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对德贸易上的态度坚决,朱尔典也只能是以劝说为主,就算威胁也只能是隐晦的威胁,并且这种威胁更多还只是表明自己的态度。
因为英国现在实际上遇到麻烦了,这个麻烦是关于美国对德贸易的,在战争开始后,美国人在对外贸易上表现的太贪了,
他们在对德贸易上做的甚至比中国还过分,严重损坏了协约国尤其是英国利益,这直接影响到了英美关系。
自从同盟和协约国集团宣战之后,英国立刻便加强了海上封锁,而早有准备的中国马上调转方向,通过中立国和波斯湾向德国进行武器装备输出,1915年后输送德国的军用物资甚至连意大利航线都不走了。
由于苏门答腊岛的存在,中国海军有能力为前往波斯湾的商船队护航,让英国在印度洋的舰队无法拦截。
而通过北海前往德国的船队就是专门的粮食、日用产品的物资运输了,而美国人的武器装备输出才刚刚进入状态,正好撞到了英国人在北海的封锁。
美国的资本家们手中都握着大笔的资源,而持续了几个月的战争又证明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虽然无论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尽管在宣传上都在鼓吹自己可以在几个月内获得胜利,不过真正了解大局的人都知道这是欺骗无知者的把戏。
正因为意识到这场战争还不知道打到什么时候,各主要参战国都对于各种战略物资都是拼命的吃进,
而协约国因为拥有英国强大的海上力量,使得同盟国对于战略物资的渴求远比协约国要强烈的多。
美国拥有不逊于欧洲的强大工业,现在正是发战争财的最佳时机,可是英国人却对德国实施了封锁,为了突破封锁赚德国人的钱美国商人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
比如美国商人见单纯的运送枪支弹药和矿产资源被扣留之后,看到中国的谷物船只可以继续同行,便在谷物船只中暗藏军火和矿产,随后这一招被英国人识破,美国继而将目光转向了客轮,在客轮中挟藏军火。
这让英国人很不满意,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尽可能给美国人面子了,英国不光大量购买美国物资想尽办法拉拢他们。
他们甚至对美国运往德国的民用物资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多时候都是允许通过封锁线的,
虽然这主要是因为中美两国的船队规模太大,物资运送量大到英国人很多时候没那个本事全部强行截胡买卖。
但是这比起英国对中美以外中立国不管什么物资都直接没收的政策要宽容许多。
美国人“不知道感恩”的举动让英国海军满是怒气,他们经常无视政府的要求,对美国船只进行频繁的检查,然后不管有没有军用物资都大量扣押。
这让英国外交部要经常给英国皇家海军擦屁股,时间一长,英国政府中也出现了一种声音,那就是中国虽然不时表现出强硬的立场,
但是就英国北海封锁政策这一方面而言中国船队相比起在外贸上手脚非常不干净的美国还是守规矩的。
英国皇家海军也曾拦截中国货船,不过从来就没有搜出过军火,后来也进行过突击检查,但中国商船队除了食品和日常用品之外,没有任何货物能够和战争沾得上边。
至少中国通过法奥港等波斯湾港口运送军用物资,然后在通过刚刚建好的巴格达铁路送往欧洲的举动,让英国皇家海军在面对政府和民众指责时能以“中国商船队有中国海军护航,贸然检查拦截会伤害英中关系,对英国局势不利”这样的借口。
这虽然同样伤害英国,但是毕竟是照顾到了英国人的面子,没有让英国政府和皇家海军难堪。
但英国皇家海军“区别对待”和英国政府内部的声音确确实实的侵害了美国商人的基本利益,英国人对美国的外贸和商船的态度更是激怒了美国工商业,
美国的资本势力对美国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动了这个集团的钱袋子,美国政府立刻就会做出激烈反应。
所以就连一向很温和的伍德罗.威尔逊总统都对此感到怒不可遏,他甚至表示美国在中立的道路上将会面临一个重要的关口。
英国皇家海军的行动让现在大西洋两岸的美国和英国的局势和一百年前有着惊人的相似。
当时的英国皇家海军封锁了法国的沿海港口,并且强行登上美国商船进行检查,这一危机直接导致了美英两国在1812年的战争。
一百年后英国外交官们的做法就明显的吸取了教训,他们变得精明敏锐,在战争爆发最初的几个月中,他们多次巧妙的避免了和美国的冲突。
做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两个中立国,美国和中国对欧洲各自都有着影响力,中国和美国都有有足够的武力打破欧洲的平衡。
而美国的威胁更大,虽然他们仅有4万人的陆军不值一提,但是庞大的战列舰群和仅隔着一个大西洋的地理环境,使美国人比中国的陆军更让英国人担忧,这也是英国主要拉拢美国的原因。
但是英国海军一次又一次的从美国船只上查出军火,加之新旧大陆仇恨和英美对世界主导权的矛盾,英美的关系还是紧张了起来。
在已经和一个强大中立国产生矛盾的时候,英国人是无论如何也要避免和另外一个中立强国也产生矛盾的。
所以,最终被恶心了一番的朱尔典在意识到中国无心改变对德态度后,就没有继续纠结中德贸易问题。
而心灵受到伤害的朱尔典也没有与王启文探讨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两国殖民地问题上的不快,他打算之后和唐绍仪接触时再谈这个问题。
(https://www.bqduo.cc/biquge/128_128136/c133126900.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c