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 第二百七十六章 欧亚的现状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日本方面最早发现情况不对的是驻守镇南关的日军,隶属步兵四十一联队的第二大队第五中队。这也是参加过昆仑关战役的部队,损失比较严重,因为补充了太多新兵,所以被调到关口上守备。顺便由大队的下副官特务曹长亲自指导对部队进行特别集训。训练任务是对于大型筑垒炮台的攻击,因为附近的有中营、马鞍山等好几座清代末期建造的西洋式炮台,有些上面还保留了当年满清政府购买的克虏伯要塞炮,虽然因为气候原因外加缺乏保养,火炮早就朽坏不堪使用,但从粗长的炮管还能看出当年的凌然雄风。

    四十一联队就以这些炮台为标准,对步兵进行着山地要塞攻坚的作战训练,目标很明显就是同登和谅山一代的法军筑垒防线。照理说日本陆军上层已经熄灭了动用武力之心,参谋本部并不是睁眼瞎,看不出法属印度支那的变化,只能说日本军内阳奉阴违,各自打着小算盘的风气实在太盛了,看到第五师团下属部队的这些表现,再看看森本中佐的独走,那就一点都不会感到奇怪了。

    欧洲的战局已经结束,最终的胜利者不出所料是强大的大德意志帝国。德国领导整个欧洲的势头已经无法阻挡,一个强大的世界霸权正在人们的眼前诞生。日本政府上下对这个消息的反应是又惊又喜,还外带一丝庆幸。

    惊的是让日本极端崇拜的日不落帝国竟然轰然倒地,速度快的让所有人都来不及做出反应,等到有些国家想要下手搜尸捡便宜的时候,却发现英德之间竟然正在准备签订军事同盟协定,因为法国与德国也有类似盟约,所以说对其中任何一个国家出手将要面对大半个欧洲的反击。消息传来惊掉了一堆外交和政治家的眼镜。实在太让人无法理解,感觉这些欧洲人似乎把国家关系当成了过家家游戏。

    这场战争席卷了大半个欧洲,卷入的国家有七个之多,导致了十几万士兵的伤亡,直接损失就达到了两万万英镑,无数的平民流离失所。更多的家庭家破人亡,成千上万的欧洲百姓失去了所有的家当,英国沿海更有不少有上百年历史的古老村镇就此消失在了这个世界上。

    此刻相互亡命搏杀的敌人竟然成了盟军,仇视了差不多半个世纪的人们站在一起高唱友谊地久天长,一个月前还在痛骂独裁侵略者的政治家高举右臂赞颂莱因哈特,血红的万字旗飘扬在了卢浮宫外和维多利亚塔上。这画面实在是太美,简直让人不忍目睹。

    其实解释起来一点都不难,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欧洲大国的领导人都不是笨蛋。同样看出了此时欧洲之外危机四伏。大西洋对岸一直对欧洲垂涎三尺的亲戚,还有纳列夫河对岸的红色巨熊,因为战争而变得虚弱的欧洲诸国,即将面对的挑战比任何时候都要严重。

    战争或许更那位使徒说的那样真的只是刚刚开始,远远没有结束。政客们在国家利益面前都选择了妥协,在个人权益面前更是扔掉了节操和尊严。德国人绝对不会放弃自己应得的战利品,法国和英国更不想被旁观的渔翁再揭去一层皮,三个列强一拍即合。于是出台了这部让人无言的互助与共同防御协定。

    作为战败国,英法对德国在联盟中的领导权表示了承认。并愿意为了建立以德国为首的欧洲新秩序,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德国的回报是,保留其中几个国家的政体,不会进行吞并,同时无条件释放大部分战俘,并且对各国的战后重建工作给予全面的协助。另外还对体系内的所有国家提供军事上的保护。

    让日本政府感到高兴的是,德国和日本一直以来保持着良好的友谊,他们相信在德国领导的欧洲新秩序下,会有更多的欧洲国家支持他们的侵华战争。甚至他们还梦想,德国会给予日本这个老朋友一些好处。比如托管几个欧洲各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之类的,再不行就在资源的出口上向日本稍微倾斜一下,再掐死对中国的物资输送,那么日本目前的一切问题都将引刃而解,天皇的八纮一宇梦想必定能很快实现。而让日本感到庆幸的则是,上次的刺杀事件没有给德日友谊造成太大的影响,幸亏那几个蠢货没能成功得手,否则现在德日两国的关系必定是不死不休。

    日本陆军方面得到消息后更是兴奋异常,他们似乎从德国的胜利中看到了自己成功的希望,英仏鬼畜并不足惧,只要独国站在日本一边,东亚就等于掌握在了大日本帝国的手中。这也是推动森本独走的一个原因,他认为日本陆军的准备已经足够,面对朽木般的仏国殖民地,根本不用瞻前顾后,军部和政府里那群尸位素餐之辈,如果有独国元首一半的眼光和勇气,早就占领整个亚洲了。

    日本海军方面的想法比较实际,他们认为独国此时在欧洲的威势如日中天,堪比当年的拿破仑帝国,世界上已经鲜有敌手,日本的势力只是占据了亚洲一角,已经没有资格和对方平起平坐,双方平等合作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德国的势力必定会延伸到亚洲,这里拥有着无数资源和财富、庞大的市场和几乎无穷的人力,日本如果不付出能让对方满意的代价,凭什么要把这块肥肉留给日本,要知道双方到现在还未签订任何协议,根本就不是盟友。

