这是后世资产时代政治家们很基本很基本的一种内在因素。但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稀少很欠缺的要素。
如果国内的利益共同体们能早日领会这一点,陈鸣可是很高兴的。
农业时代与工业时代的变革,世界在改变,政治也要相应的发生改变;
过去中国政治人物的眼中,整个世界就是东亚这一亩三分地,云贵都到了明清时候才彻底拿下,湖北的土司雍正年间才瓦解,湾湾在康麻子收入囊中之前的千百年里,也只有郑明这个汉家政权牢牢地把持着它的主权。
或许是时代的限制,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帝国版图总是不能无限制的扩大的。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又让旺盛的中央帝国不允许自己的边境上存在着藩镇一样性质的半独立势力,这让历史上的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显得很没有进取心,一成不变的社会环境也无能推动政治的改变。
或许传统的中国皇帝会担忧自己手中的权利受到威胁,陈鸣却是一边明明知道这么走下去,自己的皇权会受到分割,另一边还坚定不移的大步前行。这就是穿越者和土著的最大区别。
时间进入到十一月底,加增粮食进口关税的行政命令正式下发,税率15%,一个不高也不低的税率,一个经过了很长时间商量妥协后的数据。
商业利益影响国家大政,这件事甭管被多少人付之以崇高的名义,说白了还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因为是寒冬时候,冬季本来就是中国粮价高昂的时候,这一消息一经发布全国,立刻的,举国各地的粮价都在上扬。
虽然取消粮食进口的优惠政策,并对之征收15%的关税,是到了明年承天八年才执行。但金风未动蝉先觉,巨大的影响力却已经刺激到了全国各省。
陈鸣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切。这些变化都是他喜闻乐见的,同时他的一只耳朵也在紧紧地关注着新式枪炮的进展,关注着中国科技的新发展。
再一次惊动了陈鸣的枪炮,可就不是啥子尼米步枪、前装线膛炮了,而是真正的后膛枪炮了。
有了雷汞,就有了底火。针击后膛枪当然能做了,而后膛枪可以了,后膛炮还会遥远吗?至少线膛前装炮早两年就被中国的军工厂制造出了五门,但经过长期的试射,效果并不理想。
前装线膛炮的新特性——多重膛线,铅涂弹和后装填设计相当的复杂和低效。尽管很有威力,但其价格高昂,不适于批量制造和装备部队。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线膛炮的射程的确是很远,炮击精准度也很棒,但后者所瞄准的目标都是在肉眼观察视线之内的。真正的战斗中,火炮的射程并不是越远越好。因为这个时代的炮兵没有一双与之符合的‘鹰眼’。
现代火炮的射程越来越远,那是建立在现代贯彻、瞄准和火控操纵系统的基础之上的。陈汉现在一切都靠人,人眼和人的大脑来计算射击诸元,大炮射程太远的话是没什么用的。因为打不准!
威力再大打不着也是白搭。
现在的大炮,有效射程能保证两千米就足以应付一切。这样的炮装到了战舰上,因为稳定性的关系,有效射程即使一下减少上一半,一千米的射程也是现在很多舰炮不敢想象的。
欧洲人铁甲舰出来了,还玩一二百米的贴身肉搏呢,英国皇家海军在18~19世纪的射击教范明确规定24磅长炮的最大射击距离是400码,如此这个时代的实战中双方战舰彼此对轰的距离往往都在100米之内。
陈鸣不需要太过打的远的大炮,而需要一块体积、射程、精准和射速都恰当完美的大炮。能保证中国的水师部队在火箭弹泄密之后,依旧可以在火箭弹的射程之外开火,并击中敌人。
事实上,2000米的有效射程就是一个理想距离,陈鸣觉得这个距离很恰当的。
而陈汉的军工系统也攻克这一‘目标’的时候,也确实有了成果,那就是线膛炮。
有了线膛的大炮就好比滑膛枪和线膛枪的差距,射程突飞猛进不说,精准度也大大增加。只是这制造工艺实在是复杂,每门大炮的成本价比滑膛炮高出太多了。
最主要的是它自身也有炸膛、卡壳、射击缓慢等种种毛病和不足。
“既然射程要求不高,我们可以把火炮的身管减短,以节约其重量和制造成本。”
“使用了后装线膛炮对于现在的我军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线膛炮使用的炮弹是尖型弹而不是传统的圆弹。尖型弹不仅在空中飞行比圆形弹要稳定,而且因它的形状关系——它是长形的,弹身可以向后发展,同口径下可以调整重量。同重量的尖弹与圆弹,前者的口径只有后者的七成左右。也就是同样大的口径,线膛炮即使不考虑别的任何外因,威力也也要远超过滑膛炮。再考虑到尖锥弹体在空中的低阻力,同重量的炮弹,尖弹的穿破威力能达到圆弹的五倍。”
