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七章 古格之谜(4)
根据乱骨堆中夹杂大量破衣、布块和多节毛织绳以及捆绑迹象分析,堆放到此的尸体最初全都是穿着衣袍,有些还裹着大块毛织布,用绳子捆绑成屈肢状放入洞中的。
据说古格与拉达克争战时,古格国王不忍心眼看着自己的百姓受累,于是与拉达克人达成城下之盟:同意投降,但不得伤害百姓!当古格国王和战士们放下武器之后,背信弃义的拉达克人却将他们全部押解至干尸洞前处以极刑,抛尸于洞内,并把所有被俘的古格子民掠往拉达克,将古格残酷灭国。
但干尸洞内发现的尸体,从考古学与民俗学的角度分析,似乎这又是一种有一定仪礼的葬式。对于这一结论,让人不由得思考,这些尸体究竟是古格王国时期的,还是古格王国以后的?他们的身份是贵族、战士,还是一般的平民?这些疑问,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而这种集体置尸于洞内的丛葬,是当时的一种特殊的葬式,还是一种惩罚性的手段?今天的我们无法寻找到答案,唯有等待考古学者的进一步研究。
古格保存的寺庙
在古格遗址中,唯有寺庙保存完好。山腰中部的几座寺庙分别为度母殿、红殿、白殿和轮回殿。这些寺庙都带有浓郁的西藏建筑风格,寺庙飞檐上雕饰的图案多为狮、象、马、孔雀等动物,这种雕饰大概与从冈底斯山脉分流的四条神水——狮泉河、象泉河、马泉河、孔雀河的传说有一定关系吧。
“擦擦”与古格王朝有何联系
“擦擦”一词是藏语对泥模浮雕佛像梵语名的音译,源于古代印度中北部方言。“擦擦”是藏传佛教雕塑艺术中的一个种类,藏语意为“脱模泥塑”,即指用模具制成的各种小型泥佛像、佛塔等宗教艺术品。
众所周知,吐蕃晚期由于朗达玛的灭佛,致使藏传佛教几乎濒于灭绝。从藏族文化史的发展角度看,藏传佛教的再次复兴和藏传佛教艺术的西藏化过程,几乎都是在藏传佛教后弘期以后才逐渐完成的。从这个意义讲,后弘期时期的仁钦桑波大泽师、阿底峡尊者、益希沃国王等对藏传佛教的再次复兴与发扬光大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而古格王朝在这场佛教文化的复兴运动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历史角色。
就目前的藏文史资料看,古格王朝时的托林寺、古格王宫以及后藏的夏鲁寺、叶尔巴寺等是后弘期的主要佛教道场。这几个著名的寺院在当时都制作了大量的“擦擦”作品。
近年来的西藏考古发掘也证明古格出土的“擦擦”,是目前所见年代较早、规模较大的“擦擦”制作地区。
相传阿底峡大师就是一个制作“擦擦”艺术的高手,据说他在引进“擦擦”入藏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阿底峡大师在西藏传法的12年中,与上述几个寺院都有极深的法缘关系。他是托林寺的住持,又曾在叶尔巴寺驻锡7年,对藏传佛教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阿底峡大师传记中曾讲道,他从印度带来了“擦擦”的印模,在西藏各寺院讲经说法期间还制作“擦擦”。在藏传佛教夏鲁派的创始人布顿大师的传记中曾说:“在夏鲁岩窟有小佛龛,内有誓愿法力的泥‘擦擦’,阿底峡曾驻锡于此。”
在古格王朝的“擦擦”中,艺术水平最高、制作艺术较精美的还是佛、菩萨、护法神像类。佛像类“擦擦”有6种,比较典型的是一佛二弟子、释迦牟尼佛、无量寿佛六尊像。一佛二弟子泥像,外形呈圆拱形。佛陀结跏趺坐于双狮须弥座的覆莲座上,佛西侧为弟子,须弥座以上的外周饰草叶纹、火焰纹双重背光,背光内有不太清晰的藏文经咒,背面捺印八塔纹。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https://www.bqduo.cc/biquge/16_16311/c474131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