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农门败家子:我靠科举发家了 > 第38章

府试的第三场连考两天,考的是重中之重的策论,要考生就国家大事建言献策了。

策论总共三道题,每一道都有固定的字数要求,写多了不行,写少了也不行。

一道关于羁縻之策,一道关于边境互市,一道关于水利建设。

还真的,都是国家大事。

看到这些题目,姜丰叹了口气,贫家子弟和世家子弟的差别又体现出来了,这哪是普通穷书生接触得到的事呢?

像姜丰这样的农家子弟,这辈子去的最远的地方的就是府城,日常了解最多的,也不过一亩三分地的事,对国家大事能知道什么?能够纸上谈兵地写一些古代事例,已经算博学的了。

世家子弟则不然,他们有名师教导,许多人父兄还做官,平日就对时政耳濡目染,又能了解朝廷动态甚至考官喜好。

那么考起试来,谁更能言之有物、更有优势,也就不言而喻。

科举看似公平,人人都能考,实则最大的不公平,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决定了。

就拿师资来说,像姜丰这样,有个秀才的爹,私塾先生又是秀才的已经不错了。有一些贫穷的地方,坐馆先生甚至只是童生。

自己都只是童生,对经义的理解都有限,又怎么教出高明的学生?

权贵子弟呢?《红楼梦》里面,林如海给女儿林黛玉请的先生是贾雨村。贾雨村人品怎么样先不说,人家是两榜进士出身,做过知府的人!

相当于请个博士毕业做过市长的人,来给个六岁女孩启蒙!

但现在吐槽不公平也没用,现实就是这样啊!姜丰吐纳了一下,排除杂思,思索了一会儿,把提纲先列出来。

幸好他还有一个优势,从信息大爆炸的后世而来,作为一个曾经的键盘侠,他什么都懂一点。又将收录了近几科优秀时文的《小录》背得个滚瓜烂熟,勉强算是知道怎么答。

比如说第一道题,羁縻之策,是对少数民族的怀柔政策。姜丰旁征博引,从历朝历代对少数民族的政策说起,再重点阐述羁縻之策的优劣,以及本朝对少数民族的政策。

本朝羁縻之策的重点,是西南和西北的少数民族。据说有个威国公岑家,世代镇守西北……当然少不了的是歌功颂德、拍皇帝老儿的马屁,说陛下您英明神武,各族臣服。

至于第二道题“边境互市”,就涉及到更多问题了……还要夸皇帝开明,重视民生,总之找到角度就夸皇帝,找不到角度创造角度也要夸!

列完提纲,在草稿纸上写一遍,斟酌修改,写完第二道的时候,又到中午了。三道题全部做完,天色已经黑了。

考场会提供晚饭和过夜的棉被。

晚饭很简陋,只有一碗饭和一碗青菜。那青菜还炒得干巴巴、黄黄的,看不到一点油水。

好在姜丰也不是挑食的人,有白米饭已经很不错了,把饭吃得干干净净……毕竟,也是给了钱的!

棉被有些旧,但被面洗得发白,还算干净,听说官府请了浆洗妇人来做这个事。

吃完饭,略略消化了一会儿,姜丰就裹着棉被睡了。

考试也是很消耗心神的,他很快就睡着了,只是棉被不够暖,半夜又冷醒了,一整个晚上没有睡好。

(https://www.bqduo.cc/biquge/132_132424/c3438256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