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旺从大明银行,借贷了一千万两,去发展海商。
朱元璋从大明银行,借贷了两千万两,开始在大明国内,大兴基建。
朱标则从大明银行,借贷了五百万两,支取到了军部,让其火速发展火器。
一个月时间转瞬即逝。
大明银行没有遭遇挤兑。
分行和支行,开遍了大半个大明,收取到各群体的存款,合计六千七百万两。
各省城,县城的贵族、世家、寒门、商人、工人、百姓,几乎都将进半财产存进去了。
当然也有选择不相信的人。
而原本各地的钱庄,遭遇到大明银行的挤兑。
良币驱逐劣币,还是朝廷主持的。
钱庄连反抗都不敢有,纷纷宣布破产。
沈旺宣布大明金币和银币正式推出,并且推举朱标来主持,各地钱庄破产后,其银票兑换大明金币和银币的工作,准备彻底将大明朝廷中纸钞消灭。
钱庄的钱财,都被取走,转而存到了大明银行中。
为此大明银行再半个月,收取得钱财,多达三千万两。
见到钱庄纷纷倒闭,各地的寺庙和道观,也逐渐接受了这个情况。
自古寺庙和道观都是极为有钱的。
而随着天下近半寺庙将自己钱财,存入大明银行后,道观也紧随其后。
再半月时间,单是寺庙和道观们,就存进来了一千五百万两。
朱元璋得知这一切后,回想起最初沈旺所言,大明财富皆在民间和勋贵的话语,不由得感慨良多。
他再去户部一看,普通农民交纳的税收,对比那些有钱寺庙和贵族,世家而言,根本没法比,百分之一都没有,这下他便感觉更落寞了。
一直以来,大家的思想,都是认为,皇帝不应该去剥削百姓。
百姓被剥削多了,是要造反的。
这就给皇帝和皇族们一种感觉,那就是百姓们很有钱。
可朱元璋在户部,实打实看了数据后,就感觉,百姓根本没什么钱,最有钱就是那帮士大夫和贵族。
同行的朱标和沈旺,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朱标着重提到,要尽可能避免后世之君,去剥削百姓。
朱元璋也点点头。
沈旺却是提出不同的看法,说道:“其实大多数朝代皇帝,都是知道百姓不怎么有钱,错觉的产生是因为,真正有钱的士大夫们,一直在表面宣扬不可剥削百姓这种概念,这才给人造成一种百姓很有钱的错觉。”
“实则,皇帝大多数是与贵族争利,争不多。”
“没办法,他们只能选择对百姓下手,他们知道对百姓下手,他们要遭,但是没办法!”
“所以!”他特意站出来,抱拳说道:“儿臣恳请父皇,在农税一事上,永不加赋!”
永不加赋!
四个字一出!
周围全部人都惊的跪了下来。
朱标也瞪大了眼睛,心中感慨沈旺胆子真大。
沈旺则直接说道:“今年三四千两随手,真正农税,就只收到了几十万两而已,哪怕就是把农税提到最高,撑死了四五百万两,甚至不及酒税和盐税。”
“既如此,何不如在农税上永不加赋!”
“甚至朝着农无税的目标去前进呢?”
明末疯狂加税,加的是农税。
那会一亿五千万人,拼死了加农税,也就收到五六百万两而已,结果导致遍地起义军。
朱元璋面色沉稳,对此没有表达任何言语和神情。
他细细审视着沈旺,眼神深邃了起来,仿佛有种洞穿人心的感觉,直透沈旺的内心深处。
沈旺被这么看,下意识有些怕,身体晃荡了一下。
一国之君气场是很强的。
朱元璋见到沈旺如此动作。
他倒不是认为沈旺心虚。
反而,沈旺若是完全没有自己气场和眼神吓到,这倒有问题了。
他接着问道:“永不加赋?甚至农无税?”
“是你本意,还是有人叫你这么说的?”
“旺儿,你要认真回答朕!”
称咱的时刻,是父子关系。
称朕的时刻,是君臣关系。
这两者要是区分不清楚,必遭殃。
沈旺硬着头皮直言道:“没有任何人怂恿微臣,微臣就是心中所想,既然农税收不到什么钱,何不如直接在农税上永不加赋,农田是百姓命根,只要这东西在,有粮食吃。”
“就算穷些,百姓也就不可能造反!”
“此乃为陛下,为我大明千秋计!”
永不加赋!
甚至农无税!
这两概念,说得轻松。
可若是沈旺背后有势力借力而行,也会造成极大的祸害。
好事都可能变成坏事,朱元璋这才会这般审视沈旺。
“永不加赋?”
“永不加赋?”
朱元璋喃喃自语着。
他在想这件事做了之后,会有什么后果,但具体又没想到。
可他知道一旦自己做了这件事,自己将会是千载圣君,标榜史册。
可功劳越大,伴随着风险越大。
这是老朱的直觉。
这会的朱元璋,可不像以前那般会狂喜。
收获一般礼物,会高兴。
收获教好礼物,会非常高兴。
要是收获天大的礼物,比如千载圣君的名号,那就是担忧了。
“陛下!”
“儿臣愿为越国公作保!”
朱标也相继跪下,抱拳严肃说道:“此一举动,乃是越国公真挚而行,并非是什么阴谋诡计,越国公背后更没有什么势力想要父皇如此!”
朱元璋瞥见两个儿子都这么说了!
他顿时放下了些戒备。
马皇后也说道:“重八,你看看,你给孩子们吓得,咱家又不是其他帝王家,标儿和旺儿,还能害你不成?”
(https://www.bqduo.cc/biquge/138_138519/c3158866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