    过日本海军内部倒是还有其他的想法,特别是舰政和航空部门一些技术军官,他们对英国皇家海军的舰艇技术一直虎视眈眈,他们想要组织起一支专家组奔赴欧洲,请求德国对英国施加压力,从而使英国向日本开放皇家海军的资料库,从中获得他们梦寐以求的先进海军技术。对于这种想法,当时的舰政本部长丰田副武中将表示可以去试试看。而去年刚从海军次官升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的山本中将则认为根本没有这种可能性,海军技术放到哪里都是核心机密。英德都不会答应这种无理要求,这完全是一厢情愿,根本是自取其辱。

    海军里亲英美派占据上风,眼睁睁看着年轻时候的偶像英国皇家海军樯橹灰飞烟灭,可想那种心情的复杂实在是无法对人言说。虽然英国皇家海军已经沦落为了三流海军,但是瘦死的毕竟是一头骆驼。剩下的舰队规模依旧超过世界上七成国家的海军。何况欧洲战争结束,建立起了以德国为主的联盟,拥有的造船实力远远超出现在的日本。只要给欧洲人足够的时间,很快就能恢复原本的实力,甚至还会更上一层。

    这场战争正好淘汰掉了欧洲各国一批老旧战舰,日本联合舰队未来面对的可能是一批新锐的巨船,就目前所知道的情报,英法德三国的船坞里正在制造的就有六条战列舰,是联合舰队现有战列舰总数的一半。从那位野心勃勃的独国元首的性格来看,可以想象未来一年之内将会有更多战舰开建。

    一部分日本海军将领的态度开始向德日同盟方向转变,在他们看来与强者结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在这种时候只有傻瓜和非国民才会反对这项对日本的未来举足轻重的提议。此前海军中的一些人还担心与德国联合会激怒强大的英美,现在英国已经战败,能够对抗并压倒日本帝国海军的只剩下了太平洋对面的米利坚,只要日欧结盟,米国将不再构成威胁。

    同时也要做好德国会拒绝结盟的准备。因为德国此时势力已成,和苏联更是亲密盟友。和美国又远隔重洋,在战略上根本不需要再来拉拢日本。日本海军方面对此的建议是,无论花多少力气,无论怎么讨好都行,必须要让德国做出肯定,就算不结盟也不会与日本为敌。保证日本在亚洲方面的利益,那么就算德国在中间保持中立,也能替日本海军减轻很大一股压力。

    说到底,当时日本的经济已经出现严重的问题,长期的贸易赤字导致大量的资金和外汇外流。国库里的黄金只剩下战前储备量的百分之一,这个国家已经濒临破产边缘,全靠着前两年在中国东北掠夺的财富才保持住了外表的光鲜。中国战场全面开战以来,国内生活指数开始明显的出现下降,报纸和广播拼命宣传日本陆军在中国战场上节节胜利,老百姓却发觉越来越多的商品被列入了限购商品名单,有的甚至从货架上就此消失。

    日本内阁虽然对打赢中国依旧抱有信心,但是从目前的物资消耗速度来看,日本很可能在打赢这场战争之前就被活活耗干。大部分重要的战略资源都是靠真金白银买来的,特别是美国,日本几乎是靠美国输入的废钢铁和石油在支撑着这场战争,而美国也依靠这些交易几乎掏空了日本的国库,从中国掠夺来的财富除了被各家财阀瓜分的,大都被投入了日美贸易这个无底洞。

    在看不到短时间胜利的希望之后,日本人只能无奈的接受了自己正在面临一场消耗战的现实。诺门坎的失败让所有北进的想法全都落空,陆军和海军相互妥协之后,双方都把目光放到了东南亚。这里拥有大量日本需要的战略资源,粮食、香料、热带水果和药物,各种稀有和贵重金属,特别是对日本来讲犹如国家血液般重要的石油。

    日本国内的石油消耗几乎九成九需要从国外进口,与美国的石油交易就占据了贸易总量的九成,美国人只收美元和黄金白银,光是这几年从石油上付出的款项,足以日本再建造出一支海军。但是这些消耗是无法避免的,战舰需要燃料进行训练,飞机和卡车也都需要燃油驱动,国内的供热发电冶金化工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石油这种原料和能源,每天输送给中国战场的军火物资,以及从中国掠夺到的矿产粮食,这些东西都需要用船舶来运输。

    日本国内多为山地,耕地面积原本就不够,全国粮食产量只能维持国内八成的需要,剩下的两成必须从国外进口,副食品之类的更是全都依靠在中国东北生产,比如制造酱油和味增的大豆。

    有些船只可以烧煤炭,但是大部分新型货轮用的都是燃油锅炉,这又是一笔巨大的消耗数字。所以到了四零年,日本已经无法避免开始快速走起了下坡路,此时只有从东南亚夺取廉价甚至免费的资源,日本才有可能继续维系这个畸形的体系,继续这场侵略战争。

    历史上日本确实这样干了,以解放东南亚殖民地人民为理由,发动了一场以掠夺资源为目的的战争。不过现在,一切或许会因为一个日本中佐军官的独走而发生巨大的改变。

    今天有点晚了,家里有事,抱歉请谅解,月底了,请各位比忘了投出手里还保存的月票,谢谢大家的支持。(未完待续。)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https://www.bqduo.cc/biquge/16_16786/c597944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