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桢心知现在的梁国面临的是何种困境,战败之后,国力大损,造成的破坏极其严重,青壮劳力尽失,生产完全停滞,尤其是人口的缺失,这不是短时间能够弥补……
当时出征可是有一百五十万余万的梁军,战后统计,除去伤亡逃散者,最后只收拢军队十五万人。
何止惨烈可以形容。
这个国家已经被毁了根基而彻底破败,想要恢复至少需要十余年的时间。
朱桢正是因为深知这一点,才不远万里前去求和,他想要为梁国赢得喘息之机……
一国之君,舍弃尊严,降位屈尊。
可元武帝关宁竟然不给他这个机会!
他恨啊!
恨到了极点!
同时内心还有无尽的惶恐,留给梁国的时间不多了。
朱桢很清楚,当元武帝拒绝求和时,就已经有了吞并梁国的打算……他是要彻底消灭朱氏政权。
他惶恐畏惧。
作为造反弑弟夺位的皇帝,若是梁国毁在他手里,那就是梁国千古罪人!
朱桢殚精竭虑绞尽脑汁。
他首要做的就是激发起梁民的战意!
之前大张旗鼓的求和,是为了显出他作为皇帝的担当,是为了挽回他这个造反夺帝位皇帝的声名……
从那时,他就开始布局。
现在,他要把这个局继续做下去……
他疯狂宣扬元武帝的恐怖可恶,希望以此激发起朝臣的战意决心,可他却忽略了过犹不及的道理……
结果是两极分化。
朝臣们并没有因此而凝聚起战意,反而颓势更重……
朝议上,有朝臣直接谏言。
“还请陛下再派使臣出访大宁,寻求和之道……”
这谏言直接让朱桢懵了。
我搞了半天,还亲自外出宣扬,这些话都是白说了?
怎么还有人要跟大宁求和?
“臣请谏,请陛下再派使团,出访大宁寻求和之道,之前求和遭拒绝,或许是因我朝没能答应大宁条件,是否可以继续和谈?”
随之,又有一个朝臣站出。
在这两人话音落下,又相继有五六人站出。
朝臣权贵皆有这般谏言。
朱桢真的是懵了,他从未想过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要知道,他当时提出前往大宁求和时,朝臣们都谏言不可前往,这反倒是变了……
“为何?”
“为何?”
朱桢接连发问。
当即就有朝臣站出。
“回禀陛下,如陛下所言,大宁皇帝杀人如麻,恐怖如斯,大宁军队悍勇无双,不可匹敌,而我梁国国力衰弱,又怎么能是大宁敌手?”
“如此情势,除了求和之外,还能做什么?”
此言一出,让朱桢当即愣神。
随之,又有朝臣附和。
“曾大军出征之时,我梁国拥兵一百五十万有余,而今全军只剩十万有余,梁国曾为大陆第一强国,而今却势弱到这般地步,大宁既然拒绝求和,自是有必胜之力,还请陛下体恤梁国生民,继续求和!”
“陛下所言,大宁皇帝杀人如麻,过境如秋风扫落叶,生灵全无,我等可不想被屠杀啊!”
“还请陛下收起好战之心,与民更始,休养生息!”
一片高呼之声响起。
朱桢面色难看到了极点,到现在他才反应过来,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正是因为自己过多宣扬元武帝的恐怖之处,非但没有激发起朝臣战意,反而因此让他们害怕!
这是弱者面对强者自然生出的恐惧!
他说元武帝杀人如麻。
这些人就害怕了。
他说元武帝喜欢解刨人。
这些人更害怕了。
他说大宁军队很强大,本意是他们也应该立志变强,却让朝臣们因畏惧而失去战意……
这就是原因!
只是这……朱桢一时无言,怎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这不是一个大乌龙吗?
看这些朝臣们所说言语,分明是真的存有畏惧之心。
朱桢明白了。
战争失败,击垮的不止是梁国,还有所有人的战意。
巅峰时的梁国都无法战胜大宁,现在的梁国更不可能。
高山仰止,望而生畏。
可这不是朱桢的本意,他是要激发战意啊!
梁国宰相,三朝老臣庞师古最知圣意,且这般计策是他跟陛下商议所出,见得出现这般情形,也颇为着急。
“诸位,大宁皇帝杀人如麻,若他进军梁国,我等定然会被屠杀,正因如此,我们才应该振奋士气,一心抗宁!”
“振奋士气,一心抗宁?”
“宰相说这话是不是有失偏颇?”
梁国内廷朝官吴庸大声问道:“以我朝现今国力如何敌的过大宁?”
“就凭那剩余残军吗?”
“你说大宁皇帝杀人如麻,我等负隅抵抗,最终结果又是如何?”
“你是觉得梁国死的人还不够多吗?”
接连发问,让庞师古面色一变再变,这问题他回答不上,朱桢更是面色铁青,他用尽心计,结果却是用偏了?
(https://www.bqduo.cc/biquge/132_132398/c3448840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