“也就是我军的线膛五斤炮能比得上过去的滑膛八斤炮,威力则至少是滑膛十斤炮的水准。”
“放到实战当中,我军水师的小型战舰就足以跟欧洲人的中型战舰媲美火力,中型战舰就能挑战欧洲的大型战舰。”再加上在有效射程上的优势,还有射速上的优势——炮弹小,当然会有优势——结果就是欧洲的大型风帆战列舰不但会对小一号的中国水师战舰无可奈何,还很可能强奸不成反被日。
这就是军工体系内部支持线膛炮的一种声音。
但是他们制造出的线膛后装炮闭锁设计结构非常复杂,稳定性低,故障率高。可惜陈鸣对此能够提出的意见只有一个螺纹炮闩,那是后世很多火炮上用到的一种炮闩模式。关闩时,闩体上的螺纹与炮尾内表面上相应的螺纹相啮合。闩体的螺纹面被分作若干偶数区段,每隔一个区段将螺纹切除。炮尾内表面上的螺纹也是同样处理的,只是被切除螺纹的区段正好与闩体上被切除螺纹的区段彼此错开。在通过闩柄关闩时,闩体沿弧线转动直到闩体和炮尾上的螺纹都完全啮合为止。这种形式的螺纹被称为“断隔”螺纹或“开槽”螺纹,是现代螺式炮闩上最常用的一种螺纹。这种螺纹的螺距必须保证产生足够的摩擦力,以防止闩体在火炮射击过程中转动或打开。为了一压闩柄就能使螺式闩体解脱和打开,炮闩上还需配有某种形式的传动装置。
然后就是对一干后装线膛炮研究人员表达自己精神上的支持。
他们的那些话的确很有煽动力,可他们做不到啊。
大炮最关键的不是射程、精准,而是可靠和便易大规模装备。而这恰恰就不是现在的后装线膛炮可以满足的条件。
而且还有一点,那五门制造出来的后装线膛炮在射击的时候,由于热镀铅与铁之间附着力不好,撕脱的铅碎片会散布在炮口前短距离上对己方士兵造成伤害。
线膛炮的尖弹为什么要镀铅,那是为了将炮弹弹体嵌入膛线内,铸铁或者钢太硬,会严重磨损膛线。所以即使现代的炮弹也是钢制弹体(直径小于膛线内径)和铜制弹带(直径略大,可以嵌入膛线)。
而陈汉生产出的尖弹弹体是铸铁的,外面包铅,用简易式碰炸引信,弹内装黑炸药,用黑火药包作发射药。原时空位面里,一直到19世纪后半页,西方列强的炮弹也是这么个水平的。
可是眼下陈汉的钢铁冶炼水准绝对没有那个时候的西方列强强大。
自然地,出产的大炮整体性能也比不得那个时候,或者说是根本不能比。陈鸣还是横向对比,跟这个时代欧洲人火器发展的城池来对比一下,找一找信心吧。
陈鸣不主动去干涉军工系统的决断,现在的陈汉在火器制造上已经有了栽跟头的资本。有的时候,栽跟头也是一种宝贵的经验。
到了年底,真正给陈鸣带来惊喜的是钢铁工业,后者一直被附属于矿产部,这些年老老实实,不停地在扩大中国的钢铁生产,在国内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煤铁基地。
可现在,他给陈鸣带来的惊喜是跳跃式的。
当陈汉的局面稳定下来之后,陈鸣就不再满足于炼铁了,也不再满足于坩埚钢了,他更希望能够直接炼钢,更大规模的产钢。
但对于炼钢陈鸣可以做出的贡献真的不多,除了蓄热炉和煤气。
凡是使用煤炭或者焦炭的炼铁炉内都会产生出大量的煤气,而一直以来这种煤气都是从炉顶被直接排放浪费,煤气燃烧时的熊熊火焰在夜间非常壮观,可从二十一世纪的角度看,这是属于严重的能源浪费和污染环境。
原时空位面,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19世纪的三十年代,德国的一家炼铁厂首先将煤气用管道输送到蓄热炉进行加热用,多种手法可以会把热风提高到摄氏500度以上。
而将送风提高到300多摄氏度再送入炼铁炉内的时候,同样多的燃料,铁的产量比冷鼓风增加三倍。
这一现象被证实有用后,立刻就催发出了矿产部浓厚的兴趣,因为他们觉得这一技术不仅能用在炼铁炼钢上,还能用在提炼其他金属上。
几经试验,他们寻找到了一种方法。采用的是铸铁管式热风炉。
冷风从鼓风管总管上支管通到每一个加热炉,并经过位于火上的拱形铸铁管进入到换热室另外一侧的管子中,然后再进入化铁炉的风口。风被直接加热之后,温度能升高到300摄氏度,足以熔化铅。可这还不能让矿产部满足,后续的改进实验还在进行中,只是高温的热风会造成熔铁炉的送风口损坏,必须加以保护。
虽然这个惊喜也有着不足,可是它对钢铁生产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后续的改进还没有完,陈鸣就先一步为研究组上下授予了金质奖章。这可真是中国冶金的一大进步!
(https://www.bqduo.cc/biquge/17_17918/c34903976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