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一次,
朱棣真正将李弘壁视为姚广孝一样的存在。
先前不管这李弘壁怎么闹腾,朱棣都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他。
倒不是这“有色眼镜”是不好的,而是因为李弘壁太过年轻了,年轻得让人很难重视他的思想观念。
但是这一次,朱棣是真正感受到了此子的可怕。
此子之智计,只怕已经丝毫不输于姚广孝了!
因为朱棣和姚广孝也一再商议过,究竟怎么才可以迁都北京,怎么施行这两京制度。
这对顶尖君臣商议出的方案,是徐徐图之,一步一步来。
先是加强北平行在,迁徙民户百姓过去,将北平发展起来。
然后打着治水的名义,贯通南北大运河,确保漕运畅通,促进南北交流,也方便北方士子南下入京赶考。
这之后则是中央朝堂上面,等到过个三五年,他朱棣坐稳龙椅后,就会展开清算,将解缙、黄淮等南方士绅领袖,有一个算一个,全都给逐出京师,然后提拔重用北方官员接替他们的位置,极力促成南北平衡!
如此一步一步地走下来,估摸着要个十几年,朱棣就可以正式宣布迁都了!
到了那个时候,朝堂之上的阻力也会小上很多,哪怕是有,也挡不住他这位永乐皇帝。
但是现在听李弘壁这意思,他难道有更好的办法,可以缩短这个时间,加快这个进程?
李弘壁轻笑道:“陛下想过没有,文臣缙绅的根基是什么?”
文臣缙绅的……根基?
朱棣闻言一怔,半天没有回过神来。
姚广孝却是眼前一亮,直接给出了答案。
“是科举!”
“没错,恩师英明!”
李弘壁向姚广孝竖起了大拇指。
姚广孝很是受用地露出了笑容,得意洋洋地看向了朱棣。
永乐帝见状气得鼻子都歪了,又一巴掌拍在了李弘壁脑门上面。
“赶紧说清楚,别在这儿打机锋!”
李弘壁又被拍了脑袋瓜,哭丧着脸耐心解释道。
“因为科举给文臣缙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啊!”
“陛下想啊,这科举大考是国朝的抡才大典,每三年一次,源源不断地为国朝遴选贤才干吏!”
“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科举遴选出来的人才,本身大部分都与朝堂之上的文臣缙绅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
听到这话,朱棣本能地眉头一皱。
作为一代帝王,他自然最厌恶臣子拉帮结派结交党羽。
当年洪武朝那最后一个宰相胡惟庸,为什么会被满门抄斩全家都被杀了个干净?
还不是因为这厮广结党羽、党同伐异,还擅权专政僭越神器!
这厮做独相的那些年,可谓是嚣张霸道到了极点。
官员生杀废黜这种大事,有的他甚至不报告太祖高皇帝,便自己独断专行。
内外各部门的奏章,他胡惟庸都先拿来看看,凡是不利于自己的,便扣下不上呈。
欺上奴下,擅权专政,僭越神器……
你胡惟庸都敢做到这一步了,你不死谁死?
宰相说到底,也只是皇帝陛下的臣子,有些东西是不能碰的!
而现在朱棣的永乐朝堂上面,就正有一个人想做那胡惟庸,丝毫不顾忌他朱棣的感受,广结党羽培植羽翼,似乎真把内阁当成了他的家一样!
那个人,叫做解缙!
朱棣眼中寒光闪烁,有些听不下去。
不过一想到李弘壁的初衷,永乐帝也没有打断他,示意他接着说下去。
“这科举大考号称公平公正公开,可是这世上哪有什么公平之事?”
“寻常农户人家,要忙着耕田种地,通过辛勤耕种,以期有个好收成,缴纳朝廷的赋税,应付朝廷的徭役,所以他们连活着都已经很艰难了,哪里还会有余财供养孩子读书习字进学修德?”
“陛下,大儒宋濂宋学士,您还记得吧?”
“记得啊!”提及宋濂,朱棣都笑了,“当年他奉命教导我们这些皇子进学修德,可是没少收拾我们!”
“太子大哥是他最满意的得意弟子,朕和老二老三,那时候可是没少被他收拾啊!”
朱棣眼神里面闪过了一丝缅怀之色,那段时光是他最开心最快乐的时间,可惜现在物是人非啊!
“那陛下可知,宋学士自幼家贫,买不起书只能去狗大户人家借书抄书学习,买不起笔墨纸砚只能在泥地里用树枝写字?”
朱棣闻言一怔,神情复杂到了极点。
“那老家伙,幼时这么贫苦吗?”
“其实不只是他,还有数万万的贫寒子弟,他们就算想读书写字,那也是没有门路的。”
“所以真正参加科考的学子,大部分都是出身官宦人家,只有极少数才是真正的寒门子弟,至于贫民子弟,一万个里面可能仅有两三个!”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些官宦缙绅子弟,他们家中或族内本就有人在朝廷在地方为官,起点和见识远非寒门子弟或贫寒子弟可比,对于科考一事自然更加熟悉,高中的几率自然也就更大些!”
“说句难听的话,官宦子弟几乎快要垄断科考了,比如一个地方乡试,过了就是举人,如果有两名成绩一样的学子,那考官会选谁?是选当地出身官宦世家的那个学子,还是选择那个出身贫寒的士子?”
朱棣正准备开口,李弘壁却止住了他。
“不用怀疑,肯定是官宦士子!”
“因为这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公平公正,反正二者成绩都一样,考官选了此子会卖给那个官宦世家一个交情,说不定以后会助自己青云直上,而淘汰那个贫寒学子,也不会得罪什么人,何乐而不为呢?”
“这样一来,从地方乡试开始,一直到了会试,那这里面操作的空间就大了去了,会形成一套又一套的关系,比如一同进学的叫做同窗,一同高中的叫做同榜,还有同乡、同年、同龄等等,反正只要对自己有利,士子学子都可以结交朋友。”
“而文臣缙绅最喜欢的,也就是提携后辈晚生,只要出任科考主考官,那他们就是这一批高中学子的座师,有着师徒之名,从里面选出几个很是优秀的,在官场上面提携他们,以后就会成为自己的臂膀助力……”
“总结起来,科考就是文臣缙绅的命门,也是他们获得新鲜血液的根基所在,陛下想要打趴南方士绅,就必须要先从这科考开始入手,比如接下来的会试主考官一职,就值得商榷了!”
文臣缙绅的根基,不管是南臣还是北臣,都在于这科举一事上面。
他们通过家中族内的能量和关系,将族内一批批的子弟通过科举送入朝堂,从而就可以保证家族传承不断,确保代代有人做官。
那么,想要打趴南臣缙绅,自然就要从他们的命脉根基,从这科举制度下手!
李弘壁笑眯眯地开了口,露出了獠牙。
解缙啊解缙,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你还想做这个会试主考官,做梦去吧你!
(https://www.bqduo.cc/biquge/134_134989/c3313770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